A. 去虛擬貨幣交易公司上班會違法嗎
很多傳銷公司打著區塊鏈, 虛擬貨幣的幌子搞傳銷,要注意分辨,感覺你這個應該不太正規,小心提防
B. 中幣網是跑路了嗎
中幣網是注冊在海外的,辦公地址在香港,不是中國的交易所。
2018年1月18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布「關於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明確本單位及各分支機構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於虛擬貨幣交易。
通知中還顯示,對於發現的虛擬貨幣交易,應及時關閉有關交易主體的支付通道,並妥善處理待結算資金。
據了解,虛擬貨幣是指非真實的貨幣。2013年流行的數字貨幣有,比特幣、萊特幣、無限幣、誇克幣、澤塔幣、燒烤幣、便士幣(外網)、隱形金條、紅幣、質數幣。目前全世界發行有上百種數字貨幣。
1月14日,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工信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和相關企業表示,將採取聯合治理模式,攜手更多的政府部門和企業,打擊網路黑色產業鏈力度,共同構建「網路安全共同體」。
央視並援引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評論稱,市場上活躍的代幣有2000多種、傳銷平台超過3000多家,此類犯罪涉案金額和危害都非常大。
由於擔憂過度投機、洗錢和逃稅,國外市場的部分政府機構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也持有強監管態度。韓國已宣布實施虛擬貨幣交易實名制,印度財政部此前就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交易的風險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數字貨幣投資如同「龐氏騙局」。
據路透社1月16日報道稱,路透看到一份政府會議內部備忘錄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認為,應該禁止虛擬貨幣的集中交易,以及提供相關服務的個人或機構。
報道並援引潘功勝在該備忘錄里的話稱:「要始終對虛擬貨幣市場保持高壓態勢,嚴防虛擬貨幣風險再次集聚,消滅風險隱患於萌芽狀態。」他並表示,全國及地方當局應該取締提供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集中交易的場所,同時還需要禁止為虛擬貨幣集中交易提供擔保和清結算服務的所謂「錢包」服務商、以及為集中交易提供做市商服務個人或機構。
C. 在中國做外匯交易合法嗎
不合法。
銀行主要違法違規行為集中在違規辦理轉口貿易、違規辦理內內保外貸、違規辦理貿容易融資、違規辦理個人外匯業務等方面。
主要還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盡職審核和調查方面把關不嚴,讓一些企業有機可乘,非法套取國家外匯。
例如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交通銀行廈門前埔支行在辦理內保外貸簽約及履約付匯時,未按規定對債務人主體資格、貸款資金用途、預計還款資金來源、擔保履約可能性及相關交易背景進行盡職審核和調查。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曾指出,要強化行為監管,維護公平、公正、公開的外匯市場環境;堅持真實性、合法性和合規性審核,堅持跨境交易「留痕」原則,加強穿透式監管;嚴厲打擊地下錢庄、非法外匯交易平台等外匯違法犯罪活動。
外匯局方面還表示,在繼續嚴厲打擊虛假、欺騙性交易的同時,也會兼顧貿易投資便利化,繼續深化金融改革,維護健康良性外匯市場秩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D. 工商銀行全球並購實力是怎樣煉成的
自1993年收購香港廈門國際財務有限公司組建工商國際(2008年9月12日正式更名為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來,工商銀行20餘年內先後成功完成14次戰略並購,開創了中資銀行海外資本運作的眾多先河,快速實現或強化了對重點目標市場的覆蓋,形成了一批在當地市場頗具實力和影響力的領先機構。並購機構資產目前已佔到工商銀行海外資產的近70%。
據陳培濤介紹,工商銀行戰略管理與投資者關系部主要負責該行戰略性股權投資、投資者關系與市值及社會責任管理,總經理一直由董事會秘書兼任。現任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胡浩曾任總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具有豐富的海外工作和海外機構管理經驗。歷任總經理包括工商銀行股改上市後的第一任董秘、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和第二任董秘、現任工商銀行副行長谷澍。戰略並購的重大事項由董秘兼戰投部總經理直接向董事長匯報,並及時提交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和董事會審議、審定。如此高規格的管理配置和匯報路線,體現了工商銀行對戰略並購從戰略到戰術各個層面上的高度重視。「所有並購項目都由董事長、行長親自指導,董事會秘書親自操盤,這種嚴謹的並購文化和管理氛圍形成強大的精神合力,是各項目得以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
戰略並購「工行style」
戰略並購是沙裡淘金的細活。工商銀行戰略並購團隊每天都要收到國際投行發來的大量全球各地潛在投資項目材料。「面對這些或靠譜或不靠譜的線索,我們回復最多的內容是:請領會中國的邏輯、中國客戶的需要、工行跨境經營的邏輯。」陳培濤說。
工商銀行一向積極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密切關注國際市場拓展的機遇,始終堅持自主申設與戰略並購並舉,適時而又積極穩健推進跨境經營。2008年前,基於目標國監管、成本、收益、風險、管理等方面考慮,工商銀行海外拓展重點在亞太,同時探索性進入了歐美等戰略性市場。2008年後,工商銀行抓住國際金融危機中,各國為提振經濟放鬆外國投資監管的黃金窗口期,作出了加快國際化布局的戰略決策。相比自主申設,戰略並購投入產出周期較短,可直接獲取目標機構當地經營網路、客戶基礎和本地化發展能力,更容易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因而成為工商銀行近年來海外機構拓展的「利器」。而那些與中國經濟融合程度深的區域和領域自然成了工商銀行海外布局的重點。
理解了這個邏輯,我們不難看出,工商銀行近年來看似財大氣粗地全球四面出擊,但其實恰似高手博弈,每一步都有章法可循,總要到復盤時,外人方才領會其妙處。以最近工商銀行收購南非標准銀行旗下位於倫敦的標准銀行公眾有限公司為例看工商銀行的並購邏輯。標銀公眾擁有活躍的全球市場業務,對新興市場比較了解,並且在商品交易和為客戶提供全球市場解決方案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工行選擇收購標銀公眾有很多原因。倫敦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大宗商品的金融交易中心。中國是全球第一商品消費國,同時中國企業的資金需求越來越多依靠資本市場滿足,也更加關注利率、匯率市場化後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收購標銀公眾無論對於中國的經貿發展,還是中國客戶的多重投資避險需求,從長遠看都富有戰略意義。通過倫敦這一平台,我們能夠在商品、外匯、利率、信用、股權等領域滿足客戶多層次的投資避險需求,這其實也是工商銀行全球產品線建設和經營轉型的客觀要求。」陳培濤說。
據陳培濤介紹,以往工商銀行的並購戰略主要是從地域上去考慮,即地域上要成網,關注核心市場、重點市場,為客戶提供全球化服務。現在的並購戰略更加強調全球產品線的建設並以此配合全行經營轉型,收購標銀公眾即著眼於搭建工商銀行海外商品和貨幣及資本市場業務平台,實現全行金融市場業務升級與向全球其他地區的拓展。這其實也是工商銀行主動應對中國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一項舉措。具體說來,相比國際主流銀行約25%的交易收入佔比,中資銀行交易收入佔比尚不及3%,金融市場功能主要體現在債券投資和保障銀行流動性上。因此,收購標銀公眾的意義不僅在於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多商品、外匯、利率、信用、股權等方面的產品,其於探索中國銀行業經營轉型、促進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等諸多層面,都具有戰略意義。
回顧下工商銀行股改上市以來完成的多次戰略並購:
2007年9月收購印尼哈利姆銀行成立工銀印尼,成就中國銀行業首次跨國並購,也是控股收購中小型銀行並全面整合進工銀集團的首次嘗試;
2008年1月收購澳門誠興銀行成立工銀澳門,這是工商銀行首次控股收購一家海外主流銀行,成就澳門最大的本地法人銀行;
2008年3月收購南非標准銀行20%股權,實現了中非最大銀行的戰略握手,使工商銀行在不自設營業性機構的情況下,將業務延伸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8國,雙方以股權為紐帶的多領域、全方位、多層次戰略合作不斷深入;
2010年1月收購加拿大東亞銀行成立工銀加拿大,這是中資銀行首次在北美地區成功收購銀行控股權,也是工商銀行首次在發達市場收購,同時通過創造性捆綁交易,溢價處置了所持工商東亞全部股權,實現了在香港地區投行資源的優化配置;
2010年4月收購泰國ACL銀行成立工銀泰國,實現中資銀行首次對國外上市公司以全面自願要約收購方式進行的收購,也是泰國政府首次允許外資銀行並購當地經營良好銀行的控股權,工商銀行完成了在東南亞市場布局的重要一環;
2010年10月收購富通證券(北美)機構經紀業務部門成立工銀金融,這是工商銀行通過並購資產實現境外業務線拓展和綜合化經營的首次成功嘗試,也是中資銀行在美收購資產的首次成功案例,開辟了非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歐美證券清算這一領域;
2012年7月收購美國東亞銀行成立工銀美國,這是中國大陸銀行首次獲批在美收購銀行控股權,是中美兩國金融對等開放層次、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高的重要標志,也使工商銀行通過其紐約分行、工銀金融、工銀美國的優勢互補和協同運作,在美國本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批發銀行、證券清算、零售銀行服務平台;
2012年11月收購阿根廷標准銀行成立工銀阿根廷,這是中資銀行第一次收購拉美金融機構,也是中資銀行首次在境外(港澳地區以外)控股收購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主流商業銀行,收購後的工銀阿根廷成為拉美地區規模最大、業務最全面的中資銀行;
2012年7月收購金盛人壽保險(放心保)公司成立工銀安盛,工商銀行由此成功進入保險領域,綜合化平台進一步完善,工銀安盛目前已在中國大陸合資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一。
此外,工商銀行於2013年4月簽署參股台灣永豐銀行20%股權的交易協議,目前正在履行監管審批程序,收購完成後工商銀行將成為首家通過參股方式投資台灣金融業的大陸銀行;2014年1月簽署收購標准銀行公眾有限公司多數股權的交易協議,目前也正在履行監管報批手續。
「根據董事會和管理層的戰略部署,工行自股改上市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化步伐明顯提速。截至2013年末海外總資產近2100億美元,稅前利潤超過22億美元。若把工商銀行海外機構視作一家獨立運營的銀行,工行海外機構按總資產或稅前利潤計,均可進入英國《銀行家》雜志2013年度全球千家大銀行前100名。工商銀行通過並購與申設並舉,小步快跑建立了全球化的網路布局,而後繼續開拓產品線,立足提高整個工行集團的國際競爭力
E. 央行發文嚴禁支付機構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是真的嗎
1月18日消息,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布「關於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明確本單位及各分支機構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於虛擬貨幣交易。
通知中還顯示,對於發現的虛擬貨幣交易,應及時關閉有關交易主體的支付通道,並妥善處理待結算資金。
報道並援引潘功勝在該備忘錄里的話稱:「要始終對虛擬貨幣市場保持高壓態勢,嚴防虛擬貨幣風險再次集聚,消滅風險隱患於萌芽狀態。」他並表示,全國及地方當局應該取締提供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集中交易的場所,同時還需要禁止為虛擬貨幣集中交易提供擔保和清結算服務的所謂「錢包」服務商、以及為集中交易提供做市商服務個人或機構。
F. 比特幣交易所CEO被綁還能獲釋嗎
看不見摸不著的比特幣,不僅能讓人一夜暴富或者變窮,竟然還會給人帶來性命之憂?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援引烏克蘭媒體報道稱,本周二(12月26日),英國比特幣交易所EXMO的CEO勒納(Pavel Lerner)在離開烏克蘭首都基輔的辦公室後遭到綁架,被一夥帶面罩的人拖入一輛黑色的賓士汽車中。
傳出以上消息後,EXMO的一位發言人向每日電訊報表示,在竭盡所能加快搜尋Lerner,歡迎外界提供一切線索,EXMO的業務照常運行,所有用戶的資金絕對安全。根據公司官網,該平台共有90多萬名用戶。
在綁架事件引起公眾關注後,本周四EXMO還在官方Twitter宣稱,其遭到了一次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意圖破壞平台交易。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本月初,在比特幣升破13000美元之際,全球最大數字貨幣挖礦平台NiceHash的支付系統遭黑客入侵,用戶錢包里的比特幣被盜。比特幣資訊網站Bitcoin Millionaire此後估算,Nice Hash被黑客盜取的比特幣多達4736枚,總價值超過6200萬美元。
有趣的是,正如前述某位外國網友設想的場景,綁匪收到贖金後,如果比特幣繼續升值還好,要是在沒轉手套現之前遇上了比特幣大崩盤,豈不是「巨虧」?
其實,這也是不少投資者們心中的那個老問題——比特幣的投資熱還能持續多久?
12月2日,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公開活動中談及比特幣時表示,監管層在幾個月前關閉比特幣交易平台、叫停ICO是果斷、正確的決定。
據BBC消息,12月14日,英國最高監管層金融行為監管局(FCA)CEO Andrew Bailey就向投資者們發出警告,表示比特幣買家要准備好「全賠」的准備。他表示,比特幣缺少政府和央行的背書和支持,其風險程度與賭博無異。
本周四(12月28日),韓國政府公布了虛擬貨幣投機行為的打擊對策,並考慮關閉部分虛擬貨幣交易所以抑制過度投機。除此之外,韓國政府還決定實施虛擬貨幣交易實名制,擴大反壟斷執法機關「公正交易委員會」對虛擬貨幣交易機構的調查許可權。
彭博報道稱,韓國政府在聲明中表示,加密數字貨幣投機活動在韓國過火,已經不理性。政府再也不能任由不正常的投機形勢發展。
印度當局同樣發出警告。據路透社報道,本周五,印度財政部就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存在的風險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數字貨幣投資好像「龐氏騙局」。印度財政部在聲明中稱,投資者及其他參與者進行數字貨幣交易時「風險完全由自己承擔」,並建議人們最好避免參與此類投資。
但在樂觀主義者來看,比特幣不像黃金那樣靜止不動,作為虛擬貨幣,其軟體代碼是不斷發展的,其自身功能可以不斷調整、改進和更新換代,並以無法想像的方式實現其價值,例如,很多比特幣迷對比特幣實現「閃電網路」(一種便於付款的改進方式)充滿期待,如果比特幣在不斷演化過程中獲得更具吸引力的功能,人們甚至可以藉助它進行便捷快速的跨境支付。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基於比特幣發展的可持續性,比特幣支持者們認為,即使加密貨幣市值膨脹到目前的20倍,市場也不會癲狂。不過,就比特幣本身來講,隨著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出爐,未來比特幣在加密貨幣市場所佔份額將呈下降趨勢。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洪蜀寧日前撰文,設想了「真正殺死比特幣」的兩種情形:
一是所有的比特幣開發團隊都因循守舊,故步自封,不再吸納最新的科技成果完善自己,從而出現新的數字貨幣各方面技術指標全面超越比特幣,被社會廣泛接受,進而取代比特幣。這是比特幣的失敗,但也是虛擬數字貨幣的成功。
二是比特幣協議或錢包軟體出現嚴重的漏洞,導致整個比特幣系統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出現大面積的資金被盜、被賤賣且短期內不可控,社會對比特幣的信心完全喪失。
所以。這個世界,還是錢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