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國民經濟先行指標、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
按統計指標變動軌跡與經濟變動軌跡之間的關系劃分,指標變動軌跡在相同時間上內的波動與總體經容濟波動不一致,在時間軸上向前平移的指標成為「先行指標」(即從時間上看,這些指標總是比總體經濟更早地發生轉折,達到高峰或低谷);
在時間上和波動起伏上與經濟波動軌跡基本一致的稱「同步指標」;
在時間軸上向後平移的指標稱作「滯後指標」(即從時間上看,這些指標總是比總體經濟更晚一些地發生轉折,達到高峰或低谷)。
B. 先行指數是什麼
先行指數(Composite Index of Leading EconomicI ndicators):
是由11個金融指數組成的綜合指數。其中的金融和預期的指數為商業活動的變化狀況提供了見解的信號,而非金融指數則為經濟運行趨勢提供更為直接的證據。先行指數的組成會根據經濟情況的改變而相應地變更,以更確切地反映經濟發展的狀況和趨勢。該資料每月公布一次。
1)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以年增長率衡量的個人、非贏利性機構以及私人信託基金的稅前收入。但真正反映個人購買力水平的是其中的一項,即可支配個人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通常每月公布一次。
2)個人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PCE):衡量消費者在商品和勞務上的全部支出。該指數同個人收入一同公布。
3)全國采購經理指數:(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urchasing Manager,NAPM):全國采購經理人協會每個月都向250多家采購經紀商進行調查,其內容包括:訂單的變化情況,生產情況,就業情況,貨物供應情況,庫存情況以及購買貨物的價格,並根據對以上內容的調查結果,按不同的權重計算出一項總體指數。總體指數高於50%顯示製造業領域的生產擴張,反之則顯示生產收縮,如果該指數低於44%則預示經濟的衰退。因此是反映經濟領域中工業部門發展狀況的一項早期信號。
4)耐用品訂單(Durable Orders):顯示製造商所獲得的使用壽命在3年以上的貨物的訂單數量,每月公布一次。其中民用耐用品訂單數(Non-defence Orders)的變化尤為受人關注,因為它們反映了商業經營過程中的設備投資。
5)工業生產(Instrial Proction):是一項顯示製造業、采礦業以及公用事業部門總的生產情況的指數,每月公布一次。
6)設備使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顯示在製造業、采礦業以及公用事業部門中生產設備使用效率的指數,以百分比表示。該指數與工業生產指數一同公布,通常作為反映通貨膨脹壓力的參考指標,因為設備使用率的持續上升將產生「瓶頸效應」從而制約產出的增加,最終導致通脹壓力上升。一般來說,該指數超過84%,預示通脹壓力存在上升的危險。
7)零售指數(Retail Sales):主要反映當前社會消費狀況,每月公布一次。該指數的變化較大,僅觀察一兩個月的資料很難對總體物價水平有確切的了解。
8)消費者信貸(Consumer Credit):表示每個月消費者分期付款尚未償還的美元金額,包括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機構對私人的貸款,每月公布一次。
9)新屋開工及建築許可(Housing Starts and Building Permits):包括以年率計算的新屋銷售水平以及每月增長的百分比,每月公布一次。
10)建築支出(Construction Spending):顯示全部新的公用和私人建設開支,每月公布一次。
11)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用於衡量消費者經常購買的確定的一籃子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每月公布一次。其中能源和食品專案的價格變化很大,因此將它們扣除以後得到「核心資料(Core Rate)」,能更為真實地反映價格的變化。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化反映了零售水平的通脹壓力。
12)生產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PPI):顯示商品生產成本的變化。生產價格指數的變化可以對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與消費價格指數一起反映通脹壓力的狀況。
C. 進行經濟周期分析的先行指標是什麼
經濟周期有很多先行指標,例如失業率、原材料價格、證券市場價格(以及能夠反應公眾預期的資本市場價格或利率)、消費者/采購經理信心指數、銀行信貸總額等。
D. 先行指標的作用
這些指標的高峰和低谷順次出現在經濟周期的高峰和低谷之前,因此對將回來的經濟狀答況有預示作用。這些指標有貨幣供應量、股價指數、房屋建造許可證的批准數量、機器設備的訂單數量等。從實踐來看,通過先行指標對宏觀經濟的實際高峰和低谷進行計算和預測,得出結論的時間可比實際發生的時間提前半年。
E. 哪些指標可以作為選股的先行指標
所有抄指標包括kd macd均線,是根據已有價格計襲算得出,看指標落後於看價格分析,也就是k線。而價格是根據成交量變化,看k線分析落後看成交量分析,而成交量根據盤面結構變化,看成交量分析慢於看結構分析。
所以只用技術指標是無法選股和找買賣點的,正確的方法要會用比較法則選擇主流板塊主流股,懂得利用正確的技術分析籌碼分析知識來針對不同主力類型的股票用量價,趨勢,波浪位置計算合理買賣點,
F. 宏觀先行指標、同步指標、滯後指標中各包括什麼
一、宏觀復先行指標包制括:
1、農民工跨省流動就業年度內登記離職率和登記再就業率數據;
2、新注冊和新注銷企業數據;
3、新發明專利和新技術轉讓登記數目;
4、新招聘就職和新解聘退休退養工程技術人員登記數目;
5、季度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繳納水平同比動態數據;
6、規模國標品質勞動保護用品按月訂購消耗數據;
二、同步指標包括:
1、個人收入;
2、社會商品銷售額。主要的經濟同步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
三、滯後指標包括:
全民固定資產投資、商業貸款、財政收支、零售物價總指數、消費品價格指數、集市貿易價格指數等共6項。
滯後指標有助於驗證領先指標所表示的經濟趨向是否真實。
(6)先行指標擴展閱讀:
三者之間的聯系:
宏觀波動是一種周期性的由蕭條到復甦再到高潮的循環變動。
按統計指標變動軌跡與經濟變動軌跡之間的關系劃分,指標變動軌跡在時間上和波動起伏上與經濟波動軌跡基本一致的叫同步指標;在相同時間上的波動與經濟波動部一致,在時間軸上向前平移的指標成為先行指標;在時間軸上向後平移的指標成為滯後指標。
G. 什麼是先行經濟指標
領先指數(Leading Indicator) 領先指數也叫「綜合領先經濟指標(Economic Leading Indicator)」、「先行指標指數(1ndex of Leading Indicators)」, 是指一系列引導經濟循環的相關經濟指標和經濟變數的加權平均數。 它主要用來預測整體經濟的轉變情況,及衡量未來數月的經濟趨勢。 是預測未來經濟發展情況的最重要的 經濟指標 之一, 是各種引導經濟循環的經濟變數的加權平均數。在美國, 由商務部經濟分析局負責搜集一系列相關指標, 並加權平均生成先行指標數字發布。
H. 經濟指標的先行指標的含義。
先行指標,也叫領先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可以預測總體經濟運行的軌跡,例如製造業訂貨單、股票價格指數和廣義貨幣M2等就屬於先行指標。
I. 什麼是宏觀經濟先行指標
宏觀經濟先行指標,實際是統計指標波動先於宏觀經濟波動的指標。其專意義是判斷短期經濟總體的景屬氣狀況。因為先行指標其在宏觀經濟波動到達高峰或低谷前,先行出現高峰或低谷,因而可以利用它判斷經濟運行中是否存在不安定因素,程度如何,進行預警、監測。
如農民工跨省流動就業年度內登記離職率和登記再就業率、新注冊和新注銷企業數據、、新發明專利和新技術轉讓登記數目、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新股上市和企業兼並重組活躍度以及銀行新增產業貸款數據、前沿科技人才流動動態數據、高品質品牌消費數據等的波動,都先行預示著宏觀經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