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下害蟲的防治指標
地下害蟲的防治指標因地,氣候等因素不同 ,但是基本的防治指標內如下 發生程度容 受害率 防治指標 防治指標 防治指標 防治指標 金針蟲 蠐螬 地老虎 根蛆 輕發生 <5% <3.0 <1.0 <0.5 <4.0 中發生 5-10% 3-5 1-3 0.5-2 4-6 嚴重發生 >10% >5 >3 >2 >6
B. 一類麥田粘蟲的防治指標是多少
一般採用每畝6,000頭作為防治指標。
1972年病蟲觀測站觀測區大小麥平均蟲口每畝專3.38萬頭,經防治後殘留蟲口平均每屬畝0.83萬頭,雖然沒有達到防治指標要求,但損失輕微,每畝僅2—3斤。據調查,殘留蟲口每畝5.5萬頭,落地麥穗4.75%;每畝1.2萬頭的,落地麥穗0.48%。
C. 東亞飛蝗的防治有哪些指標
東亞飛蝗的防治適期和防治指標:①防治適期:根據東亞飛蝗的發生特點和目版前權防治水平,應採取從蝗蝻出土開始,大搞帶葯武裝偵察,巧打初生,堵窩消滅,對蝗蟲主力應消滅在三齡擴散危害前。
②防治指標:依據1984年全國治蝗會議精神,飛蝗發生標准放寬到0.2頭/米2。667米2殘蝗標准放寬到6頭,每667米2有殘蝗10頭列入下一代防治計劃。葯劑防治標准每平方米0.5頭。
D. 高粱蚜蟲的防治有哪些指標
高粱蚜蟲的防治指標:當蚜株率達30%~40%,有油株出現,天氣乾旱悶熱時,應定防版治地塊。在中等及其以上發生權年,蚜株率70%,百株蚜量2萬頭以上時定為防治適期,一般約在7月下旬至8月初。
發生程度預測:主要根據當時田間蚜量及上升趨勢,結合天敵數量和天氣預報等綜合分析,在防治前10天左右發報。
E. 春季小麥主要蟲害防治措施有哪些
1. 小麥遭遇蚜蟲的處理方法。
防治指標:平均每百株小麥有蚜蟲500頭以上,或有蚜株率達25%以上時,要及時防治。
防治方法: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15克,對水50~75千克噴霧。
2.小麥遭遇紅蜘蛛的處理方法。
防治指標:在小麥單行33厘米有麥圓蜘蛛200頭或麥長腿蜘蛛100頭時及時用葯。
防治方法:用73%炔蟎特(克蟎特)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
3.小麥遭遇吸漿蟲的處理方法。
防治指標:4月底至5月初1個樣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蛹2頭,或在灌漿期扒開麥壟一眼可見2~3頭成蟲時,應及時用葯。
防治方法:蛹期畝用5%毒死蜱顆粒劑600~900克拌細土20~25千克,或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對水1~2千克並拌細土20千克,順麥壟均勻撒施,撒毒土後立即澆水,可提高防效。
4.小麥遭遇麥葉蜂的處理方法。
防治指標:每平方米麥田有40頭幼蟲時用葯。
防治方法:幼蟲3齡前用葯,畝用50%辛硫磷乳油30~50毫升,對水50千克噴霧。
春季小麥遭遇蟲害之後要及時進行處理,不要等到超過防治指標很多之後再處理,這個時候處理起來就不容易了,而且比起致力,更重要的是要進行預防。
F. 如何防水稻蟲災
造成水稻蟲害的害蟲有外源性害蟲和內源性害蟲兩類,外源性害蟲即遠距離遷飛性害蟲,如褐稻虱、白背稻虱、稻縱卷葉螟、黏蟲等。內源性害蟲即本地蟲源,在本地繁殖為害,如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灰飛虱、稻薊馬等。
1、稻螟蟲:①防治指標:水稻分櫱期受害,先蛀食葉鞘,造成枯鞘,後咬斷心葉,造成枯苗;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或白穗。②防治措施:畝用0.2%高滲甲維鹽40~60毫升或5%銳勁特30毫升或20%三唑磷80~100毫升。
2、稻飛虱、葉蟬:①稻飛虱、葉蟬體形小,常常混合發生,一般年份減產一成以上,大發生年減產二到三成,有的甚至基本無效。②防治措施:畝用22%蚜虱靈10克或80%敵敵畏乳油100毫升對水60千克噴霧。
3、稻縱卷葉螟:①防治指標: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底肥,巧施追肥,不過遲施用氮肥,避免水稻貪青徒長而導致成蟲集中產卵為害,平均100叢有15~20個蟲卷應施葯。②防治措施:畝用18%殺蟲雙水劑200~250毫升或晶體敵百蟲100克加水50千克噴霧。施葯時間,以傍晚為宜。治療稻縱卷葉螟的農葯品種還有銳勁特、毒死蜱、阿維菌素、殺蟲單、Bt復配劑等。原則是狠、准。防治指標是:分櫱100~120頭/百穴,穗期60~80/百穴。
控制稻縱卷葉螟最有效的天敵是稻螟赤眼蜂、擬澳洲赤眼蜂、稻縱卷葉螟絨繭蜂、赤扁膠小蜂、擬環紋狼蛛、草間小黑蛛。這些天敵對農葯很敏感。稻縱卷葉螟的防治策略是:治早治小,重點打2齡高峰。
4、稻苞蟲:①防治指標:在成蟲盛發期重點查看葉色嫩綠,生長茂盛的稻田,凡100叢水稻上有卵10粒以上,或分櫱、孕穗期有幼蟲10頭,應進行施葯防治。②防治措施:鏟除溝邊、田邊的雜草和人工捕殺,化學防治用Bt乳劑200毫升或晶體敵百蟲 75~100克對水60千克噴霧,噴霧時以晴天下午4時以後或陰天為好。
G. 什麼叫病蟲害的指標化防治如何有效地把握防治適期
每種病蟲害都有一個最適防治時期,錯過這個時期,就難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如果無病先防,見蟲就治,噴葯次數多,不但多花費勞力和農葯,也增加了農葯殘留,而且使一些病蟲害的抗葯性增強。柑桔病蟲害的指標化防治,就是對每種病蟲確定一個防治指標,這個指標的確定根據經濟損失的最低限值,也就是說,當病蟲危害沒有達到經濟損失的程度時不必防治,允許不影響經濟效益的輕度危害。確定噴葯時,根據季節和病蟲發生情況,把握好噴葯時間,同時搞好各種農葯的優化組合,做到一噴多治,一葯多治,最終達到減少噴葯次數,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防治效益的目的。
柑桔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指標見表8。
" role="table
表8 柑桔主要病蟲害的指標化防治
H. 2020晚稻殺蟲時間哪個時候最好
晚稻最佳復防治時間:為8月制8—18日。
1、防治對象:單季晚稻、西瓜和蔬菜後連作晚稻田。
2、防治指標:稻縱卷葉螟百叢有效蟲量孕穗期20條;稻飛虱孕穗期平均每叢5—6隻,齊穗灌漿期8—10隻,蠟熟期10—15隻;螟蟲穗期叢螟害率大於1%;紋枯病病情指數6,病枝率10%的防治指標。對末達防治指標的不必防治,以促進保護利用天敵,促進生態田園。
3、防治葯劑:畝選用20%氯蟲苯甲醯胺懸浮劑(對魚安全)10毫升+20%呋蟲胺(對魚安全)30毫升+20%三環唑100克;或1%甲維鹽(對魚安全)70毫升+25%吡蚜酮(對魚安全)30克+(5%井岡黴素可濕性粉劑50克或5%井岡黴素水劑200毫升或53.8%氫氧化銅1100倍液,兼治後細菌性基腐病仍然嚴重的田塊,必要排乾田水撒施石灰100斤,隔夜復淺水層,再連續防治1—2次。)+75%三環唑25克+磷酸二輕鉀4兩進行噴霧,防治時田間保持淺水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