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靈寶小秦嶺金礦田()
小秦嶺金礦田位於靈寶縣,西起豫陝交界,東至澗河,南起朱陽、寺上一線,北至隴海鐵路,面積共約600平方公里。分屬豫靈、故縣、程村、陽平、五畝、朱陽、焦村等鄉所轄。
小秦嶺呈東西向,其最高峰老鴉岔腦海拔高度2413.8米,為河南省最高山峰。小秦嶺金礦田橫跨豫陝兩省,在河南省境內范圍與小秦嶺范圍相吻合。礦田河南部分已發現含金石英脈600餘條,脈長數十米至數千米不等。含金石英脈具有成群、成帶、平行分布的特點,以走向北西西向者為主,近南北向者次之。小秦嶺各金礦床和礦體主要分布於石英脈中,呈脈狀和透鏡狀。礦體長30—300米,最長者達740米,延深100—500米,礦體厚度一般0.3—2米,最厚7.71米,金平均品位6—16克/噸。礦床類型可分為黃鐵礦型和多金屬硫化物型。礦床均賦存於太古宇太華群中,礦床生成與太華群和燕山期花崗岩體關系密切。礦田內礦床數目眾多,有文峪、東闖、楊寨峪、大湖峪、四范溝等大型礦床,金硐岔、竹峪、槍馬峪、老鴉岔、金渠溝、和尚窪、四范溝等中型礦床和一大批小型礦床。探明金儲量數百噸。靈寶縣已成為我國第二大黃金生產基地。
小秦嶺金礦田老硐密布,明代時已有相當規模的開采。在金硐岔礦區東蹄子溝有石刻「景泰二年六月二十日起開硐三百餘眼」(景泰二年為1451年)。但清初實行禁采政策,且由於該處樹木繁茂,坡陡溝深,懸崖密布,深山區過去長期無人居住,至近代,小秦嶺曾產黃金一事已湮沒無聞。
1956年起,小秦嶺地區地質工作才逐步開展起來。1956—1957年,地質部秦嶺區域地質測量大隊在該區進行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圈出有重砂異常,並提交有金硐岔銅礦等找礦報告。1958年,河南省地質局豫西綜合隊在該區進行檢查,採集了標本和化學樣,否定了銅礦,僅計算了140噸鉛礦儲量。1961年,河南省地質局豫○八隊以找磷為目的進行了水系重砂測量,發現有金。(旋因機構撤銷資料未整理,交給豫○一隊)後由豫○一隊於1962年編製成圖。
1963年,國務院轉發了《地質部關於礦產資源情況和今後地質工作方向的報告》,報告要求「今後幾年應將黃金地質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予以加強」。從此,形成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第一次找金的熱潮。
1964年初,河南省地質局處境已十分困難,地質勘探項目很少,投資處於全國最後幾位。為擺脫困境,局長楊玉璞,副局長兼總工程師韓影山就更重視找金工作,將此視為可能扭轉河南省地質局地質工作被動局面的一條出路。將黃金找礦方向研究任務作為急需工作交給綜合隊限期完成。綜合研究隊技術負責人張輔民等在搜集了有關黃金的信息和資料後,結合基礎地質研究成果分析認為,靈寶小秦嶺一帶是尋找金礦的有利地區。為此,並將陳列館館藏有關標本進行了分析,結果小秦嶺大金硐3塊標本金品位為6—50克/噸。該分析結果立即引起了高度重視,綜合研究隊立即向局作了匯報。張輔民與王鳳芝、符光宏、李兆華一行4人迅速趕到靈寶,面對巍峨群山、莽莽林海,他們克服了許多困難,終於在當地老獵戶幫助下找到了含金石英脈。此後,他們與豫十六隊中抽調的蘇德才、郭天義、曹慶臻等共同組成普查組,經過3個月工作至6月份,共發現含金石英脈30餘處,老硐80多個。至此,小秦嶺金礦再次被發現。
小秦嶺金礦被找到後,河南省地質局局長楊玉璞詳細聽取了綜合研究隊的匯報,並征詢了豫十六隊的意見。豫十六隊在小秦嶺調查水晶的人員指出過去在東闖一帶見過老硐,多金屬礦化脈分布比已經調查的范圍要大。楊玉璞果斷決定組織會戰。他的這個想法得到韓影山等其他局領導的大力支持。會戰的決定作出後,以豫十六隊製作的含水晶石英脈分布圖為基礎,首先採用岩脈調查方法迅速取得可喜的成果。1964年6月,會戰指揮部成立。會戰工作主要由豫○一隊(遠東任隊長,易克誠任技術負責人)負責同時,測繪隊在測量方面,區測隊在區域礦產地質調查方面進行協作,還抽調了綜合研究隊、水文隊、物探隊、豫十二隊和貴州、湖南、湖北、北京等省市地質局的人員參加會戰。
會戰早期,工作異常艱苦,吃住都十分簡陋。最早期進入小秦嶺找金的人員之一李兆華在攀崖時摔成了重傷。廣大地質職工在天寒地凍,地形惡劣環境下堅持工作,但全體會戰人員找金積極性很高,地質部馮景蘭、孟憲民教授又先後到會戰現場指導工作,致使礦田范圍不斷擴大,含金石英脈條數越找越多。1966年,會戰指揮部撤銷,工作由豫○一隊負責(辛元清任隊長,潘毅昌任技術負責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大型金礦田的面目已迅速展現在人們面前,截至1970年,共發現含金石英脈500餘條。基本查清了含金石英脈分布情況,並對一些較大礦脈進行了普查勘探工作。
在礦床勘探方面,1967年提交的金硐岔礦區勘探報告(礦區技術負責王鳳芝、李文祥)為河南省第一份金礦勘探報告。儲量超過10噸,按當時我國金礦床規模劃分標準定為大型礦床。礦區平均品位17.10克/噸,伴生銀、銅、鉛、硫等。1968年,提交了文峪礦區報告(礦區技術負責人黃克義),為河南省第一個儲量超過30噸的金礦區。除這兩個勘探報告外,至1970年還提交了東闖和揚寨峪礦區初勘報告,槍馬峪、老鴉岔和王家峪301脈等礦區詳查報告以及四范溝、靈湖、西峪、南闖等地普查報告。探明儲量總計超過70噸,從而使小秦嶺金礦成為我國重要山金基地之一。
1970年底,由於形勢及地質工作任務的變化,小秦嶺金礦地質工作暫告一段落,豫○一隊撤出靈寶。在工作告一段落之際,由大隊綜合組羅銘玖、許永仁、溫同想3人編寫了《小秦嶺金礦田成礦地質條件及東部礦田礦床特徵的初步總結》。這是該礦田第一份專題研究報告。報告對區內地層、岩性、變質作用、混合岩化作用進行了研究,指出老鴉岔復背斜控製成礦,東西向逆沖和平沖斷裂為賦礦構造。報告將礦田分為北、中、南3個礦帶,首次在孫秦嶺東部礦田中礦帶300多條含金石英脈分布圖。並在總結礦床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指出,成礦與燕山期岩漿活動有關。同時,對礦床特徵,金礦化富集規律等都有深入的闡述。總之,該報告是1970年以前小秦嶺金礦地質工作取得的有關成礦地質特徵和控礦條件成果的全面總結和概括。
1975年末,國家新的找金指令傳達下來,河南省地質局才又重新組織力量重上小秦嶺。但由於條件困難,1975—1980年工作進展速度比較緩慢,是小秦嶺金礦地質工作的恢復時期。由豫十六隊和地質三隊在過去工作基礎上對楊寨峪和靈湖進行勘探,1980年提交了楊寨峪東段勘探報告(礦區技術負責人宋大柯、張中迎),為大型礦床。
1980年後,隨著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以及國際上金價的暴漲和國家對黃金需求增加,小秦嶺工作再次開始得到了加強。普查勘探和科研工作同時開展,河南省地礦部門的第一地質調查隊和第三、第四探礦工程隊以及武警黃金部隊九支隊都在小秦嶺地區開展了頗具規模的金礦地質工作。此外,省有色勘查局所屬隊也作了少量工作。
在新的一輪小秦嶺金礦地質工作中,科研工作得到格外重視。地質礦產部下達了重點科研課題,以此為契機科研工作蓬勃發展起來。1980—1983年,第一地質調查隊和成都地質學院二系共同承擔了部屬重點課題「小秦嶺金礦成礦地質條件與富集規律的研究」,由王亨治、欒世偉任課題組正副組長。該課題在河南省金礦地質研究中第一次廣泛應用了同位素地質,包體成分、電子探針、痕量金分析等手段。提出的研究報告,建立了5個地層組並測定了這些地層組金的豐度,獲得了我國第一批金礦田低豐度的准確數據,改變了過去認為小秦嶺地區金豐度高的認識,並認為地層中金是礦脈金的主要供應者。對小秦嶺金礦田構造形態提出了新認識,認為老鴉岔背斜是三次褶皺的背形向斜;成礦期的北西西向斷裂是主要成礦斷裂。對岩漿控礦作用豐富了晚燕山期二長花崗岩與金礦化有成因聯系的論據,而且指出主要礦脈都分布在距岩體2—7公里范圍內。報告對金礦成礦物理化學條件作了系統研究,研究了金礦地球化學特徵,結合同位素測試新數據討論了有關成礦物質來源和成礦地質條件等理論問題。報告建立了區內「三位一體」成礦模式,並對區內含金資源遠景進行了預測。這個研究報告,是繼1970年礦田東段初步總結之後,對小秦嶺金礦田作的一次全面系統的礦田地質總結和深入研究。除該項研究外,其他較重要的研究有河南省地質局科研所與第一地質調查隊合作完成的《小秦嶺金礦田河南部分德爾菲法和主觀概率法資源總量預測(1982—1983年)》,第一地質調查隊完成的《小秦嶺金礦主要控礦條件及盲礦預測(1986年)》,成都地質學院為主完成的《深部金礦化特徵及評價(1991年)》等。此外,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陶鐵鏞等,南京大學胡受奚等,中國地質大學張本仁等,河南省地礦廳科研所張蔭樹等,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沈保豐等,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李秉倫等,北京科技大學何知禮等都對小秦嶺金礦田作了不少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研工作的開展不斷取得的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小秦嶺金礦的勘查工作。1980—1992年期間,黃金探明儲量以年平均10噸以上的速度遞增。地礦部門勘探的大型礦床有四范溝西段(張中迎、劉俊成、孫喜成等),中型礦床有楊寨峪西段,竹峪。武警黃金九支隊在省地礦局一調隊已進行初勘並提交十多噸金貯量的基礎上進入礦區投入工作。勘探了該大型礦床東闖507等3條脈(祝延修等),中型礦床槍馬峪、老鴉岔。地礦部門詳查的大型礦床有大湖峪,中型礦床有四范溝東段和金渠溝、和尚窪等。此外,地礦部門和黃金九支隊還都找到了一批小型礦床,省有色勘查局地質六隊找到一個小型礦床。
小秦嶺金礦田歷經近30年的重新發現和勘查,成為我國中原一帶最大的金礦田,從事勘查和科研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多次獲得部、省級獎勵。1989年,在豫陝兩省構成的整個小秦嶺金礦田從事勘查的各有關單位主要科技人員中有潘毅昌、常建國、羅銘玖、易克誠、張輔民等15人以其在小秦嶺金礦地質勘查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和發展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小秦嶺金礦田的開發始於1967年。在提交金硐岔金礦勘探報告後,隨即籌建了秦嶺金礦。秦嶺金礦,1975年建成250噸/日的采選規模,成為小秦嶺最早的礦山。以後,又逐步擴建,至1990年已擴建至750噸/日的采選規模。繼秦嶺金礦之後,文峪、槍馬、靈湖等礦山都在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投產。80年代,新的礦山不斷涌現,開采規模日益擴大,1990年小秦嶺金礦河南部分已有礦山16座。其中,中國黃金總公司所屬秦嶺、文峪、東闖3座礦山,采選能力為2000噸/日。地方國有礦山靈湖、槍馬、樊岔、安底,桐溝等13座礦山,采選能力為1325噸/日。經過廣大地質人員的艱辛勞動和礦山建設者的不懈努力,現在的小秦嶺已由昔日交通閉塞,人煙稀少的山巒變成公路暢通、礦山遍布的金山。過去,它幾乎無人知曉,沉睡在豫陝邊界。今天,它已以著名的黃金產地聞名於世,以名山資格與其腳下流過的黃河、渭水相映生輝。
② 河南靈寶市故縣鎮哪個村子與西安交界
予靈鎮楊家村
③ 靈寶故縣鎮聯通光遷網安裝
可以聯系當地聯通10010人工客服,告知工作人員需要安裝寬頻的地址,相關工作人員版會就具體地址權查詢是否有聯通寬頻資源,並聯系您進行安裝事宜及資費事項的介紹與溝通;
也可以前往當地聯通自有營業廳進行寬頻業務咨詢,如果有新推出的寬頻優惠活動可以同時進行咨詢參加。
④ 靈寶市故縣鎮有哪些快遞
請問下,故縣鎮的韻達快遞和中通快遞具體在哪裡
⑤ 我在靈寶市故縣鎮,是金礦,從12年干到13年低,以2年追下來今昨天才把帳算了,還欠我60萬,可是還
靈寶礦山快成空殼了,趕緊走吧。環境不怎麼樣。工資就不知道了。你是干是工工作的。我們都急著往外跑,沒想到還有人是想往裡鑽。不信,來了你就知道
⑥ 靈寶故縣1280坑口屬於那個公司
吳老闆
⑦ 靈寶市故縣鎮5、4持刀搶劫案有新進展嗎
答:靈寶市故縣5、4特刀搶劫案事實應該沒有新進展,案子應該是今年12月份的時間開庭。
⑧ 靈寶故縣秦嶺學校畢班馬騰飛中考成績
靈寶故縣秦嶺學校畢班馬騰飛中考成績
1、2016年中考成績預計在回考後十天左右公布答,准確的公布時間及中考成績請注意學校通知。網路知道無法提供全國各地中考成績及中考分數線
的查詢,請到學校或按照學校提供的查詢方式查詢中考成績及各招生學校的中考分數線。
2、由於中考是各省市自主組織考試和錄取工作,不同省市的中考錄取時間都是不一樣的,中考考生在中考成績公布後,要按照學校的時間安排及時
查詢各招生學校的中考分數線和本人錄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