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確定得了乙肝
是轉氨酶吧?到醫院做個兩對半就能確定了!
② 乙肝五項化驗中參考指標一般是多少
如果是從未感染過乙肝病毒和未接種過乙肝疫苗的人群 ,乙肝五項的各項指標應均為陰性。
如果是從未感染過乙肝病毒而接種過乙肝疫苗的人群 ,接種後應該產生乙肝保護性抗體,即乙肝表面抗體陽性,而其他幾項指標應均為陰性。
不知你是那兩項指標不一樣?
乙肝五項的化驗可以做進口和國產的二種,一般國產的只可定性,化驗結果分別標注為「-」或「+」,而進口試劑可以做定量分析,各醫院的化驗單據會依據所用試劑盒標出正常參考范圍。
③ 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的介紹
一般檢查乙肝的檢驗項目,有5項,也稱乙型肝炎五項指標(HBV-M),或說「兩對半」,被稱為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
④ 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是什麼
乙肝五項第一項是陽性
⑤ 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學標志有哪些
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學標志主要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乙型肝炎e 抗體(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俗稱「兩對半」。HBsAg 與抗-HBs 為一對,HBeAg 與抗-HBe 為一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在血中會很快被裂解,在血清中檢測不出來,故只有抗-HBc 一項。這五項如任何一項陽性,都表示有過乙肝病毒感染。因此乙肝五項已成為醫院檢查乙型肝炎的常規化驗項目。其中HBsAg、HBeAg、抗-HBc 為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的指標,若此三項均呈陽性俗稱「大三陽」; HBeAg、抗-HBe 和抗-HBc 三項陽性,俗稱為「小三陽」。
⑥ 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的指標分類
下面我們逐一介紹這些檢驗項目。
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原就是過去人們經常說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亞抗原」的簡稱,因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亞發現的,所以稱為「澳抗」。
乙肝病毒雖然構造非常簡單,但是,它也有一個外殼。這種外殼,是一種蛋白質,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現,標志著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驗時「表面抗原」陽性,就表示體內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體(抗HBs)
乙肝病毒侵入了人體,人體就會產生抵抗它的物質。這種物質也是一種蛋白質,就稱為「抗體」。抗體對人體有保護能力。 人體產生了「表面抗體」,就意味著機體對乙肝病毒產生了抵抗力。
許多人接種了「乙肝疫苗」,於是體內也會產生「表面抗體」,檢查「表面抗體」,也會陽性。這時,你反而希望「表面抗體」最好是陽性,這就標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種成功了,不會再被傳染上「乙肝」了。
e抗原(HBeAg)
e抗原是乙肝病毒復制的標志。它可以判定傳染性的大小。如果檢查時有e抗原陽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體內復制活躍,血中帶毒量大,傳染性強。所以,e抗原陽性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e抗體(抗HBe)
檢查時發現了e抗體,表示乙型肝炎相對好轉,給病人帶來的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它的陽性,標志著乙肝病毒的復制已經從活躍轉為相對靜止,血中帶毒量減少,傳染性也相對降低了。
核心抗體(抗HBc)
核心抗體是人體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後,最早出現的一種抗體。但是,它對人體沒有保護作用。陽性時,如果加號多(醫學上的說法是「滴度高」),提示病毒正在復制,傳染性也強。 如果過去是強陽性,雖然也是陽性,但是加號比原來減少了,表示曾經得過「乙肝」,這種陽性差不多要持續存在幾年或數十年。
上面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實際醫生在根據化驗結果判斷病人的病情時,要綜合許多因素,例如流行病史、臨床症狀和其他化驗結果,並不是靠一兩項檢查結果就作出結論的。
⑦ 乙肝血清學檢查有哪些
您好!
常見的檢查乙肝的檢驗項目,有5項,也稱乙型肝炎五項指標(HBV-M),或說「兩對半」。
「兩對半」的檢查結果,用加減號(即+、-)表示。(+),表示陽性;(-),表示陰性。
這5項檢查,分別是:
——表面抗原(簡稱:HBsAg);
——表面抗體(簡稱:抗HBs);
——e抗原(簡稱:HBeAg);
——e抗體(簡稱:抗Be);
——核心抗體(簡稱:抗HBc)。
⑧ 微生物解答題檢測hbv血清學標志物有哪些其意義如何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可採用固相RIA、ELISA、反向間接血凝實驗等方法檢測,是乙型肝炎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目前可採用CLIA對血清中的HBsAg進行定量檢測,對肝炎患者動態評價病情與葯物療效很有價值。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存在於HBV的外殼部分。血清中檢出HBsAg是乙肝的早期診斷指標之一,是乙肝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現的病毒標志物,急性肝炎潛伏期即可出現養性,先於患者臨床症狀級肝功能異常(如血清轉氨酶ALT升高)1~7周,到恢復期HBsAg滴度逐漸降低乃至消失。僅為HBV感染的標志,不反映病毒有無復制、復製程度及預後。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是一種保護性抗體,也是機體感染或接種乙肝疫苗的標志。目前常用固相RIA與ELISA法檢測之。
接受HBV疫苗接種後,血清中可出現HBsAb陽性。作為疫苗免疫機體產生的抗體,對HBV的感染具有保護性免疫作用。乙肝疫苗接種者一旦出現除抗HBs以外的標志物,則應視為既往感染。 HBsAb陽性可提示急性感染後的恢復期。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為病毒復制標志,多存在於HBsAg陽性的標本中,急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疾病慢性化傾向。
在血清中的出現時間稍後於HBsAg,是HBV復制活躍的血清學指標,其水平與病毒復制、肝臟損害程度成正比,因此HBeAg是乙肝患者有較強傳染性的標志。
4、HBeAb(乙肝病毒e抗體):多出現於急性肝炎恢復期的患者中,比HBsAb轉陽要早,常在HBsAg即將消失或已經消失時檢出,可長期存在。
當血清HBeAg轉陰後,可出現抗HBe,說明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弱(但不是保護性抗體)。 HBeAg的血清學轉換是指HBeAg含量消失同時伴HBeAb出現,是目前臨床上慢性乙肝治療的近期目標(最初目標是減少乙肝病毒的DNA復制)。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體)是乙肝急性感染的早期標志,在血清中存在的時間長,包括IgM和IgG。抗HBc IgM是機體感染後最早在血液中出現的特異抗體,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復制的標志。抗HBc-IgG在感染後逐步產生。
高滴度的HBcAb存在常表示體內有HBV復制。HBcAb陽性時表示乙肝現症感染或既往感染。抗HBc不是保護性抗體,高滴度抗HBc-IgM是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標,在慢性肝炎活動期也可呈陽性,標志著乙肝病毒在復制,有傳染性。抗HBc-IgG可持續存在數年至數十年,是既往感染的標志。
6、pre-S1:即乙肝病毒前S1抗原,作為病毒外膜蛋白成分存在於HBV Dane顆粒和管形顆粒上,在病毒感染、裝配、復制和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前S1抗原與HBV-DNA、HBeAg檢測率高度符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病毒復制指標。前S1抗原可以隨HBeAg消失而消失,與陰轉時間正相關,可作為病毒清除與病毒轉陰的指標。HBeAb陽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和HBV慢性無症狀的攜帶者中,前S1抗原陽性可表示病毒的復制。該指標陽性的患者傳播病毒的危險性明顯高於陰性/無症狀的攜帶者。前S1抗原陽性常提示急性乙肝向慢性乙肝的轉變。該指標陰轉越早、療程越短,預後也越好。
7、pre-S2:即乙肝病毒前S2抗原,其上具有高免疫性的抗原決定簇和多聚蛋白受體,為人類T/B淋巴細胞的識別表位,pre-S2與HBV的感染和復制有密切的關系,對臨床早期診斷,了解預後及制備乙肝高效疫苗有重要意義。
前S2抗原與HBsAg陽性存在顯著相關性。在急性乙肝中,前S2抗原與HBsAg都可作為HBV復制標志。在慢性乙肝中,前S2抗原的出現提示慢性肝炎進入活動期。該抗原長期存在,提示患者有轉為慢性乙肝的可能。前S2抗原不僅能判斷HBV的感染,而且對觀測疾病預後、葯物選擇及療效觀察也有作用,是對乙肝兩對半的有效補充。
常用的還是前五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