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股票所有技術指標運用法則謝謝高手。我想有一百多種吧,謝謝
何止100種哦,有幾千上萬種,但是其實只要真正掌握幾種就ok了,我主要就是看macd外加自己結合分析就很不錯。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B. 應用指標分析要注意的六大規則是什麼
1.使用任何指標都不能背離K線和成交量
2.技術指標都有滯後性
3.技術指標不能單版獨使用,必須結合K線 成交量權 均線
4.突發性的暴漲暴跌,技術指標無效
5.使用技術指標進行分析時必須適當修改參數
沒了,以上是個人的經驗
C. KD指標的應用法則
K值與D值永遠介於0~100。D值>80,行情呈現超買現象;D值<20,行情呈現超賣現象。 2.當K值>D值時,顯示趨勢是上漲,因而K線向上突破D線時,為買進信號;當K值<D值時,顯示趨勢是下跌,因而K線向下跌破D線時,為賣出信號。
3.K線與D線在70以上,30以下發生交叉,進行買賣比較可靠。如果KD黃金交叉發生在20以下時,是最佳買點;如果KD死亡交叉發生在80以上時,是最佳賣點。 4.KD指標不適於發行量小、交易不活躍的股票。但KD指標對大盤和熱門大盤股有極高准確性。
5.當KD指標與股價出現背離時,一般為轉勢信號,中期或短期的走勢有可能已見頂或見底。
6.當K值和D值上升或下跌的速度減弱,傾斜度趨於平緩時,這是短期轉勢的預警信號。 首先需要解釋技術分析的基本前提就是:趨勢有慣性,無論上漲或是下跌,一旦開始,那麼它將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再次發生轉折。
由此可知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只有兩件:第一是識別趨勢,第二是發現趨勢的轉折——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是趨勢出現轉折之後,發現轉折,而非預測趨勢的轉折。我們使用的多數分析工具,都是建立在跟隨趨勢這一基礎之上。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人用這些跟隨趨勢的工具去預測趨勢,無疑是錯誤的,因為它本身就沒有這樣的功能。 1.未成熟隨機值(RSV)=(收盤價-N日內最低價)/(N日內最高價-N日內最低價)*100
2.K=RSV的M1日移動平均
3.D=K的M2日移動平均
4.參數N設置為9日,參數M1設置為3日,參數M2設置為3日。
D. 應用技術指標的法則有哪幾條
一條:法則是死的,人是活的。
E. 技術指標的應用法則
K線知識很多如果您想學習實戰技巧不僅僅要會認識K線,而且還要看K線組合,最好是量價配合的組合成功率會高一點。
我建議您到 財經世界網 學一下都是免費的。視頻資料很全
祝您投資順利!學習愉快!
F. RSI指標運用的法則是
1 利用RSI指標尋找市場底部
在技術分析上,有著相對強弱指數之稱的是RSI指標。該指標是通過比較一段時期內的平均收盤漲幅和平均收盤跌幅來分析市場買賣盤的意向和實力,從而分析未來市場的走勢。利用RSI指標來尋找市場底部是一種較為便捷的方法。
RSI指標運用的法則是:RSI指標的N參數設置,將RSI指標的N參數分別設置為7日、14日、21日。當股價經過大幅度的調整走勢後,密切觀察探底神針「RSI」指標的見底信號,要求7日RSI小於10、14日RSI指標必須小於20、21日RSI指標小於30。當RSI指標達到上述標准後,如果股價繼續下跌,而RSI指標出現明顯止跌信號,並與股價走勢背離,則可以重點關注。
配合成交來研判股價是否見底,如果RSI指標出現7日線上穿14日線和14日線上穿21日線的黃金交叉,並且RSI三線呈現出多頭排列,表明RSI指標已經完成了買入信號的提示作用。當RSI指標符合上述技術要求時,投資者需要觀察成交量的動向。對於成交量的觀察有兩種:一種是當RSI出現上述技術特徵時,成交量是否極度萎縮,甚至出現地量水平。如果成交稀少,則表明該股即將完成探底,投資者可以積極介入。另一種量能觀察是當該股完成探底,投資者及時介入後,則需要觀察該股能否出現有實質性增量資金介入的放量過程,如果不能有效放量,則說明目前的底部仍是階段性底部,投資者需要以短線反彈行情對待。如果該股探底成功後,量能有效持續性地放大,則投資者可以將其視為個股的重要底部。
G. 技術分析指標使用的基本法則有哪些
也許大家對原則、總述之類的話語不是很感興趣,急於看到各種形態的技術分析,但是我在這提醒大家,在做好技術分析之前,請一定要讀懂、吃透、牢記這三大原則,它是技術分析的基礎,是無數前人經驗和教訓的結晶,切記!切記!
(一)、長期形態比短期形態更重要:短期的走勢是在相對較小的區間中運動的,也容易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而隨時變化。所以,投資者把握匯價的短期走勢難度較大,容易陷入繁多的影響因素中而迷失方向。如果在分析短期匯價走勢前對長期的走勢有一個透徹的認識,做到胸有成竹,那麼投資者就可以俯瞰短期走勢,抓住主要矛盾,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
如匯價在幾天時間內出現一個「早晨之星」形態,通常會認為匯價即將見底,反轉的可能性較大,但也許從長期走勢分析,匯價仍在長期下降通道運行,阻擋線沒有任何被突破的可能性,那麼,這時的「早晨之星」就只是一個小幅的反彈,是部分投資者平倉獲利,市場消化壓力的一個小調整,甚至連做短線的機會都沒有。這時的「早晨之星」形態就沒有反轉的意義了。
(二)、位置比形態更重要:深入研究技術分析會發現,技術分析有無法的法則。但如果這些法則不結合位置形態來分析,那麼這些法則就都成了空中樓閣,沒有任何的意義。
如「頭肩底」形態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底部反轉形態,它通常出現在匯價的底部區域,但如果在匯價的高價區出現一個「頭肩底」形態,那麼成熟的投資者寧可退出市場觀望,也決不會相信此形態。
因為「在高位最可能出現頭部,在低部最可能出現底部」是最樸素也是最有效的投資規律。
(三)、市場方向比位置更重要:「匯價的高低不重要,匯價的趨勢才是最重要的」
也許匯價已經達到很高或很低的區域,但只要投資者能夠准確判斷匯價的趨勢,就仍然可以買進或者持有。投資者要分析的最重要的,最難的就是分析市場的走勢方向。
H. 均線指標的應用原則
該法則主要描述了買入和賣出兩種情況,當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時,可視為買入信號;①均線從下降開始走平,股價自下而上穿越均線;②股價連續上升遠離均線後突然下跌,但在均線附近重新企穩上升;③股價跌破均線,並連續大幅度下跌,遠離均線,這三種現象都是買入信號,應當作出看多的反應。
而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時,可視為賣出信號:①均線從上升開始走平,股價自上而下穿越均線;②股價連續下跌遠離均線後突然上升,但在均線附近再次下跌;③股價上穿均線,並連續出現大幅度上漲,遠離均線,這三種現象都是賣出信號,應當作出看空的反應。 短期移動平均線由下而上穿過上升的長期移動平均線時,我們稱這種交叉為黃金交叉,一般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買入信號,而當長期移動平均線自上而下穿越短期移動平均線時,我們視之為死亡交叉,這一現象往往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賣出信號。
但需要強調的是,當價格走勢進入牛皮市道時,即價格走勢既不向上也不向下,而是保持著水平方向的移動時,價格走勢與均線系統的交叉現象往往會變得十分頻繁,在這種情況下要作出買入或賣出的操作計劃,必須藉助於其他一些技術指標或者形態理論來綜合分析。 收盤價上下穿均線操作方法:
優:當出現大幅度的行情的時候,可以抓住一大部分利潤;操作方法簡單明了;長期操作中比較穩定;止損較小。
劣:盤整中假信號太多,會出現一定虧損;當出現大幅度反復跳空時,會出現較大虧損;信號准確率不高;如果長時間不出現比較大的行情,會出現虧損;手續費佔了較大比重;不適合太過火暴的品種。
改進方法:減少操作次數
如果信號准確率不高且操作的頻繁,那麼手續費就越多因此就會影響總體的績效。
具體方法如下:
①操作較長的周期:即盯住較大規模的行情。比如原先盯著15分鍾圖做,盯著30分鍾甚至60分鍾圖做。雖然止損幅度有所增大,但操作次數少了,總成本還是可以降下來的。
②增加過濾程序:在原有操作方法上增加過濾程序。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一定要謹慎。因為均線操作的一大優點就是在大行情到來的時候一定能夠抓住,萬一被你錯誤的過濾掉了那將會很可惜,有可能因此導致全年總體虧損。過濾的條件一定要簡單明了,太復雜、不好操作還不如不搞。 優:做中長線時把握性高一點;操作次數少,手續費交的少;操作方法簡單明了;出現大行情時盈利較多。
劣:太滯後,往往在漲勢末端買入然後又在跌勢開始後才賣出,導致虧損;選擇適當的參數比較困難,因為選擇好的參數很容易失效;震盪中虧損較多。
改進方法:提高信號成功率(注意:不要妄想把均線信號成功率提高到很高,成功率要達到80%甚至連60%都不太可能)。
有人曾經做過為期一年的均線數據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均線金叉死叉信號准確率在30%左右。如果按照這樣的方法操作在盤整震盪行情中容易虧損,然而盤整震盪往往經常發生,那麼我們改如何改進?
具體方法如下:
①在較長的周期中選擇一根均線作為大方向的指示器。假如你盯著15分鍾K線圖中的30單位均線進行操作,可以選擇日線中5天均線作為指導。5天線向上走時不做或少做空,向下走時不做或少做多。可以過濾掉一部分錯誤信號。
②如前所述,增加過濾步驟。 優:操作次數比上下穿方法少一些、假信號少一些、手續費少一些;出現大行情也有較高回報;操作方法簡單明了;比較穩定。
劣:比上下穿滯後一些;准確率也不高。
改進方法:提高總績效
如果你不想錯過任何大的行情選擇連續操作,那麼有效的資金管理會幫你很大忙,比較有把握的時候倉位下大一些,比較沒有把握的時候倉位下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