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DP指標是什麼
國民生產總值
2. GDP總量,GDP增長率,人均GDP三個指標分別有哪些功效
GDP(GrossDomesticProct),就一個國家而言,被稱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產量的標准測量指標,表示該國居民在一特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商品和服務的貨幣價值總和。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通常使用GDP總量、GDP增長率和人均GDP三個重要指標。這三個指標分別具有不同的功效。
GDP總量,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規模。它的主要功效是:1、用於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2、用於國際間和地區間進行比較。3、用於制定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4、用於經濟分析和經濟管理。GDP指標為經濟學家分析經濟運行狀況、政府調控管理經濟提供了廣泛的用途。
GDP增長率,衡量的是經濟增長速度。其主要功效是:
1、是宏觀經濟的重要調控目標。
宏觀經濟調控的通用目標是: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
2、是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重要測度指標。經濟增長速度圍繞潛在的生產能力出現一定程度的上下波動,是經濟運行的一種必然的不可完全避免的現象。
3、是橫向、縱向比較的重要參照指標。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今日與過去相比較,一國與他國、一地區與他地區相比較,除了比較GDP總量外,更重要的是比較GDP增長率1978—2002年間我國GDP年均增長9.4%,國際地位快速提升。
在橫向比較中,1996—2002年間我國GDP增長分別高於世界、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增長速度的4.5個、5.0個和3.3個百分點。
人均GDP,衡量的是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同時也是劃分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指標。世界銀行按人均GDP水平(實際購買力平價),將各國分為低收入、下中等收入、上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四個等級。2000年,人均GDP1980美元為低收入組,4600美元為下中等收入組,9120美元為上中等收入組,27770美元為高收入組。中國當時為3920美元,低於下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數,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7400美元)的53%。
從作為劃分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指標看,國際上通常把一國的發展水平按人均GDP分為幾個階段:300—400美元以下是貧困階段;400—500美元是擺脫貧困的階段;800—1000美元是開始走向富裕階段,我國稱小康階段;3000—6000美元是比較富裕階段,我國稱全面小康階段。如英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9項現代化量化指標,其中第一項就是人均GDP(或GNP)在3000美元以上。我國研究機構提出的基本實現現代化主要評價指標體系,共分3類12項,其中第一項為人均GDP9000美元。可見,人均GDP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對GDP要用歷史的觀點看待,在人們對GDP普遍質疑時,仍然要看到,GDP是美好的,其「功」不可沒。
3. GDP統計的的三個指標是什麼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前三季度國民經濟主要數據指標,初步測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206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0340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54795億元,增長10.8%;第三產業增加值135557億元,增長9.0%。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3%。
一、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全國夏糧產量12627萬噸,比上年增產312萬噸,增長2.5%。早稻產量3276萬噸,比上年增產143萬噸,增長4.5%。秋糧可望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將會超過去年。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5453萬噸,同比增長0.2%,其中豬肉產量3568萬噸,下降0.6%。
二、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2%,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分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集體企業增長9.6%;股份制企業增長16.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0.9%。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6%,輕工業增長13.1%。分行業看,39個大類行業增加值全部實現同比增長。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12.2%,中部地區增長18.3%,西部地區增長17.1%。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9%,與上年同期持平。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8%,環比增長1.2%。
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2281億元,同比增長28.2%。在39個大類行業中,38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85.1%,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9%。
三、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1227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4.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比上半年回落0.7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73481億元,增長12.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5.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6.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3.4%。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22.3%,中部地區增長29.9%,西部地區增長29.5%。
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4225億元,同比增長32.0%,比上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31788億元,增長35.2%。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12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12.1%。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61947億元,同比增長22.7%。9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100.41。
四、市場銷售平穩。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081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3%),比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60165億元,增長23.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3265億元,同比增長17.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7546億元,增長16.4%。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4737億元,同比增長16.5%;商品零售116074億元,增長17.0%。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55607億元,同比增長24.3%。其中,汽車類增長16.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9個百分點;傢具類增長31.4%,回落7.0個百分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0.5%,回落7.6個百分點。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0%),環比增長1.35%。
五、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前三季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7886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義增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11.9%,轉移性收入增長11.2%,經營凈收入增長30.4%,財產性收入增長23.4%。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5875元,同比名義增長2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6%。其中,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21.9%,家庭經營收入增長20.4%,財產性收入增長6.2%,轉移性收入增長22.0%。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趨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下階段宏觀調控既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又要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進一步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4. 經濟增長主要看那幾個指標。。
經濟發展的目標是經濟增長快、物價水平穩定、失業率低。不能片面追求某一個,而是要盡可能同時達到。所以經濟最重要的三個指標是:1GDP 反應增長速度。就中國而言GDP每年8%以上增長是理想的速度。2CPI、PPI 反應物價水平。控制在3%是理想水平,大於5%說明通貨膨脹,小於0%成負數說明通貨緊縮3失業率率 控制在5%以下 一般來說,GDP只有達到一定增速才能帶動就業水平,若GDP放緩就肯、可能出現物價下跌、失業增加。因此在這三個指標中,GDP又是核心的核心,所以咱們平時講GDP講的最多。 其他亦有一些指標,如進出口、貨幣增速等等。但是判斷經濟的主要指標就是以上提到的三個。
5. GDP是個怎樣的量化指標
GDP的核算原理
GDP是國內(或地區)生產總值的英文縮寫。它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減去進口貨物和服務。在實際核算中,GDP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構成。 (1)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總產品價值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得到增加價值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加值相加,得到GDP。(2)收入法也稱為分配法。按收入法計算GDP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按照這種計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組成。計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等於GDP。 (3)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反映GDP最終使用去向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部分,計算公式為: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構成。目前我市在GDP年度核算中同時採用這三種方法進行核算,互相驗證,以確保數字的准確性。
2、GDP的計算方法
實際核算中,GDP就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我們現行的GDP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包括統計局系統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報酬、價格、住戶收支統計資料,其他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如交通運輸、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國際收支統計資料;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匯總法。基本計算方法採用國際通用的現價和不變價計算方法。
收入法計算GDP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它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組成。
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的全部收入。它包括勞動者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工資、獎金、津貼和其他收入,既包括貨幣形式的,也包括實物形式的。對於個體勞動者來說,其所獲得的勞動報酬和經營利潤不易區分,這兩部分統一作為勞動者報酬處理。
生產稅凈額是指生產稅減補貼的差額。生產稅大致包括銷售稅金、進成本稅及各種附加和規費,補貼視為負稅處理,包括政策虧損補貼、糧食系統價格補貼、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收入等。
固定資產折舊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企業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按實際計提的折舊計算;不計提折舊的單位,如政府機關等按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計算虛擬折舊。
營業盈餘相當於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產補貼,但要扣除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等。
3、GDP數據的質量控制
在GDP核算方法上,經過近幾年的改革、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嚴密的核算體系和科學的質量控制辦法。目前較常用的是:1、利用相關指標進行驗證;一是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變化情況:二是看GDP增幅與工農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是否相適應;三是看人均GDP的增幅與農民人均純收入、職工平均工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是否相適應。2、對不同行業的增加值率進行控制,確定上下限,一般控制在規定的幅度之內。3、GDP是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核算,不同於傳統的1+1=2的匯總模式,在核算過程中還運用了抽樣調查和有關部門的資料,;同時,每次重大普查結束後,都要根據普查結果對相關行業數據進行驗證和調整。
要達到統計結果的客觀公正,首先要保證原始資料的准確性。為此,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傳統的統計調查方法以全面報表為主,基層單位向政府統計部門報送報表,然後層層匯總到統計局。這種調查方法涉及單位多,需要大量統計人員,有限的資源無法保障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統計技能的培訓,因而無法保證基層統計資料的准確性。抽樣調查涉及的單位少,需要的統計調查人員相對較少,統計部門有能力進行統計技能培訓,從而能夠提高基層統
6. 什麼是GDP,是什麼指標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7. 宏觀經濟學的三個關鍵目標,以及相關的指標又哪些
宏觀經濟學的三個關鍵目標:促進充分就業、保持經濟增長、穩定物價。
宏觀經濟學的專相關指標:失業屬率、GDP、通貨膨脹率、順差逆差。
宏觀經濟學的政策:擴張和緊縮的貨幣與財政政策。
宏觀經濟學的目前態勢:連續降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可以看出是在擴張。但這個政策我個人認為是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一種錯誤的判斷。
8. gdp是哪37個指標
gdp是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GDP 反應增長速度。
就中國而言GDP每年8%以上增長是理想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