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選股前,通過哪些指標判斷一個公司的好壞
1、毛利率。代表產品和服務的議價能力,毛利高的意思是說,「就這價,愛買不買,來晚了還沒貨呢!」拆解毛利的形成,能夠看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毛利率這個指標的不足是:有些企業產品定價很高,抱著能賣一個是一個的心態,毛利高,但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也不算好生意(周期股投資,是另一個話題)。因此,這個指標再結合周轉率和庫存情況,基本就可以判斷生意模式的優劣。
2、凈利率。凈利才是實實在在的股東收益,毛利減去費用是凈利。現實的財報中,用費用調節凈利潤,真的是你懂的,「費用」能夠高度體現管理層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喝茅台買大寶劍的錢讓股東報銷是so easy的。因此,凈利率,這一指標能夠體現企業是不是「股東友好型」的投資標的。費用調節凈利的坑,出現最多的是國企,大股東和管理層利益來源不一樣,所以有各種坑。 毛利和凈利的關系,一句話總結:用盡可能少的費用,去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毛利),這個體現管理層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操守。
3、營收增速。這個體現了,公司業務的成長空間和佔領市場份額的情況。生意的變化首先體現在收入的變化上,所謂量在價先,產品暢銷才敢加價銷售,滯銷的話,降價也要賣出去,這都是生意常識,所以營收的變化,體現了生意發展所處的階段。要仔細拆解。 最後,數據都是過去時,能夠看到企業經營的能力和策略,幫助投資者理解生意。但是依然無法讓你看到生意的未來。
❷ 如何辨別投資的選股陷阱
有幾類股票容易是價值陷阱
第一類是被技術進步淘汰的。這類股票未來利潤很可能逐年走低甚至消失,即使PE再低也要警惕。例如數碼相機發明之後,主業是膠卷的柯達的股價從14年前的90元一路跌到現在的3元多,就是標準的價值陷阱。所以價值投資者一般對技術變化快的行業特別謹慎。
第二類是贏家通吃行業里的小公司。所謂贏家通吃,顧名思義就是行業老大老二搶了老五老六的飯碗。在全球化和互聯網的時代,很多行業的集中度提高是大勢所趨,行業龍頭在品牌、渠道、客戶黏度、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這時,業內的小股票即使再便宜也可能是價值陷阱。
第三類是分散的、重資產的夕陽產業。夕陽產業,意味著行業需求沒增長了;重資產,意味著需求不增長的情況下產能無法退出(如退出,投入的資產就作廢了);分散,意味著供過於求時行業可能無序競爭甚至價格戰。因此,這類股票的便宜是假象,因為其利潤可能將每況愈下。
第四類是景氣頂點的周期股。在經濟擴張晚期,低PE的周期股也常是價值陷阱,因為此時的頂峰利潤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周期股有時可以參考PB和PS等估值指標,在高PE時(谷底利潤)買入,在低PE時(頂峰利潤)賣出。另外,買賣周期股必須結合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不能只靠自下而上選股。
第五類是那些有會計欺詐的公司。但是這類陷阱並不是價值股所特有,成長股中的欺詐行為更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