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黃金起義

黃金起義

發布時間:2021-05-22 01:59:33

❶ 黃巾起義的起義經過

黃巾起義,又稱黃巾之亂,黃巾之禍,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起義爆發
公元184年(甲子年),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 ,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准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應外合。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 。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 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官軍鎮壓
漢靈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准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起義結果
在皇甫嵩、朱儁、董卓等人帶領的官軍鎮壓下,義軍節節敗退。後張角病死,官軍在10月於廣宗便和張梁戰斗,黃巾軍戰意稍為鬆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時份突襲敵陣,戰至下午,成功大破敵軍,斬殺張梁及三萬多人,於逃走到河堤時溺死的也有五萬多人,焚燒車輜三萬多輛,虜獲人數甚多。而張角則被破棺戮屍,運首級回京師。11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陽,成功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黃巾之亂平息。

❷ 黃巾是怎麼起義的

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土地兼並十分嚴重,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他們「館舍布於州郡,田畝連於方國」,擁有成千上萬的奴婢和徒附。廣大農民喪失土地之後,多數淪為豪強地主的依附農民。他們除了交納高額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地主支配,如充當家兵等,甚至跟隨主人遷徙。農民與地主階級處於尖銳的對立地位。

東漢自和帝以後,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輪番把持朝政,政治日趨腐朽。靈帝劉宏公然在西園賣官鬻爵。州郡官職有時一月輪換幾次,官吏到任後,就聚斂搜括。自安帝以後,朝廷長期對羌族用兵,耗費軍餉四百多億,這一沉重負擔又全部落到農民頭上。加上各種自然災害,以致出現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嚴重局面。大批農民四處流亡,餓殍遍野,連京師洛陽也是死者相枕於路。

由於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被迫奮起反抗。從安帝到靈帝的八十餘年,見於記載的大小農民起義近百次。其中,如安帝時青州張伯路領導的流民起義,波及沿海九郡;順帝時廣陵張嬰領導的起義軍一萬多人,活動於徐、揚一帶達十幾年之久;桓帝時太山公孫舉領導起義軍,在青、兗、徐三州作戰,給官軍以沉重打擊。在南方和西北,還出現了漢族和少數族的聯合起義。不少農民起義的領袖自稱「皇帝」「黑帝」「無上將軍」「真人」等,或建年號,或置百官,或則利用宗教為組織形式,此伏彼起,日益頻繁。當時民間曾流行一首歌謠:「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斗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

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184),冀州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領,自稱「大賢良師」。太平道為道教一支,奉黃帝、老子為教祖。張角以傳道和治病為名,在農民中宣揚教義,進行秘密活動。十餘年間,徒眾達十萬,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熹平五年(176),司徒楊賜曾上書靈帝,請求誅殺太平道的渠帥,以免釀成後患,可見太平道已引起統治階級嚴重注意。以後張角加緊部署起義,廣泛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鼓舞農民起來推翻東漢王朝的統治;又在各處府署門上用白土塗寫「甲子」字樣,作為發動起義的信號。太平道大方馬元義多次描繪翦除董卓歷史故事的年畫:連環記往來京師,物色宦官封胥、徐奉等為內應。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張角命令馬元義調動荊、揚等地徒眾數萬人向鄴集中,約定三月五日各地同時起義。但預定起事前一月,張角弟子唐周上書告密,馬元義被捕,慘遭車裂,洛陽百姓和太平道徒被殺的達千餘人。靈帝隨即下令冀州官府搜捕張角等起義領袖。張角派人飛告各方提前起義。於是三十六方「一時俱起」,眾達數十萬人。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靈帝慌忙下令州郡修理兵器,加固城防,派何進率左右羽林和五校尉營鎮守洛陽,在洛陽附近增置八關都尉。又派遣皇甫嵩、朱儁、盧植等調集各地精兵,進剿黃巾軍。並解除黨錮,赦免黨人,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各地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官軍鎮壓起義,其中著名的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劉備等。

黃巾軍人數眾多,聲勢浩大,統治階級因而誣稱之為「蟻賊」。起義初期,黃巾軍的主力分散在巨鹿、潁川、南陽等地,他們各自為戰,攻城奪邑,焚燒官府,掃盪豪強地主塢堡,取得了很大勝利。張曼成率領的南陽黃巾攻克郡城,殺太守褚貢。波才率領的潁川黃巾打敗右中郎將朱儁,並將左中郎將皇甫嵩圍困在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汝南黃巾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殺幽州刺史郭勛和太守劉衛。巨鹿附近的農民俘虜了安平王劉續和甘陵王劉忠。張角率領冀州黃巾攻下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北中郎將盧植引兵反撲,未能得逞。靈帝改派東中郎將董卓進攻張角,同樣遭到失敗。與此同時,在黃巾軍的鼓舞下,各地還出現了許多獨立的農民武裝。他們有的打著黃巾軍的旗幟,有的自立名號。如漢中五斗米道首領巴郡人張修領導的起義,被統治階級誣稱為「米賊」。在冀州一帶,分散的農民軍更是不可勝數。先零羌、湟中義從胡、武陵蠻、板楯蠻等少數族也紛紛起義,同漢族人民共同匯合成反抗封建統治的洪流。

黃巾軍在取得一系列勝利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弱點,如起義軍各自為戰,未能協調配合;人數雖多,卻缺乏戰斗經驗,以致使東漢王朝能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各地豪強地主利用宗族關系,組織地主武裝與起義農民為敵,也增加了黃巾軍的許多困難。東漢王朝為了確保京城洛陽的安全,首先進攻潁川黃巾。波才領導的黃巾軍因缺乏作戰經驗,依草結營,被皇甫嵩乘夜縱火偷襲,曹操、朱儁又協同進攻,使數萬起義農民慘遭屠殺。陳國、汝南和東郡的黃巾軍也相繼失敗。之後朱儁領兵進攻南陽黃巾軍。雙方爭奪宛城,戰斗十分激烈,黃巾軍三次失而復得,給敵人以很大的打擊。但由於未能主動出擊,喪失許多有利戰機,加以首領韓忠動搖,使宛城終於失守。突圍的黃巾軍向精山(今河南南陽北)轉移,被官軍追擊,大部犧牲。冀州黃巾在張角病死後,由張梁統率固守廣宗。當年十月,皇甫嵩率官軍偷襲黃巾軍營,張梁陣亡。三萬多黃巾軍慘遭殺害,五萬多人壯烈投河而死,張角被剖棺戮屍。張寶也隨即兵敗於下曲陽而陣亡,十餘萬黃巾軍被殺害。

「蒼天乃死」字磚

張角為首的黃巾軍主力被鎮壓之後,黃巾余部和各地的農民武裝,仍然堅持斗爭。中平五年,黃巾余部郭大等在白波谷(今山西襄汾)聚眾起義,攻打太原、河東等郡。同年,青、徐黃巾余部再起;益州馬相、趙祗領導農民起義,也自號黃巾,旬月之間,攻破廣漢、巴郡、犍為數郡,殺益州刺史郗儉。青州黃巾一度發展到擁眾百萬,戰鬥力也很強。他們長期在青、徐、兗、冀四州流動作戰,給當地的封建割據勢力和豪強地主以沉重的打擊。後來青州黃巾雖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編,但徐和、司馬俱和管承領導的黃巾軍仍分別在濟南、樂安、長廣等地活動。濟南黃巾一直堅持到建安十二年(207),還攻殺了濟南王劉贊。冀州的農民軍有博陵張牛角、常山褚飛燕(張燕)以及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等部。這些名號大都反映了起義首領的某些特點。他們經常活動在常山、趙國、中山、上黨、河內一帶,多者兩三萬人,少者六七千人。後來張燕聯絡各支農民軍,眾至百萬,號黑山軍。東漢朝廷無法用武力清剿,於是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以圖瓦解起義軍。曹操平定冀州時,張燕率眾投降,余部在此之前也先後為曹操和袁紹所鎮壓。

黃巾起義以及在它影響下的各族人民起義,從靈帝中平元年到獻帝建安中葉,持續進行了二十多年的英勇斗爭。黃巾起義事先經過長期准備,組織比較嚴密。它公開宣布要推翻東漢王朝,建立農民自己的政權,比以前的農民起義有顯著的進步。雖然由於起義農民本身的弱點,他們先後都被殘酷鎮壓。但是,在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

❸ 什麼是黃巾大起義

東漢末年,宦官專政,吏治廢弛,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連綿不斷,中平元年(184年)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巾軍起義。黃巾軍領袖張角,鉅鹿(今河北雞澤縣東北)人,起義之前,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尊奉黃、老之道,蓄養弟子。用神道符水為人治病,病人跪拜首過,病或痊癒,頗得百姓信任。張角分別派遣他的弟子周行四方,發動百姓,十餘年間徒眾達十萬人,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沒有不響應的。有的變賣家產,流移奔赴,堵塞道路。郡縣不解其意,反而說張角是以善道實行教化,而為民所歸。張角把徒眾設置三十六方,方即大將軍的稱號。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設立渠帥。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用白土書寫京城城門及州郡官府府門,皆作甲子字。中平元年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揚數萬人,與張角同時舉事。馬元義數次往來於京師洛陽,以中堂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好在三月五日,內外俱起,皆包黃巾作為標志,因此當時人稱為黃巾,也有稱為蛾賊(意思是人數眾多)。張角稱天公將軍,張角的弟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寶的弟弟張梁稱人公將軍。所到之處,焚燒官府,攻打城邑。州郡官吏大多倉惶逃之。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漢朝廷遂拜盧植為北中郎將,持節,以護烏桓中郎將宗員為副將,率領北軍五校士兵,又發天下各郡之兵共同征討黃巾軍。張角軍連戰失利,敗走廣宗(今河北威縣東)。盧植築圍挖壕,並製造雲梯,正當要攻下廣宗時,靈帝派遣小黃門左豐視察軍隊,有人勸盧植以物賄賂左豐,盧植不願這樣做。左豐因一無所獲而回歸上言靈帝說:「廣宗之賊極易攻破,但盧中郎固壘息軍,而等待天誅賊。」靈帝大怒,以檻車懲治盧植,減死罪一等;隨即又派遣東中郎將隴西董卓來代替盧植,結果董卓在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被黃巾軍打得大敗。這時皇甫嵩為左中郎將,領命持節,與右中郎將朱俊共發五校、三河騎士,又招募精兵勇士,共有四萬多人,征討潁川的黃巾軍。後來又派遣騎都尉遭曹操帶兵前往助戰,黃巾軍被打得大敗,曹操乘勝追擊,進討汝南、陳國的黃巾軍,二郡也被曹操攻下,曹操連佔三郡,名聲大震。東漢又進擊東郡(今河南濮陽縣南),詔皇甫嵩討伐張角。

中平元年冬十月,皇甫嵩與張角的弟弟張梁在廣宗發生激戰,張梁兵精士眾,皇甫嵩不能攻克;到第二天,就閉營休兵以觀黃巾軍的變化,當得知黃巾軍的意志稍為鬆懈,就連夜布兵,天將拂曉之時,驅兵直赴黃巾軍的陣地,戰斗持續到午後四時,黃巾軍失敗,張梁被敵人斬首,黃巾軍被敵人殺死者三萬多人,而赴河死者五萬多人。在此戰斗之前,張角已經得病而死,敵人仍不放過他,就開棺戳屍,把首級取到京師,懸掛示眾。十一月,皇甫嵩又向下曲陽的張角的弟弟張寶進攻的同時,東漢朝廷又選拜王允為豫州刺史,征討黃巾軍的其他分支,黃巾軍相繼被打敗,士兵共被俘獲者達數十萬人。

南陽黃巾軍張曼成起兵,自稱神上使,兵眾數萬人,殺郡太守褚裒,聲勢很大。後來張曼成被後任太守秦頡殺害,黃巾軍就推舉趙弘為帥,黃巾軍又逐漸強盛,兵眾遂達十多萬人,占據宛城(今湖北荊門縣南)。朱俊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合兵圍攻趙弘,敵人從六月到八月圍城,一直攻克不下;有司上奏彈劾朱俊,主張對朱加以懲治,司空張溫上疏靈帝為朱俊辯解:「昔秦用白起,燕任樂毅,都經過曠年歷戰,才得以克敵。朱俊在討伐潁川的黃巾軍時已立有戰功,引師南指,方略已定;臨軍易將,為兵家之大忌,應該寬限時日,責其成功」。靈帝聽從張溫之言而沒有懲治朱俊。朱俊開始向趙弘發動進攻,並殺死了趙弘。黃巾軍的將帥韓忠又重新占據宛城,以抗拒朱俊。朱俊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一方面鳴鼓攻打城的西南角,黃巾軍以全力抵抗來自西南方向敵人的進攻,使黃巾軍的兵力受牽於此;一方面朱俊自己率領精銳將士潛到城的東北角,乘虛而進入宛城。韓忠率兵退入小城,被敵人層層圍困,韓忠意覺不能破敵,准備投降。但朱俊卻認為黃巾軍投降只是迫於目前的窘勢,不完全出於真心,他說:「兵固有形同而勢異者。過去秦、項之際,民無定主,因而對來歸附給予賞賜,對未歸附者施以規勸、招降。而現在天下一統,惟有黃巾叛逆。納降不足以勸善,討伐卻足以懲惡。如果受黃巾投降,更升逆意,使黃巾有利則戰,無利則降,縱長敵寇,決非良計!」因此繼續對黃巾發動緊急攻勢,連戰仍攻克不下。朱俊登高望城,對他的司馬張超說:「賊人現在外圍堅固,內營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必會決一死戰。萬人一心勢尚不可擋,又何況有十萬多人呢!我們不如先撤圍,把軍隊合並入城,韓忠看到撤圍,肯定會自動出來,一旦出來士兵的意志就會渙散,而這正是破敵之道。」隨即敵人撤圍,韓忠果然出戰,朱俊進而發動攻擊,斬殺黃巾軍萬餘人。太守秦頡因對韓忠恨之入骨,因而殺了韓忠。

黃巾軍的余部又推孫夏為帥,還歸屯居宛城。朱俊又發動急攻,司馬孫堅率眾先登;癸巳,攻下宛城。孫夏敗走,朱俊追到西鄂(今河南南陽市北)精山(在西鄂南),打敗孫夏,黃巾軍被殺者又達一萬多人。於是南陽黃巾軍敗散。

張角率先舉起反抗大旗,各地紛紛響應。諸如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劉石、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風、於毒(各起義軍的別號,如騎白馬的就稱為張白駒,輕捷快速的稱為張飛燕,聲音大的稱為張雷公,胡須長的稱張羝根等等)等各自起兵,大者二三萬人,小者不下數千人。漢靈帝討伐不及,就使出招降的手段,派人拜楊鳳為黑山校尉,統領其他各支黃巾軍,並授以朝廷官職。黃巾軍大股被敵人平定,但響應黃巾軍而起義的及小股黃巾軍依然還有一定的勢力及影響。

中平五年(188年)二月,黃巾軍的小股余部郭大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汾城縣東南)起義;六月,益州黃巾軍馬相攻殺刺史郗儉;八月,汝南(今河南新蔡縣北)葛陂黃巾攻設郡縣;十月,青州、徐州的黃巾軍復起,攻打郡縣,殺官吏。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十一月,青州黃巾軍攻打泰山,被太守應劭打敗,轉而攻打渤海,與公孫瓚在東光(今河北東光縣東)發生激戰,結果又被公孫瓚打敗。初平三年(192年)四月,青州黃巾軍在東平(今山東東平縣)擊殺袞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打敗黃巾軍,黃巾軍投降。建安十二年(2107年)十月,黃巾軍殺濟南王贇。小股黃巾軍雖不是浩浩盪盪,但也攪得統治者坐卧不安。整個黃巾軍起義,歷時之長,斷斷續續,二十多年,蔓延之廣,中原自不必說,延及吳蜀。東漢政權終被推翻。

❹ 黃巾起義的始末

黃巾起義的始末:
東漢末年,土地兼並十分嚴重,豪強地主勢力迅速膨脹。他們「館舍布於州郡,田畝連於方國」,擁有成千上萬的奴婢和徒附。廣大農民喪失土地之後,多數淪為豪強地主的依附農民。他們除了交納高額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地主支配,如充當家兵等,甚至跟隨主人遷徙。農民與地主階級處於尖銳的對立地位。

東漢自和帝以後,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輪番把持朝政。政治日趨腐朽。靈帝劉宏公然在西園賣官鬻爵。州郡官職有時一月輪換幾次,官吏到任後,就聚斂搜括。自安帝以後,朝廷長期對羌族用兵,耗費軍餉四百多億,這一沉重負擔又全部落到農民頭上。加上各種自然災害,以致出現了「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的嚴重局面。大批農民四處流亡,餓殍遍野,連京師洛陽也是死者相枕於路。
由於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被迫奮起反抗。從安帝到靈帝的八十餘年,見於記載的大小農民起義近百次。其中,如安帝時青州張伯路領導的流民起義,波及沿海九郡;順帝時廣陵張嬰領導的起義軍一萬多人,活動於徐、揚一帶達十幾年之久;桓帝時太山公孫舉領導起義軍,在青、兗、徐三州作戰,給官軍以沉重打擊。在南方和西北,還出現了漢族和少數族的聯合起義。不少農民起義的領袖自稱「皇帝」、「黑帝」、「無上將軍」、「真人」等,或建年號,或置百官,或則利用宗教為組織形式。此伏彼起,日益頻繁。當時民間曾流行一首歌謠:「小民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輕!」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斗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

❺ 關於黃巾起義

東漢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亂不堪,農民生活困苦。有見及此,張角、張梁、張寶兄弟三人於冀州魏郡[1],用法術、咒語到處為人醫病,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都不葯而愈,張角被百姓奉為活神仙,張角又派出八使到外傳教。因此,追隨的信徒愈來愈多,甚至高達數十萬人,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等八州,幾乎佔了當時全國的四分之三。許多人為了投奔張角,不惜變賣家產,千里迢迢,爭先恐後,沿途擠得水泄不通,據說半途被踩死就有萬多人。

張角在民間活動十多年,有三、四十萬人加入,張角見信徒漸多,便創建了「黃天泰平」,又稱「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稱「大賢良師」,他把勢力范圍分三十六區,稱為「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個領袖,全由張角控制,反抗漢室之聲日盛。雖然信眾中不乏豪強、官員、宦官等,但漢室並未積極壓制。

184年(甲子年),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終始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徵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張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面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准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應外合。

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門徒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難,史稱黃巾起義或黃巾之亂,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漢靈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於3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於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准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如劉備就受到商人張世平、蘇雙資助組織起義軍投靠校尉鄒靖討賊立功。

皇甫嵩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強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黨錮之禍積怨日久,若果與黃巾合謀,恐怕已經無救了。)」漢靈帝接納提案,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面試。

而另一方面又發精兵鎮壓各地亂事:盧植領副將宗員率北軍五校士負責北方戰線,與張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及朱俊各領一軍,控制五校、三河騎士及剛募來的精兵勇士共四萬多人,討伐穎川一帶的黃巾軍,朱俊又上表召募下邳的孫堅為佐軍司馬,帶同鄉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千多人出發與朱俊軍連軍。庚子日,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

漢軍在首戰並未得利,於4月,朱俊軍就被黃巾波才所敗而撤退,皇甫嵩唯有與他一起進駐長社防守,被波才率大軍圍城,漢軍人少,士氣低落。又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勛及太守劉衛,黃巾軍並未因漢室的動作而有敗退的跡象。

5月,京師見皇甫嵩被圍,派曹操率軍救援。不過援軍未到時,皇甫嵩已心生一計,在傍晚時份吹起大風,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黃巾軍營寨周圍的雜草,用火攻大破敵人,大呼進攻,城上亦舉出火把響應,皇甫嵩以鼓助戰,沖入敵陣,黃巾軍大亂,四處奔走。又遇上曹操的援軍,被皇甫嵩、朱俊和曹操三面夾擊,斬殺數萬人,漢軍大勝。

6月,南陽太守秦頡與張曼成戰斗,斬殺了張曼成。黃巾軍便改以趙弘為帥,以十多萬人占據宛城。而皇甫嵩與朱俊軍繼續進擊汝南、陳國的黃巾,追擊波才到陽翟,最後在西華大敗彭脫,余軍想逃到宛城,但孫堅登城先入,眾人蟻附般推進,大破敵軍,成功討平豫州一帶的黃巾軍。另一方面,盧植數戰間大破張角,斬殺萬多人。

張角唯有撤到廣宗,盧植建築攔擋、挖掘壕溝,製造雲梯,將可攻下城池。正值漢靈帝派左豐視察軍情,有人勸盧植賄賂左豐,但盧植不肯,左豐便向靈帝誣告盧植作戰不力。靈帝大怒,用囚車征盧植回京。京師唯有下詔再重新調整:皇甫嵩北上東郡;朱俊則攻南陽的趙弘;而以董卓代替盧植。而同樣宗教形式的五斗米道在巴郡叛變,領導人「五斗米師」張修攻打郡縣,但未受到漢室重視。

朱雋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共一萬八千兵圍攻趙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京師有奏議征朱俊回師,幸而張溫上表說情,靈帝才不行。但朱雋仍急攻趙弘,趙弘被殺,由韓忠代替。朱俊又因兵少不敵,便擴大防圍、建築陣壘,堆砌土山觀望城內。朱俊軍鳴鼓攻打西南,黃巾軍被引開,朱雋則親率五千精兵掩殺東北,偷襲敵人後方,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保內城。

黃巾軍受挫,士氣低迷,向漢軍乞降。張超、徐璆和秦頡都認為可以接受,但朱俊認為如接受的話,會給百姓有利為賊,無利乞降的錯誤觀念,便不接受並急攻敵軍,可是數戰也不能攻克,朱俊登上土山觀望黃巾軍,明白黃巾軍沒有退路,而盡力一戰,所以未能攻克。朱俊便解開圍軍,韓忠果然出戰,被朱俊大破,朱俊向北追擊韓忠數十里,斬殺萬多人,韓忠投降,秦頡一向與韓忠不和,便將他殺死。這舉動反令黃巾軍不安,又推孫夏為帥屯兵宛中城。朱俊再次急攻,於11月癸巳日,孫夏敗走,漢軍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斬殺孫夏及萬多人,黃巾軍解散,平定宛城一帶。185年春天,班師回京。

另一方面,於8月皇甫嵩到達東郡倉亭,大破、生擒卜己,斬殺七千多人。而董卓進攻張角不成功,無功而還,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繼續北上。不過,張角已經病死,在10月於廣宗便和張梁戰斗,張梁軍強,於首戰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閉營與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觀察敵軍舉動,黃巾軍戰意稍為鬆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時份突襲敵陣,戰至下午,成功大破敵軍,斬殺張梁及三萬多人,於逃走到河堤時溺死的也有五萬多人,焚燒車輜三萬多輛,虜獲人數甚多。而張角則被破棺戮屍,運首級回京師。11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陽,成功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黃巾之亂平息。

亂事雖被平息,但漢室威信遇上一次嚴重的打擊,但漢靈帝沒有改革,反而繼續享樂。於各地還不斷發生小形叛亂,產生許多分散的勢力,如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李大目、左髭丈八、苦蝤、劉石、平漢、大洪、白繞、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勢力小的也有數千人,勢力大的甚至有百萬人,如張燕的黑山賊。

188年,黃巾軍再次發生起義,黃巾余部紛紛起事。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東郡等地。四月,汝南郡葛陂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十月,青州、徐州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十一月,漢廷派遣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雖然沒有第一次黃巾之亂般盛,但卻令漢室十分頭痛。

為了鎮壓平亂,於188年三月,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部份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余部。而正因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地方軍擁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擊,逐鹿中原,甚至東漢皇帝在軍閥手中如同無物,所以黃巾民變是促使東漢滅亡的導火線,也是三國時代的序幕。雖然如此,亂事仍造就了大赦黨人,令許多文人、官吏得以重新受任。

黃金起義是誰領導的

中國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領,自稱「大賢良師」,以傳道和治病為名,在農民中宣揚教義,進行秘密活動。10餘年間,徒眾達10萬 ,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分為36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 。張角廣泛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又在各處府署門上用白土塗寫「甲子」字樣,作為發動起義的信號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 ,張角命於三月五日同時起義。但預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張角派人飛告各方提前起義。於是36方「一時俱起」,眾達數十萬人。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庚子日,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響應張角。
漢軍在首戰並未得利,於4月,朱雋軍就被黃巾波才所敗而撤退,皇甫嵩唯有與他一起進駐長社防守,被波才率大軍圍城,漢軍人少,士氣低落。又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勛及太守劉衛,黃巾軍並未因漢室的動作而有敗退的跡象。
6月,南陽太守秦頡與張曼成戰斗,斬殺了張曼成。黃巾軍便改以趙弘為帥,以十多萬人占據宛城。
朱雋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共一萬八千兵圍攻趙弘,但6月至8月也不能攻克,京師有奏議徵朱雋回師,幸而張溫上表說情,靈帝才不行。但朱雋仍急攻趙弘,趙弘被殺,由韓忠代替。朱雋又因兵少不敵,便擴大防圍、建築陣壘,堆砌土山觀望城內。朱雋軍鳴鼓攻打西南,黃巾軍被引開,朱雋則親率五千精兵掩殺東北,偷襲敵人後方,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保內城。
朱雋登上土山觀望黃巾軍,明白黃巾軍沒有退路,而盡力一戰,所以未能攻克。朱雋便解開圍軍,韓忠果然出戰,被朱雋大破,朱雋向北追擊韓忠數十里,斬殺萬多人,韓忠投降,秦頡一向與韓忠不和,便將他殺死。這舉動反令黃巾軍不安,又推孫夏為帥屯兵宛中城。朱雋再次急攻,於11月癸巳日,孫夏敗走,漢軍追至西鄂精山,又被大破,斬殺孫夏及萬多人,黃巾軍解散,另一方面,於8月皇甫嵩到達東郡倉亭,大破、生擒卜己,斬殺七千多人。而董卓進攻張角不成功,無功而還,便在乙巳日要求皇甫嵩繼續北上。不過,張角已經病死,在10月於廣宗便和張梁戰斗,張梁軍犟,於首戰不能攻克。在明日,皇甫嵩閉營與士兵休息,另一方面派人觀察敵軍舉動,黃巾軍戰意稍為鬆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時份突襲敵陣,戰至下午,成功大破敵軍,斬殺張梁及三萬多人,於逃走到河堤時溺死的也有五萬多人,焚燒車輜三萬多輛,虜獲人數甚多。而張角則被破棺戮屍,運首級回京師。11月,皇甫嵩與鉅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陽,成功斬殺張寶,俘虜十多萬人。黃巾之亂平息。

❼ 黃金起義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東漢末年,朝中各派系力量爭權逐利,社會動落不安,人們生活十分艱苦。從漢和帝劉肇繼位起各地又接連不斷地鬧水災、旱災、蝗災,人們無路可走,只好起來反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黃巾大起義。

黃巾大起義是張角領導的。張角是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領。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信奉中黃太一之神,以道家秘作《太平清領書》作為經典,宣傳「黃天太平」思想,認為只有到了太平的時代,人們才能不愁吃穿,過無憂無慮的日子。太平道的這種思想使張角的信徒越來越多,很快就發展到了幾十萬人,遍及8個洲。

張角把8個州的信徒組織成為36方,大方1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一方都指派一名首領去領導,叫做渠帥。36個渠帥都聽張角統一指揮。張角預定在這一年的三月五日,8個州同時發動起義。張角還叫人在首都洛陽地方州郡官府的門上,用白土寫上「甲子」二字,標明這些官府衙門到時候都將改變主人,藉以鼓舞人心。

起義軍用黃巾裹頭,作為「黃天」的標志,因此被稱為黃巾軍。張角自己稱為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和張梁稱為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兄弟3個人共同指揮起義軍的戰斗。

起義軍每打到一個地方,就焚燒當地官府衙門,攻打豪強地主的塢堡,捕殺為非作惡的官吏和地主。地方州郡的長官和大地主嚇得紛紛逃竄。十幾天工夫,封建統治的秩序就被打亂了。

東漢朝廷十分驚慌,派重兵守住洛陽和附近的關口,又派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雋為右中郎將,率領4萬多名精兵鎮壓黃巾起義軍。黃巾起義軍奮力抵抗,但終因經驗不足被鎮壓。

黃巾軍的主力被東漢政府鎮壓下去了。但是各地黃巾軍仍然在戰斗,沉重地打擊了東漢朝廷的統治。在黃巾軍影響下的各地各族農民起義軍,也紛紛起來跟地主階級斗爭。直到漢靈帝的兒子獻帝劉協的時候,農民起義的浪潮還沒有平息下去。

張角在戰局十分緊張的時候,得病死了。張角的兩個弟弟也在激戰中犧牲。

在鎮壓黃巾軍的戰役中,東漢宮軍的北中朗將盧植和工中朗將董卓率領的軍隊被張角兄弟打敗。

❽ 黃巾起義

時間:東漢末年
地點:中原地區
人物:張角
事件:造反
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結果:失敗

按照六要素來解答樓主的提問。

想看詳細的請點擊連接http://ke..com/view/33325.html?wtp=tt

❾ 黃巾起義的過程是什麼

黃巾大起義是張角領導的。張角是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領。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他們信奉中黃太一之神,以道家秘作《太平清領書》作為他們的經典,宣傳「黃天太平」思想,認為只有到了太平的時代,人們才能不愁吃穿,過無憂無慮的日子。張角本人懂點醫道,常常免費給農民治病,病治好了,他就勸人家參加太平道。窮苦農民為了擺脫眼前困苦的生活,把張角看成是自己的救星,都紛紛信奉太平道,張角的信徒越來越多。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即今山東、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一帶),太平道的信徒很快就發展到幾十萬人。

張角派弟子去把信徒們組織起來,把八個州的信徒組織成為三十六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一方都指派一名首領去領導,叫做渠帥。三十六個渠帥都聽張角統一指揮。張角還制定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十六字起義口號。「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是指起義軍是創造的天下,甲子是年號,就是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他們預定在這一年的三月五日,八個州同時發動起義。張角還叫人在首都洛陽地方州郡官府的門上,用白土寫上「甲子」二字,標明這些官府衙門到時候都將改變主人,藉以鼓舞人心。

張角手下最得力的弟子是大方渠帥之一的馬元義。他經常到首都洛陽聯系,傳達張角的命令。張角叫他先把荊州、楊州兩地的信徒幾萬人調到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市北)集中,作為起義軍的主力,以便配合首都附近各州郡的起義軍進攻洛陽。

在預定的起義日期前一個月,濟南的起義軍中出了一個名叫唐周的叛徒,他寫信給政府告密。起義的消息泄露了。東漢政府建捕了馬元義,在洛陽當眾把他殺害。在洛陽受牽連被害的有一千多人,起義者的鮮血染紅了洛陽街頭。東漢政府還下令搜捕張角。張角得知消息以後,連夜派人趕到通知各地的信徒,叫他們立即發動起義。

叛徒的告密雖然打亂了起義的日程,使得起義軍犧牲了一個重要領袖和一千多名戰士,但是並不能撲滅起義的烈火。各地的太平道信徒早已組織起來,有了充分的准備。接到張角的命令以後,三十六方立即同時發動起義。起義軍用黃巾裹頭,作為「黃天」的標志,因此被稱為黃巾軍。張角自己稱為天公將軍,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和張梁稱為地公將軍和人公將軍。他們三個人共同指揮起義軍的戰斗。

起義軍每打到一個地方,就焚燒當地官府衙門,攻打豪強地主的塢堡,捕殺為非作惡的官吏和地主。地方州郡的長官和大地主嚇得紛紛逃竄。十幾天工夫,封建統治的秩序就被打亂了。

東漢朝廷十分驚慌,派重兵守住洛陽和附近的關口,又派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隹乃為右中郎將,率領四萬多名精兵來鎮壓黃巾起義軍。潁川的黃巾軍首領波才打敗了皇甫嵩,把他圍困在長社(今河南省長葛縣東)。官軍看到黃巾軍作戰勇敢,聲勢浩大,都十分害怕。老奸巨猾的皇甫嵩,卻看出了黃巾軍缺乏作戰經驗的弱點。他召集自己的部下說:「打仗要用計謀,不在乎人數多少。我看黃巾軍結草為營,一定害怕火攻。如果我們乘著月黑風緊的夜晚去偷襲,放火燒他們的營寨,准能取得勝利。」在一個刮風的夜晚,皇甫嵩命令官軍偷襲黃巾軍,放火焚燒波才的軍營。波才夢中驚醒,趕快整頓隊伍,奮勇抵抗,可是已經遲了。黃甫嵩、朱隹乃和騎兵都尉曹操率領官軍,包圍了他們,乘亂砍殺了成千上萬的黃巾軍戰士。汝南、陳留兩地的黃巾軍聞訊趕來援救,也被打敗。波才沒有辦法,只好退住陽翟。

北方由張角兄弟親自率領的黃巾軍打了勝仗,打敗了東漢官軍的北中朗將盧植和工中郎將董卓。漢靈帝趕快命令皇甫嵩從河南北上,夾擊黃巾軍。張角派張梁迎戰皇甫嵩,兩軍在廣宗(今河北省威縣東)地方大戰。張梁作戰很英勇,他率領黃巾軍奮勇沖殺,打得皇甫嵩招架不住,只好緊閉營門,躲藏起來。就在戰局十分緊張的時候,張角卻得病死了。張梁因為料理哥哥的後事,放鬆了警惕。皇甫嵩乘機向黃巾軍反撲。他命令官軍連夜准備。天剛蒙蒙亮就發動進攻,打破了黃巾軍的大營。張梁率領部下奮勇抵抗,他和三萬多名黃巾軍壯烈犧牲。皇甫嵩居然劈開張角的棺材,砍下他的腦袋,送到京城裡去請功。接著,皇甫嵩又去進攻張寶率領的黃巾軍。張寶勢孤力單,在下曲陽(今河北省晉縣兩)戰死。

黃巾軍的主力被東漢政府鎮壓下去了。但是各地黃巾軍仍然在戰斗,沉重地打擊東漢朝廷的統治。在黃巾軍影響下的各地各族農民起義軍,也紛紛起來跟地主階級斗爭。直到漢靈帝的兒子獻帝劉協的時候,農民起義的浪潮還沒有平息下去。

❿ 黃金起義的領導者是誰

黃巾起義

中國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東漢末年,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與豪強地主及封建國家的矛盾激化。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斗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
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領,自稱「大賢良師」,以傳道和治病為名,在農民中宣揚教義,進行秘密活動。10餘年間,徒眾達10萬,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分為36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張角廣泛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又在各處府署門上用白土塗寫「甲子」字樣,作為發動起義的信號。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張角命於三月五日同時起義。但預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張角派人飛告各方提前起義。於是36方「一時俱起」,眾達數十萬人。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靈帝慌忙調集各地精兵,進剿黃巾軍。各地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官軍鎮壓起義,其中著名的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劉備等。

閱讀全文

與黃金起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智鑫葯業股票 瀏覽:52
九泰基金中證基金 瀏覽:385
身份證掉了怎麼貸款啊 瀏覽:458
黃金分割外匯 瀏覽:603
申銀萬國期貨能化研究院 瀏覽:16
哪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 瀏覽:16
國際黃金漲跌幅度限制 瀏覽:217
博時絲路主題股票行基金今日漲幅 瀏覽:590
2018年期貨分類監管 瀏覽:351
水泥相關股票 瀏覽:717
人人貸we理財怎麼投資 瀏覽:826
大豆期貨交易所哪家好 瀏覽:509
1400港幣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432
五千新台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530
拾貝理財怎麼樣 瀏覽:969
農行玫瑰花貴金屬圖片 瀏覽:800
各省小微企業貸款比 瀏覽:142
投資b股 瀏覽:556
最新在岸人民幣反彈 瀏覽:84
外匯黃金怎麼樣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