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周易卦序與黃金分割

周易卦序與黃金分割

發布時間:2021-06-01 16:12:05

A. 易經六十四卦有明確的排列順序么

有明確的順序,請參看《易傳》里的《序卦》,就是講卦序的。只要您隨便買本易經的書,都是按順序排下來的。

(下邊是朱熹的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如果您是剛學易經,建議您先在網上看看傅佩榮《易經與人生》的視頻,是個不錯的易經入門視頻,然後可以再看看《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
南大師的《易經雜說》,可能對目前的你來講,還有點深。看完這兩個視頻,自己再消化一陣子,再看《易經雜說》,相信你會受益匪淺的。
乾為天 天風姤 天山遁 天地否 風地觀 山地剝 火地晉 火天大有 ……這是分宮的卦象次序歌。

東西南北哪來的順序之分?分明是一個圓周嘛。請參看詵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圖。不過請記住,古人在紙上的方向與現代是反著的,因為古人講究坐北朝南。古人在紙上方位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B. 六十四卦卦序歌的《周易》

▅▅▅▅▅▅▅▅▅▅▅▅▅▅▅▅▅▅
▅▅▅▅▅▅▅▅▅▅▅▅▅▅▅▅▅
▅▅▅▅▅▅▅▅▅▅▅▅▅▅▅▅▅▅
乾 坤 震 艮
▅▅▅▅▅▅▅▅▅▅▅▅▅▅▅▅▅▅
▅▅▅▅▅▅▅▅▅▅▅▅▅▅▅▅▅▅▅
▅▅▅▅▅▅▅▅▅▅▅▅▅▅▅▅▅▅
離 坎 兌 巽
記誦口訣:
乾三連 坤六斷 震仰盂 艮覆碗
離中虛 坎中滿 兌上缺 巽下斷

C. 易經為什麼要分成上下經

因為他是按卦序中來排的卦序指六十四卦排列的順序。為了記憶,古人編了一首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咸恆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著內在的根據,按照古人說法,這種排列反映了世界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以乾坤為首,象徵著世界萬物開始於天地陰陽,乾為陽,為天;坤為陰,為地。乾坤之後為屯、蒙,屯、蒙,象徵著事物剛剛開始,處於蒙味時期。……上經終於坎、離,坎為月,離為日,有光明之義,象徵萬物萬事活生生地呈現出來。下經以咸恆為始,象徵天地生成萬物之後,出現人、家庭、社會,咸為交感之義。指男女交感,進行婚配。恆,恆久,指夫婦白頭到老。社會形成以後,充滿矛盾,一直到最後為既濟、未濟。既濟,指成功,完成。未濟表示事物發展無窮無盡,沒有終止。《周易》作者力圖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進化過程。

D. 周易是如何起卦的

目 錄<選自《還本歸宗-六爻預測指南》作者王炳中,中國商業出版社>

上部 周易與六爻預測基礎理論

前言……………………………………………………………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什麼是六爻預測學……………………………1
第二節 六爻預測學的起源和發展……………………2
一、起源………………………………………………2
二、主要古籍簡介……………………………………2
第三節 學習六爻預測學的方法及注意事項…………6
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6
二、應用六爻預測學的注意事項……………………7
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學說………………………………………7
一、起源………………………………………………7
二、性質………………………………………………7
三、常見陰陽類屬表…………………………………8
四、陰陽學說在預測中的作用………………………9
第二節 五行學說………………………………………9
一、起源與名稱………………………………………10
二、五行特性…………………………………………10
三、五行相生…………………………………………10
四、五行相剋…………………………………………11
五、五行生剋的辯證關系……………………………11
六、五行數……………………………………………13
七、五行陰陽…………………………………………13
八、五行方位…………………………………………13
九、五行與季節………………………………………14
十、五行旺衰…………………………………………14
十一、五行配屬總表…………………………………15
第三章 天乾地支……………………………………………18
第一節 天干……………………………………………18
一、天干名稱…………………………………………18
二、天干陰陽…………………………………………18
三、天干五行…………………………………………18
四、天干方位
五、天干類屬…………………………………………18
六、天干配人體………………………………………18
第二節 地支……………………………………………19
一、地支名稱…………………………………………19
二、地支陰陽…………………………………………19
三、地支配五行………………………………………20
四、地支方位
五、地支配十二生肖…………………………………20
六、地支類屬…………………………………………20
七、地支配人體………………………………………21
第三節 天乾地支的生、克、合、會、沖、刑、害、破
簡論………………………………………………22
一、天干關系…………………………………………22
(一)天干生克………………………………………22
(二)天干相合………………………………………22
(三)天干相沖………………………………………24
二、地支關系…………………………………………25
(一)地支合…………………………………………25
1.地支六合……………………………………………25
2.地支三合……………………………………………26
3.地支半三合…………………………………………26
4.地支合應用導引……………………………………27
(二)地支會局………………………………………28
(三)地支六沖………………………………………28
(四)地支刑…………………………………………30
(五)地支相害………………………………………31
(六)地支相破………………………………………32
三、天乾地支的生、克、合、會、沖、刑、害、破
舉例………………………………………………33
第四章 八卦基礎論…………………………………………35
第一節 太極論…………………………………………35
一、什麼是太極………………………………………35
二、什麼是兩儀………………………………………36
三、什麼是四象………………………………………36
第二節 八卦論…………………………………………37
一、什麼是「爻」……………………………………37
二、八卦名稱及符號…………………………………37
三、八卦與五行………………………………………39
四、相關名詞…………………………………………39
五、八卦類象…………………………………………41
六、先天八卦圖與後天八卦圖………………………63
第三節 六十四卦論……………………………………67
一、六十四卦卦名……………………………………67
二、六十四卦卦意……………………………………68
三、六十四卦卦序……………………………………91
(一)經文卦序………………………………………91
(二)京房納甲卦序…………………………………96
(三)方圓圖卦序……………………………………97
四、六十四卦之辭……………………………………98
第四節 易理概說………………………………………
一、易理的概念………………………………………
二、掌握易理的意義…………………………………
三、易理中蘊含的哲學思想…………………………
第五節 大象論吉凶……………………………………106
一、大象的概念………………………………………106
二、大象生克論………………………………………107
三、卦變反吟伏吟……………………………………110
第五章 六爻預測排卦基本方法……………………………112
第一節 起卦方法………………………………………112
目 錄

上部 周易與六爻預測基礎理論

前言……………………………………………………………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什麼是六爻預測學……………………………1
第二節 六爻預測學的起源和發展……………………2
一、起源………………………………………………2
二、主要古籍簡介……………………………………2
第三節 學習六爻預測學的方法及注意事項…………6
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6
二、應用六爻預測學的注意事項……………………7
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學說………………………………………7
一、起源………………………………………………7
二、性質………………………………………………7
三、常見陰陽類屬表…………………………………8
四、陰陽學說在預測中的作用………………………9
第二節 五行學說………………………………………9
一、起源與名稱………………………………………10
二、五行特性…………………………………………10
三、五行相生…………………………………………10
四、五行相剋…………………………………………11
五、五行生剋的辯證關系……………………………11
六、五行數……………………………………………13
七、五行陰陽…………………………………………13
八、五行方位…………………………………………13
九、五行與季節………………………………………14
十、五行旺衰…………………………………………14
十一、五行配屬總表…………………………………15
第三章 天乾地支……………………………………………18
第一節 天干……………………………………………18
一、天干名稱…………………………………………18
二、天干陰陽…………………………………………18
三、天干五行…………………………………………18
四、天干方位
五、天干類屬…………………………………………18
六、天干配人體………………………………………18
第二節 地支……………………………………………19
一、地支名稱…………………………………………19
二、地支陰陽…………………………………………19
三、地支配五行………………………………………20
四、地支方位
五、地支配十二生肖…………………………………20
六、地支類屬…………………………………………20
七、地支配人體………………………………………21
第三節 天乾地支的生、克、合、會、沖、刑、害、破
簡論………………………………………………22
一、天干關系…………………………………………22
(一)天干生克………………………………………22
(二)天干相合………………………………………22
(三)天干相沖………………………………………24
二、地支關系…………………………………………25
(一)地支合…………………………………………25
1.地支六合……………………………………………25
2.地支三合……………………………………………26
3.地支半三合…………………………………………26
4.地支合應用導引……………………………………27
(二)地支會局………………………………………28
(三)地支六沖………………………………………28
(四)地支刑…………………………………………30
(五)地支相害………………………………………31
(六)地支相破………………………………………32
三、天乾地支的生、克、合、會、沖、刑、害、破
舉例………………………………………………33
第四章 八卦基礎論…………………………………………35
第一節 太極論…………………………………………35
一、什麼是太極………………………………………35
二、什麼是兩儀………………………………………36
三、什麼是四象………………………………………36
第二節 八卦論…………………………………………37
一、什麼是「爻」……………………………………37
二、八卦名稱及符號…………………………………37
三、八卦與五行………………………………………39
四、相關名詞…………………………………………39
五、八卦類象…………………………………………41
六、先天八卦圖與後天八卦圖………………………63
第三節 六十四卦論……………………………………67
一、六十四卦卦名……………………………………67
二、六十四卦卦意……………………………………68
三、六十四卦卦序……………………………………91
(一)經文卦序………………………………………91
(二)京房納甲卦序…………………………………96
(三)方圓圖卦序……………………………………97
四、六十四卦之辭……………………………………98
第四節 易理概說………………………………………
一、易理的概念………………………………………
二、掌握易理的意義…………………………………
三、易理中蘊含的哲學思想…………………………
第五節 大象論吉凶……………………………………106
一、大象的概念………………………………………106
二、大象生克論………………………………………107
三、卦變反吟伏吟……………………………………110
第五章 六爻預測排卦基本方法……………………………112
第一節 起卦方法………………………………………112
第二節 六爻預測學的起源和發展

一、起源
六爻預測學起源於漢代,創始人京房。當時預測需要工具,即仍沿用蓍草(學名Achillea alpina,又名「鋸齒草」、「蚰蜒草」,屬菊科,多年生草本,生於我國北部。河南省安陽市的羑里城可見之。)。後來,京房易發展成火珠林法,並正式使用銅錢「搖卦」。火珠林法產生後,六爻預測學已基本完備。但著作流傳下來最多、可讀性最強的還是明清兩代的著作。其中有幾部著作值得一書。但可以說,所有的著作除了基礎講解之外,幾乎都是在明代重臣、易學大家劉伯溫(又名劉誠意)所著《黃金策》的基礎上,對《黃金策》的注釋,但注釋的水平卻有高低之分,理解各有不同。
二、主要古籍簡介
(一)《黃金策》
明朝開國重臣劉伯溫著。
劉伯溫(1311--1375),名劉基,字伯溫,被封誠意伯。死後139年,即明武宗正年(1514),被追賜太師,謚「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文成公。生於浙江青田的武陽村。
50歲被已起兵的朱元璋請在帳下,進獻「十八策」。從此,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謀士,宏才大略得到施展。洪武四年(1371),劉基請求告老還鄉,退出政治舞台,時年61歲。生病時,服用了丞相胡惟庸送來的太醫葯後,病情加重,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這一天是洪武八年(1375)夏歷四月十六日,享年65歲。
《黃金策》是明清以來六爻法預測的宗祖之作,《黃金策》語言簡約、優美,排比、對仗工整,卦理論述深刻,對六爻法的若干原則進行了准確的描述,後世的大部分六爻著作皆是在該書的理論支撐下完成,且相當多的著作乾脆就是對其的註解。當今仍不失為指導我們學習六爻法的宗祖力作。建議各階段的六爻研究者都要反復研讀之。
(二)《增刪卜易》
明末清初野鶴老人著。
野鶴老人,一種觀點認為就是著名學者、文學大師丁耀亢先生。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號野鶴,又號紫陽道人、木雞道人、遼陽鶴等。1599年出生在諸城城裡,生長在名門世家。為明末清初的著名周易大師、詩人、文學家、劇作家和小說大師。一生不願做官,專事寫作。晚年因著《續金瓶梅》一書,觸犯朝廷,康熙四年(1665年)八月,年過六旬的他被捕入獄,到十二月得赦,但此書幾盡焚毀,沉重的打擊使他雙目失明,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冬臘月病逝於家中,享年71歲。
《增刪卜易》是一部窮納甲預測技術至極的專著。最大的長處是對卦爻之間的生克制化、旬空月破等基本規則的論述可謂出神入化,決斷事情的性質分析入微,且有大量的卦例為佐,不致於斷主事模稜兩可。它的不足之處是:
1.有些觀點不值得提倡,如多佔法,即一卦看不懂再測一卦。再如,教後來者不必深研,只知官鬼持世有官,妻財持世有財即可斷卦等,明顯的站不住腳,所以,這一點也被王洪緒先生的《卜筮正宗》批得「體無完膚」。
2.百分之百使用純納甲技術,而將卦爻辭、卦象、爻象都擱之不理,斷卦過於單調。
3.完全舍棄六神及刑害理論,致使斷卦不夠細致,在實踐中站不住腳。
4.主張絕對的一事一斷,連傍擊都沒有。斷卦不生動,太單一。
5.全書不見窺視過去之法,預測當中無法使人信服。
盡管如此,但瑕不掩玉,建議初學者多讀此書,定會從中受益。
(三)《卜筮正宗》
清代王洪緒著。
王洪緒(1669—1749),名維德,字洪緒,又字林洪、澹然,自號林屋山人,又號洞庭山人、定定子,人稱林屋先生。清代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自幼精研易理,後參師於新安楊廣含先生,得到悉心培養,並獲得楊廣含先生數冊占驗筆錄。從二十六歲,賣卜於市,直至終年,因一生賣卜,故爾占卜經驗十分豐富。此書即是在楊廣含先生所授之基礎上,增益刪雜,編輯而成。
《卜筮正宗》是一部評注《黃金策》最好的書,理解正確,分析深刻,注重分類占斷,分類占斷詳盡,細節生動。但在斷卦的技術方面闡述得則不夠細致,深度也不夠,且例證較少。另外,對《增刪卜易》、《易林卜遺》等諸書利弊都有自己深刻的評斷,大部分是正確的。十八問答是該書的又一亮點。
不足之處是該書多為對前人著作的注釋與評述,沒有更多屬於自己的理論。
建議後來者讀完《增刪卜易》後讀之,為恰到好處。
(四)《易冒》
清代康熙年間目盲之人程良玉著。
程良玉,字元如,歙縣人。五歲病致雙目失明,開始學易。早年隨《易林補遺》作者張星元先生,「最後從星元先師游,獨盡其傳,朝夕問訊,記憶控討,相隨五載」,其六爻預測名氣很大,「車馬闐駢如市,日既晡,不得下簾休息」。「晚遇枯匏老人,互相質證,有所悟」。晚年「命人筆記」,歷經三年《易冒》成書。遇枯匏老人後,由初作筮類五十章,增定為九十章。
該書是中國文化史上極少的,更是易學六爻預測史上僅有的兩部盲人著作之一。
《易冒》確是一本簡約、精練、可操作性極強的好書,又是一本擺脫《黃金策》的論述而自成一家的佳作,裡面充滿了先生的實踐經驗。該書側重於對具體事情定性的析斷,單就其前言中的有些觀點就值得當今有些著書立說者一讀,如「復曰太過者損之斯成,非雲吉凶,斷事之成合時也。若曰用爻太過為不吉,則生扶拱合之語非矣。」
該書的另一個觀點是將純六爻理論與卦象卦名有所結合。如占婚姻一節「若咸、恆、節、泰為吉,惟合沖、變沖而不宜,睽、革、解、離為凶,雖用備化合而不吉」。
該書的不足之處是,不很注重斷卦的細節,不像《卜筮正宗》、《易隱》那樣,看起來出神入化。
該書的另一個不足之處是,沒有卦例為佐。
建議後來者可與《增刪卜易》相伴而讀。
(五)《易隱》
清代著作,非一人所著,曹九錫輯。
《易隱》是一部即包攬萬象,又有自己特點的六爻書,在斷卦的全面性,系統性等方面要勝過《卜筮正宗》,如測求財,就分有無、難易、多少、得於何人、得何財、何日得、仗托吹噓等內容細論。特別在卦、宮、爻位、六親真假等方面論斷細致。在斷細節方面,堪稱為最,在實踐中也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學習一卦多斷,《易隱》不失為一本好書。
但該書也有不足,在六親的鑒定方法,如把內卦的定為真親,外卦定為外親或友人之類,看真親內卦無,寧可查伏神也不看外卦,過於僵化,與實際情況多有不符。故,此等也為其不足。另外,對前人的論述,皆原樣照搬,良莠俱納,未加評注,易使讀者無法分辨。
建議後來者基本功到了一定程度再讀之。
(六)《卜筮全書》
明朝中期易卜老人著。關於著者的生平資料沒有流傳下來。
《卜筮全書》也堪稱薈萃多部前人六爻著作於一體的好書,《黃金策》、《天元賦》、《闡奧歌》等名篇均納其間,而且註解得准確細微。但沒有自己的獨立論述也是該書不能與有些著作相並論的原因。
建議可與《增刪卜易》、《卜筮正宗》等相伴而讀。
(七)《易林補遺》
明朝禮部冠帶術士張世寶先生所著。張世寶又名張星元,自幼雙目失明,從孩童時學易,目盲心聰,通神靈竅。中年後周遊賣卜,影響很大,曾為《易冒》作者程良玉之師,為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盲人作者之一。
《易林補遺》廣列條章,群匯諸事,粗細並收,分一百四十五種條目,下至百匠工藝,上至朝野戰事,細則錢財瑣事,大到仕宦升遷,直指筮卜要訣,對測事用神分節分條解斷,一一細細闡微,使後學者直觀明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易學典藉。
盡管《卜筮正宗》的王洪緒先生把它批得體無完膚,盡管《易林補遺》中如「凡月破之爻決無解救,惟獨日主臨之,不為月破……」等觀點筆者也不能苟同,但都難掩《易林補遺》的光輝。
《易林補遺》又一值得一提之處是,全書為作者自己心得,不像《卜筮正宗》《卜筮全書》等書那樣是對《黃金策》的註解。

歷史進入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以邵偉華先生為大旗的易學應用研究又掀高潮,以邵偉華先生的《周易預測學》、廖墨香先生的《周易預測學指南》、《周易與現代經濟預測》為早期代表的六爻預測學著作如雨後春筍,蓬勃而生。
經過了二十年的發展,六爻預測的方法、理論及效果都得到了繼承和提高,應該說六爻預測法在新時代得到了發展。

第三節 學習六爻預測學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扎實的基本功
基本功必須扎實,所謂竅門、絕活都是在扎實的基本功基礎上產生的。
(二)大量的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准。」六爻預測法也是一樣。特別在今天,關於六爻預測的新理論層出不窮,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花架子或假的,惟有通過實踐才能確認。通過實踐您就會知道古代書上的理論也不全對,包括前面舉出的幾本精典著作中的觀點。比如,卦逢六沖變六沖,不論測何事,不用看六親,必凶或不成,這一觀點在古籍及當代人的多數著作中都是這樣論斷的,但實際並非如此。筆者就遇到過多例相反的情況,而且當時就不是照搬這一理論去斷的。
(三)多讀古籍,掌握各門觀點。博取眾長,拋棄偏見。相對來說,古籍更求實一些,所以,一般不易走偏。
(四)最後形成自己的或師門的穩定場態。
二、應用六爻預測學的注意事項
(一)要做到不該預測的事情不要亂預測,更不要胡亂說、胡亂講。比如,國內政治、宏觀經濟等。
(二)嚴守行業的保密原則,要為各類求測者保密,這也是職業道德要求。
(三)做到不戲測。酒後不測,不信不測,玩耍不測。這樣才能保證預測的准確率。初學者往往會遇到解釋不清楚的卦,看事後的結果與卦理就是不一致,這種卦應屬卦出錯了,本來就沒有反映他所問的事情,怎能斷得出來,怎能斷得對?
隨機預測法較忌諱「打賭」、「強測」等現象。如某人乾脆不信周易預測,你非要通過你的預測讓他信,這是一種非常容易「失手」的行為,就當避免,與其「叫真兒」干什麼?他不信就不信吧!有一天他會信的。
易學預測與現代科技的不同之處就在這里。現代科技是數據性很強的科學,如化學實驗,「H」加「O」在特定狀態下可形成「H2O」——水,且只要這一條件具備,不會有第二個結果。但應用易學預測不是這樣,易學預測是建立在模糊理論基礎上的一門科學,是「模糊數學」,它的結果會受到周圍各種場態變化的影響。……
(四)違背法規、違背道德規范的事情不測。
(五)切莫走入宿命論的誤區。預測是為了更好地「走路」,做到吉者趨之,凶者避之,有備無患,而不是不走路。
學周易一定要能進能出,進去了就出不來的結果是一種失敗。易學工作者首先是普通人,其次才是所從事行業的不同。他和其他行業工作者不應該有本質的區別。初次與人相交,三分鍾對方就知道了你是干什麼的,你一定錯了!
易學是一門積極的科學,學好了應該建立起一種積極的人生觀。
易學是哲學,首先是人生哲學,學好了,應該使人更聰明,更有智慧,更大度,更會面對生活。……

E. 上下經卦卦序歌是《周易》裡面的嗎

不是《周易》中的,它來自朱熹《六十四卦卦序歌》
《易經》包括《經》和《傳》兩大部分:
《經》分為《上經》和《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易傳》是一部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其學說本於孔子,具體成於孔子後學之手。《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系辭傳》上下角、《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自漢代起,它們又被稱為「十翼」。

F. 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六十四卦圖的卦序是怎麼排出來的

先天伏羲氏創的,後天不是八卦是六十四卦師文王演繹出來的,卦序沒什麼先後順序,不過《周易》說掛上面有說,現在經研究 掛名沒什麼太大的含義

G. 先天八卦的卦序和後天八卦的卦序一樣嗎

應該是一樣的,卦序不一樣的話就不應該是同一種八卦,先後天八卦只是兩種不同的排法而以,比如奇門遁甲,十干排序都是一樣的,不管怎麼排,前後順序都是一樣的。就像六親排序一樣,父永遠是父,子也永遠是子,孫也永遠是孫,最多就是再分一下男女,但輩分是固定的。所以現在的後天八卦或先天八卦,有一種的卦序應該是錯誤的。
先天八卦卦序也可能錯了,很可能不是從乾金開始,因為兌金不生離火,兌金生的應該是坎水才對,坎水再生震木就合理了。不然離火夾在兌金和震木的中間很難做人,十分的不協調。
先天八卦的卦序應該是地坤開始才對。
坤土1,兌金2,坎水3,巽木4;中5;震木6,離火7,艮土8,乾金9。
坤土生兌金,兌金生坎水,坎水生巽木,巽木生震木,震木生離火,離火生艮土,艮土生乾金。
有人說先有天後有地,但地為母,所以應該從地母坤開始計算,從底到高,還有就是兌為澤,窪地,艮為山,為什麼總澤會排在乾天的傍邊,艮山不是比兌澤更高嗎?
再把這個卦序用後天八卦的排法排一下,你會得到一個很奇怪的八卦。
還有就是先天八卦也是有中宮的,不然天地是沒辦法區分開來的,天地間也有空間存在。
所以先後天八卦都有九宮。其實應該算是十宮,5宮與10宮重合為中宮,比如十天干排九宮,必有兩干排中宮,在中宮的兩個天干都是屬於天干五合。
區分先後天八卦只有兩種場合,先天八卦是男女的對立排序(重地位或位置的排序),而後天八卦是男女的混合排序(重統一,比如人的一生,通過先後天八卦序定始生種終死。)
還有一點,後天八卦排序很有問題,從坎水開始排(不應該是從乾金或坤土開始排嗎?),逆克排法?坎水、坤土、震木(不是應該到巽木了嗎?),然後就排到乾金和兌金了,再到艮土,最後是離火,然後直接到坎水和坤土,why?按照先天八卦序從震巽木、乾兌金一起的定律,為什麼艮坤土中間會隔著一個離火?
後天八卦簡直就是亂彈琴,強硬的拼奏到一起。((後天八卦應該是無限輪回的排序。))
我覺得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連山八卦、歸藏八卦都應該是九宮八卦,都應該是同一種卦序,只是排法不相同而以。不然就應該是錯的。

H. 周易卦序有何意義

周易講究時間 一般上午最准 選擇上午最好

I. 「易經」卦序的安排有什麼意義

易學上的所謂太極,不同於一般哲學上所謂的太極,易學上的太極直接就是卦體,對卦體的描繪可以分為兩儀、四象;兩儀加四象就是六爻,六爻的八個「網結」就是八卦。
在傳統易學中,「太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每一個治易者不容迴避的問題。圍繞著什麼是太極,可謂眾說紛紜,要想理出一個頭緒,真成了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那麼到底什麼是太極呢?事情還得從源頭說起。

太極一詞最早出現在系辭,系辭謂:「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其實這段話並不難理解,它也是描述卦體的,就描述卦體這一點看,它同河圖、同八卦沒有甚麼區別。但是,這個比較簡單的問題卻被傳統易學復雜化了。如果我們一一跟蹤各種說法的話,那就不知要耗費多少沒有價值的勞動,所以這里我們只能簡略作個評述。

傳統上對太極的說法雖然五花八門,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一種是結合卦體,一種是脫離開卦體。結合卦體的留在了易學領域,脫離開卦體的便進入哲學領域,與「道」一起,成了中國傳統哲學特有的概念或范疇。在關於《天地之數在周易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筆者曾簡略談到了「道」與「器」的關系問題,指出易經上的道器與一般哲學意義上的道器是不同的。易經上的器,就是我們說的卦體,易經上的道,就是卦體的構建和運行的幾個法則。這些法則是不能脫離開卦體的,最多它們之間有一個內在外在之分。哲學意義上的器和道是抽象的概念或范疇,它們與卦體沒有直接關系。至於它們在哲學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在本文的議論范圍之內。同樣,脫離開卦體進入到哲學領域的太極,也不在本文的議論范圍之內,就讓哲學家們去思索和推論吧,我們這里只對結合卦體的太極,看看傳統易學是怎麼說的。

根據系辭上面記載的那段話,人們認為,易的本源是太極,由太極生出「兩儀」,即一個陽爻和一個陰爻。兩儀再發展就變成「四象」,即所謂老陽、老陰、少陽、少陰。四象再發展就形成八卦(經卦),八卦再兩兩重合,於是便有了六十四卦。以上所言,未必是傳統易學對太極與卦體關系理解的全部,但至少這是一種主流派的理解。作為易卦起源或者一種宇宙生成學說,這種認識由來已久。直到今天,仍有廣泛而巨大的影響。人們常說的「陰陽老少」和「八卦重合說」,很大程度上是導源於此。

對這種說法,歷史上也早有人表示了懷疑和反對。比如王夫之在《周易稗疏》中就說:「兩儀生四象。生者非所生為子,生之者為父之謂,使然則是有太極無兩儀,有兩儀無四象,有四象無八卦之日矣。生者,於上發生也,如人面生耳目口鼻,自然賅具,分而言之,謂之生耳。邵子執加一倍之小數,立一二象之,象一純陽一純陰,一陽上陰下、一陰上陽下謂之四象,更加一畫而其數倍為八卦。遂畫四畫之象十六,五畫之象三十二,無名無義,但以八生十六,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教童稚知相乘之法則可,而於天人之理數毫無所取。使以加一畫即加一倍言之,則又何不可以為七畫以倍之為一百二十八,漸加漸倍,億萬無窮,無所底止,又何不可哉?不知易但言四象生八卦定吉凶生大業,初不可損而為二爻,益而為四爻五爻,此乃天地法象之自然,事物變通之定理,不可以算博士銖積寸累有放無收之小術,以亂天地之紀也。四象者,通之象二,乾坤也,變之象二陰陽,六錯震坎艮一象也,巽離兌一象也,故又曰易有四象,若以二畫之象為四象,則易無所本,無不得言有矣。要而言之,太極即兩儀,兩儀即四象,四象即八卦,猶人面即耳目口鼻,特於其上所生而固有者,分言之則為兩為四為八耳。邵子之術繁冗而實淺,固其不足從,以經考之自見,故讀易者以不用先天圖說為正,以其雜用京房魏伯陽呂岩陳摶之說也」。

以上所引,除了王夫之把八卦(經卦)看作實體以外,他的看法基本上還是正確的。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它們無所謂先後,是同時存在,只是一個分而言之的問題。用「加一倍法」,就會「無所底止」、「有放無收」,「教童稚知相乘之法則可,而於天人之理數毫無所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人們又把「二進制」引入了易學,把萊布尼茨的發明權攬到了我們祖先的頭上。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萊氏是否讀懂了易經,參透了太極,即便是萊氏的二進制是受了太極的啟示,也不能說明太極就是二進制,更不能說明易經卦體的構成或卦序的排列就是依據了二進制。而十進制在經文中是顯而易見的,如「十年乃字」(屯二)、「十年勿用」(頤三)等,另有天干可證。

或問,說了半天,到底什麼是太極呢?其實這個問題筆者已經回答了一部分,那就是從數的角度看,太極就是零,零就是太極。在關於《零在天地之數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筆者曾經談到,零是初始態,又是終極態;零是0,因為它曾經表示過「什麼也沒有」;零是一,因為它在天地之數中佔有一席之地;零又是二,因為它時而以一個天數的身份出現,時而又以一個地數的身份出現;零是三,因為它既不是天數,也不是地數,只能算個第三者;零是一個進入天地之數的數,又是一個能夠包容全部天地之數的數,所以它有無限豐富的內容。如此等等,這些內容的總合就是太極。但是必須特別說明,零或者太極包納如此眾多的相互矛盾的內容是有條件的,困難不在於指出它包含這,包含那,而在於說明是在什麼條件下,它使那些原本對立的東西獲得了同一或統一。以往對太極的研究,大多是在概念的范圍內進行的,包括我們上面從數的角度。在概念范圍內研究有它的好處,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和展現思維的創造能力,但是也容易出偏,因為它可以不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限制。列寧說過:「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靈活性,達到了對立面同一的靈活性,——這就是實質所在。主觀地運用的這種靈活性=折衷主義與詭辯。客觀地運用的靈活性,即反映物質過程的全面性及其統一的靈活性,這就是辯證法,就是世界的永恆發展的正確反映」。為了避免「主觀地運用」,用所謂「主觀存在」去替代或偷換客觀存在,我把這部分內容放到對卦體問題的探討中。在前面的議論中,我們曾經談到,卦體或者說是「器」也不是單純的自然物,而是「抽象物」,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但是作為抽象過程的最後產品,它不是概念,而是「形體」,還沒有誰把卦體當作概念去研究。因此,結合卦體探討太極,也許可以避免「主觀地運用」。

關於卦體,在前幾篇文章中,我們已經作了一些探討,那就是從數的角度看,它不過是天地之數的總和,從形狀上看,它又是一個球體。假定我們再對這個球體作一個描繪的話,那麼這里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從哪開始。我們知道,天地之數是一個絕對數、大限數,是數外無數的數。由這樣的數構成的卦體也是一個絕對物,是物外無物的物。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沒有把的葫蘆」。葫蘆有把,說明它是有來龍和去脈的,至少是有「來龍」,這樣我們可以從它的「來龍」說起。葫蘆沒把,我們又該從何說起呢?一般的敘述,在這里分成了兩條路線,一條是聰明的哲人們由太極想到了無極,認為是無極產生了太極。但隨後的問題就是無極又是從哪產生的?從絕對的虛無中是不可能產生出有來的,於是老子又想出了「有無相生」這個道理。另一條路線就是不承認有什麼無極,太極的本意就是極到不能再極。於是由太極而兩儀而四象而八卦,這便是前面談到的一般人們對太極的理解。筆者的淺見是,說有「無極」還是有些道理的,葫蘆沒把,還不就是無極嗎?但這個無極,同時又是太極,因為一切的一切,又要從這里開始,這不就是太極嗎?所以太極的第一個意義就是這個「葫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卦體,卦體就是太極,太極也就是卦體。對這個卦體的研究、描繪或敘述總得從一個什麼地方開始,這個開始的地方(點、方面、局部、部分等)就是「一」,老子的「道生一」就是這樣的一,在系辭上叫「兩儀」。為什麼老子說一這里說二呢?原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球體,球體有這樣一個特性,那就是球面上的任何一點(或面)只要一經確定,那麼與它相對立的球面的另一點(或面)也便同時被確定下來,就是說這一點(面)非它莫屬,其它任何點(面)是不能代替的,這就是太極生兩儀。太極是「二」,這就是太極的第二個意義。兩儀一經確定,則兩儀之間的「四象」也就同時確定下來。不難看出,「兩儀」加「四象」就是卦體的六爻,六爻在球形卦體上正好有八個交匯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六爻之網的「網結」,這八個網結就是八卦。六爻卦不是八卦兩兩重合的結果,而是八卦的總合構成了卦體,或者簡單說八卦就是卦體,卦體也就是八卦,只是這里對八卦的理解不是三爻卦,而是卦體上的八個樞紐。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它們確實無所謂先後,不是誰「生」誰的問題,只是個「分而言之」的問題。分而言之是敘述,敘述的順序不等於「事情」的順序,甚至也不等於研究的順序。把敘述的順序誤認為「事情」的順序,由此導出「陰陽老少」和「八卦重合說」等,這就是用「主觀存在」代替客觀存在為我們釀成的一顆苦果。

談到太極,不能不說說太極圖。世傳太極圖多種多樣,大多為宋以後,作者有的可考,有的不可考。就筆者所見到的太極圖看(所見極少),從形式上看,差不多都是平面圖,或者包括作者在內都理解為平面圖。從內容上看,有的試圖同八卦(三爻卦)掛勾,有的試圖同五行掛勾,也有的試圖同六十四卦或氣象等等掛勾。對此筆者的認識是,輕言否定是不妥的,試圖引申甚麼也需謹慎。因為不論是什麼樣的太極圖,都已經不再是抽象的概念,都是試圖把概念還原、轉化、或過渡為形體,這是易經同一般哲學的一個重大區別。當然這里還有一個還原、轉化或過渡的准確性問題。在諸多太極圖中,筆者最有興趣的是來知德的「太極河圖」,其圖解認為:「河圖雖曰一六在下,二七在上,其實皆陽上而陰下;雖曰三八在左,四九在右,其實皆陰左而陽右;雖曰以五生數統五成數,其實皆生數在內,而成數在外;雖陰陽皆自內達外,其實陽奇一、三、七、九,陰偶二、四、六、八,皆自微而漸盛。不可分裂將其幾點置某處。陰陽左右雖旋轉而無定在。陰陽合於中心,而上本天地之中氣,故不可拘執河圖虛中五十無位之說」。來氏此說雖未脫離「平面」之見,但畢竟是把太極圖與河圖結合的一種嘗試。如果預知河圖所描繪的是一個特定的球體,那麼把太極圖也設想為一個球體,那就不是多難的事了。

J. 易經六十四卦,卦的順序很重要嗎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只是卦序的區別嗎

卦的順序不重要,很多人認為易經就是周易,其實易經不等於周易。如果按形成的時間順序來看,先有連山易,然後是歸藏易,最後是周易。連山易,開頭的第一卦是艮。艮為山,這也說明了遠古時期,人們為了更好的生存,遠離洪水、野獸之害,所以選擇生活在高處,因此,連山易體現了遠古時期人對山的崇拜。歸藏易,是以坤卦開頭。坤代表收藏,遠古的人們,生產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產品開始有了剩餘,所以需要收藏,因此這個時候產生的歸藏易。目前連山、歸藏易已失傳,傳說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燒了。周易的成書時間應該在商末,周易,以乾卦為第一卦,以未濟卦為最後一卦,未濟是未完結,周而復始,周流不息的意思。所以,易經包括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由於前二部已失傳,所以一般情況下,易經就指周易了

閱讀全文

與周易卦序與黃金分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
建行貸款買車要幾天 瀏覽:28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