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寫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及安全生產指標
安全生產指標是根據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得來的。確切地說,企業現在一般都是對安全生產工作施行目標管理,即在年初分解各項生產指標時,要同步層層分解安全生產指標,如全年員工傷亡人數、傷亡率等等。
⑵ 安全生產指標怎麼寫
復制的,這個可以嗎
遼寧省工業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應用軟體
下面分七個方面向大家綜合介紹一下這套指標體系及其應用軟體。
一、指標體系的設計目的和指導思想
企業的發展要靠兩個輪子,一個是「管理科學」,一個是「技術進步」,我國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進行的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也體現了這兩個宗旨,企業只有遵循這兩個原則,才能取得最好的經營成果和樹立最佳的企業形象,企業才能有發展後勁。
這套評價體系力求全面考核企業的「管理科學」,和「技術進步」程度,並力求對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考核企業經營成果的指標體系進行改革。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財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集中,企業的主要任務就是執行國家下達的總產值指標,這就決定了企業必然要把總產值最大化作為生產經營的主要目標,這樣就造成了企業只講產值、不講效益;只抓生產、不抓銷售;只重投入、不重挖潛。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1983年,國家曾制定過工業企業16項經濟效益指標,1992年又制訂了6項經濟效益指標體系,這在當時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動作用。1993年,國家改革了財務會計制度,頒布實施了《財務通則》和《會計准則》,出台了新稅制,同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工作也正在逐步展開。這些重大舉措使得企業的統計指標、財務指標、產權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就使原來政府考核企業經營成果的指標體系,無論從引導企業方面,還是從評價企業方面都不再適應新的形勢,迫切需要設計出新的指標體系,對企業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以加強政府對企業的宏觀指導、引導企業的經營行為和建立起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
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和利益主體,企業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合理經營,在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的情況下不斷增加企業財富,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這就是我們設計這套評價指標體系的指導思想。
這套指標體系緊緊抓住了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根本目標是追求自身價值最大化的這個核心,打破了原有的指標體系不把企業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而是作為政府部門的基層預算單位的陳規,將考核的中心指標由資金利稅率轉為資產凈利率,將考核重點由企業行政目標的實現程度轉移到企業是否具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綜合素質上來。不僅考核企業即期經濟效益和資金營運情況,又考慮了企業將來償付債務情況和後續發展情況。
二、指標體系的設定及評價方法
我們將企業的價值歸納為四種能力,即獲取利潤的能力(獲利能力),資金綜合運營能力(營運能力),償付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和後續發展能力(發展能力),並通過這些能力的達到程度來綜合評價某一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
在四個能力中,獲利能力是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其它三個能力的來源與歸宿,在整個體系中占據最重要的位置。償債能力既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的高低,又反映企業利用負債從事經營活動能力的強弱。營運能力反映了企業資金周轉的快慢,是企業資金運用水平的體現。發展能力反映了企業的發展後勁,是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為了科學的標定企業所具備的四個能力,我們從企業30個財務和統計數據中,選定出12個比率來構成這一體系。
我們用資產凈利率、資本金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來表述企業的獲利能力。
資產凈利率等於凈利潤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表現了企業運用全部資本帶來的收益。這個比率是評價企業獲利能力的核心指標,也是整個體系的靈魂指標。
資本金利潤率是稅後利潤總額與資本金總額的比值,反映了企業的出資者向企業投入的全部資本金的獲利能力。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稅後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值,即企業所得與所耗的比率,綜合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投入產出關系。
三個指標,分別說明了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投資者回報狀況及投入產出水平,結合在一起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企業的獲利能力。
我們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來表述企業的償債能力。
資產負債率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顯示負債佔全部資產的比重,既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由誰承擔,又反映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的資金從事經營活動的能力。這一比率是償債能力的核心指標。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總額與流動負債總額的比值,用來評價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前可以變為現金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
速動比率等於(流動資產一存貨)與流動負債的比值,用來評價企業流動資產可以立即用於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與流動比率相比,更能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的變現能力。
這三個比率結合在一起,綜合反映了企業長期、短期、即期償債能力,對企業的經營風險做了較為完整的描述。
我們用營運資金占總資產的比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來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
營運資金占總資產的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差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反映企業的營運資金是否能夠維持企業經營活動的正常運營。這個比率是營運能力的核心指標。
固定資產周轉率是銷售凈收入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的比值,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是銷售凈收入與平均流動資產總額的比值。為了更真實地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的營運狀況,我們用應收帳款周轉率與存貨周轉率兩個指標的組合來代替這個比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是銷售凈收入與平均應收帳款余額的比值,反映應收帳款變為現金的速度,也說明收帳效率。
存貨周轉率等於銷售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值,是衡量企業存貨數量是否合理以及銷售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比率。
我們用全員勞動生產率、技術進步經濟效益以及凈資產增長率來反映企業的發展能力。
全員勞動生產率是一定時期工業增加值與同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的比值,反映了企業活勞動的消耗效率。這個指標是發展能力的核心指標。
技術進步經濟效益是本期增加值增長額與本期總資產增長額的比值。這個比率可以判明企業是集約型增長還是粗放型增長。
凈資產增長率等於(期末凈資產一期初凈資產)與期初凈資產的比值。這個比率反映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
這套評價體系的評價方法,是對傳統的評價方法進行分析、對比、取捨、綜合基礎上形成的,其主要特點是「比率分析,總分評定」。對各個比率,我們參照國際標准、行業標准和預算標准,確定了它們分別應達到的標准值,根據企業各個比率達到程度,確定這個比率的得分情況,綜合得分設定為100分,分布在0—100分之間,得分越高,說明企業的經營成果越好。
為了將評價結果直觀化,使非專業人員更易於理解、接受這樣的評價結果,我們這套體系除採用總分評定法外,還採用了雷達圖、直方圖法和文字診斷的方法。這樣更適用於政府部門進行宏觀政策分析和企業的管理部門對企業進行自我評價。
三、指標體系的幾個突破點
從技術上看,這套指標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突破點:一是這套體系擺脫了以資金利稅率為核心的傳統的考評企業模式的約束,不再服務於對企業進行檢查評比和施加行政干預的目的,而是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所應具有的行為導向、基本素質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
之所以選用資產凈利率為核心指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必然要求。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總價值的公式,企業的總價值與企業每年所獲凈利潤成正比,因而它是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首要條件。
二是博採眾家之長,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分析方法上,繼承了國際上慣用的比率分析法的長處;在評分方法上,將功效評分與總分評定綜合起來,既解決了總分評定法分數跳躍的弱點,又克服了功效計分的「比率越高越好」這一與經濟學中利潤最大化的概念相悖謬的弊端。
評價體系所用的比率、使用的術語、數據來源盡量採用國際通用的財務、統計指標和規范報表中的數據,以免理解上的分歧,防礙指標體系的推廣。
三是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國內實際與國際標准相結合,力求評價結果更能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實際情況。
《財務通則》中給定八個考核工業企業的比率,我們採用了七個,在此基礎上又做了必要的補充,既符合國際慣例,又考慮了中國國情。
銷售利稅率,因稅制改革,占稅收比重最大的增值稅已由價內轉到價外,因而這一比率不再能反映企業通過銷售業務除補償成本與費用支出外所創造的凈收益水平,因而我們未予採用。
營運資金占總資產比率,在國內尚屬首次採用。這個比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解釋當前企業資金普遍緊張根源,並引導宏觀經濟部門轉變思想觀念。企業只有真正產生營業盈餘,營運資金才會有穩定來源,才能具備正常的支付能力,如果企業不具備相應的「造血」機能,無論如何注入資金,都會無濟於事,而且事與願違,非但銀行信貸安全得不到保障,企業反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時,對於經濟效益核算不實的企業,這個比率也是一個很好的制約。企業在利潤上搞虛盈實虧,對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額的影響不大。而且企業潛虧,必然要靠借貸支撐,則營運資金數額必然下降,進而揭示了企業真實的資金營運能力。
四是較為充分地體現了「嚴謹」、「求實」的原則,做到了「設計有依據、數據有來源、結果有驗證」。94年5月初,我們向全省大中型企業發了一套調查表,共包括7個方面,180個數據,共有1132戶大中型企業填寫了調查表。我們組織力量將這些數據全部錄入了計算機,並進行了資料歸檔。這個具有18萬個數據的資料庫,是我們工作起步的原始數據來源。七月份,我們又將全省1357戶大中型企業的統計年報全部調來,做了進一步分析研究。對一些具有明顯行業特徵的比率的參考值做了實際測算。8月份,我們將評價結果分送省直有關工業廳局和各市經貿委,請他們對評價結果吻合程度加以驗證。從反饋結果看,除數據填報不準的企業外,評價結果與企業的實際運行狀況基本吻合,證實了這套評價體系的可靠性。
四、經濟綜合部門和企業如何開展綜合評價活動
為了更准確、方便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情況,和這套評價體系相配套,我們設計了一套應用軟體,企業只要定期將相關的31個數據錄入計算機,即可得出企業的綜合得分、評價結果、直方圖、雷達圖及相應的診斷結果、改進措施。
經濟綜合部門可定期將下屬企業的經營數據上調,利用這套綜合評價應用軟體的綜合版,方便地測算出本地區、本部門的綜合評價情況,得到相應的經濟分析表及相應的診斷措施。
總之,我們認為這套評價指標體系的推廣,對全面提高企業素質、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挖掘自身潛力、實施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戰略管理方面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將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
附:考核企業12項指標的測算方法、標准值及得分權數
項目測算方法標准值國際標准
得分權數
獲
利
能
力
(1)資產凈利率=稅後利潤
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0.05
0.0816
(2)資本金利潤率=稅後利潤總額/資本金總額
0.150.188
(3)成本費用利潤率=稅後利
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0.07
0.108
償
債
能
力
(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
產總額
0.30~0.600.30~0.6012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
1.50~2.501.50~2.506
(3)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總額)/流動負債總額0.08~01.500.08~1.506
營
運
能
力
(1)營運資金占總資產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0.01~0.300.20~0.4012
(2)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凈收入/固定資產凈值
2.003.006
(3)流動資產周轉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銷售凈收入/平均應收帳款余額
5.008.003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余額
3.005.003
發
展
能
力
(1)全員勞動生產率=本期工業增加值/平均職工人數
20.0050.0010
(2)技術進步經濟效益=增加值增長額/總資產增長額
0.300.405
(3)凈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額/期初凈資產
0.100.155
(本文選自《工業企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應用軟體》一文)
⑶ 安全生產正面指標
1、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因工輕傷率控制在 3‰以下,因工重傷率控制在 0.25‰以下;無環境專污染事故屬。
2、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無重大違紀案件。
3、企業內無刑事案件發生。
4、無越級上訪和群體事件發生。
5、無重大交通事故和火災事故。
博安網-安全生產知識雲為您回答,希望對您有用!
⑷ 安全生產目標和指標考核辦法有哪些
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制度
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每個單位、企業、個人,只有先把握住安全關,才能保證生產的發展,正常的運作後,才能促使公司的經濟利益發展,為了能更好地實行安全標准化管理,推進公司的經濟發展,現制訂以下安全生產責任考核制度。
一、對領導階層的考核
公司與主管領導必須每年進行一次有關安全生產內容方面的考核:
1. 公司主要負責人對公司安全生產負有全部性的安全職責,主要負責人是否了解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規,條理及本公司安全生產特徵化管理制度和職能。
2. 公司主要負責人必須真正了解公司的生產、規劃、計劃和制度,確定安全生產的目標和標准化管理,並按國家規定保證安全生產所需的經費,定期主持召開公司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審批和修訂本公司的安全生產規章和制度,定期檢查落實,實施情況。
3. 公司各部門領導階層,必須結合本公司的安全生產標准化管理內容進行有計劃,有規范,有制度的協助公司主要負責人把好安全生產關,考核內容參照各部門安全生產職責進行考核、評比,總結。
二、生產車間及從業人員的考核
生產車間及從業人員是公司安全生產一線負責人,他直接關繫到公司員工和周邊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及身體健康,因此,對車間及一線從業人員的考核必須每年進行二次,其內容有:
1. 是否掌握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規、條例,是否牢記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及所在任務的安全職責,責任。
2. 對生產設施、設備的性能是否真正了解,能否熟記各種主要設備、設施的安全操作規程。
3. 能否熟練使用各種消防器材和正確穿戴防護用品。
4. 在啟動《事故應急救援方案》時能否了解自己所在崗位的職責與責任,能否正確處理解決所發生事故及事故隱患。
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表
受考核單位:
序號 檢查項目 應得分 自評分 考核分
1 是否發生重傷、工傷事故, 10
2 是否重復和類似事故 10
3 是否生職工中毒事故 15
4 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制度 5
5 開展班組活動 5
6 實施安全質量標准化工作 10
7 修訂工藝和安全操作規程 5
8 經常檢查工藝紀律執行情況 5
9 計量設備、儀器、。生產設備檢查和檢測工作 10
10 生產現場清潔、文明生產 10
11 消防設施管理 10
12 是否正確穿戴勞保用品 5
好;中;差。
自評人(簽字):考核人(簽字):
⑸ 安全生產三項指標是什麼
安全生產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而採取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相關活動。
安全生產三項指標是:
1、生產安全事故起數,
2、死亡人數,
3、直接經濟損失。
安全生產的基本原則:
「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指工程項目各級領導和全體員工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堅持在抓生產的同時抓好安全工作。他實現了安全與生產的統一,生產和安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兩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對立起來應將安全寓於生產之中;
「安全具有否決權」的原則:指安全生產工作是衡量工程項目管理的一項基本內容,它要求對各項指標考核,評優創先時首先必須考慮安全指標的完成情況。安全指標沒有實現,即使其他指標順利完成,仍無法實現項目的最優化,安全具有一票否決的作用;
「三同時」原則:基本建設項目中的職業安全、衛生技術和環境保護等措施和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簡稱;
「五同時」原則:企業的生產組織及領導者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工作的同時,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
「四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過,當事人和群眾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事故責任人未受到處理不放過,沒有制訂並落實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不放過。「四不放過」原則的支持依據是《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02號);
「三個同步」原則:安全生產與經濟建設、深化改革、技術改造同步規劃、同步發展、同步實施。
⑹ 企業安全生產目標的指標如何進行層層分解
根據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基本規范中一級要求中的「目標」要求,企業要版根據自身安全生權產實際,制定總體和年度安全生產目標,並要將確定的目標和指標進行分解,以利層層落實執行。
若工傷事故為零,隱患排查整改率為100%;員工教育培訓率為100%,那無論分解到哪個層級,都是0和100%。如果總目標不是太嚴格,比如0.2%,或者98%,那麼下一步的分解才涉及到各部門/車間/工段的危險程度,給予不同的目標。
關於企業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現在一般來說,都是國家確定總體目標/指標,然後分解到各省、市、地,再由當地安監局與各企業確定,要通過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的形式體現;
至於企業內部目標分解的問題,也很容易理解。
如企業的安全生產目標其中一項是死亡人數為0,那麼自然各部門的此項目標已應該是0,具體指標也都是圍繞如何達成此目標而制定的;如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100%,月度至少1次安全隱患排查活動,安全隱患改善率100等。
關於此項指標可以根據各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如有的企業領導不重視,可制定一項指標—安全會議出席率100%等。
⑺ 安全生產經濟指標是什麼
安全生產指標是安全生產狀況的定量反映,利用安全生產指標進行安全生產的定量管理,是安全生產科學管理的要求和體現。安全生產經濟指標是反映安全經濟規律和狀況的重要分析方法。
安全生產經濟指標包括:安全投入指標、安全產出指標和安全效益指標等。
安全生產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而採取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相關活動。
「安全生產」這個概念,一般意義上講,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境、方法的和諧運作,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於有效控制狀態,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就是說,為了使勞動過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的,防止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設備設施免受損壞、環境的免受破壞的一切行為。
安全生產是安全與生產的統一,其宗旨是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可以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減少職工傷亡,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損失;減少財產損失,可以增加企業效益,無疑會促進生產的發展;而生產必須安全,則是因為安全是生產的前提條件,沒有安全就無法生產。
⑻ 安全生產四項指標是哪四項
安全生產 四項指標是指:事故事件、死亡、受傷、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