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選擇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標準是什麼簡要說明內涵
中央銀行選擇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主要標准有以下三個:
1.可測性,央行能對這些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變數加以比較精確的統計。
2.可控性,央行可以較有把握地將選定的中介目標控制在確定的或預期的范圍內。
3.相關性,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變數與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有著緊密的關聯性。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和操作指標的區別
1.貨幣政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能夠有效准確實現的政策變數,如准備金、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利率、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回購協議市場利率、票據市場貼現率等。操作指標有兩個特點:
(1)直接性,既可以通過政策工具的運用直接引起這些指標的變化;
(2)靈敏性,政策工具可以准確的作用於操作指標,使其達到目標區。
2.貨幣政策中介指標處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和傳導後能夠以一定的精確度達到的政策變數,如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信貸規模和匯率。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❷ 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是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
編輯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處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和傳導後能夠以一定的精確度達到的政策變數;通常有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在一定條件下,信貸量和匯率也可充當中介指標。
英譯: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大多數國家都選擇利率、貨幣供應量、基礎貨幣、超額准備金等金融變數為中介指標。其中,利率、貨幣供應量屬於貨幣政策遠期中介指標,指標。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和操作指標的區別:
⑴ 貨幣政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能夠有效准確實現的政策變數,如准備金、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利率、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回購協議市場利率、票據市場貼現率等。操作指標有兩個特點:一是直接性,既可以通過政策工具的運用直接引起這些指標的變化;二是靈敏性,政策工具可以准確的作用於操作指標,使其達到目標區。
⑵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處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和傳導後能夠以一定的精確度達到的政策變數,如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信貸規模和匯率。中介指標的選取要符合三個標准: ① 可測性,中央銀行能夠迅速獲得這些指標准確的資料數據,並進行相應的分析判斷; ② 可控性,這些指標能在足夠短的時間內受貨幣政策的影響,並按政策設定的方向和力度發生變化; ③ 相關性,該指標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控制著這些指標就能基本實現政策目標。
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指標的優缺點
(1)貨幣供給量作為中介指標的優點: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能直接影響經濟活動;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能力較強;與貨幣政策意圖聯系緊密;不易將政策性效果與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2)貨幣供給量作為中介指標的缺點: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能力並不是絕對的;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存在著一定的時滯。
❸ 何為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和中介指標
答:
(1)貨幣政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能夠有效准確實現的政策變數,如准備金、基礎貨幣等指標。
(2)貨幣政策中介指標是指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選定的中介性或傳導性金融變數。
❹ 試述選擇貨幣政策中介指標的標准。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和操作指標:
⑴ 貨幣政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能夠有效准確實現的政策變數,如准備金、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利率、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回購協議市場利率、票據市場貼現率等。操作指標有兩個特點:一是直接性,既可以通過政策工具的運用直接引起這些指標的變化;二是靈敏性,政策工具可以准確的作用於操作指標,使其達到目標區。
⑵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處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和傳導後能夠以一定的精確度達到的政策變數,如市場利率、貨幣供應量、信貸規模和匯率。中介指標的選取要符合三個標准: ① 可測性,中央銀行能夠迅速獲得這些指標准確的資料數據,並進行相應的分析判斷; ② 可控性,這些指標能在足夠短的時間內受貨幣政策的影響,並按政策設定的方向和力度發生變化; ③ 相關性,該指標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又極為密切的關系,控制祝這些指標就能基本實現政策目標。
❺ 簡評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是連接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與政策工具操作的中介環節,也是實施貨幣政策的關鍵步驟。中介目標必須具備三個特點。
1.可測性。指中央銀行能夠迅速獲得中介目標相關指標變化狀況和准確的數據資料,並能夠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和作出相應判斷。顯然,如果沒有中介目標,中央銀行直接去收集和判斷最終目標數據如價格上漲率和經濟增長率是十分困難的,短期內如一周或一旬是不可能有這些數據的。
2.可控性。指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能對中介目標變數進行有效地控制,能在較短時間內(如1—3 個月)控制中介目標變數的變動狀況及其變動趨勢。
3.相關性。指中央銀行所選擇的中介目標,必須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有密切的相關性,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對中介目標進行調控,能夠促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
常用的中介目標
可以作為中介目標的金融指標主要有:長期利率、貨幣供應量和貸款量。
(一)長期利率
西方傳統的貨幣政策均以利率為中介目標。利率能夠作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是因為:(1)利率不但能夠反映貨幣與信用的供給狀態,而且能夠表現供給與需求的相對變化。利率水平趨高被認為是銀根緊縮,利率水平趨低則被認為是銀根鬆弛。(2)利率屬於中央銀行影響可及的范圍,中央銀行能夠運用政策工具設法提高或降低利率。(3)利率資料易於獲得並能夠經常匯集。
(二)貨幣供應量
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現代貨幣數量論者認為宜以貨幣供應量或其變動率為主要中介目標。他們的主要理由是:(1)貨幣供應量的變動能直接影響經濟活動。(2)貨幣供應量及其增減變動能夠為中央銀行所直接控制。(3)與貨幣政策聯系最為直接。貨幣供應量增加,表示貨幣政策鬆弛,反之則表示貨幣政策緊縮。(4)貨幣供應量作為指標不易將政策性效果與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因而具有準確性的優點。
但以貨幣供應量為指標也有幾個問題需要考慮,一是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能力。貨幣供應量的變動主要取決於基礎貨幣的改變,但還要受其它種種非政策性因素的影響,如現金漏損率、商業銀行超額准備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等,非中央銀行所能完全控制。二是貨幣供應量傳導的時滯問題。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准備金以期達到一定的貨幣量變動率,但此間卻存在著較長的時滯。三是貨幣供應量與最終目標的關系。對此有些學者尚持懷疑態度。但從衡量的結果來看,貨幣供應量仍不失為一個性能較為良好的指標。
(三)貸款量
以貸款量作為中間目標,其優點是:
(1)與最終目標有密切相關性。流通中現金與存款貨幣均由貸款引起,中央銀行控制了貸款規模,也就控制了貨幣供應量。
(2)准確性較強,作為內生變數,貸款規模與需求有正值相關;作為政策變數,貸款規模與需求也是正值相關。
(3)數據容易獲得,因而也具有可測性。
以貸款量作為中間目標在具體實施中各國情況也有差異。政府對貸款控制較嚴的國家,通過頒布一系列關於商業銀行貸款的政策及種種限制,自然便於中央銀行控制貸款規模。反之則不然。以貸款量的指標,各國採用的計量口徑也不一致,有的用貸款余額,有的則用貸款增量。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在貨幣政策主張上的差異
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由於在假設和觀點不同,並且在貨幣政策主張上存在差異。貨幣主義的政策主張是:反對凱恩斯的財政政策;反對「斟酌使用」(根據情況變化而制定和執行)的貨幣政策;主張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盡力避免國家干預。例如宣布一個長期不變的貨幣增長率。
(1) 關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爭論。
凱恩斯主義重視財政政策。他們從兩個方面論述貨幣政策無效:一方面是流動性陷阱,另一方面是投資利率彈性。而貨幣主義認為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是無效的。尤其是在沒有相應的貨幣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於政府支出可能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更降低了整個經濟的增長能力。
(2) 關於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中介目標的選擇的爭論。
凱恩斯主義:M→I→I→Y,通過I傳導,因此凱恩斯主義以利率作為傳導中介目標。
貨幣主義:M→Y,貨幣政策不需要通過I傳導。因此貨幣主義以貨幣供應量作為傳導中介目標。
(3) 凱恩斯主義採取相機抉擇,貨幣主義採取單一抉擇。
凱恩斯主義採取相機抉擇,即政府進行需求管理時根據市場情況和各項調節措施的特點,機動靈活地採取一種或幾種措施,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搭配。而貨幣主義採取單一貨幣規則,認為抑制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即排除利息率、信貸流量、自由准備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貨幣存量作為惟一支配因素的貨幣政策,公開宣布長期採用一個固定不變的貨幣供應增長率,並且只要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同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相適應,通貨膨脹就會被抑制。
❻ 什麼是貨幣政策操作指標
貨幣政策操作指標(ManipulativeTarget)貨幣政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版具貨幣政策工具准確現的政策變數,如權准備金、基礎貨幣、中央銀行利率、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回購協議市場利率、票據市場貼現率等。
❼ 談談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和操作指標
貨幣政抄策操作指標:是中央銀行通過襲貨幣政策工具操作能夠有效准確實現的政策變數,如准備金、基礎貨幣等指標。操作指標有兩個特點,一是直接性,二是靈敏性。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是指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選定的中間性或傳導性金融變數。中介性指標是貨幣政策作用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中間環節,關繫到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能否實現。
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是指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而選定的中間性或傳導性金融變數。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則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操作能夠准確實現的政策變數。二者共同構成貨幣政策的中間性指標。
貨幣政策操作指標和中介目標的選擇要符合三個標准:
1、可測性。即這些指標能夠准確預測並能迅速獲得統計數據。
2、可控性。即這些指標能夠在較短的時期內接受貨幣政策的影響,並按政策設定的方向和力度變化。
3、相關性。是指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有比較密切的關系。
一般而言,可作為貨幣政策操作指標的金融變數有準備金、基礎貨幣等。可作為中介指標的有利率、貨幣供應量等。我國目前的貨幣政策中介指標主要有四個:貨幣供應量、信用總量、同業拆借利率和銀行超額准備率。
❽ 貨幣政策的目標體系
貨幣政策的目標包括:最終目標、中介目標和操作目標。
一、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是指貨幣政策的制定者所期望達到的、貨幣政策的最終實施結果,是中央銀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依據。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和平衡國際收支等。
作用
1、物價穩定是經濟平穩運行從而持續增長的前提;
2、充分就業就意味著資源的充分利用,意味著企業更樂於進行資本設備投資以提高生產率,從而促進一國的經濟增長;
3、國際收支平衡有利於國內物價穩定,有利於國際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而擴大了國內的生產能力,促進經濟增長,也有利於金融市場利率和匯率的穩定;
4、金融市場與金融體系的穩定,能為國內生產和投資提供一個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保證經濟的穩定增長,促進高就業,同時增強進出口能力,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二、中介目標又稱為中間目標、中間變數等,是介於貨幣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變數之間的變數指標。
作用
1、人們長久以來認識到貨幣政策作用機理具有滯後性和動態性,因而有必要藉助於一些能夠較為迅速地反映經濟狀況變化的金融或非金融指標,作為觀察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信號;
2、為避免貨幣政策制定者的機會主義行為,因此需為貨幣當局設定一個名義錨,以便社會公眾觀察和判斷貨幣當局的言行是否一致。
三、貨幣政策操作目標是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能夠直接影響或控制的目標變數。操作目標主要有基礎貨幣、貨幣市場利率和存款准備金。
作用
1、由於中央銀行有時不能通過政策工具直接影響中間目標,為了及時掌握政策工具對調節中間目標的效果,有必要在政策工具和中間目標之間設置一些中間變數,通過這些中間變數來判斷中介目標的未來變化;
2、由於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不僅受貨幣政策措施的影響,同時還會受到一些非貨幣政策措施(如財政政策等)的影響,為了將這些影響與貨幣政策的影響區分開來,需要在政策工具與中介目標之間設置一些能夠及時、准確反映貨幣政策操作力度和方向的中間變數。
(8)反映貨幣政策的指標擴展閱讀
1、穩定物價
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所謂幣值,原指單位貨幣的含金量,在現代信用貨幣流通條件下,衡量幣值穩定與否,已經不再是根據單位貨幣的含金量;而是根據單位貨幣的購買力,即在一定條件下單位貨幣購買商品的能力。
2、充分就業
所謂充分就業目標,就是要保持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凡是有能力並自願參加工作者,都能在較合理的條件下隨時找到適當的工作。
3、經濟增長
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較高的速度。
4、國際收支平衡
所謂國際收支平衡目標,簡言之,就是採取各種措施糾正國際收支差額,使其趨於平衡。
中央銀行選擇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主要標准有以下三個:
1、可測性,央行能對這些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變數加以比較精確的統計。
2、可控性,央行可以較有把握地將選定的中介目標控制在確定的或預期的范圍內。
3、相關性,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變數與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有著緊密的關聯性。
❾ 什麼是貨幣政策中介指標
英譯: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處於最終目標和操作指標之間,是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和傳導後能專夠以一定屬的精確度達到的政策變數;通常有市場利率、 貨幣供應量 ,在一定條件下,信貸量和匯率也可充當中介指標。 大多數國家都選擇利率、貨幣供應量、基礎貨幣、超額准備金等金融變數為中介指標。其中,利率、貨幣供應量屬於貨幣政策遠期中介指標,基礎貨幣、超額准備金屬於貨幣政策近期中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