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慶科技學院「機電一體化」如何.求答案.
機電一體化技術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 機械技術 機械技術是機電一體化的基礎,機械技術的著眼點在於如何與機電一體化技術相適應,利用其它高、新技術來更新概念,實現結構上、材料上、性能上的變更,滿足減小重量、縮小體積、提高精度、提高剛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機電一體化系統製造過程中,經典的機械理論與工藝應藉助於計算機輔助技術,同時採用人工智慧與專家系統等,形成新一代的機械製造技術。 (2)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其中信息交換、存取、運算、判斷與決策、人工智慧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神經網路技術均屬於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 (3) 系統技術 系統技術即以整體的概念組織應用各種相關技術,從全局角度和系統目標出發,將總體分解成相互關聯的若干功能單元,介面技術是系統技術中一個重要方面,它是實現系統各部分有機連接的保證。 (4) 自動控制技術 其范圍很廣,在控制理論指導下,進行系統設計,設計後的系統模擬,現場調試,控制技術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適應控制、自診斷校正、補償、再現、檢索等。 (5) 感測檢測技術 感測檢測技術是系統的感受器官,是實現自動控制、自動調節的關鍵環節。其功能越強,系統的自動化程序就越高。現代工程要求感測器能快速、精確地獲取信息並能經受嚴酷環境的考驗,它是機電一體化系統達到高水平的保證。 (6) 伺服傳動技術 包括電動、氣動、液壓等各種類型的傳動裝置,伺服系統是實現電信號到機械動作的轉換裝置與部件、對系統的動態性能、控制質量和功能有決定性的影響。 機電一體化系統組成 1.機械本體 機械本體包括機架、機械連接、機械傳動等,它是機電一體化的基礎,起著支撐系統中其他功能單元、傳遞運動和動力的作用。與純粹的機械產品相比,機電一體化系統的技術性能得到提高、功能得到增強,這就要求機械本體在機械結構、材料、加工工藝性以及幾何尺寸等方面能夠與之相適應,具有高效、多功能、可靠和節能、小型、輕量、美觀的特點。 2.檢測感測部分 檢測感測部分包括各種感測器及其信號檢測電路,其作用就是檢測機電一體化系統工作過程中本身和外界環境有關參量的變化,並將信息傳遞給電子控制單元,電子控制單元根據檢查到的信息向執行器發出相應的控制。 3.電子控制單元 電子控制單元又稱ECU(Electrical Control Unit ),是機電一體化系統的核心,負責將來自各感測器的檢測信號和外部輸入命令進行集中、存儲、計算、分析,根據信息處理結果,按照一定的程度和節奏發出相應的指令,控制整個系統有目的地進行。 4.執行器 執行器的作用是根據電子控制單元的指令驅動機械部件的運動。執行器是運動部件,通常採用電力驅動、氣壓驅動和液壓驅動等幾種方式。 5.動力源 動力源是機電一體化產品能量供應部分,其作用是按照系統控制要求向機械繫統提供能量和動力使系統正常運行。提供能量的方式包括電能、氣能和液壓能,以電能為主。 機電一體化主要課程 機械方面: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工程材料,工程力學,數控編程技術,autoCAD,Mastercam軟體,C# 電工方面: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單片機,自動控制原理,數字電路,電工電子 實習課程:電力拖動,PLC,單片機,鉗工,普通車、銑、刨床,數控車、銑,加工中心 本專業的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業、創新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等專門人才,掌握機械技術和電氣技術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相應實踐技能以及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熟練進行機電一體化產品和設備的應用、維護、安裝、調試、銷售及管理的第一線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本專業職業面向 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一個寬口徑專業,適應范圍很廣,學生在校期間除學習各種機械、電工電子、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檢測感測等理論知識外,還將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充分體現重視技能培養的特點。學生畢業後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業、公司,從事加工製造業,家電生產和售後服務,數控加工機床設備使用維護,物業自動化管理系統,機電產品設計、生產、改造、技術支持,以及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銷售、經營管理等等。 1、主要就業崗位: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銷售及管理;普通機床的數控化改裝等。
② 重慶科技館有幾層 每層都是什麼
重慶科技館共4層,一層是臨時展覽和餐廳,二樓是生活科技和兒童科技樂園,三樓是防災科技、交通科技和國防科技,四樓是宇航科技和基礎科學
③ 重慶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於1993年正式啟動。重慶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是由重慶市科技開發區,財政局,重慶市科委等單位聯合出資建立的公司,目的在於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公司除了1300萬元的自有資金外,還代管開發區的幾千萬產業基金。公司實際運作資金有7000多萬。
法定代表人:徐輝
成立時間:1993-01-16
注冊資本:3359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90100001901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渝州路33號(西亞廣場商務大廈十五樓)
④ 我們公司有一個技術要轉讓出去,想做交易見證,重慶這里有資質的機構請大家推薦幾個,謝謝。
比較官方一點的機構那肯定就是重慶技術轉移與評估中心,但是你也可以到重慶科技服務大市場去了解一下,那裡是重科院和市科委打造的一個科技服務平台,專門做科技服務的,我們公司經常到那裡去咨詢一些知識產權、專利這些問題,地方也很好找,就在留學生創業園行政服務大廳樓上5樓。親身經歷,碼字不容易求採納!
⑤ 重慶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重慶市注冊資本:1000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梁偉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重慶市北部新區高新園黃山大道5號
法定代表人:楊松
成立時間:2010-04-26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00000000336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重慶市北部新區高新園黃山大道5號
⑥ 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包括哪些內容
《方案》的出台,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和需求?具體包含哪些內容?對於推動重慶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將有怎樣的作用?3月7日,市科委主任李殿勛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對《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讀。
《方案》是將創新驅動發展「路線圖」具體化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傳統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遭遇較大挫折的情況下,要實現持續較快發展,就需要轉型,尋找經濟增長的替代動力。」李殿勛說。
那麼,如何轉型?他表示,未來五年,搞創新驅動將是我國轉型的根本性支撐,也就是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要搞創新驅動,就先要認識創新驅動。他認為,要把握創新驅動的關鍵有四點:
一是創新驅動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抓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就掌握了創新發展的主動權。
二是要讓文化與理論創新發揮基礎作用,盡快培育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
三是要進行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互促進,才能實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再平衡。這一條更帶有根本性質。
四是要實現全民創新,以及在全民創新引領之下的全民創業。其根本目的是激活微觀經濟來支撐宏觀經濟的真正穩定,是盤活人力資源,把以體力消耗為主的人口優勢轉變為以智力貢獻為主的人才優勢,釋放中國新一輪的人口紅利。
李殿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創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級政府推進創新也達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綱領性文件,為重慶未來五年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繪制了「路線圖」。
在他看來,此次《方案》的出台,實際上是將創新驅動發展「路線圖」具體化,是把五年目標任務分解之後,明確今明兩年具體要做什麼。
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結合重慶的實際,我們應該以建設西部創新中心為統攬,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李殿勛認為。
他表示,此次出台的《方案》強調要在創新突破、創業培育、基地建設、人才改革、投融資等領域抓出成效,總結起來,具體措施大致可以分為抓改革、建平台、搞服務、促轉型四個方面。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有動力來源,抓改革就是為了從體制機制上消除創新的障礙,讓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動力。」他說,這包括科技體制改革,以及與創新驅動發展直接相關的其他各項改革,如《方案》中提到的科研項目改革、科技平台改革、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改革等。
建平台著眼於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系統,圍繞我市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包括在液晶面板、集成電路、軌道交通、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組建行業領先的研發創新中心,引導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來渝建立分支機構、搭建創新平台,加快建設眾創空間、企業孵化器、科技創新園區等。
搞服務是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推行研發設計、技術轉移、創業孵化和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務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依託重慶科技服務雲平台和大市場,推動建設以知識產權交易為核心的區域性科技要素交易市場等。
促轉型則是通過技術創新引領和創投資本跟蹤「兩手並用」,引領新興產業的培育。比如《方案》提出,要制定並發布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路線圖,發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指南,要重點推進先進製造、互聯網、大健康三大新興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的技術創新、創投跟蹤、招商引資與配套服務等。
加快編制西部創新中心的專項規劃
圍繞《方案》提出的具體目標,今年我市在推進科技創新上有哪些打算?
「在抓改革上,我們將堅持以點帶面,通過政府科技資源配置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改革、傳統科研院所管理改革、科技金融服務配套改革4項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體制和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李殿勛稱,比如政府科技資源配置改革將以推行競爭立項、定額資助、第三方驗收等為重點,提高科技資源配置的質量和效率。
在建平台上,將從科技研發環節需求考慮,引進培育10家左右在國內具有較高水平的研發機構;從成果轉化環節需求考慮,引進培育10家左右在國內具有較大品牌影響力的眾創空間;從產業培育環節需求考慮,加速布局重點科技園區,積極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力爭年內列入國家審批序列。
在搞服務上,要推進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服務,加快建設科技資源大數據中心和線下服務站點,力爭年內聚集各類科技機構8000家以上;完善科技成果交易轉化服務,力爭實現技術交易額突破100億元;力推科技金融創投支撐服務,建設「市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區域分中心+用戶工作站」的服務網路,力爭政府引導基金年內實現直接參股基金規模達到170億元;做好科技人才的協同保障服務,盡快聚集各類科技人才50000名以上,為新興製造業與新興服務業開展技術創新協同服務,同時選派5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員深化實施精準扶貧。
他還透露,目前,針對如何建設西部創新中心,我市正在加快編制專項規劃。「制定好建設西部創新中心的專項規劃,統攬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創新發展,對於重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