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日時期的一條小黃魚《金條》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一兩銀子,鑄成幣後叫一銀元,俗稱一元錢。民初時期,一元兌1400文,大米20文一斤,可買70斤大米。相當於現在120-140塊錢,到抗戰時期物價大漲,一元只能買8-9斤大米了.民國時期工人工資最高。工人月薪15-30元,
民國時,金條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
大黃魚即上世紀民國中央銀行儲備金的5市兩金條,重158克左右,成色為991.0。金條的正面圖案雕刻的為孫中山的頭像,並鑄有「中央造幣廠制」的字樣,背面鑄有金條重量、成色、編號、等字樣。
小黃魚即上世紀民國中央銀行儲備金的1市兩金條,重31克左右,成色為991.0。
上海通行的標金,是10市兩一條。其形為長條式,長約四寸,寬約五分,酷似小磚。上海通行標金每條漕平十兩(漕平一兩合1.17854盎司。其成色為978(千分之九七八之意),故曰「九七八標金」或「標金」。主要用於上海金市交易。
抗戰初期,一根小黃魚大約可以兌換30—40塊大洋,兌換比率隨著年景好壞上下波動。抗戰後期,黃金越來越貴,兌換銀元的比率越來越大。
上世紀三十年代時,雜牌的老式步槍一支約30—40塊大洋,一支中正式要50、60塊大洋,1枝進口的毛瑟步槍是100塊大洋,ZB-26(捷克造)機槍要600大洋以上。
Ⅱ 民國時期的小黃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黃金呢
民國時期的1兩一根的小金條(合今天的31.25克),俗稱「小黃魚」。稱千足金.
Ⅲ 大黃魚 小黃魚 黃魚 黃花魚 有什麼區別
黃魚就是黃花魚,黃花魚又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
大黃花魚和小黃花魚的區別:
1.別稱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學名小黃魚,別稱小鮮、大眼、花色、小黃瓜、古魚、黃鱗魚、小春色、金龍、厚鱗仔、小黃花等。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學名大黃魚,別稱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紅瓜、金龍、黃金龍、桂花黃魚、大仲、紅口、石首魚、石頭魚、黃瓜魚等,為傳統「四大海產」之一。
2.體型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體長圓形,側扁,尾柄長為其高的2倍。頭大,口寬而傾斜,上下頜略相等。下頜無須,頦部有6個細孔。上下頜具細牙,上頜外側及下頜內側牙較大,但無犬牙,齶骨及犁骨無牙,頭及身體被櫛鱗,鱗較大,側線上鱗5~6個,背鰭及臀鰭鰭條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圓鱗,臀鰭鰭條少於10,鰾側管2小分支平行但不相等,呈一長一短管狀。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體延長,側扁,體長約40~50厘米,尾柄細長,長約為高的3倍余,鱗較小,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9行鱗,頭較大,具發達粘液腔,下頜稍突出,體黃褐色,腹面金黃色,各鰭黃色或灰黃色,唇橘紅色,鰾較大,前端圓形,頭顱內有2塊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個。
3.分布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廣泛分布於中國東海、黃海和渤海以及朝鮮半島西岸海域,主要產地在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省沿海,以及受長江徑流影響較大的黃海南部和東海北部水深40~80米的海區,屬暖溫性近底層魚類。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分布於黃海中部以南至瓊州海峽以東的中國大陸近海及朝鮮西海岸,雷州半島以西也偶有發現,中國沿海的大黃魚可分為南黃海——東海地理種群、台灣海峽——粵東地理種群、粵西地理群3個種群。
4.功效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脂肪、鈣、磷、鐵、鉀、鈉、鎂、硒和維生素A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食用價值高,而且無論從中國傳統醫學還是現代醫學研究中,都發現小黃魚還具有相當高的葯用價值,例如魚鰾具有潤肺、健脾、補氣血的功效,膽能清熱解毒、平肝、降血脂,魚磷可制葯用膠,精巢用來提取魚精蛋白、精氨酸,卵巢則可用於提取卵磷脂。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肉質較好且味美,松鼠黃魚為筵席佳餚,大部分鮮銷,其他鹽漬成「瓜鯗」,去內臟鹽漬後洗清曬干製成「黃魚鯗」或製成罐頭,魚鰾可干製成名貴食品「魚肚」,又可制「黃魚膠」,肝臟含維生素A,為制魚肝油的好原料,耳石可作葯用。
(3)小黃魚黃金擴展閱讀:
大黃魚的營養價值:
大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大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大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並對各種癌症有防治功效。
大黃魚有和胃止血、益腎補虛、健脾開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貧血、失眠、頭暈、食慾不振及婦女產後體虛者食用大黃魚尤為適宜
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它是通過阻斷身體過氧化反應而起到抗輻射、延緩衰老的作用。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
Ⅳ 一條「小黃魚」(黃金)那是多重
200多克
Ⅳ 小黃魚是多少克黃金
一兩重。
按照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金條以「兩」為基本重量單位,通常來說,金條分為三種,分別為十兩,五兩和一兩。當然也有半量等其他規格。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一般將一兩重的金條稱之為小黃魚,10兩重的自然是大黃魚了。中央造幣廠制的金條上,會壓有中央造幣廠、日期等字樣。
民國期間的大部分金條,都是在1945年到1949年之間生產的。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也將儲藏於金庫的大量金條運至台灣,而這些數目巨大的金條也成為台灣後來經濟騰飛的基礎。
價值情況:
在使用公制之前,中國舊制一斤為16兩,所以民間也有半斤八兩之說。因此,當時的一兩金條,大約相當於今天這樣單位的31克。所以,小黃魚,也就是一兩的金條為31克黃金,而大黃魚也就是10兩的金條,自然是310克了。
例如黃金的價格一直徘徊在1克200-300元左右,因此,按照金價單純計算黃魚的價值,一兩的小黃魚價格約為8370元,而大黃魚自然是83700元了。
當然,這么計算小黃魚的價值是並不合理,黃魚作為民國時期鑄造的金條,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因此,它的實際價值應該比金價核算要高得多。
Ⅵ 黃金投資中的「大黃魚」、「小黃魚」分別是指什麼
上海人把金條叫成大黃魚、小黃魚,小黃魚指50克的金條,大黃魚指500克的金條。年底買金條壓箱底,是家庭富裕的象徵和祈求福氣的傳統。
Ⅶ 舊時一條小黃魚合多少克黃金
1兩一根的小金條(合今天的31.25克)
Ⅷ 1根小黃魚多少克
解放前中國最流行的金條規格,主要就是「大黃魚」和「小黃魚」.「大黃魚」指十兩內一根的金條.按舊容制1斤16兩,1兩=500/16=31.25克,這個份量跟今天所說的1盎司黃金相差無幾.所以,「大黃魚」金條摺合今天的重量就是312.5克.本來「大黃魚」是通行的規格,富有家庭通常會存幾根金條作為壓箱底錢.但後來金貴銀賤(民國的法幣是銀本位,最早一元法幣就是按一枚銀圓定價的),普通百姓也紛紛想買黃金,而「大黃魚」顯然太貴買不起.所以金店就鑄造了1兩一根的小金條(合今天的31.25克),俗稱「小黃魚」,中產家庭一般玩這個.
Ⅸ 民國時俗稱「小黃魚」的金條價值多少錢,購買力如何呢
看過民國電視劇的人,一定對於多方勢力共同認可的黃金印象深刻。無論是漢奸、特務,還是軍閥、土匪,黃條,也就是俗稱小黃魚,一直他們最認可貨貨幣。理由自然也不難理解,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在軍閥混戰的民國,黃金自然是最保值,也是購買力最為堅挺的硬通貨了。
北京四合院
據統計,截止到1949年3月,國民黨共生產了各種重量的金條約有111萬條,重量大約為153萬兩。但是,由於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絕大多數金條都被帶去台灣,留在大陸的金條並不多。
而且,被留在大陸的金條大多數也被銀行回收並融化,因此,民間存有的金條數量十分稀少,再加上金條特定的歷史時間,小黃魚也成為收藏家最愛收藏的藏品之一。它的價值,也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