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衛星發射歷史
一、我國從1970年4月24日,自行研製並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它的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我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二、從1974年到1996年,中國共發射了17顆返回式遙感衛星,有16顆按計劃正常返回地面。它們當中最長的在太空飛行15天,送回的大量遙感資料已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巨大。返回式衛星上良好的微重力環境,為開展空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微量力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在21世紀初的幾年間,中國先後發射了返回式衛星3號、4號及實踐8號衛星。雖然它們都是在返回式衛星2號的衛星平台基礎上進行升級設計,但無論在衛星功能上、軌道控制精度上、還是返回控制計算等整體性能方面都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並且使衛星的飛行時間大大延長。
四、北京時間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發箭」——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搭載20顆技術試驗小衛星從這里奔向蒼穹。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不僅創造了我國歷史上「一箭多星」的新紀錄,也填補了我國多星載荷快速入軌發射能力的持久空白。中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又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2. 中國衛星股票轉送過幾次股
該股自1997年上市以來累計分紅10次,其中有轉送股的就兩次。
2011-12-31 10送1股 轉2股 派0.5元(含稅) (稅後派)0.35
1997-12-31 10送3股 轉5股
3. 中國衛星股票歷史最高價
中國衛星600118
2015年5月27日盤中最高價81.90為該股歷史最高價。
4. 中國航天歷史是什麼
中國航天史是從一九五六年二月開始的,當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航空工業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航天事業創業的開始。
中國航天發展有四大里程碑[1]: (1)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是聰明的中國人——明朝的萬戶 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他最先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 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里程碑。 3) 載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我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4) 深空探測-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青銅時代
★里程碑之一 1970年4月24日21時31分,中國「東方紅」一號飛向太空。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白銀時代
楊利偉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內
★里程碑之二 1987年8月,中國返回式衛星為法國搭載試驗裝置。這是中國打入世界航天市場的首次嘗試。
黃金時代
★里程碑之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搭載費俊龍,聶海勝兩名航天員升空。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號搭載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三名航天員升空。
探月時代
★里程碑之四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成功發射。 嫦娥一號
★里程碑之五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目的主要是實現下一步的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二號著陸區進行了高精度成像
5. 中國衛星歷史最高股價
在2015年牛市最高峰的時候78塊錢
6. 在2000年以前中國一共發射多少衛星
有71顆衛星。我國歷次發射衛星一覽表(1970-1999)共發射61次火箭,61次發射為長征二號(改) 1999.6.12銥星(雙星)。考慮有十次發射為雙星,合計71顆衛星。
7. 關於中國衛星的歷史
序號 運載火箭名稱 發射日期 衛星名稱
1長征1號1970.4.24東方紅1號科學試驗衛星
2長征1號1971.3.3實踐1號科學實驗衛星
3長征2號1974.11.5返回式衛星
4風暴1號1975.7.26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
5長征2號1975.11.26第1顆返回式衛星
6風暴1號1975.12.16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
7風暴1號1976.8.30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
8長征2號1976.12.7第2顆返回式衛星
9長征2號1978.1.26第3顆返回式衛星
10風暴1號1981.9.20空間物理探測衛星
11長征2號丙1982.9.9第4顆返回式衛星
12長征2號丙1983.8.19第5顆返回式衛星
13長征3號1984.1.29試驗衛星*
14長征3號1984.4.8東方紅2號試驗通信衛星
15長征2號丙1984.9.12第6顆返回式衛星
16長征2號丙1985.10.21第7顆返回式衛星
17長征3號1986.2.1東方紅2號通信衛星
18長征2號丙1986.10.6第8顆返回式衛星
19長征2號丙1987.8.5第9顆返回式衛星
20長征2號丙1987.9.9第10顆返回式衛星
21長征3號1988.3.7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22長征2號丙1988.8.5第11顆返回式衛星
23長征4號1988.9.7風雲1號氣象衛星
24長征3號1988.12.22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25長征3號1990.2.4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26長征3號1990.4.7亞洲1號通信衛星
27長征2號捆1990.7.16巴基斯坦科學試驗衛星(澳星模擬星)
28長征4號1990.9.3風雲1號氣象衛星、大氣1號甲衛星、大氣1號乙衛星
29長征2號丙1990.10.5第12顆返回式衛星
30長征3號1991.12.28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31長征2號丁1992.8.9第13顆返回式衛星
32長征2號捆1992.8.14澳普圖斯B1通信衛星
33長征2號丙1992.10.6第14顆返回式衛星、瑞典弗利亞科學試驗衛星
34長征2號捆1992.12.21澳普圖斯B2通信衛星
35長征2號丙1993.10.8第15顆返回式衛星
36長征3號甲1994.2.8實踐4號科學實驗衛星(模擬星)
37長征2號丁1994.7.3第16顆返回式衛星
38長征3號1994.7.21亞太1號通信衛星
39長征2號捆1994.8.28澳普圖斯B3通信衛星
40長征2號甲1994.11.30東方紅3號通信衛星
41長征2號捆1995.1.26亞太2號通信衛星
42長征2號捆1995.11.28亞洲2號通信衛星
43長征2號捆1995.12.28艾科斯達1號通信衛星
44長征2號乙1996.2.15國際708通信衛星
45長征3號1996.7.3亞太1號A通信衛星
46長征3號1996.8.18中星7號通信衛星
47長征2號丁1996.10.20第17顆返回式衛星
48長征3號甲1997.5.12東方紅3號通信衛星
49長征3號1997.6.10風雲2號氣象衛星
50長征3號乙1997.8.20馬部海通信衛星
51長征2號丙(改)1997.9.1銥星模擬星(雙星)
52長征3號乙1997.10.17亞太2號R通信衛星
53長征2號丙(改)1997.12.8銥星(雙星)
54長征2號丙(改)1998.3.26銥星(雙星)
55長征2號丙(改) 1998.5.2銥星(雙星)
56長征3號乙1998.5.30中衛--1號通迅衛星
57長征3號乙1998.7.18鑫諾1號通迅衛星(歐)
58長征2號丙(改)1998.8.20銥星(雙星)
59長征2號丙(改) 1998.12.19銥星(雙星)
60長征4號乙1999.5.10風雲1號氣象衛星、實踐5號科學實驗衛星
61長徵求號乙(改) 1999.6.12銥星(雙星)
8. 中國衛星發展史
1、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2、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3、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4、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5、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6、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7、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8、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9、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0、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11、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12、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13、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14、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8)中國衛星歷史交易擴展閱讀: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行研製並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它的任務是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衛星自重173千克,採用自旋姿態穩定方式,初始軌道參數為近地點439公里,遠地點2384公里,傾角68.5度,運行周期114分鍾。衛星外為直徑約1米的近似球體的多面體,它以20.009兆赫頻率播放《東方紅》樂曲。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按時間先後順序,中國是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衛星
9. 中國航天歷史
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8年9月7日,長征4號運載火箭在太原成功發射了風雲1號A氣象衛星。
1990年4月7日,「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製的「亞洲1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飛船返回艙於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又稱「921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1992年1月做出決策並開始實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又成功發射了3艘無人飛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2人5天、航天員直接參與空間科學實驗活動的新跨越,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