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央銀行有個什麼公開市場業務 在 二級市場 那麼,為什麼是不公開的 一級市場有哪些呢
央行(即人民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指的是銀行間市場,而非證券市場。所以就沒有什麼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啦
『貳』 央行逆回購的發展歷史
在多數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市場交易對手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國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發展較快,目前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對於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促進貨幣供應量合理增長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近年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不斷完善,先後建立了一級交易商考評調整機制、信息報告制度等相關管理制度,一級交易商的機構類別也從商業銀行擴展至證券公司等其它金融機構。
『叄』 什麼是中央對手方
共同對手方(CCP-Central Counter Party) 共同對手方,又稱中央對手方或共同交收對手方, 指結算過程中介入證券交易買賣雙方之間,成為「買方的賣方」和「 賣方的買方」的機構。多邊 凈額結算 一般要求結算機構作為共同對手 方,介入賣買雙方的合同關系, 成為所有結算參與人唯一的交收對手。 共同對手方制度的核心內容是擔保交收。 共同對手方介入買賣雙方合同關系後, 即承擔對結算參與人的履約義務, 且不以任何一個對手方正常履約為前提。 如果買賣中的一方不能正常向共同對手方履約, 共同對手方也應當先對守約一方履約, 然後按照結算規則對違約方採取相應的處置措施, 彌補其違約造成的損失。
『肆』 央行宏觀調節工具中 SLF,SLO,MLF,PSL 各有什麼特點
1.SLF
2013年1月份人民銀行創設「常備借貸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 SLF)試點,對金融機構開展操作,提供流動性支持。
金融監管 孫海波點評:其操作特點:
1)期限為最短個月、7天,14天;最長3個月,人民銀行總行及地方省級中心支行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
2)「多點接入,多點清算」; 意思是地方法人銀行向人民銀行試點的中心支行提出申請,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及五大行則需要向人民銀行總行提交申請。,人行再對自覺執行人民銀行宏觀審慎政策的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由於SLF是為平抑短期利率水平,所以審批流程較快,期限較短的可以做到當天放款。
3)是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一對一」交易,針對性強。旨在創造短期利率走廊,防止利率巨幅波動。傳統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市場化手段向一級交易商(primary dealer)注入流動性,屬於宏觀調節;而SLF指定交易對象,旨在解決特定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需求,屬於微觀干預;且SLF潛在的交易對手范圍大幅度擴大到試點地區所有金融機構和所有全國性金融機構。
4)SLF需要銀行提供高質量的抵押品主要有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國家開發銀行及政策性金融債、高等級公司信用債,央行會有一定抵押率控制風險。
SLO
公開市場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SLO),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補充, 以7天期以內短期回購為主,採用市場化利率招標方式開展操作。
和SLF對比SLO仍然屬於傳統宏觀調節,採用全面漫灌的流動性注入方式,非「一對一」;但其操作的時間窗口更具靈活性,彌補傳統流動性干預以每周為周期,其操作方向和力度難以及時轉換的缺陷。央行這項政策旨在提高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克服傳統公開市場操作無法有效應對流動性短期波動的問題。
要想理解為何SLO比公開市場操作更加靈活,還得了解公開市場操作模式。每周一央行定調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向和力度;每周二、周四,央行一般都會進行公開市場操作;SLO根據央行公告實質上就是回購操作,通過逆回購央行向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注入流動性,只是操作期限,方向和選時更加機動。
使用情況:2013年12月底針對年末貨幣市場利率大幅波動,央行連續三天通過SLO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流動性,同時公告稱銀行體系超額備付已逾1.5萬億元,為歷史同期相對較高水平。
PSL
抵押補充貸款(PSL,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縮寫),PSL作為一種新的儲備政策工具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從央行獲得融資的利率,引導中期利率。
抵押補充貸款(PSL)反映了央行希望同時完成保增長和調結構兩項任務。但是,貨幣政策不應該承擔結構調整的任務。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結構調整並不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只要支持了經濟的平穩增長、保持了物價的大體穩定,中央銀行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結構調整的任務應該主要由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承擔。
貨幣政策是總量工具。通過各種貨幣政策措施,央行可以控制貨幣供給的閘門,至於貨幣最後流入哪個溝渠,一般情況下是不應由央行控制的。定向再貸款等貨幣政策措施到底能否在適度放鬆貨幣政策的同時達到結構調整的目的,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所以PSL是否應該作為央行貨幣政策選擇工具扔值得商榷,央行是否應該過度干預微觀層面貨幣流向及利率?商業銀行定位在風險定價,資金微觀流向;央行定位在宏觀貨幣政策,通過調節貨幣數量或短期貨幣價格實現其貨幣政策目標。PSL恰恰是混淆商業銀行和央行定位的工具,由央行直接指定便宜資金流向特定領域。
『伍』 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為什麼以外匯買賣為主真的有點不明白,難道是國內的市場無法進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嗎
其實在國內和國外都有的,而且都很頻繁,但是相對而言國內的公開市場操作量要小一版些。由於我國尚未實現利權率市場化,所以央行在國內的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為了調節短期的流動性,以回購或者是逆回購的形式,交易對手是銀行,所以一般人很難感覺的到。
央行主要的壓力還是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這個需要的量是很大的,央行必須把人民幣匯率的日浮動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以內,目前規定的日浮動范圍是多少我記不清楚了,你可以自己去網路一下啊。
『陸』 中央銀行如何運用公開市場操作
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有:一個是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贖回,從而收迴流動性,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反向操作即為逆回購。二是現券交易,分為買斷和賣斷,現券買斷為央行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從而投放基礎貨幣,反之為現券賣斷。三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央票是向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商業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務憑證,從而調節基準利率。央行發行票據為回籠基礎貨幣,央票到期則為投放基礎貨幣。
經濟衰退期央行可以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幫助經濟復甦,就公開市場操作而言,主要是逆回購、現券買斷、贖回央行票據等等。不過在經濟低迷時可能利率很低,消費和投資對利率不敏感,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效力效用較小,同時央行的首要任務是保持幣值穩定,故此經濟衰退中往往通過財政政策刺激來拉動經濟。
『柒』 人民銀行的逆回購與個人投資者可以在上交所交易的逆回購的區別
人民銀行的逆回購與個人投資者可以在上交所交易的逆回購交易機制是有區別的,專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機制是採用招屬投標方式,都是由機構報價(即利率)和數量,然後最終確定成交利率和操作數量。
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簡單解釋就是主動借出資金,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就稱為逆回購交易,此時央行扮演投資者,是接受債券質押、借出資金的融出方。
成交額×年收益率×回購天數/360天=收入
正回購定義:
正回購方就是抵押出債券,取得資金的融入方;而逆回購方就是接受債券質押,借出資金的融出方。
正回購和逆回購對比:
正回購是現在賣將來買回債券,逆回購是現在買將來賣出債券。
『捌』 人行對同業往來交易對手分類是如何確定的
你是農發行的?
『玖』 中國現在的央行有哪些常用的貨幣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如下:
常規工具
①存款准備金制度
②再貼現政策
③公開市場業務
被稱為中央銀行的 「三大法寶」。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選擇工具
①消費者信用控制;
貨幣政策工具
②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③不動產信用控制;
④優惠利率;
⑤特種存款
補充工具
①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②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借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導、道義勸告。
新工具
2013年11月6日,我國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央行於2013年初創設這一工具。
所謂常備借貸便利就是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流動性需求,通過資產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銀行申請授信額度的一種更加直接的融資方式。由於常備借貸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一對一」的模式,因此,這種貨幣操作方式更像是定製化融資和結構化融資。
常備借貸便利的主要特點:一是由金融機構主動發起,金融機構可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申請常備借貸便利;二是常備借貸便利是中央銀行與金融機構「一對一」交易,針對性強。三是常備借貸便利的交易對手覆蓋面廣,通常覆蓋存款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