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2C和C2C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比例分別是多少啊
B2C 不太好統計的 因為涵蓋很廣很多數字都是沒辦法得到的 B2C的公司太多了例如:京東商城 新蛋 麥考林 凡客 當當 卓越 麥包包 紅孩子 這些大的公司 還有小的甚至淘寶和拍拍的商城。這些數字需要慢慢去搜集取材。C2C 一般就指淘寶和拍拍至於有啊和易趣可以忽略了。之前在公司做調研的時候經常去一個網站,艾瑞網 你想要的數字基本都有 有報表可以下載
2. 中國在線支付交易額是美國50倍,為什麼美國在線支付搞不過中國
美國在線支付搞不過中國,其實這也就是中國的後發優勢。
一方面,美國在線支付搞不過中國,但是美國支付也是便捷的,美國比中國更早的普及了信用卡支付,因此美國人出門帶幾張信用卡也就搞定了,他們也並沒有覺得出門有什麼不方便,而中國在推行在線支付的時候,信用卡支付這一方式很多人感覺並不太習慣,因此給在線支付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間。可以說這就是中國在線支付的後發優勢,因為我們基礎環境差,因此我們通過彎道超車的方式普及了在線支付。
總之,在線支付上中國超過了美國,是因為中國利用了自己的後發優勢,同時互聯網加時代中國比美國更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 艾瑞,易觀.誰的第三方支付調研報告更可信
前瞻產業研究院有《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應該說
艾瑞,易觀偏向應用分析,前瞻偏向行業分析。
第1章: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環境分析
1.1 第三方支付產業政策環境分析
1.1.1 第三方支付產業主要監管政策
1.1.2 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
1.1.3 第三方支付應用市場監管環境
1.2 第三方支付行業經濟環境
1.2.1 行業與宏觀經濟相關性分析
1.2.2 國家宏觀經濟環境運行分析
(1)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2)國家宏觀經濟環境預測
1.2.3 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1.3 第三方支付行業金融環境
1.3.1 金融環境運行情況分析
1.3.2 人民幣國際化趨勢分析
1.3.3 支付體系運行分析
1.4 第三方支付行業社會環境
1.4.1 社會公眾接受程度
1.4.2 居民消費結構分析
1.4.3 居民支付習慣分析
(1)線下用戶支付習慣
(2)線上用戶支付習慣
1.4.4 互聯網用戶發展分析
(1)互聯網用戶規模
(2)網民網路應用行為
(3)手機上網行為分析
(4)互聯網用戶屬性分析
1.5 第三方支付產業技術環境
1.5.1 第三方支付系統發展水平
1.5.2 第三方支付產業安全水平
1.5.3 手機支付技術環境改善狀況
(1)移動支付技術發展迅速
(2)NFC技術逐漸成熟
第2章: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1 第三方支付產業牌照發放分析
2.1.1 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情況
2.1.2 支付牌照發放前後狀況
(1)牌照發放前行業存在的問題
(2)牌照發放後對行業影響分析
2.1.3 支付牌照的申請條件
2.2 第三方支付產業發展規模分析
2.2.1 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
2.2.2 第三方支付細分市場份額
2.2.3 第三方線上支付注冊賬戶
2.3 第三方支付境外業務規模分析
2.3.1 第三方支付跨境業務發展現狀
2.3.2 第三方支付跨境交易主要模式
(1)境內買家向境外購付匯模式
(2)境內賣家從境外收結匯模式
2.3.3 跨境電商外匯支付牌照企業數
2.3.4 第三方支付跨境業務服務領域
2.3.5 第三方支付跨境業務交易規模
2.4 第三方支付產業區域競爭格局
2.4.1 按經濟區域劃分情況
2.4.2 按省份劃分情況
2.4.3 按業務覆蓋范圍情況劃分
2.4.4 行業內企業市場競爭格局
2.5 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預測
2.5.1 第三方支付線上注冊賬戶預測
2.5.2 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預測
2.5.3 第三方支付跨境業務規模預測
第3章:中國第三方支付細分業務發展潛力分析
3.1 互聯網支付行業吸引力
3.1.1 互聯網支付行業規模分析
(1)互聯網支付行業用戶規模
(2)互聯網支付行業交易規模
(3)互聯網支付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3.1.2 互聯網支付行業SWOT分析
(1)互聯網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優勢
(2)互聯網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劣勢
(3)互聯網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機會
(4)互聯網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威脅
3.1.3 互聯網支付行業模式分析
(1)網關型支付模式
(2)信用但保型支付模式
(3)支付模式對比
3.1.4 互聯網支付行業收益來源分析
3.1.5 互聯網支付行業應用場景分析
3.1.6 互聯網支付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3.2 移動支付行業吸引力
3.2.1 移動支付行業規模分析
(1)移動支付行業用戶規模
(2)移動支付行業交易規模
(3)移動支付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3.2.2 移動支付行業SWOT分析
(1)移動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優勢
(2)移動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劣勢
(3)移動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機會
(4)移動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威脅
3.2.3 移動支付行業盈利模式分析
(1)獨享交易傭金模式及應用
(2)交易傭金分成模式及應用
(3)金融機構主導模式及應用
(4)第三方主導模式及應用
(5)國內移動支付行業盈利模式
3.2.4 移動支付技術現狀與趨勢分析
(1)移動支付技術發展現狀
(2)移動支付技術發展趨勢
3.2.5 移動支付行業應用場景分析
3.2.6 移動支付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3.2.7 移動支付行業整體發展趨勢
3.3 固話支付行業吸引力
3.3.1 固話支付行業規模分析
(1)固定電話支付終端布放規模
(2)固定電話支付行業交易規模
(3)固定電話支付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3.3.2 固話支付行業SWOT分析
(1)固話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優勢
(2)固話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劣勢
(3)固話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機會
(4)固話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威脅
3.3.3 固話支付行業業務模式分析
3.3.4 固話支付行業應用場景分析
3.3.5 固話支付行業收益來源分析
3.3.6 固話支付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3.4 數字電視支付行業吸引力
3.4.1 電視購物規模分析
(1)電視購物渠道交易規模分析
(2)電視購物渠道市場規模預測
3.4.2 數字電視支付行業SWOT分析
(1)數字電視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優勢
(2)數字電視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劣勢
(3)數字電視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機會
(4)數字電視支付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與其他支付方式相比的威脅
3.4.3 數字電視支付行業盈利模式分析
3.4.4 數字電視支付行業應用場景分析
3.4.5 數字電視支付行業相關業務分析
(1)業務流程
(2)總體發展戰略
3.4.6 數字電視支付系統分析
(1)系統的組成
(2)第三方對接能力
(3)系統特點分析
3.4.7 數字電視支付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第4章:中國第三方支付其他業務發展潛力分析
4.1 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發展潛力
4.1.1 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環境
(1)監管環境
(2)技術環境
4.1.2 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市場現狀
4.1.3 預付卡銷售規模與特徵
4.1.4 預付卡消費規模與特徵
4.1.5 企業預付卡業務申請規模
4.1.6 專用預付卡市場發展現狀
(1)上市公司預付卡發行情況
(2)領先連鎖企業預付卡支付情況
(3)專用預付卡支付特點分析
4.1.7 通用預付卡市場發展現狀
(1)通用預付卡發行主體分析
(2)通用預付卡市場規模分析
4.1.8 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系統風險
(1)技術風險分析
(2)操作風險分析
(3)資金風險分析
(4)政策風險分析
4.1.9 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發展前景
(1)銷售渠道多元化
(2)預付卡多種形式介質互通使用更加頻繁
(3)預付卡與零售企業電商業務結合更加緊密
4.2 銀行卡收單業務發展潛力
4.2.1 銀行卡收單市場現狀分析
(1)網路收單市場分析
(2)POS收單市場分析
(3)ATM收單市場分析
4.2.2 商業銀行收單業務布局分析
(1)國內受理市場布局
(2)境外受理市場布局
(3)互聯網支付市場布局
4.2.3 銀行卡收單業務競爭重心分析
4.2.4 銀行卡收單業務經營效益分析
(1)利潤分配
(2)市場主體效益差距大
(3)中小企業效益提升潛力大
4.2.5 銀行卡收單業務發展風險分析
4.2.6 銀行卡收單業務發展前景
4.3 貨幣匯兌業務發展潛力
4.3.1 貨幣匯兌業務發展現狀
4.3.2 貨幣匯兌業務存在的風險
4.3.3 貨幣匯兌業務與銀行的關系
4.3.4 貨幣匯兌業務競爭狀況分析
第5章: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應用領域前景分析
5.1 第三方支付產業應用領域結構
5.1.1 各應用領域交易現狀
5.1.2 主要應用細分領域費率水平
5.2 網上零售支付領域
5.2.1 網上零售交易規模
5.2.2 網購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
5.2.3 網購用戶支付方式偏好
5.2.4 網購商戶接入方式偏好
5.2.5 網路購物行業競爭分析
5.2.6 網路購物支付前景分析
5.3 航空客票支付領域
5.3.1 航空客票網上交易規模
5.3.2 航空客票網上支付現狀
(1)航空客票銷售方式
(2)航空客票營銷手段
(3)航空公司網站吸引客戶
5.3.3 在線旅行預訂分析
5.3.4 航空客票支付企業競爭分析
5.3.5 航空客票支付前景分析
5.4 網路游戲支付領域
5.4.1 網路游戲網上交易規模
5.4.2 網路游戲網上支付現狀
5.4.3 網路游戲支付企業競爭分析
5.4.4 網路游戲支付前景分析
(1)支付方面
(2)網路游戲本身
5.5 電信繳費支付領域
5.5.1 電信繳費網上交易規模
5.5.2 電信繳費網上支付現狀
5.5.3 電信繳費支付企業競爭分析
5.5.4 電信繳費網路支付前景分析
5.6 公共事業繳費領域
5.6.1 公共事業繳費網上交易規模
5.6.2 公共事業繳費網上支付現狀
(1)繳費電子化
(2)迅速鋪設渠道
5.6.3 公共事業繳費支付企業競爭分析
5.6.4 公共事業繳費網路支付前景分析
5.7 網路保險支付領域
5.7.1 網路保險網上交易規模
5.7.2 網路保險網上支付現狀
(1)用戶拓展
(2)渠道多樣化
5.7.3 網路保險支付企業競爭分析
5.7.4 網路保險支付前景分析
5.8 其他應用支付領域
5.8.1 B2B支付領域分析
5.8.2 信用卡還款領域分析
5.8.3 教育市場領域分析
5.8.4 基金市場領域分析
第6章: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競爭企業經營分析
6.1 第三方支付企業總體經營格局分析
6.2 第三方支付行業領先企業經營分析
6.2.1 支付寶(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SWOT分析
(6)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2 銀聯商務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6)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3 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SWOT分析
6.2.4 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SWOT分析
(6)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5 易寶支付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SWOT分析
(6)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6 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SWOT分析
(6)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7 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1)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6.2.8 開聯通支付服務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9 北京錢袋寶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綜合信息情況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6)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7)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10 東方電子支付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11 深圳市快付通金融網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6.2.12 北京數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6.2.13 易生支付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用戶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6)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14 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5)企業支付業務最新動向分析
6.2.15 聯通支付有限公司經營分析
(1)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2)企業經營結構與范圍
(3)企業支付業務發展分析
(4)企業支付業務優劣勢分析
(5)企業最新發展動向分析
第7章: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分析
7.1 第三方支付產業細分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7.1.1 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7.1.2 產品發展趨勢分析
7.2 第三方支付產業細分市場發展前景預測
7.2.1 互聯網支付行業發展前景
7.2.2 移動支付行業發展前景
7.2.3 固定電話支付發展前景
7.2.4 電視支付行業發展前景
7.2.5 預付卡行業發展前景
7.2.6 銀行卡收單業務發展前景
7.2.7 貨幣匯兌業務發展前景
7.3 第三方支付機構競爭與發展策略建議
7.3.1 第三方支付業務風險控制策略
7.3.2 第三方支付資金安全發展策略
7.3.3 第三方支付企業發展前景分析
(1)第一梯隊企業
(2)第二梯隊企業
(3)小型支付企業
7.3.4 第三方支付企業運營策略建議
(1)企業競爭策略
(2)行業拓展策略
(3)產品創新戰略
(4)競爭結果分析
4. 2013年度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多少其中中國的交易額多少全球電子
還有艾瑞網
5. 截至2008年底,艾瑞市場資詢公司調查中國網路購物市場用戶總數是多少
2008年中國網路購物市場發展數據報告
根據艾瑞咨詢統計數據,08年下半年網購市場專交易屬規模達750.8億元,較08上半年增長41.4%,同比07下半年增長113%。整體來看,08年網路購物交易額規模突破千億大關,達1281.8億,相比07年增長128.5%。
艾瑞分析認為,08年仍是網路購物爆發式增長的一年,網購成為網路經濟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突發性事件基本不影響網購的增長,包括上半年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特別是下半年逐漸蔓延的金融危機,對網購市場的負面影響較小,金融危機反而成為網路購物發展的新契機。艾瑞研究認為,網路購物已經成為傳統零售市場強有力的補充,網上購物已成為年輕一代主流的購物方式。
6. 有關電子商務交易額的數據
http://www.iresearch.cn/ 艾瑞網 有專門的關於網購,電子商務等的最新數據統版計,O(∩_∩)O~權
7. 最新的B to B交易額是多少比B to C多多少
07年三季度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5430億元
據iResearch艾瑞市場咨詢最新推出《2007年第三季度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監測報告》數據顯示,第三季度B2B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為5430億元,較上個季度增長11.0%,B2B電子商務交易額除與大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程度直接相關外,還受國內整體企業的經營狀況影響。
4月29日消息,根據易觀國際檢測數據,中國B2C市場在線訂單交易額在2006年第四季度首次超過10億大關,達到10.09億元,環比增長6.85%,同比增長33%。 雖然B2C市場交易額如此之大,但是易觀國際認為,這一市場遠沒有飽和,未來還可以容納更多的B2C交易平台。此外,根據數據,特色交易平台和地方性交易平台也將逐步壯大。
沒看到07年B2C數據
8. (美國、日本、英國、韓國)等國內外電子商務交易額和占據零售總額比率。
iResearch艾瑞咨詢根據comScore有關美國零售電子商務市場的調查發現,2009年第二季度美國零售電子商務交易額同期相比下降1%。數據顯示,自2008年第二季度開始,美國零售電子商務交易額的同比增幅不斷放緩,2008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3%。2009年第一季度零售電子商務交易額與08年第一季度持平,第二季度則同比下降1%。
艾瑞咨詢分析認為,目前美國國內當前的高失業率、石油價格的上漲及儲蓄率的提高,將進一步抑制國內消費的增長。艾瑞咨詢預計,2009年美國全年的零售電子商務交易額很難達到08年的水平,該市場的恢復性增長將延至2010年。
本周來自「第八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上的消息,在全球新型技術的發展高潮中,電子商務也步入了「黃金時期」。我國的電子商務最近幾年發展迅猛,平均年增長率為40%。
大會透露的數據顯示,2004年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達到4400億元人民幣,2005年將激增至6200億元人民幣。上海市的交易總額到目前為止超過了700億元人民幣。
2月25日消息,韓國國家統計局25日公布報告顯示,主要受益於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交易增長,韓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在2008年大漲22%.該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韓國在線交易總額達到630萬億韓元(約合4155億美元),高於2007年的516.5萬億韓元。
其中,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上漲20.6%,升至560.1萬億韓元,遠遠高於2007年464.4萬億韓元的水平,對年度增長貢獻率最大。
企業對政府交易額上漲42%,達到52.2萬億韓元。企業對個人交易額上漲14%,為11.6萬億韓元。
另外,去年第四季度韓國在線交易額同比上漲11%,為166.3萬億韓元。
IDC中國研究近日發布了《電子商務服務業及阿里巴巴商業生態的社會經濟影響》白皮書。根據白皮書分析,2008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近2萬億。而到2009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在25100億的數量級、2010年將是32200億人民幣。這意味著,中國B2B電子商務交易額未來兩年將呈現28%的高位增長幅度。
人們注意到,自2007年底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中國,經太平洋登陸彼岸已呈強弩之末之勢。除出口服務型企業外,在實體經濟首當其沖後上升影響到互聯網程度有限和具體板塊有區別。電子商務依然在逆市擴張,IDC數據顯示,中國B2B電子商務在2007年交易額規模1.6萬億的基礎上,2008年仍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長速度。
「原因有多層次,經濟蕭條客觀上刺激了B2B電子商務發展,使中小企業更加依賴電子商務。二是產業本身發生了升級變化,走向多元化發展,B2B王國除阿里巴巴的綜合平台服務模式外,還分化出了B2B垂直搜索引擎。」B2B內貿供求信息服務商一呼百應市場總監陳進國認為。
他強調,目前外貿B2B阿里巴巴多年來的老大地位使客戶對電子商務有個很固化的印象。現在是時候改變了,有事實與數據為證,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高增長內貿服務佔有很大比重,而像一呼百應B2B搜索引擎這樣的新型B2B正成為中小企業的另類應用。
市場存在的多種商業模式可以分散危機對行業單一服務的危害。08年艾瑞Q1電子商務市場分析曾指出B2B總體增長下滑但依靠內貿的拉動,市場規模依然可觀。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內貿服務將是各B2B電子商務服務商的爭奪重點。
另一方面,傳統貿易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反而加速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有專家表示:「電子商務的低成本高收益、開放性拓展性,在危機中,更突顯價值。」
希望對你有用,艾瑞網裡面很多關於電子商務的數據
9. 2016年中國b2c和c2c網購交易額是多少
YiShop商城系統:
根據艾瑞咨詢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路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為3.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6.2%;從網路購物市場結構來看,B2C佔比達到51.9%,年度佔比首次超過C2C;從網路購物市場份額來看,B2C市場中天貓繼續領跑B2C市場,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國美在線增長迅速,幾家企業的總規模超過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