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是怎樣的
要理解碳市場,首先要明白碳市場是如何形成的。
碳市場是政府通過對能源企業的控制而形成的人為市場。政府對企業能源消耗排放的歷史考察(根據燃料消耗等),然後根據庫存情況對企業建立一個未來的排放配額,配額通常低於企業價值的排放歷史,如果未來的排放限額以上企業,需要市場購買配額或CER(核證減排量)。這是政府對控制和排放企業強制性要求的配額或CER的要求。
「中國的企業是否需要申請准許碳排放的證書」,我想應該是指企業是否要為碳排放埋單,如上所述,這取決於企業是否被列入控排企業名單中。趨勢的話,7個試點地區,特別是廣東、深圳,體系已經建立,各地的高耗能企業應當對自身的排放情況及相關政策予以關注。
❷ 碳交易的基本性質有哪些
「人為」性。碳交易是人為創造的市場機制。大氣層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一種公共品,幾千年一直是一種天然的免費資。碳交易的實質是將這種免費資源變成付費資源,並通過市場機制來配置。天然的市場和人為市場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具有較強的自我產生和演化的特徵,而後者自始至終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設計。全球有效的碳交易必以全球各國一致行動為前提,全球減排機制是全球治理制度之一。各國有效的碳市場必是國家頂層的制度設計。交易制度設計組成一般包括減排目標及范圍、配額確定及分配、靈活機制和成本控制、機制運行管理制度等,但其核心是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量控制和排放者的強制減排約束,否則排放權就不具有稀缺性,碳交易無從發生。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金融」性。碳交易的標的物——排放權是一種虛擬資產,類似於信用貨幣,但其價值不是天然的。其商品屬性是建立在國際協定和規則基礎上的。它基於全球碳減排協議、各個強制性減排市場的內部減排規則以及相關國內法的認定,不像原油等商品不需要任何政府背書就天然擁有穩定的價值基礎,排放權信用屬性的背後是國際法或國內法的強制力。因而,排放權具有貨幣屬性,碳交易市場實質上是一個金融市場。金融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需要更加完善和縝密的制度設計,尤其是嚴格的監管制度。除此之外,碳交易的特殊性更需要一個健全和完善的排放數據檢測、報告和核查機制,以確保減排發生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保證碳資產價值的真實性,這是碳市場運行的基本條件。
「基礎」性。由於目前經濟體系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減排直接影響幾乎所有經濟主體的成本結構,涉及到整個價格體系,因而碳交易機制是市場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是配置資源的基礎制度。它不是以往簡單的排污權交易,比如固體廢物、污水排放以及導致區域酸雨的二氧化硫等氣體的排放權交易。碳市場的這種基礎性表明,碳市場必須是全國統一的碳市場。盡管目前有些國家存在區域碳 市場,如美國的地區溫室氣體倡議和西部氣候倡議,但必定是過渡性的或者實驗性的。作為碳基能源經濟體系下的資源配置制度,必須要有相應的微觀市場機制,減排主體要對價格信號敏感,正是這個原因,EUETS的實施是伴隨著歐盟電力的自由化改革進行的。另外,一個良好運行機制要避免造成的市場扭曲,如不公平競爭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碳市場機制導致的扭曲將降低減排效率、阻礙環境目標的實現。
❸ 中國目前有多少家碳交易服務公司
1、目前,中國已有3家主要的碳交易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內能源交易所和天容津排放權交易所。由此延伸出來的碳交易服務公司有非常多,目前還沒有這類公司數目的統計數據,所以具體數字是無法得知的。
2、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❹ 碳交易市場的簡介
碳市場的供給方包括項目開發商、減排成本較低的排放實體、 國際金融組織、碳基金、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咨詢機構、技術開發轉讓商等。需求方有履約買家,包括減排成本較高的排放實體;自願買家,包括出於企業社會責任或准備履約進行碳交易的企業、政府、 非政府組織、個人。金融機構進入碳市場後,也擔當了中介的角色,包括經紀商、交易所和交易平台、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機構。
碳市場是碳交易市場。現在國際倡導降低碳排放量,各個國家有各自的碳排放量,就是允許排放碳的數量,相當於配額。有些國家(如中國),實際的碳排放量可能低於分到的配額,或者由於環保做的好的國家實際的碳排放量低於配額,那麼這些國家可以把自己用不完的碳排放量賣給那些實際的碳排放量大於分到的配額的國家。
從碳市場建立的法律基礎上看,碳交易市場可分為強制交易市場和自願交易市場。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法律明確規定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並據此確定納入減排規劃中各企業的具體排放量,為了避免超額排放帶來的經濟處罰,那些排放配額不足的企業就需要向那些擁有多餘配額的企業購買排放權,這種為了達到法律強制減排要求而產生的市場就稱為強制交易市場。而基於社會責任、品牌建設、對未來環保政策變動等考慮,一些企業通過內部協議,相互約定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通過配額交易調節餘缺,以達到協議要求,在這種交易基礎上建立的碳市場就是自願碳交易市場。
❺ 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怎麼樣
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2017-08-1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濟南市高新區經十路7000號漢峪金融商務中心3區3號樓703房間。
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100MA3FCYPY1G,企業法人劉煥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開展碳排放權、排污權、林權交易服務及咨詢業務(以上未經省監管機構批准並頒發交易業務許可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交易場所的交易和相關業務);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技術檢測和環境保護咨詢、技術推廣、技術轉讓、技術服務;以自有資產對能源項目投資及對該投資項目提供咨詢(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不得從事吸收存款、融資擔保、代客理財等金融業務);經貿咨詢;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治理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❻ 什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2011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兩年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深圳積極推動碳交易相關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建立適應中國國情且具有深圳特色的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先後完成了制度設計、數據核查、配額分配、機構建設等工作。
(6)碳交易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碳交易的機制
能源結構優化,新的能源技術被大量採用與發展中國家能源效率低,減排空間大,成本低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直接導致同一減排量在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著不同的成本,形成了價格差。從而產生了碳交易市場。
深圳市於2013年6月18日啟動全國首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中國碳排放權交易拉開了序幕。同時,深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為全國人民打開了新的投資渠道。為方便全國各地關注碳排放交易的機構和個人,開設了「足不出戶,異地開戶」的服務
❼ 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是怎樣的
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
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自2011年我國確定7個碳交易試點、進入碳交易元年起,碳交易市場在不斷成熟,發展在提速。按照時間表,全國統一碳市場有望在2017年正式啟動。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啟動,未來需要讓更多企業參與到碳排放交易中,企業二氧化碳排放的數據也需要更加准確。
按照目前的時間表,全國統一碳市場將於今年啟動。所謂碳交易,即碳排放權交易是給企業排放設定上限,通過配額交易降低減排成本的重要制度。也就是,通過市場機制而非行政命令的方式,使節能降碳工作的成本由全社會共同分擔。當前,中國碳市場配額分配將以基準線法為主,鼓勵減排的政策工具必須從行政命令型、財稅鼓勵型向市場型轉變。
早在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慶、廣東、深圳等七個地方開展碳交易試點。2013年6月,深圳率先啟動了碳交易,拉開了中國碳市場的帷幕。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要向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順利過渡,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一市場啟動運行後,將成為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當中規模最大的市場。
到2020年力爭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躍、監管嚴格、公開透明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穩定、健康、持續發展。與此前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交易范圍不同的是,除了電力、水泥、電解鋁三大行業外,他5個行業等後續條件成熟時逐步納入。「目前,電力、水泥、電解鋁3個行業已公布碳配額分配方案,將率先進入碳交易市場。」
❽ 碳交易的碳市場
到2009年3月,世界上的碳交易所共有四個:
歐盟的歐盟排放權交易制(European Un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Trading Scheme,EU ETS)
英國的英國排放權交易制(UK Emissions Trading Group, ETG)
美國的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
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國家信託(National Trust of Australia,NSW)
由於美國非《京都議定書》成員國,所以只有歐盟排放權交易制及英國排放權交易制是國際性的交易所,美國的交易所只有象徵性意義。
2011年,國家發改委確定北京、上海、廣東、深圳、湖北、重慶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2年,7試點省市研究編制試點方案,開展各項基礎准備工作;2013年6月18日,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鳴鑼;
2013年11月26日,上海市碳排放權交易鳴鑼;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鳴鑼;
2013年12月20日,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鳴鑼;
2013年12月26日,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鳴鑼
湖北省、重慶市即將啟動
2015年9月8日,由中國碳論壇(CCF)和ICF國際咨詢公司聯合開展的《2015中國碳價調查》發布。調查認為,我國碳排放峰值將出現在2030年。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碳價將逐步告別低位。
全國碳市場時間表已確定
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公布「上半年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再次指出將「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並大致分為3個階段。其中,2014年至2016年為前期准備階段。這一階段是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關鍵時期。2016年至2019年是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正式啟動階段,這一階段將全面啟動涉及所有碳市場要素的工作,檢驗碳市場這個「機器」的運轉情況,但不會讓「機器」達到最大運行速度。2019年以後,將啟動碳市場的「高速運轉模式」,使碳市場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的最核心的作用。
在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已有的7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中國正在碳交易領域迅速積累經驗,並將盡全力於2017年建成全國性碳交易體系」。業內人士認為,全國碳交易市場若開啟,規模將高達千億元。
「當前的重中之重是制定出碳配額分配方案,要充分借鑒深圳和其他試點城市的經驗,提出全國市場覆蓋的范圍,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方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表示。
未來10年是減碳關鍵期
近年來,美歐等發達國家高調宣揚開征碳稅與碳關稅。根據報道,這一時間節點將在2020年左右。而此時,恰逢中國碳排放向峰值攀升階段。一旦徵收碳關稅,並按照西方的標准確定稅額,我國的出口產品將會因碳排放量過高而遭受高額關稅這一貿易壁壘。
換言之,未來5至10年間,將是我國企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沒能利用好這一時間段,企業不僅將面臨高昂的碳排放配額費用,還有可能面臨因高排放帶來的出口受挫。
與會專家建議,要加快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促進具有威懾力的排放倒逼機制,督促企業加快綠色轉型的進度。同時,通過產業、稅收等政策,引導鼓勵企業積極採用低碳技術,提供綠色環保的服務,生產低碳排放的產品,全面提升我國企業在世界產業鏈中的地位,使我國外貿向綠色化方向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