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面輪廓度的形位公差怎麼理解,越詳細越好~~
帶基準的面輪廓度,提取的輪廓面必須位於包絡一系列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球的直徑為公差值t,球心位於由基準A,B,C所確定的理論正確幾何形狀上的兩個包絡面之間。
你的例子,由A,B,C三個基準確定的理論正確幾何形狀對應公差為0.04;由A基準確定的理論正確幾何形狀對應公差為0.02
至於為什麼A基準對應公差更嚴一些,我是這樣理解的:A基準公差必須要嚴格,否則滿足A基準的輪廓極有可能不滿足A,B,C所確定的輪廓,而出現無法裝配等問題,A基準選擇可能是基於檢驗方便而定的,二者所達到的效果應該差不多。
(1)幾何形態指標擴展閱讀:
·面輪廓度: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曲面的形狀精度要求。
·面輪廓度公差:是實際被測要素(輪廓面線要素)對理想輪廓面的允許變動。
·面輪廓度誤差:描述曲面尺寸准確度的主要指標為輪廓度誤差,它是指被測實際輪廓相對於理想輪廓的變動情況。
1)無基準要求
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球心位於被測要素理論正確形狀上的一系列圓球的兩包絡面所限定的區域。
2)有基準要求
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球心位於由基準平面確定的被測要素理論正確幾何形狀上的一系列圓球的兩包絡面所限定的區域。
傳統的面輪廓度測量誤差的測量方法包括仿形裝置測量、截面輪廓樣板測量、光學跟蹤輪廓測量儀測量以及三坐標測量裝置測量等。前3種測量方法要求做出理論輪廓樣板後才能測量。由於理論輪廓樣板製作非常困難,因此該測量方法適合於一種零件大批量生產過程中的檢驗。
而採用三坐標測量裝置進行測量時無需輪廓樣板,只需要零件的CAD數學模型(零件的三維設計圖形),因此該測量方法可應用於任何場合且測量數據可靠。
『貳』 很多的投資者都喜歡用蝴蝶指標來判斷圖形的走勢。什麼是蝴蝶指標呢
蝴蝶指標(以菲薄納奇神奇數列作為結構基礎)可以看作是事物自然規律的產物,理想狀態下,如果在走勢圖中確認了X、A、B、C、D各點,就可以判斷位於D點之後的翻轉行情。X、A、B、C、D各點間回調比例組合必須滿足特定菲薄納奇數列組合。當然在實際走勢中,走勢的形態特徵和回調的幅度只是會永遠的無窮接近理想狀態。這樣就要在點位的選擇上下功夫研究。
菲波納奇數列已被廣泛的應用於技術分析中,江恩把菲氏數列和幾何學連用創出了自己的體系;艾略特用菲氏數詮釋道氏理論而成波浪;嘉路蘭用菲氏數結合歷法創出螺旋歷法。而蝴蝶原理同樣通過菲薄納奇比例組合而成。另外,以上提到的這些分析方法,不光是應用在外匯技術分析中,股票K線、期貨K線中同樣有效。這更能說明菲薄納奇神奇數列存在於客觀世界的各個領域(本觀點推薦閱讀《菲薄納奇奇異數字的應用和買賣交易策略》第一章)。
蝴蝶原理的可貴之處是其存在的客觀性。這種客觀存在的產物使分析也變得更加客觀。需要做的就是把這種切實存在的形態找出來,僅此而已。這也是蝴蝶原理優於很多技術分析的原因。很多技術分析,都是人為通過歷史走勢獲取經驗和規律,再結合輔助措施預測未來的這種規律,不過必須保證的前提是這種規律必須永遠存在。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今天的支撐阻力位也許明天會變得不堪一擊,趨勢線的假突破會打掉你的止損,假背離可能會損失你的頭寸,每個人都應該經歷過屢試不爽的技術指標突然失效,人們給這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指標鈍化。也許您通過多指標的疊加可以達到比較高的預測准確率,但由於指標鈍化您可能會不斷變換自己的交易思路。
『叄』 形位公差幾何特徵
(1)線輪廓度:線輪廓度公差是對非圓曲線形狀誤差的控制要求,它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線輪廓度如果沒有對基準的要求,則屬於形狀公差;如果有對基準的要求,則屬於位置公差,其公差帶位置應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肆』 幫個忙,什麼是線輪廓度和面輪廓度是形狀公差還是位置公差
線輪廓度是指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理想輪廓線所允許的變動全量。它用來控制平面曲線(或曲面的截面輪廓)的形狀或位置誤差。當線輪廓度公差未標注基準時屬於形狀公差。當線輪廓度公差有標注基準時屬於位置公差。
面輪廓度公差是指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理想輪廓面所允許變動全量。它用來控制空間曲面的形狀或位置誤差。當面輪廓度未標注基準時屬於形狀公差。當面輪廓度有標注基準時屬於位置公差。
線輪廓度公差的標注及公差帶含義無基準要求公差帶是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而各圓的圓心位於理想輪廓線上。有基準要求公差帶是直徑等於公差值t、圓心位於由基準平面A和基準平面B確定的被測要素理論正確幾何形狀上的一系列圓的兩包絡線所限定的區域。
(4)幾何形態指標擴展閱讀:
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球心位於被測要素理論正確形狀上的一系列圓球的兩包絡面所限定的區域。
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球心位於由基準平面確定的被測要素理論正確幾何形狀上的一系列圓球的兩包絡面所限定的區域。
由於理論輪廓樣板製作非常困難,因此該測量方法適合於一種零件大批量生產過程中的檢驗。而採用三坐標測量裝置進行測量時無需輪廓樣板,只需要零件的CAD數學模型(零件的三維設計圖形),因此該測量方法可應用於任何場合且測量數據可靠。
『伍』 簡述描述流域形狀特徵的主要幾何形態指標
(1)流域面積 F,流域的封閉分水線內,區域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積。
(2)流域長度 L,流域的軸線長度。以流域出口為中心畫許多同芯圓,由 每個同心圓與分水線相交作割線,各割線中點順序連線的長度即為流域長度。流 域長度通常可用幹流與分水線相交作割線, 各割線中點順序連線的長度即為流域 長度。流域長度通常可用幹流長度代替。 (3)流域平均寬度 B,流域面積與流域長度的比值,B=F/L。
(4)流域形狀系數 KF,流域寬度與流域長度的比值,KF=B/L。
『陸』 統計學用哪些指標描述數據分布的特徵
數據分布特徵可以從集中趨勢、離中趨勢及分布形態三個方面進行描述。
1、平均指標是在反映總體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趨勢的指標。測定集中趨勢的平均指標有兩類:位置平均數和數值平均數。位置平均數是根據變數值位置來確定的代表值,常用的有:眾數、中位數。數值平均數就是均值,它是對總體中的所有數據計算的平均值,用以反映所有數據的一般水平,常用的有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和冪平均數。
2、變異指標是用來刻畫總體分布的變異狀況或離散程度的指標。測定離中趨勢的指標有極差、平均差、四分位差、方差和標准差、以及離散系數等。標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即總體中各變數值與算術平均數的離差平方的算術平方根。離散系數是根據各離散程度指標與其相應的算術平均數的比值。
3、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總體分布形態的指標。矩是用來反映數據分布的形態特徵,也稱為動差。偏度反映指數據分布不對稱的方向和程度。峰度反映是指數據分布圖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柒』 (一)礦體的空間幾何形態分析
如上所述,每個塊段的克里格指示值代表了該塊段內礦石所佔的體積百分比,因而可以利用給定邊界條件下塊段克里格指示值確定礦體的空間幾何形態。在本研究中,我們假定這種邊界值為0.10,也就是說對於每個塊段而言,如果在它內部有10%的體積被礦石所佔據,那麼,該塊段就可以開采。這樣,將所有克里格指示值大於0.10的塊段連接到一起就可以組成礦體。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克里格估值之前,我們取樣品指示值時樣品品位的邊界取為0.0g/t,即有礦化的樣品的指示值均取1。因而在塊段指示值中,指示值高並不說明該塊的品位值也高,即某些塊段其指示值雖然很高,但由於其品位低而不能劃為礦石塊,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說明礦體的空間幾何形態。例如,假設某個塊段其克里格指示值為0.10,而其克里格品位值為0.10g/t,那麼該塊段內礦石的平均品位為0.10g/t/0.10=1.0g/t,它低於塊段可采最低品位,這樣的塊段就不能視為礦體。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某個塊段雖然其估計品位較高,估計指示值也高,但由於其距離其他連續礦塊較遠而不能開采,這樣的塊段亦不能按礦體對待。基於這一思想我們先分析垂直剖面上的情況。
由於克里格塊段系統在沿走向方向上劃分了48個塊段,沿傾向方向上劃分了44個塊段,在垂直方向上劃分了140個塊段,下圖展示了從南到北連續分布的48個東西向的垂直剖面圖,一個是取南邊的剖面,另一個是取北邊的剖面,相鄰兩個剖面之間的距離是2.5m,在每個剖面上我們可以看到至少一條礦化脈,相鄰剖面上對應位置上的礦化脈可以連接起來,組成不同的礦體。
首先我們看看第1號剖面,雖然有大量的塊段其克里格指示值均大於0.10,但是其克里格品位均低於給定的下限值,即1.0g/t。如果將二者結合起來考慮,只有3條礦脈,在第5號剖面上只有一條礦脈並且傾向西,傾角大約為40°,這條脈一直延伸到第25號剖面才消失;在第8號剖面的底部我們發現了另一條礦脈,並且它消失在第14號剖面上;從第1號剖面開始同時出現了4條礦脈,其中2條出現在剖面的上部,另2條出現在剖面的底部至第18剖面,只有上部的一條礦脈仍然存在,這條礦脈消失於第25號剖面;從第21號剖面開始另一條礦脈開始出現於剖面的東側;在第27號剖面上3條礦脈出現於剖面的右上角;至第32號剖面,另一條礦脈出現於剖面的左下角;至第38號剖面,只剩下一條礦脈,直到第43號剖面。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礦區內礦脈十分復雜,從南至北前後共出現了1條礦脈,大多數礦脈延長都在100m左右,最長的礦脈延長約50m。
下面還可以從水平平面圖上加以分析,圖中給出了45張自上至下的水平平面圖,相鄰兩中斷之間的高差為2.5m,同垂直剖面圖分析一樣,我們採取了塊段指示值和塊段品位值聯合取捨開采礦塊,從而通過所取捨的塊段勾畫礦體形態。勾畫過程中所用的指標同剖面圖。在925m標高上,我們發現只有一條礦脈位於工作區的南部中段,隨著垂直標高的增加,它在東西方向上的延伸也在不斷加大,當增至985m標高時,其長度達到了最大約200m;同時,另一條礦脈出現於其右側(即位於其東側);當垂直標高升至1045m時,第一條礦脈消失,但另一條礦脈出現於工作區的北部中間;在125m標高上,第二條礦脈消失,但第四條礦脈出現於工作區的北東角,但其長度非常短,約有50m;在615m標高上,只有一條礦脈位於工作區的左側中部,它的長度隨著垂直標高的增加而加長,直到1240m標高,這條礦脈消失,然而,另外3條礦脈出現於工作區的右側,但它們的連續性很差,其中兩條尖滅於1385m標高,余者隨標高上升至1425m高程;至1565m高程所有的礦脈均尖滅。由此可以看出,礦脈在水平平面圖上的表現形式與垂直剖面圖上的表現一致。從總體上來看,在礦區的底部礦脈的形態較簡單,往上形態逐漸變得復雜,但升至礦床的上部礦脈又逐漸簡單。
『捌』 幾何公差特徵共有幾項其名稱和符號是什麼
幾何公差一般指形位公差。形位公差一般也叫幾何公差,包括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點、線、面構成的,這些點、線、面稱為要素。機械加工後零件的實際要素相對於理想要素總有誤差,包括形狀誤差和位置誤差。這類誤差影響機械產品的功能,設計時應規定相應的公差並按規定的標准符號標注在圖樣上。
形位公差包括形狀公差與位置公差,而位置公差又包括定向公差和定位公差,具體包括的內容及公差表示符號如下圖所示:
一、形狀公差
1、直線度 符號為一短橫線(-),是限制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直線發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2、平面度 符號為一平行四邊形,是限制實際平面對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平面發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3、圓度 符號為一圓(○),是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具有圓柱面(包括圓錐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與軸線垂直的面)內的圓形輪廓要求。
4、圓柱度 符號為兩斜線中間夾一圓(/○/),是限制實際圓柱面對理想圓柱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控制了圓柱體橫截面和軸截面內的各項形狀誤差,如圓度、素線直線度、軸線直線度等。圓柱度是圓柱體各項形狀誤差的綜合指標。
5、線輪廓度 符號為一上凸的曲線(⌒),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非圓曲線的形狀精度要求。
6、面輪廓度 符號為上面為一半圓下面加一橫,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曲面的形狀精度要求。
二、定向公差
1、平行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等距。
2、垂直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9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90°。
3、傾斜度(∠)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某一給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一定角度(除90°外)。
三、定位公差
1、 同軸度(◎) 用來控制理論上應該同軸的被測軸線與基準軸線的不同軸程度。
2、對稱度 符號是中間一橫長的三條橫線,一般用來控制理論上要求共面的被測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與基準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的不重合程度。
3、位置度 符號是帶互相垂直的兩直線的圓,用來控制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其理想位置的變動量,其理想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四、跳動公差
1、圓跳動 符號為一帶箭頭的斜線,圓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2、全跳動 符號為兩帶箭頭的斜線,全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回轉,同時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由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8)幾何形態指標擴展閱讀
注意問題
(1) 形位公差內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內容自左向右第一格總是形位公差項目符號,第二格為公差數值,第三格以後為基準,即使指引線從框格右端引出也是這樣。
(2) 被測要素為中心要素時,箭頭必須和有關的尺寸線對齊。只有當被測要素為單段的軸線或各要素的公共軸線,公共中心平面時,箭頭可直接指在軸線或中心線,這樣標注很簡便,但一定要注意該公共軸線中沒有包含非被測要素的軸段在內。(新標准中箭頭指向軸線或中心線的標法已廢止)
(3) 被測要素為輪廓要素時,箭頭指向一般均垂直於該要素。但對圓度公差,箭頭方向必須垂直於軸線。
(4) 當公差帶為圓或圓柱體時,在公差數值前需加註符號"Φ",其公差值為圓或圓柱體的直徑。這種情況在被測要素為軸線時才有。同軸度的公差帶總是一圓柱體,所以公差值前總是加上符號"Φ";軸線對平面的垂直度,軸線的位置度一般也是採用圓柱體公差帶,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號"Φ"。
(5) 對一些附加要求,常在公差數值後加註相應的符號,如(+)符號說明被測要素只許呈腰鼓形外凸,(-)說明被測要素只許呈鞍形內凹,(>)說明誤差只許按符號的小端方向逐漸減小。如形位公差要求遵守最大實體要求時,則需加符號○M。
在框格的上,下方可用文字作附加的說明。如對被測要素數量的說明,應寫在公差框格的上方;屬於解釋性說明(包括對測量方法的要求)應寫在公差框格的下方。例如:在離軸端300mm處;在a,b范圍內等。
形位公差是為了滿足產品功能要求而對工件要素在形狀和位置方面所提出的幾何精度要求。以形位公差帶來限制被測實際要素的形狀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