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義大利德國的黃金儲備為什麼那麼高,英國黃金儲備卻那麼低,還沒台灣高啊
第一,在最近500年的世界歷史上,中國和南美是銀本位國家,白銀被當成主要的流通貨幣。因缺少金礦而富含銀礦,特別是南美,全世界大部分銀礦在南美,南美之白銀相當於中東之石油。
而歐洲是反過來的,歐洲是金本位地區,一直一來黃金就是主要貨幣。所以歐洲人從歷史和傳統上更加註重對黃金的儲備,美國在文化和歷史上與歐洲同屬一體。
第二,你看到的基本上只是二戰以後60-80年代公布的各國央行儲備數據,中國央行最後一次更新公布自己的黃金儲備還是90年代了,正如近年西方媒體說的那樣——進入中國的黃金在此後的上百年時間都會不見天日。中國央行近幾年明顯加大了對黃金的儲備以對沖大量美元外匯儲備的風險。但這一切卻是悄無聲息的、不公開的。實際上現在中國的黃金儲備應該在第三、甚至第二,如果按廣義的黃金儲備——算上民間的儲備,那麼肯定早已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了。因為中國傳統喜歡節氣婚慶消費黃金飾品,近年來中國大媽又紛紛抄底了不少的黃金。
第三,現在已經不是金本位制度,黃金只是一種輔助的重要金融儲備、金融工具,在關鍵時候可以起到穩定金融和調控金融的作用。黃金儲備的多少並不能直接代表一個國家綜合實力。要不然印度的民間黃金儲備率全球第一,那麼印度的國家實力就是全球第一了?
事實上,現在按人民幣算,一噸黃金在2.6億人民幣,約合4.35億美元/噸,中國有超過3萬億美元儲備,要想在黃金儲備上獲得第一的位置,只需要拿出其中的幾千億美元儲備即可,不是很難。如果黃金儲備第一就等於國家實力第一,我想國家早就做了。。
⑵ 為什麼德國黃金儲備排名世界第二
黃金儲備排名第一的國家是美國,該國擁有黃金儲備2.6150億盎司。
另外,分析人士指出,由於歐債危機和美國減赤計劃失敗等原因,美元和歐元受到影響。近期新興市場央行均在買進黃金。隨著部分新興經濟體尋求外匯儲備多元化,近幾個季度黃金需求也大幅上升。
嘉和盛匯認為,今日後市看,亞洲央行的買盤將對金價構成支持。同時,歐洲央行將推行更多量化寬松措施的預期,也支持金價,後市金價仍看漲。惠譽則表示,歐債危機的不斷加劇、經濟的下行風險、以及或有債務的增加,可能令法國AAA的主權評級面臨風險。避險情緒推升美元,令金價承壓。
⑶ 黃金為什麼一直作為各國國際儲備中的重要儲備資產
國家經濟地位與黃金儲備 泰和至尚
從所有國家和地區中選出上一年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10個,對黃金在儲備中的貨幣地位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這10個國家和地區可以代表全球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這些國家或地區黃金儲備占官方儲備的比重也很大。除美國外,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上世紀老牌強國持有黃金的比例都超過60%,西班牙也持有超過1/3的黃金。對這些國家而言,本國或本地區的貨幣已經是世界貨幣了,外匯儲備相對次要,黃金自然是官方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這些國家中,需要關注的是中國、英國、日本和俄羅斯4個國家。
中國在2009年4月宣布黃金儲備已超過1000噸,成為世界第五大黃金儲備國。中國的外匯儲備量居世界第一,在2009年第三季度達到近2.3萬億美元,而其中又以美元為主。黃金作為一種良好的對沖美元風險的資產,提高其在儲備中的比例能很好地抵消美元常年貶值帶來的外匯儲備損失。
從2000年至2005年,英國減持了近280噸黃金儲備,目前持有的儲備量已經下降到310噸,不足官方儲備總量的15%。與此同時,英鎊的地位也不斷下降。作為曾經獨一無二的國際貨幣,英鎊現在在外匯交易市場、國際結算和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如今在全球外匯儲備中,英鎊僅佔到4.3%。不過,在過去5年中,英國沒有繼續減持黃金。
日本和中國一樣,同屬外匯儲備大國。從數據層面來看,兩個國家黃金儲備的比例都相當低,但不同的是,日本的黃金存量遠遠超過其黃金儲備顯示的量。日本很早就開始推行藏金於民計劃,由金融機構先後推出多種適合個人投資者需要的黃金產品,比如黃金零存整取等;同時還將儲金與養老計劃結合,推出黃金積存計劃。黃金積存計劃要求投資者在固定的期限內存入資金,同時銀行在每月固定的日期內從每位儲戶的銀行賬戶上自動劃款購買固定金額的黃金,黃金價格低時多買些,黃金價格高時少買些,如此平攤價格,減少直接購買黃金的風險。而當合同到期時,客戶累積的黃金可以兌現或者以金磚、金幣形式交付,也可以換成黃金首飾。據統計,截至2005年,黃金積存計劃已替日本國民儲存了190噸黃金。
俄羅斯的儲金比率也很低,但是,俄羅斯是僅次於中國、日本的外匯儲備第三大國。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俄羅斯的外匯儲備達到了0.4萬億美元。從俄羅斯官方儲備的變化歷史來看,俄羅斯在不停地增持黃金,只是黃金儲備增長速度不及外匯儲備的增速。近10年來,俄羅斯黃金儲備增持了40%,並有計劃繼續增加實物黃金的持有量。
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全球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對黃金作為一種儲備的態度,它們或多或少都持有大量實物黃金作為重要的儲備資源,並且近幾年有增無減。
⑷ 德國的黃金為什麼這么多
戰後抄根本沒有賠款,一戰賠款的襲悲劇大家都看到了,二戰後歐洲國家是不會在犯二了,德國唯一的賠款是以政府基金形式對各種受害者進行的民間賠償而已。德國的這么點黃金與其歐洲經濟第一的地位是完全匹配的,再說德國的金融本來就不是很發達,虛擬經濟規模有限。黃金為了方便交易,一般都盡量避免搬運,更要避免頻繁搬運,所以為了方便交易很多國家都把黃金放在全球最大的紐約黃金交易所的地庫內,進行買賣操作的時候只要紙面劃賬操作,不需要搬動黃金,非常方便。
⑸ 為什麼美國,德國的黃金儲備多
這個和國家的外匯儲備結構有關系,有的國家的外匯儲備就是以黃金為主,有的國家也可能是以其他國家國債為主
⑹ 俄羅斯,德國拚命增加黃金儲備為什麼
世界經濟風雲變幻:
俄羅斯意識到俄―美之間,永遠是對手,儲備美元,相當於從經濟上支助對手。
德國意識到,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對美元的國際責任約束越來越弱,美元的風險越來越大。
中國用美元捆綁美國對華政策,相當於金元政策,這個政策風險極大,一旦中美直接、間接對抗,主動權掌握在美國方面。
⑺ 美國為何有那麼大的黃金儲備
這是由於美國在一百年前取締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工業高度發達,這時誕生了發達的金融業。貿易的加快發展,讓順差都流向了美國,而以前都是用黃金做為國際貿易的支付貨幣
二戰結束後,1945年12月27日,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國中的22國代表在《布雷頓森林協定》上簽字,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機構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為聯合國的常設專門機構。中國是這兩個機構的創始國,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兩個機構中的合法席位先後恢復。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系三大職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時代。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自己無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點是:它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因為只有靠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國家獲得美元供應
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機。而美國如果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供應,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這是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 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難題
布雷頓森林體系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出現了全球性「美元過剩」情況,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至此,美國黃金為8133噸黃金。世界官方黃金儲備一覽表(2009/4)(前50名) 序號 國家(地區)組織 數量(噸) 黃金占外匯儲備% 1 美國 8133.5 75.9 2 德國 3412.6 62.9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3217.3 4 法國 2508.8 57.4 5 義大利 2451.8 65.8 6 中國大陸 1054 1.2
⑻ 為什麼歐美發達國家儲備資產中黃金比例高
簡單,黃金是最穩定的「通貨」。各國的貨幣受各自國家的經濟和金融政策影響,波動很大,但黃金是穩定的國際硬通貨。
⑼ 有關黃金儲備的問題 剛看了一篇英文的文章講德國在國外的黃金儲備。大意是德國現在有挺多黃金儲備以德
這其實是13.14年的新聞了,我來給你解釋一下。
德國將黃金儲備存於外國央行的做法開始於冷戰時期。當時,聯邦德國因為擔心蘇聯入侵,便把大部分的黃金儲備都運出國境,寄存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法國還有英國央行的金庫里。冷戰結束後,蘇聯的威脅不存在了,但德國央行還是決定暫時不將黃金儲備運回國內保存,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如果德國國內出現貨幣崩潰,可以及時將海外的黃金儲備兌換成美元或者英鎊,方便盡快恢復國內的經濟秩序;二是,如果將這些黃金運回國內,運輸及未來的倉庫保管費用都不是一筆小數目。況且,美聯儲和法國央行還是免費替德國保管黃金的。
歐債危機至今,德國國民對海外黃金儲備安全性的質疑愈加強烈:這批黃金是不是被融化了、租借出去了、還是被出售了?甚至說,這批黃金是否還存在?這些問題迄今都沒有任何官方答案。當德國當局想取回所有黃金的時候,美國紐約聯儲直接拒絕了。其實這個可以理解為一種變相的貨幣戰爭,或者政治手段。美聯儲肯定利用這些黃金達到一種目的,但是迫於德國方面的民眾壓力,答應每年可以運回一部分,當然這一部分對於總量來說可以微乎其微。
德國最後決定2020年前運回所有黃金,來平息民眾的質疑。
其實這些消息,真真假假,不可全信。世界上最可怕的也就兩種人,銀行家和政治家,像這些新聞的背後真實勾當,恐怕不是簡單的兩句話可以說清楚,他們的心思很難猜。
⑽ 日本這個資源匱乏的國家黃金儲備量為什麼那麼大儲備量在世界前列!
首先黃金開采完是拿來用的,而不是直接囤積的,如果沒有那麼大黃金需求就不會開采那麼多黃金。而且黃金儲備只是冶煉成的黃金儲備量,而不是黃金礦產自然儲備量。
日本作為貿易大國,而且是貿易順差國,自然會有大量資金流入國內,其中就包括黃金形式的資金。加上日本企業及國民參與黃金交易的人多,黃金期貨交易量大,國際黃金市場的黃金就會流向日本。
還有一點是幾十年前黃金交易比較自由,而當時日本和歐美發達國家對黃金的需求量較大,國際上大量黃金流入這些國家,而後由於金礦的逐漸減少,各國開始限制黃金流出,所以日本當時積累了很多黃金也影響了他現在的黃金儲量。而中俄印度這些產金大國,當時黃金交易量少,輸出的黃金較多,只在近十來年對黃金需求猛增。更何況這些國家在全球的產盡量也不是絕對的多,全球第一大產金國為南非,其產量遠遠高於中國俄國
最後,產金大國的黃金儲量雖然不是絕對的靠前,但大部分還是比較偏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