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泰州市白馬鎮的董鑫
白馬廟 開放分類: 地理、古跡、歷史 一、舊口鎮白馬廟 舊口鎮東10里處的百歲村有一座舊廟——白馬廟。相傳是三國時期關羽建。 公元214年,劉備率兵進取四川。令關羽為先鋒,誰知關羽節節失利,敗走麥城,在樊陽又中敵軍埋伏,關羽緊跨白馬,手揮長刀,左沖又殺,總算殺出一條血路,直奔大本營——荊州,深夜至溫家台(廟址)東竹林邊時,白馬突然倒下,口喘粗氣,抽搐而亡,關羽含淚葬馬,之後繼續向荊州前進。 劉備班師回營後。三兄弟聚敘,總見關羽緊鎖濃眉,悶悶不樂。劉備設宴相勸:「弟關羽,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多憂,保重身體。」關羽搖頭,急性子翼德(張飛)曰:二弟想必是思戀坐騎白駒,關羽灑淚點頭曰:白馬跟我多年,東征西戰,伴我履建戰功,曾救過黃嫂和賢侄及我的性命,也算是有功之馬。我想在埋馬處建一座廟,取名白馬廟,以告後人。不知二位兄弟意見如何。劉備准奏,張飛監工,很快白馬廟就建成了。 白馬廟佔地10多畝,幾十間房屋連成一座四合大院。廟門朝南,大門上裝有包釘鐵板,院牆上砌著兩塊黑色的正方形的大碑。大廳的屋樑是紅杉木,有水桶那麼粗,廳里供著許多菩薩,還有大白馬的塑像。上世紀50年代末, 白馬廟由當地政府改建成學校。 二、地名 白馬廟,是地名,卻是因廟而名。 據清道光和民國《泰州志》載:白馬廟在泰州東南白馬鄉、蔣子文故里。據續纂泰州志載,東漢蔣子文出生於泰州東南蔣家河旁的鄉村,少年有志,文武雙全,後從軍屢立戰功,官至秣陵(南京古稱)縣尉,因追盜賊負傷致,葬於南京鍾山。蔣子文後,他原來的部下曾在路上看見他「乘白馬,執白羽,侍從如生」,疑為他已成為神靈,故建「蔣王廟」。家鄉人民為祭祀蔣子文,興建了「白馬將軍廟」,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另據南京《故都印記》記載,戰國時,鍾山稱為「金陵山」,漢時俗稱「鍾山」。三國時期吳帝孫權追封蔣子文為蔣侯,因避祖父孫鍾之名諱,遂改鍾山為「蔣山」,蔣王廟易名蔣山寺。1000多年後,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看中了蔣山寺這塊風水寶地,明初洪武九年,動用「十萬軍工」籌建孝陵,逼迫蔣山寺和尚搬家,在鍾山東麓另建靈谷寺,仍供奉蔣子文塑像。 吳帝孫權追封蔣子文為蔣侯,繼而又加封「白馱將軍」(民間俗稱白馬大將軍)。於是東吳大江南北,民間廣建「白馬將軍廟」供奉白馬將軍———蔣王神侯塑像,除設廟宇,民間家家均有「白馱將軍」或「白馬大將軍」牌位,專供驅邪避凶之用。此風俗流傳了1000多年,形成了白馬宗教民俗文化,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才逐步淡化和消失。 白馬廟在元末明初,雖稱白馬將軍廟,但只供蔣王神侯塑像,並無白馬塑像,後增白馬塑像緣於祭祀姑蘇王張士誠。白馬廟歷史上叫徐家莊。相傳,元末張士誠起義,曾屯兵在徐家莊一帶。張士誠有一匹心愛的坐騎———白馬,夜間出廄,踐踏莊稼,張士誠發現後,教人用鐵釘釘入馬蹄。當地農民感其紀律嚴明,後籌資雕塑了白馬像,供奉在白馬將軍廟內。在姑蘇王張士誠影響的江淮和吳越地區,各地白馬廟紛紛仿效泰州白馬將軍廟,都增設了白馬塑像。 古代白馬廟,與新莊的太慰庵,王莊的隆昌庵,馬庄的觀音庵,李庄的青龍庵相關聯。一廟四庵,香火繚繞,名師眾生。1936年,農歷六月初三,韋馱菩薩聖誕這天,原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佛學院院長、九華山祗園禪寺第48任方仗———仁德法師(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出生於泰州市高港區白馬鎮前港村),就是從太慰庵出家步入佛門。 另據,清道光年間泰州學者夏荃《退庵筆記》記載,明嘉靖年間,倭寇侵犯蘇北,淮揚道兵務副使劉景韶在泰州大敗倭賊,「然則公(劉景韶)之英武殺賊,保障一方蓋有神助也」,因為白馬將軍「蔣侯(子文)從天空授以丈八長矛,盤舞如飛,為劉助戰也」。白馬將軍廟在百姓心中又增加了幾分敬意。時至上世紀的抗日戰爭時期,為抗擊日寇,大江南北的白馬將軍廟香火特旺,這緣於民間百姓祈求蔣王神侯(白馬將軍)為我抗日將士顯神靈助神威。 未形成地名前,白馬廟建在徐家莊的東南方向,有大殿六間、門廳六間、東廂房六間,西廂房二間加走廊。這里先以徐姓為主,明代中葉弘治年間,王姓興起,兩大姓便為庄名相爭。據傳,訴至縣衙時知縣發問:你們兩個家族名望再大,能大過白馬將軍嗎?於是提議大家共認白馬廟為庄名。從此泰州志和泰縣志中出現白馬庄、白馬村、白馬鄉的地名稱謂。
❷ 董鑫的簡介
董鑫,男,1926年7月生於昆明,1945年9月至1949年7月在雲南大學法律系讀書,1949年8月畢業留校任助教,1950年9月至1952年7月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讀首屆研究生,畢業後返雲南大學任教,被評為講師。1953年9月全國院系調整到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任教,1979年起任碩士生導師,1981年升為副教授,1986年升為教授。其間多次被借到政法部門工作約5年,1994年11月離休。先後 兼任南開大學法學研究員,四川省法學會首屆常務理事、省法學學科評審組成員、省刑法學研究會顧問,重慶市人大政法委顧問、市律師協會顧問、市第三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新法學叢書》副主編,校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等職。主要從事刑事法學的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