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企業增長指標有哪些

企業增長指標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5-14 00:43:08

❶ 企業營收成長能力指標主要包括哪幾個 怎麼解讀這些指標

我是個價值型的投資者,對財報有比較認真的研讀,個人認為:
主營業務增長率
凈利增內長率
這兩個是容最重要的成長性指標,第一個指標,主營業務增長率是說明公司在新的一年相對於上年賣出的產口或服務增加了多少,增長率越高越說明這個公司成長性越好,一般來說超過20%的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好公司了。第二個指標,凈利增長率是指公司凈利潤增長情況,如果一個公司主營業務增長率上漲了20%,而凈利增長只有10%或者更低,那你就要注意了,這個公司可能是以降價來增加收入的公司,成長性很值得懷疑。成長性還和公司竟爭力還有資本運作有關,涉及很多重要指票,如存貨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毛利率等等。希望你能成功。。。價值投資在中國太少,因為少才珍貴,才能長期賺錢。。。

分析公司成長性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稅後利潤增長率、股東權益比率、毛利率、主營業務增長率。

❸ 評價企業發展的經濟指標有哪些

經濟指標是構成經濟效益標準的要素。評價經濟活動效益的指標體系是指由相互聯系的若干個反映經濟活動效益的指標構成的有機整體。目前,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社會貢獻率、社會積累率等10項指標。 10項指標解釋如下:

(1)銷售利潤率:反映企業銷售收入的獲利水平。計算公式:

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產品銷售凈收入×100%

產品銷售凈收入:指扣除銷售折讓、銷售折扣和銷售退回之後的銷售凈額。

(2)總資產報酬率:用於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獲利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平均資產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100%

(3)資本收益率:是指企業運用投資者投入資本獲得收益的能力。計算公式:

資本收益率=凈利潤/實收資本×100%

(4)資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完整性和保全性。計算公式: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資本保值增值率=100%,為資本保值;資本保值增值率大於100%,為資本增值。

(5)資產負債率:用於衡量企業負債水平高低情況。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6)流動比率:衡量企業在某一時點償付即將到期債務的能力,又稱短期償債能力比率。計算公式: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比率:是指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在某一時點上運用隨時可變現資產償付短期債務的能力。速動比率是對流動比率的補充。計算公式: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7)應收賬款周轉率:也稱收賬比率,用於衡量企業應收賬款周轉快慢。計算公式:

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100%

賒銷凈額=銷售收入-現銷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折扣。

由於企業賒銷資料作為商業機密不對外公布,所以,應收賬款周轉率一般用賒銷和現銷總額,即銷售凈收入。

平均應收賬款余額=(期初應收賬款余額+期末應收賬款余額)/2×100%

(8)存貨周轉率:用於衡量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周轉次數,反映企業購、產、銷平衡的效率的一種尺度。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成本×100%

平均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2×100%

(9)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國家或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計算公式:

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即企業為國家或社會創造或支付的價值總額,包括工資(含獎金、津貼等工資性收入),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應交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收、凈利潤等。

(10)社會積累率,衡量企業社會貢獻總額中多少用於上交國家財政。計算公式:

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100%

❹ 公司成長性看什麼指標

公司成長性以下這些指標:
公司成長性分析的目的在於觀察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經營能力發展狀況。一家公司即使收益很好,但如成長性不好,也不會很好地吸引投資者。成長性比率是衡量公司發展速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比率分析法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比率,
這些指標主要有: 1、總資產增長率,即期末總資產減去期初總資產之差除以期初總資產的比值。公司所擁有的資產是公司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處於擴張時期公司的基本表現就是其規模的擴大。這種擴大一般來自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二是公司負債規模的擴大。對於前者,如果是由於公司發行股票而導致所有者權益大幅增加,投資者需關注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如果募集資金還處於貨幣形態或作為委託理財等使用,這樣的總資產增長率反映出的成長性將大打折扣;對於後者,公司往往是在資金緊缺時向銀行貸款或發行債券,資金閑置的情況會比較少,但它受到資本結構的限制,當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時,負債規模的擴大空間有限。
2、固定資產增長率,即期末固定資產總額減去期初固定資產總額之差除以期初固定資產總額的比值。對於生產性企業而言,固定資產的增長反映了公司產能的擴張,特別是供給存在缺口的行業,像現在的電力、鋼鐵行業,產能的擴張直接意味著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像通寶能源、皖能電力、九龍電力等都是去年固定資產增長較大的公司,投資者可適當關注。在分析固定資產增長時,投資者需分析增長部分固定資產的構成,對於增長的固定資產大部分還處於在建工程狀態,投資者需關注其預計竣工時間,待其竣工,必將對竣工當期利潤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增長的固定資產在本年度較早月份已竣工,則其效應已基本反映在本期報表中,投資者希望其未來收益在此基礎上再有大幅增長已不太現實。
3、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即本期的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上期的主營業務收入之差再除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通常具有成長性的公司多數都是主營業務突出、經營比較單一的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高,表明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大,業務擴張能力強。如果一家公司能連續幾年保持30%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基本上可以認為這家公司具備成長性。
4、主營利潤增長率,即本期主營業務利潤減去上期主營利潤之差再除以上期主營業務利潤的比值。一般來說,主營利潤穩定增長且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呈增長趨勢的公司正處在成長期。一些公司盡管年度內利潤總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營業務利潤卻未相應增加,甚至大幅下降,這樣的公司質量不高,投資這樣的公司,尤其需要警惕。這里可能蘊藏著巨大的風險,也可能存在資產管理費用居高不下等問題。 5、凈利潤增長率,即本年凈利潤減去上年凈利潤之差再除以上期凈利潤的比值。凈利潤是公司經營業績的最終結果。凈利潤的連續增長是公司成長性的基本特徵,如其增幅較大,表明公司經營業績突出,市場競爭能力強。反之,凈利潤增幅小甚至出現負增長也就談不上具有成長性。

❺ 企業的利潤增長能通過哪些指標來反映

1、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 營業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市場競爭力越強,發展潛力越大,盈利能力越強。
在實務中,也經常使用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等指標來分析企業經營業務的獲利水平。其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2、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其中:成本費用總額=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成本費用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製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3、盈餘現金保障倍數
盈餘現金保障倍數,是企業一定時期經營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值,反映了企業當期凈利潤中現金收益的保障程度,真實反映了企業盈餘的質量。其計算公式為: 盈餘現金保障倍數=經營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一般來說,當企業當期凈利潤大於0時,盈餘現金保障倍數應當大於1.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凈利潤對現金的貢獻越大。

4、總資產報酬率
總資產報酬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報酬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了企業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其中: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一般情況下,總資產報酬率越高,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益越好,整個企業盈利能力越強。

5、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凈利潤與平均凈資產的比率,反映了企業自有資金的投資收益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產×100% 其中:平均凈資產=(所有者權益年初數+所有者權益年末數)/2 一般認為,凈資產收益率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投資人、債權人利益的保證程度越高。
6、資本收益率
資本收益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凈利潤與平均資本(即資本性投入及其資本溢價)的比率,反映企業實際獲得投資額的回報水平。其計算公式如下:
資本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資本×100%
其中:平均資本=(實收資本年初數+資本公積+實收資本年末數+資本公積年末數)/2
上述資本公積僅指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7、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也稱每股利潤或每股盈餘,是反映企業普通股股東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有企業利潤或承擔企業虧損的業績評價指標。每股收益的計算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為: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其中,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新發行普通股股數×已發行時間/報告期時間一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已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已發行時間、報告期時間和已回購時間一般按天數計算,在不影響計算結果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份簡化計算)。 稀釋每股收益是在考慮潛在普通股稀釋性影響的基礎上,對基本每股收益的分子、分母進行調整後再計算的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越高,表明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

8、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上市公司本年發放的普通股現金股利總額與年末普通股總數的比值,反映上市公司當期利潤的積累和分配情況。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股利=普通股現金股利總額/年末普通股總數

9、市盈率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價相當於每股收益的倍數,反映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每股凈利潤願意支付的價格,可以用來估計股票的投資報酬和風險。其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
一般來說,市盈率高,說明投資者對該公司的發展前景看好,願意出較高的價格購買該公司股票。但是,某種股票的市盈率過高,也意味著這種股票具有較高的投資風險。

10、每股凈資產
每股凈資產,是上市公司年末凈資產(即股東權益)與年末普通股總數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凈資產=年末股東權益/年末普通股總數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❻ 企業經濟指標增長分析

企業經營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標是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率與效益。

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率主要指資產的周轉率或周轉速度。企業營運資產的效益通常是指企業的產出量與資產佔用量之間的比率。

企業營運能力分析就是要通過對反映企業資產營運效率與效益的指標進行計算與分析,評價企業的營運能力。


(6)企業增長指標有哪些擴展閱讀

相關原則:

反映企業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有許多,要正確分析評價企業資產營運能力,首先必須正確設計評價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體系。設計選擇評價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資產營運能力指標應體現提高資產營運能力的實質要求。企業資產營運能力的實質,就是要以盡可能少的資產佔用,盡可能短的時間周轉產盡可能多的產品,實現盡可能多的銷售收入,創造盡可能多的純收入。

❼ 企業的三大指標是什麼具體有哪些

上市公司三個重要財務指標的解讀

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財務指標很多,投資人要通過眾多的信息正確把握企業的財務現狀和未來,沒有其他任何工具可以比正確使用財務比率更重要。雖然有不少人認為我國當前的股市仍屬於「消息市」,不少人的投資理念仍是捕捉消息,尤其是政策面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排斥技術分析和財務分析,甚至聲稱根本不看財務報表。毫無疑問,把握好一個股市的大勢至關重要,在目前中國股市行政特徵濃厚的情況下,消息的重要性短期內無人能以替代。但無論如何,上市公司的質量差別很大,確實存在一些諸如「清華同方」、「東大阿派」等績優股,但也不乏一些收益連年滑坡但仍在垂死掙扎以免被摘牌的垃圾股。一個投資者如果致力於中長線投資,學會正確使用財務比率則十分重要。因為從長遠來看,投資者的長期收益,無論來源於價差,還是股利分紅,最終仍取決於被投資企業的業績上揚。所以,通過財務指標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仍很重要。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最重要的財務指標是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和凈資產收益率。這三個指標用於判斷上市公司的收益狀況,一直受到證券市場參與各方的極大關注。證券信息機構定期公布按照這三項指標高低排序的上市公司排行榜,可見其重要性。但筆者建議在使用這三個指標時要做一定的調整,尤其是在選擇投資目標,以期尋找一個有真正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時。以下就為什麽要調整及如何調整逐一論述。

一、調整的原因:上市公司具有利潤操縱的動機與行為

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和凈資產收益率是否真實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關鍵在於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潤操縱行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研究我國上市公司所處的會計環境和經濟環境,以論證上市公司進行利潤操縱是否具有利益驅動。

(一)、在發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時為提高發行價格而進行利潤操縱

就中國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而言,新股發行額都是「稀缺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要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募集到更多的資金,只有盡量提高發行價格。新股發行價格受到發行市盈率的限制,一般不能超過15倍。盡管沒有明文規定,但發行市盈率若高於15倍一般很難獲得證券市場監管部門的批准。在發行市盈率為常量的情況下,要提高每股發行價格唯有在每股收益這個變數上做文章。1996年以前計算發行市盈率的公式是:「發行市盈率=每股發行價格/發行新股年度預測的每股收益」,於是1996年以前發行新股的不少公司將盈利預測高估,其中少數公司盈利預測數遠低於實際完成數。針對上述情況,證券監管部門對計算發行市盈率的公式做了修正,修正後的公式為:「發行市盈率=每股發行價格/發行新股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於是此後發行新股的公司多在歷史數據上做文章。有的公司把不能直接產生盈利的資產盡量剝離,以較低的費用與營業收入進行配比而使利潤增加。對於大中型企業而言,由於受發行新股額度的限制,只能從原有總資產中剝離出一部分資產折股作為發起人股,對這部分資產的盈利能力只能根據歷史數據進行模擬,模擬計算的利潤無須繳納所得稅,但卻是制定發行價格的依據,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二)、為獲得配股資格而進行利潤操縱

大多數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是為了能方便地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在中國大陸,股份有限公司已有數萬家,但其中只有數百家上市公司能夠以向老股東配售新股的方式籌集資本。因此許多人認為,如果失去了配股資格也就失去了公司上市的意義。

然而中國證監會對於上市公司配股資格有嚴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在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必須在10%以上,三年中不得有任何違法違規的記錄。而且凈資產收益率在10%以上,投資者往往認為該上市公司具有發展潛力。於是在政府對配股行為的行政干預,上市公司自身發展對配股資金的需求,以及投資者簡單的價值判斷對上市公司形成了壓力。在這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凈資產收益率10%成了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首要目標。

於是我們就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凈資產收益率位於10%~11%區間的上市公司很多,而凈資產收益率位於9%~10%區間的幾乎沒有(能源、交通、基礎設施類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只要三年保持9%以上即可獲准配股,因而屬例外)。

(三)、為避免連續三年虧損公司股票被摘牌而進行利潤操縱

根據《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條例》的規定,上市公司如果連續三年虧損,其股票將被中止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前已述及,公司取得發行額度且爭取上市非常不易,公司上市後又被摘牌,不僅對股東而言是莫大的損失,而且公司喪失上市資格意味著一種寶貴的稀缺資源白白浪費。上市公司往往認為股票被摘牌是對公司的最嚴厲的處罰,所以寧願帳務處理上玩一些花樣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保留意見,也不願意出現連續三年虧損而被判處「死刑」。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市公司確實存在利潤操縱的動機,上市公司在年度報表審計中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的事件也屢見不鮮,程度更惡劣的如「瓊民源」「紅光實業」事件,這些都證明了對上市公司出具的財務報表在使用時進行一定的調整更為必要。

二、對凈資產的調整

對凈資產進行調整,應予調整的項目其實就是上市公司易通過其進行利潤操縱之處。調整後的凈資產能使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這兩個財務指標的決策相關性大大增強。如何對凈資產進行調整呢?參考1997年12月17日中國證監會頒布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准則第二號〈年度財務報告的內容與格式〉》,可對凈資產進行以下四個項目的調整。即:三年以上應收款項、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凈損失和遞延資產四個項目。下面對每一項目進行逐一分析,揭示其可被利用來進行利潤操縱之處。

(一)、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

應收款項主要包括應收帳款、應收票據、預付帳款和其他應收款四個項目,但應收票據一般為短期信用票據,其呈兌期一般在一年以內,因而「三年以上的應收款項」一般只包括「三年以上的應收帳款、預付帳款和其他應收款」三個項目。

從國際慣例來看,在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某一公司而言,存在三年以上的應收帳款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而且即使存在,也早已100%地計提「壞帳准備」,直接將其潛在的損失全部進入當期損益,因而對帳面股東權益不存在負面影響。而在我國,由於存在大量的「三角債」,以及人為利用關聯交易通過「應收帳款」項目來進行利潤操縱等情況。因而「應收帳款」在資產總額中所佔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不少企業甚至大量存在三年以上帳齡的應收帳款。再者,由於我國過去的財務制度規定的壞帳的計提比例太低,造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廣泛存在資產不實,「潛虧掛帳」現象突出。而資產的本質是可以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也就是說,資產能單獨或與企業的人力資源和其他資產相結合,直接或間接地為未來的現金凈流入做出貢獻。顯而易見,三年以上的應收帳款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很難為企業的現金凈流入作出貢獻。列做企業的一項資產容易給使用者造成誤解。

預付貨款與應收帳款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商家相互提供的一種信用。一旦接受預付款方經營狀況惡化,缺少資金支持正常經營,那麽付款方的這筆貨物也要遙遙無期。有時,預付貨款也是關聯方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一種方式。所以,把預付貨款作為調整凈資產的一個項目是比較穩健的做法。

其他應收款項目原指企業發生的非購銷活動的應收債權,如企業發生的各種賠款、存出保證金、備用金以及應向職工收取的各種墊付款等。但在現實中,其他應收款卻沒有如此簡單。如:B公司在年度報表審計中被出具保留意見,該意見稱:「1995年二電爐廠因設備故障而停產發生的費用8194625.06元,歷史遺留的工程設備大修理支出6282661.75元,列入待攤費用和其他應收款,未計入當年損益。」上述兩項費用如在本期確認,將會使稅前利潤因此減少14477286.81元。由此可見,其他應收款在此起到了推遲確認費用的作用,失去了其原有意義。

(二)、待處理財產凈損失。待處理財產凈損失一般是指在清查財產過程中查明的各種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的盤盈和毀損。這些財產損失除少量可由過失人負責賠償,或由保險公司賠償外,其扣除殘料價值後的差額便為「待處理財產凈損失」其一般處理為:通過「營業外支出」或「管理費用」項目進入損益表,減少當期稅前利潤。所以,「待處理財產凈損失」的經濟實質是本應進入損益表沖減利潤的損失或費用項目,根本不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而且,不少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掛帳列示巨額的「待處理財產凈損失」,有的甚至掛帳達數年之久。這種現象明顯不符合收益確認中的穩健原則,不利於投資者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

(三)、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並無實質上的重大區別,它們均為本期公司已經支出,但根據「權責發生制」和收益費用確定的「配比原則」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簡言之均為「等待攤銷的費用」,只是「待攤費用」的攤銷期在一年以內。而「遞延資產」的攤銷期超過一年,因此可將之稱為「長期待攤費用」。從嚴格意義上講,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並不符合資產的定義,應為對於它們很難估計其是否有預期的未來收益或服務潛力,但它們似乎又同未來的經濟利益相聯系,而且在會計實務中,不少人也習慣與把已發生的成本描繪為資產。因此,成本就是資產的觀點,加之收益確定時「配比原則」的需要,使得這些遞延項目也能以「資產負債表項目」的方式進入資產負債表。

總之,遞延項目既包括含有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又包括很難確定其含有未來經濟利益的支出或損失,但卻以尚未耗用的未來經濟利益的面貌出現,且金額一般較大,因而只能按照配比原則在其受益期內攤銷。但在一些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中,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的攤銷很不規范,為上市公司推遲確認費用提供了便利。如:N公司在年度報表審計中被出具保留意見,該意見稱:「貴公司在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兩個科目的使用及攤銷上不夠規范,不符合有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影響了經營成果。」據檢索: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會計年度,利潤總額為346.82萬元,僅為上年的15%,而年末待攤費用余額高達23568740.85元,年末遞延資產余額高達47207083.83元,兩項合計占流動資產年末余額的15%以上。看來,如果N公司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兩個科目的使用及其攤銷規范一點的話,說不定N公司在當年就會出現虧損。

以上舉出的只是些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例子,但這並不意味著被出具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就沒有問題。因為被出具保留意見的畢竟只是問題被暴露的少數。所以,若進行穩健的投資,將凈資產進行以上幾個項目的調整不失為一種對投資者的保護。因為若是一個業績確實不錯的公司,上述幾個項目占凈資產的比重不會太大,調整的影響自然很小。但一些存在利潤操縱現象的公司的調整結果則會有很大差異。

三、對凈收益的調整

在上市公司存在利潤操縱的情況下,對凈收益進行調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凈收益、凈資產收益率這兩個財務指標的決策相關性。剛才介紹的幾個科目多被用來推遲確認費用,下面則從收入方面對凈收益進行調整。

首先,筆者建議用主營業務收入代替凈收益來重新計算,作為每股收益及凈資產收益率的參考項目。主營業務收入指經營營業執照上註明的主營業務所取得的收入。有時,如果營業執照上註明的兼營業務量較大,且為經常性發生的收入,也可歸為主營業務收入。

一般而言,一個業績斐然或者成長性很好的企業往往是因為在其主營業務上取得了成功所致。一個企業或許可以將多餘資金用於尋找新的增長點或開展多角經營。但最好也要圍繞其主業經營,即發展一些與主業相近或相似的行業,即這些行業在技術要求、工序要求、人員要求方面與主業近似。或者,新發展的業務是為了支持主業的進一步發展。如:彩電企業收購一個電子器件工廠;食品企業收購一個種植基地等。三九集團就是一個多角經營成功的例子,它經營的產品種類雖然很多,但仍集中在醫葯、生化方面。而巨人集團本是一個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卻貿然去做房地產,它的失敗也不是偶然的。所以,我們在解讀一個財務報表時,如果一個企業的利潤不少一部分來自於非營業利潤,如:出租房屋出租土地等其他業務收入,或來自於資本市場上的炒作等。這些與企業的長遠發展並無十分明顯的相關性,很難由這樣的利潤認定其有長遠的投資價值。

至於企業按權益法或成本法計算的「投資收益」,則要根據具體情況而處理。若這部分投資收益來自被控股子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則也可並入主營業務中進行計算,但投資收益往往來自於關聯方,這一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一個黑洞。所以,若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在利潤總額中所佔比重較大,則也應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主營業務的重要性也可通過現有上市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進行說明。有研究者認為我國股市中實際上已出現了5種類型的績優股,除傳統的老牌績優股外,還有高科技績優股(如東方電子、清華同方、中興通訊等);重組績優股(如:國嘉實業、方正科技等);享有資源優勢型的績優股(如:稀土高科、東阿阿膠等)和新上市績優股(如:中關村、清華紫光)不難發現,這些績優股之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十分明確的主業,其主要經營產品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眾所周知,1998是股市的一個「資產重組年」,很多企業進行了資產重組,但根據《中國證券報》的一項調查表明,98年進行了資產重組的企業,其後的業績不盡相同,業績令人滿意的重組往往是在經歷了大股東變更後,大大改善了治理結構,有的通過徹底的置換,更換了經營范圍,有的由於剝離掉劣質資產強化主業 而適應路大增.......。由此可見,主營業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另外,對於房地產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的房地產業子公司要注意其在收入確定方法以防止提前確認收入的情況發生。房地產的開發周期往往需要幾年,按照確認營業收入的會計理論,房地產企業在預售房屋或簽定售樓合同後,按工程進度確認銷售收入和與之相對應的成本也不無道理,但有的企業卻以售樓合同金額確定為當年銷售收入,從而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經過以上調整,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這三個指標雖然會由於這些穩健的調整而在某些方面降低其相關性,所以,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全部上市公司方公布調整後的數據。但投資者若將其用於對企業的盈利狀況進行評價,其可靠性無疑會大大提高,比較適應我國當前股市的某些現狀。

參考書目:

《證券市場會計問題實證研究》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主編 蔣義宏 李樹華

《中國證券報》九九年六月至十二月各期

❽ 「十四五」時期中央企業的增長指標是什麼

國企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國資委今年提出中央企業的經營目標是要推動中央企業凈利潤、利潤總額增速要高於國民經濟的增速,營業收入利潤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都要有明顯提高,同時還要保持資產負債率的穩健可控。中大咨詢認為,堅持「兩利四率」指標體系,主要是為了引導企業更加突出主責主業,聚焦提質增效、聚焦改革創新,確保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❾ 企業反映企業發展能力指標包括哪些

分析發展能力主要考察以下八項指標:
營業收入增長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
資本積累率、
總資產增長率、
營業利潤增長率、
技術投入比率、
營業收入三年平均增長率、
資本三年平均增長率

閱讀全文

與企業增長指標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學生創業無息貸款政策 瀏覽:957
京保貝目標群體資金來源 瀏覽:409
廣西白砂糖今日價格 瀏覽:657
為什麼資金凈流入是負數 瀏覽:949
股票型基金重倉股是什麼 瀏覽:651
孩子理財保險 瀏覽:231
向上理財銀行存管 瀏覽:29
活期理財推薦 瀏覽:970
外匯平台需要多大資金量 瀏覽:785
基金下折後如何計算盈虧 瀏覽:135
商品黃金價格指數 瀏覽:416
方圓基金私募 瀏覽:854
愛米理財網 瀏覽:806
屬相與股票 瀏覽:316
不會數學的人能投資股票嗎 瀏覽:371
雲南旅遊外匯收入 瀏覽:218
上海國鳴投資 瀏覽:491
美國豬肉期貨為啥跌停 瀏覽:409
天滿指數屬於什麼投資 瀏覽:323
外匯剃頭皮ea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