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3年是中國碳市場的啟動之年,深圳、上海和北京先後啟動了碳交易市場,交易主體范圍主要確定在所轄高耗
(1)根據圖中的柱狀圖的分析,中國和美國的差異.碳排放總量中國比美國大;人均排放量美國比中國大.結合兩個國家的國情分析原因.與美國相比,中國人口眾多、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資源消耗量大而利用率低,因此碳排放總量中國比美國大;美國雖然能源利用率高,但經濟發達,人均資源消費水平高,因此人均資源消耗量大,人均碳排放量比中國大.
(2)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大氣和海洋溫度上升的現象,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溫度上升.世界范圍內認為由於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過多所造成的.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而當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
(3)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將碳排放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納入碳排放配額管理,並在一定的規則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額,排放單位可以通過市場購入或售出其相對實際排放不足或多餘的配額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責任.我國啟動碳交易市場,可以運用市場力量,促進節能減排,達到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的目的.從生態效益的角度看,這有利於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減少極端天氣災害發生的頻率.從社會效益角度看,這有利於推動企業加速技術改造,降低生產能耗,真正實現低碳化發展.
(4)2010年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即提出了上海轉型發展的思路.圍繞節能減排,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具體有:①對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進行關、停、並、轉;②對原有的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降低產品的能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③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新、低能耗方向發展;④對於高耗能企業,改變能源消費結構,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故答案為:
(1)碳排放總量中國比美國大;人均排放量美國比中國大.
原因:與美國相比,中國人口眾多、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炭為主,資源消耗量大而利用率低,因此碳排放總量中國比美國大;
美國雖然能源利用率高,但經濟發達,人均資源消費水平高,因此人均資源消耗量大,人均碳排放量比中國大.
(2)太陽輻射進入地球,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陽輻射後,以長波輻射的形式放射能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增加,能使大氣更多地吸收地面長波輻射,使大氣增溫,並增加了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作用增強,導致近地面氣溫升高,而失散到宇宙的很少,從而加劇全球變暖.
(3)碳交易是運用市場力量,促進節能減排,達到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的目的.從生態效益的角度看,這有利於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減少極端天氣災害發生的頻率.從社會效益角度看,這有利於推動企業加速技術改造,降低生產能耗,真正實現低碳化發展.
(4)①對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進行關、停、並、轉;②對原有的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降低產品的能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③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使產品向高、精、尖、新、低能耗方向發展;④對於高耗能企業,改變能源消費結構,使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㈡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歷史排放基數,目前大部分城市使用這個方法。
按照試點企業2009年至2012年排放邊界和碳排放量變化情況,選取方法如下:
2009年至2011年期間排放邊界未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中(重大變化指企業新上或關停主要生產系統、動力設施):碳排放量相對穩定的,取2009年至2011年三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1年相對2009年碳排放量增幅超過50%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中:2009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0年和2011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0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2011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補充盤查後的2012年排放數據;2012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邊界變化後經補充盤查的2012年內連續穩定生產月份的排放數據所推算的全年數據。
l 先期減排配額試點企業如在2006年至2011年期間實施了節能技改或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且得到國家或上海市有關部門按節能量給予資金支持的,可獲得先期減排配額。先期減排配額量依據其獲得資金支持的核定節能量所換算的碳減排量的30%確定,在2013至2015年期間,按每年10%分3年發放。節能量與碳減排量的換算系數為2.23噸二氧化碳/噸標准煤。
l 新增項目配額對試點企業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投產、年綜合能耗達到2000噸標准煤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申請新增項目配額。新增項目配額量根據項目全年基礎配額、生產負荷率及生產時間確定。
㈢ 請問中國碳排放交易主要參與方包括哪些我們企業如果參與碳交易需要做什麼准備謝謝
目前主要還是圈定的試點范圍內的企業參與,看你們企業是不是試點企業了,不是的話,如何參與還要看個地方的具體規定
㈣ 什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兩年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積極推動碳交易相關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先後完成了制度設計、數據核查、配額分配、機構建設等工作。
(4)深圳碳交易拍賣分配擴展閱讀:
碳交易的機制
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採用與發展中國家能源效率低,減排空間大,成本低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直接導致同一減排量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形成了價格差。從而產生了碳交易市場。
深圳市於2013年6月18日啟動全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拉開了序幕。同時,深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為全國人民打開了新的投資渠道。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
㈤ 七大試點碳排放配額採取有償拍賣的有哪幾個
國際碳交易市場對碳配額的分配方法主要有歷史法、基準法和拍賣法,由於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在探索學習的階段,七個試點大多採用了歷史法計算配額數量,同時對於絕大多數配額進行免費發放。除了電力和供暖領域,基準法尚未大規模使用,但是越來越多的試點開始嘗試通過拍賣的手段為控排企業提供有償配額。
目前,不包括重慶試點在內的其他六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已分配了10 億多噸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大多企業對於分配製度大體滿意。但是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需要改進目前的配額計算過程和分配方式,最重要的是增加整個過程的透明度。由於碳排放配額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關繫到企業生產成本和經營利潤的重要資產,碳配額計算和分配的准確性、公允性、透明性,可以提升系統的公信力,並使得政策制定者和交易主體間的信息流動更加暢通,促進各相關行業准確理解規則,並貢獻行業知識。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http://www.tanpaifang.com/tanbiao/201412/1941000.html
㈥ 在深圳用三十萬 炒碳交易 是否能 賺到百分之50%收入 一年 我的意思是說 看行情準的話
有30萬拿去放周息一個月就變60萬
㈦ 什麼是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深圳的公司為什麼要加入碳排放交易制度之中
碳排放權交易,源於全球變暖,和兩個重要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版架公約》,《京都議定書》。人類權對化石燃料,無節制的開采使用,大規模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氣候變化。為了控制這種無節制的大規模排放,於是,有了全球100多個國家簽約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了發達國家的減排義務,同時提出了三個靈活的減排機制,碳交易是其中之一。具體說,就是每年給一個國家,一家公司,發放一個碳排放指標。(配額,限制每年只能排放多少噸二氧化碳)。如果某公司節能減排,這個指標沒用完,剩餘的部分可以拿到國際市場上交易賣錢;相反,如果某公司碳排放超過配額,超過的部分,你要用錢到國際市場購買。於是,碳排放成了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的一部分。碳排放權交易,目前比較成熟的是,歐洲的EU-ETS交易系統,它有一全套的交易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