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中國已進入中產階層興起的黃金期

中國已進入中產階層興起的黃金期

發布時間:2021-06-06 10:20:00

㈠ 中國中產階層大概什麼時候產生的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中產階級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並在20世紀上半葉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㈡ 中國國民有一部分降進入中產階級,請問中產階級怎麼進入。

應該怎麼回答你。送你一首歌【滔滔北部灣】聽明白就找我,聽不懂就一笑置之

㈢ 2021年中國能打造出五分之一的中產階級嗎

‍中產階級的最常用說法是中產階層、中間階層、中層。說法不一是表面的,中陽的提法也前後有差別,反映了這個概念本身有很大模糊性。
據說世界第一個中產階級國家,美國現在是80-90%。有人認為凡年均收入在3-10萬$的人群都屬於中產階級,以此標准衡量,美國95%以上的人都應該屬於中產階級。另一些人則認為,美國中產階級的人年均收入標准應該在4-25萬$,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區間的,都可以算是中產階級。以此標准而論,美國中產階級大約占總人口的80%。在美國,中產標准尚且如此混淆,更不用說在剛改口階級為階層的試水期的中國了。聯合國《2014人類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僅是世界均值的83.6%(13723:11477),美國的22%( 52308:11477)。
10年前中華工商時報分析
2003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統計報告,截至2003年2月末,我國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元,達到10.03萬億元。另一組數據,也就是社會上傳說的,國內51%的居民儲蓄存款集中於20%的少數富裕個人和家庭手中。換句話說,這意味著20%的富裕個人和家庭佔有了我國10萬億居民儲蓄存款中的一半還多。為計算方便,假若我們將每一個存款賬戶都看做是一個家庭,而每個家庭人數以標準的3口人計算,中國13億人口,可分為4.3億個家庭,其中的20%,也就是不到9000萬個家庭,擁有國內10萬億居民儲蓄存款中的5萬多億,戶均將近6萬元,若其中又有1/3,可歸入所謂的中間階層,則中國中間階層的人數到不了1億人,最多也就是幾千萬人。
我們還可以看看另一組數據。有消息說,截止到2002年底,北京擁有私家車超過90萬輛,如果我們假設每一輛私家車背後都站著一個「中間階層」,則北京有中間階層超過90萬人。假若全國各省市都達到北京這個水平,全國則有將近3000萬人的中間階層。另外,還有一說,中國目前有1000個億萬富翁,有300萬個百萬富翁,如果此說可靠,那麼就很難相信一些「專家」所樂意張揚的,當前中國中間階層超過2億人的說法。事實上,我們相信,中國目前擁有3000萬人左右的中間階層是一個較為可靠的數字。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中間階層,是比較「高標准」的中間階層,即在經濟上,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至5萬美元。眾目所睹的事實是,中國中間階層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只有達到如此收入,才有可能在這些地方買得起一套像樣的「中間階層標准」的商品房,滿足中間階層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數有一輛車子的隱性標准。
+++++++++++++++++++++++++++++++++++++++
2010年後又有新的估計,根據GDP增長幅度、人均國民總收入提高水平、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資源持續發展以及公共服務改善狀況等綜合因素,將總體支撐勞動階層和較低收入階層,向較高收入的中產階層轉化,目前這輪收入增長的浪潮將助推這一進程,只要把通貨膨脹率控制在合理區間,階層的向上快速流動是可能的。
18大報告中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開18大的時間在2012年,參照點的這一年按照《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2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26959元,翻番後是5萬以上,不到1萬$。在這個尺度下,家庭年收入1萬$絕不是較高收入階層,事實上在大城市僅是溫飽有餘,中等城市實現不了有房有車,根本不會是有些人主張的1萬$=中產。有關國內中產的界定,應該是人均年收入1-5萬$左右,也就是接近10萬到30多萬¥。只有具備這樣的收入水平,中國的中產或許才能夠具有「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才能夠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質量」,才能夠符合有關中產的一條條硬性或軟性的定義,否則中產階級就只能是「脫貧」或「溫飽」的另一個代名詞,粉飾現狀的誇誇其談。目前中國的中產大本營集中了政府和國有企事業人員,結構和多數國家不同,社會不平等因素突出,政府必須調節改善,相信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之一。
還有人預測,到2025年這一群體將占家庭總數的60%以上(僅為城市),較高收入和較低收入階層的合計規模將達到2.68億個,即大約6.12億人口,成為全球最大的中產階層。對未來10年的發展估計太樂觀了,去掉一半水分可能恰好,也就是到2021年能接近3億人,2050年超過3億。

㈣ 到2020年中國中產階級達到7億

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研究顯示,到2020年, 中國的中產階層將達到7億人。而根據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稱,2020年 中國人口將達到14.5億。那麼,再過十年我國的中產階層人數將佔到總人口的48%以上,到時候 中國人近半成為中產階層。

㈤ 中國2020中產階級標準是什麼

家庭年收入8萬到30萬元人民幣之間的群體。

《經濟學人》雜志指出:中國的中產階層有2.25億人,他們是目前全球最焦慮的人。該文對中國中產階層的定義是:「家庭年收入在1.15萬到4.3萬美元,即家庭年收入8萬到30萬元人民幣之間的群體。」國際上通行的對「中產階層」的定義,指其收入和財產處於社會平均水平及其附近區間或收入、財產中位數及其附近區間的人員的集合。

(5)中國已進入中產階層興起的黃金期擴展閱讀:

國中產階層比例僅占總人口的18%,當下首要問題,是要擴大中產階層的比例。而擴大中產階層比例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建設的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取得好的效果,確立目標至關重要。

到2020年使中等收入勞動者總數增加到2.7億,佔比提高到30%以上;加上其贍養人口,中等收入群體增加到近4億,占屆時全國人口總數的28%以上。到本世紀中葉,可設定目標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發展成為中產階層,其總數提高到9.6億人以上,占屆時全國人口總數的70%左右。

㈥ 中產階級標准中國官方2020

一、中產階級

在中國,中產階級是一個時髦的名詞。

可是,誰是中產階級呢?

按照定義,他們是一個群體,大多數從事腦力勞動,或技術基礎的體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

乍一看,城市裡白領似乎都可以自稱中產階級。當然,我們不能只看「模糊概念」,得畫一條線,一條中產階級的線。

《2019年新中產白皮書》顯示,在一線城市,新中產家庭資產中位數為483萬元,負債112萬元,凈資產371萬元。除了中位數數據,其平均資產數為625萬元,房產均價(一套房)為532萬元。

新一線、二線城市:資產中位數345萬元,房產均價(一套房)為163萬

三四線城市:資產中位數273萬元,房產均價(一套房)為82萬

在這里有必要說明一下財務公式:

資產=負債+凈資產

就此,我們對於中產階級就有一個清晰的輪廓了,他們所在城市有一套房、夫妻有體面且收入不錯的工作。當然,不少中產階級因為貸款買房,每月還需承受不小的還款壓力。

一個典型的新中產家庭財富結構:

1、房產:56%

2、儲蓄:17%

3、股票基金、P2P:14%

4、公司股權:7%

5、冷門資產:6%

此外,中產階級的消費觀也非常有意思。

子女、學習和自我提升、旅行位列新中產階級消費增長的前三位,或許這與其主要大多數從事腦力勞動,且一般受過良好教育有關。

二、更有錢的人

看完中產階級,我看可以向上多看一個階級,瞧一眼擁有財務自由的"有錢人「有何不同。

胡潤在2018年的《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中提到了財務自由的門欄。(高凈值人群觀點)

一線城市:1.3億

二線城市:8000萬

三線城市:6000萬

真正的富裕家庭,職業為企業主的佔了大頭,資產超千萬家庭的為60%,資產破億的為80%。

除了錢多,財務自由群體的職業構成與中產階級有很大的不同。

職業不同的背後是資產構成的巨大差異。富人最喜歡投資股權,通過並購、控股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強企業。

三、中產階級資產存在的問題

財務自由群體資產核心為股權,他們投資或控股企業。中產階級的資產核心是房產,但它不是一項穩妥的投資。

2013-2019年,個人房貸余額的年均增速達26%,其中,首套房房貸增速15.8%,多套房房貸增速32%。2017至2018年,家庭多套房上的住房貸款佔比從62.9%上升至65.9%。更為關鍵的是47.1%的存量房貸在空置房裡,簡單理解就是很多擁有多套住房的房東,買了房子卻不住。

現在,銀行放出的貸款中,房貸成了絕對的主流。

央行還用「住戶貸款佔GDP比重」的演算法,計算出了各省市「住戶杠桿率」,由於現在住戶貸款主要是房貸,我們可以視作「樓市杠桿率」。

當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4.80%。

看似不高,實則壓力不小,因為經濟超高速增長階段已經遠去。2019年第1-3季度同比增長6.20%!

㈦ 中產階級的中國

倘若中國真的有名副其實的中產階級,那麼中國的中產階級有多少?哪些人群構成了中國的中產階級人群?
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於2002年5-7月在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廣東、四川、甘肅、遼寧等8個省(直轄市)採取多相抽樣的方式抽取大、中、小城市3997戶居民家庭作為有效樣本戶,進行了中國首次城市居民家庭財產調查。調查結果截止2002年6月底,我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戶均總值22.83萬元。考慮到這是戶均財產總值,這已經是一個比較驚人的數字了,所以,報告一經發表,就引發了眾多質疑。然而,更為驚人的數字出現在北京市統計局公布,北京城鎮居民平均家產達47.5萬元,比全國城鎮居民平均水平22.83萬元高出1倍有餘。這個數字一公布,一時輿論嘩然。
統計局數據的真假,其可信度,我們不想討論。我們可以通過另一個途徑衡量中國到底有多少中產階級。2003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統計報告,截至2003年2月末,我國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元,達到10.03萬億元。另一組數據,也就是社會上傳說的,國內51%的居民儲蓄存款集中於20%的少數富裕個人和家庭手中。換句話說,這意味著20%的富裕個人和家庭佔有了我國10萬億居民儲蓄存款中的一半還多。為計算方便,假若我們將每一個存款賬戶都看做是一個家庭,而每個家庭人數以標準的3口人計算,中國13億人口,可分為4.3億個家庭,其中的20%,也就是不到9000萬個家庭,擁有國內10萬億居民儲蓄存款中的5萬多億,戶均將近6萬元,若其中又有1/3,可歸入所謂的中產階級,則中國中產階級的人數到不了1億人,最多也就是幾千萬人。我們還可以看看另一組數據。有消息說,截止2002年底,北京擁有私家車超過90萬輛,如果我們假設每一輛私家車背後都站著一個「中產階級」,則北京有中產階級超過90萬人。假若全國各省市都達到北京這個水平,全國則有將近3000萬人的中產階級。另外,還有一說,中國有1000個億萬富翁,有300萬個百萬富翁,如果此說可靠,那麼就很難相信一些「專家」所樂意張揚的,當前中國中產階級超過2億人的說法。事實上,我們相信,中國擁有3000萬人左右的中產階級是一個較為可靠的數字。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中產階級,是比較「高標准」的中產階級,即在經濟上,人均年收入達到1至5萬美元。眾目所睹的事實是,中國中產階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只有達到如此收入,才有可能在這些地方買得起一套象樣的「中產階級標准」的商品房,滿足中產階級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數有一輛車子的隱性標准。
資產超80萬億財富來源多樣
報告指出,中國私人財富快速增長,2012年末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額約83.1萬億元,同比2011年增加13.7%。中國的大眾富裕階層在近兩年內迅速壯大。2010年這一群體人數達到了794萬人,2012年達到了1026萬人。按照近幾年個人資產增速推算,這一群體在2013年底將達到1202萬人。這一群體所掌握的私人財富也在快速增加,他們的人均可投資資產在133萬元左右。
這一群體的財富來源,基本為工資或者企業分紅,部分來自於企業、房地產投資及股市投資等渠道。42.3%的大眾富裕階層擁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的財富來源。不超過40%的女性以夫妻共有財產作為財富來源,這顯示了女性富裕階層的資產獨立性較高。一直成為投資主要渠道的房地產投資和股市投資獲利作為獲利來源也占據了不小比例,各有18.8%和16.3%。這一群體在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後,更關注精神愉悅和生活品質。他們喜愛度假旅遊,並注重身體健康,將大量的時間用於運動健身。他們還對收藏品感興趣,增加生活品味陶冶情操的同時也將收藏作為投資方式之一。
60後70後佔主體八成人不想移民
大眾富裕階層的主體人群為60後及70後。70後在總體數量中佔比逾3成,這部分人經過一定社會的積累,成為大眾富裕階層的中堅力量。80後正處在事業發展的的高速成長期,其所佔比重也不容小覷。數據表明這一類人群的學歷普遍較高,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總超過2/3。由此可將他們的總體形象概括為一群有高文化基礎的中青年人。男性在總體數量中以低於10%的優勢略勝女性一籌,性別差距並不明顯。 據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的調查,2014年國內城鎮居民的收入標准呈現階梯狀分布的特徵。
有一個說法,當代中國社會最富裕的10類人分別是:1、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2、國有企業承包或租賃經營人員;3、股市上的成功者;4、三資企業的高級員工;5、有技術發明的專利人員;6、演藝界、體育界的明星;7、部分新經濟的CEO;8、部分律師、經紀人和廣告人員;9、部分歸國人員;10、部分學者、專家。這一說法與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的調查基本相符,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這一「民間傳說」的可靠性。中國中產階級最大量的應該產生於上述10類人群。其中,尤其值得引起人們注意的是私營企業主以及三資企業的高級員工。私有化,私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中產階級的製造機。同樣,如摩托羅拉等類的跨國公司也都像流水線似地替中國復制著「稀缺」的中產階級。
關於中國中產階級的未來,有許多說法。國家信息中心某人士在深圳說:「未來五年,中國將有兩億人口進入中產階級消費群。」此人士將其所指的中產階級,定義為「擁有穩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買房買車,能夠將收入用於旅遊、教育等消費的人群。」其信心之爆棚,令人瞠目,只是不知其講話的根據何在。著名的美林公司也預測說,未來10年內,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將達到3.5億。但美國法院的一項判決告訴我們,即使是像美林這樣的國際公司,有時候為了利益的需要,也是經常會說謊話的。所以,對這樣的「悅耳」之言,我們需要兩面來聽。
中國未來需要更多的中產階級,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除上述10大富裕人群及一部分國家公職人員外,北大教授蕭灼基認為,未來中國中產階層將主要來自以下五類高級人才:其一,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的科研人員。他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術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業中,如果該企業上市,他們就可獲得大量的分紅。其二,金融證券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不是指現行體制內的從業人員,而是指民營、外資企業的工作人員。其三,中介機構的專業人員,如律師、會計師、評估師等。這些人的收入在中國加入WTO以後,將會大大提高。其四,外資企業中的中國中高層人員。在北京,已經有了所謂的「首代」階層,即外國公司在中國的首席代表,他們與國外同類人員同工同酬,又享受國內的低廉消費。其五,一部分私營企業家。另外,股市的一些股民也有可能成為中產階級的一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提出判斷一個國家是否形成足夠大的中產階層的五條標准,
·一,城市化率是否達到七成以上;
·二,「白領」社會勞動力是否大於或至少持平於「藍領」;
·三,恩格爾系數是否平均降到了0.3以下;
·四,基尼系數是否控制並保持在0.25至0.30之間;
·五,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否達到12年以上。
世界銀行(World Bank)2006年12月13日發布的年度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報告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是指那些年收入介於巴西和義大利人均收入水平之間的人群(分別約為4000美元和1.7萬美元)。這些幸福的少數階層僅佔全球人口的7.6%。但報告預測,到2030年,他們的數量將增至12億,佔全球人口的16.1%。屆時,40%以上人口進入富裕和中產階層的發展中國家數量將超過30個。而達到這一標準的發展中國家只有6個。 毛澤東在1926年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狀況時,明確地把中國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看作是中產階級,認為這個階級代表了中國城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這個階級在中國革命中的態度是矛盾的:他們在受外國資本主義打擊、封建軍閥壓迫時,需要革命,贊成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革命運動;但是當著革命在國內有本國無產階級的勇猛參加,在國外有國際無產階級的積極援助,對於其欲達到大資產階級地位的階級的發展感覺到威脅時,他們又懷疑革命。中產階級的矛盾態度,決定了中產階級以其階級為主體的獨立革命的思想,只是一個幻想。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從事腦力勞動的雇員也稱中產階級,主要包括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員和銷售員等。這是西方學者在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不斷發展、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不斷增加的新情況下,說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階級結構發生變化的一種理論觀點,其目的在於論證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已經或正在「中產階級化」,從而否定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存在,淡化工人階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中產階級」(Middle Class),在我國又稱「中產階層」、「中間階層」,或「中產者 」、「中等收入者」等等,它已不是馬克思主義就所有制關系意義上說的階級了,而是指社會上 具有相近的自我評價、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心理特徵的一個群體或一個社會階層。總的來 說,我國意義上的中產階層是一個既有中國特點又與「國際接軌」的概念。即作為一個 社會階層,中產階層是一群相對富有,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高質量的生活,對社會主流價值 和現存秩序有較強的認同感,並且為全社會收入中等水平的群體。
1951年,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一書第一次提出了作為「中產階級」的白領階級的概念,並詳細 研究了「中產階級」的狀況。 他指出,在工業發達的西方國家已經出現了一個包括政府部門 的中級行政官員, 國營和私營壟斷企業中的中級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以及其他領域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等所組 成的新的群體——「中產階級」。他做出了一個關於「中產階級」的定義,即「中產階級 」就是一個這樣的群體:
(1)依附於龐大機構,專事非直接生產性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技術服務。
(2)無固定私產,不對服務機構擁有財產分配權,較難以資產論之。
(3)靠知識與技術謀生,領取較穩定且豐厚的年薪或月俸。
(4)思想保守,生活機械單調,缺乏革命熱情,但為維持其體面與其地位相稱的形象而拒絕流俗和粗鄙的大眾趣味。 在我國,一般而言,無論是時尚傳媒還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產階級」,往往就是與「白領」及「高收入」、「高消費」、「高學歷」等字眼聯系在一起的群體。從有關訪談中所獲得的材料看,調查對象一般認為中國的「中產階級」包括有這樣幾類人:
1、 改革開放後出現的私營企業主;
2、 應聘於外企、三資企業的各級、各類「白領」(主要指類似辦公室文秘、技術工人等)
3、 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工程師及各類市場稀缺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4、 國營大企業及壟斷行業的「老闆」;
5、 傳媒、演藝界、體育界的明星、「大腕兒」。

㈧ 中國「中產階層時代」真的已經到來了嗎

即使540萬北京工作人群的收入相對較高,按硬性收入指標可以冠之以「中產階層」的頭銜,也不能說中產階層時代已然或正在到來。有效界定中產階層的標准,消費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遠比貨幣或實物收入更准確。
北京市有多少人屬於中產階層?北京工業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日前聯合發布的分析報告稱:目前北京中產階層在社會階層結構中所佔的比例已經超過40%,約540萬人。這個數字,相信許多人的直覺是不同意。
數據本身可能沒錯,許多人的直覺也沒錯。但是,即使540萬北京工作人群的收入相對較高,按硬性收入指標可以冠之以「中產階層」的頭銜,也不能說中產階層時代已然或正在到來。有效界定中產階層的標准,消費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遠比貨幣或實物收入更准確。但在這兩個指標上,所謂中產階層並不活躍。
一方面,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費能力沒有提升,反而停頓或者下降。受高房價之限,多數中等收入者將收入的相當比例用於供養房屋,日常消費能力下降。同樣,受公共交通等「都市病」所限,許多中等收入人群被迫購車,由此產生的經濟和時間成本也束縛了這一群體的消費能力。當一個人被剛性的物質需求困擾時,不僅很難在想像中的中產階層生活中進行投入,而且會限制其社會觀感和意識。

㈨ 2020年中國中產階級將達到7000萬到2050年達到50%中產階級是誰提出來的

中產階級是美國政治家提出來的,英文叫middle class, 直譯過來是中間的階級,不同於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中產階級有自己的財產,就是知識。他們可以通過學習獲取知識,利用知識謀生,這個在中國古代可以算為文人士大夫階層。

閱讀全文

與中國已進入中產階層興起的黃金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生科技基金 瀏覽:819
沈陽新松股票代碼 瀏覽:29
天能鋰電投資理財是騙局嗎 瀏覽:96
渤海信託電話 瀏覽:210
工資貸款包裝犯罪嗎 瀏覽:95
人民幣的兌換哪個幣最高 瀏覽:304
再生銅投資 瀏覽:70
傳統外匯海星 瀏覽:897
期貨外匯公司 瀏覽:388
掌眾金額小額貸款 瀏覽:502
華天科技股票分析 瀏覽:746
海星股票 瀏覽: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714
幫貸寶貸款靠譜嗎 瀏覽:92
ADx融資 瀏覽:380
p2p理財圖片 瀏覽:939
國元證券基金託管 瀏覽:578
今日菜百黃金價格多少錢一克 瀏覽:29
速賣通外匯申報 瀏覽: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