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中的指數是什麼意思啊,
股票價格指數為度量和反映股票市場總體價格水平及其變動趨勢而編制的股價統計相對數。通常是報告期的股票平均價格或股票市值與選定的基期股票平均價格或股票市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價格指數。
當股票價格指數上升時,表明股票的平均價格水平上漲;當股票價格指數下跌時,表明股票的平均價格水平下降;是靈敏反映市場所在國(或地區)社會、政治、經濟變化狀況的晴雨表。
2015年1月19日,因兩融監管,券商板塊,除宏源證券停牌外,板塊內個股全線跌停。個股方面,方正證券、山西證券、國海證券、國金證券、東北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等19股集體跌停。滬指大跌7.7%創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1)摩根士丹利指標擴展閱讀
計算指數
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股票價格指數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 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㈡ 美國指標利率0-0.25%是什麼意思
0-0.25%是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利率),即銀行間同業拆借的目標利率,具體可專以看看美聯儲的目標屬利率制。
將目標利率設為0-0.25%是為了在零利率時代,增強貨幣政策操作的靈活性。
另外,有消息說美聯儲在考慮實行利率走廊模式,可能是在嘗試吧。
聯邦基金利率是針對銀行的,不是針對普通儲戶的。
㈢ 什麼是MSCI世界指數
MSCI世界指數: 指的就是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公司所編纂的全球型指數, 這其中以全球各主要國家的重點股票所組成, 也是多數全球型股票基金經理人所倚賴的一個指數, 不論是國家別權重或個股權重, 對經理人而言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這也是為為什麼只要被MSCI指數納入投資組合的股票, 都會有一波漲幅, 因為一但被納入組合中, 全球性的資金將會源源不絕的買進這檔股票, 記得群創這檔股票在今年2.14日被MSCI納入成份股後, 權重為1.15%, 也就是外資100億的投資組合資金中, 有1.15億會買這檔股票(這是在理想的狀況下), 當時股價就呈現大漲的情況, 除了這是檔新上市的鴻海概念股外, 外資的指數型加碼也提供了很大的買盤來源, 目前摩台股共有105檔股票, 大多以中大型股為主要特色...而MSCI世界指數很明顯的是以已開發國家為主要投資標的, 這其中美國,歐洲加日本就已經將近90%, 最主要的還是考量到資金流動性與這些市場的規模較大的原因, 新興市場雖然享有比較大的漲幅, 但是市場規模太小, 容易產生流動性的問題 ,況且全球型基金的規模都很大, 像最有名的坦伯頓成長基金規模就達330億美元(約1兆台幣) ,以這樣的資金規模, 只要把一部份資金放在規模小的新興國家中, 那股票還不漲翻天嗎? 但是以這種大型基金經理人的操作觀念而言, 這些市場都只是短線上的炒作, 永續經營,慎選投資標的才是其中長期追求的投資目標 .....
MSCI區域比重配置:
美國 48%
歐洲 30%
日本 10%
新興市場 8%
已開發亞洲 4%
ps.指數配置以2007.3月為准 已開發亞洲不包括日本
㈣ 有人可以介紹一下台灣的GDP和其他重要經濟指標嗎
台灣行政院主計處日前下修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 )成長率預估,外資券商機構也隨即做出回應與調整,其中,摩根大通(JP Morgan )認為,雖然下半年台灣景氣將開始走強,但由於第1季表現不如預期,因此,將今年GDP成長率從原本預估4.3%下修至3.8%;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ely )看法較為樂觀,預估台灣國內需求的復甦力道,將可減緩出口下滑之沖擊,並重申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維持4%以上的水準。
對於主計處將今年台灣GDP成長率由4.21%下修到3.63%,減少0.58個百分點,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 )亞太區經濟分析師Enoch Fung表示,「下滑幅度實在令人太驚訝」,尤其今年第1季GDP成長率只有2.54%,較去年第4季的3.25%大幅滑落,也低於原本預估。
今年2月下旬,主計處將今年全年GDP成長率下修至4.21%時,高盛證券持不同看法,樂觀地將GDP成長率預估值,反向上修到4.5%。
對此,Enoch Fung認為,台灣去年第4季開始出口成長率呈現下滑,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全球成長遲緩是主要原因,但內需復甦持續走強,「台灣消費市場可成為今年經濟成長一股力量,這也是上修經濟成長率的重要原因。」
不過,由於高盛證券2月才上調台灣經濟成長率,因此,在Enoch Fung最新出爐的台灣經濟研究分析報告當中,並未調整GDP成長率預估值,僅表示將進一步評估。
在主計處下修經濟成長率的隔日,摩根大通證券隨即下修台灣GDP成長率的預測值至3.8%,其亞太區台灣首席經濟師吳向紅(Grace Ng )表示,根據台灣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第1季GDP成長率為2.5%,低於摩根大通預測的3.0%,也出乎市場預料。
吳向紅說,盡管跡象顯示台灣景氣在第1季已經到底端,但出口成長率的大幅衰退,使得今年經濟成長率無法保住在4%以上。
展望台灣未來景氣,吳向紅持正面態度,她認為,在全球景氣趨緩下,台灣這樣的經濟表現,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吳向紅說,對於台灣經濟的復甦會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來自於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活動與電子產業可望好轉,尤其,台灣4月份的出口呈現出好的訊號,特別是科技產業的出口方面;在台灣市場部份,個人投資穩定成長,加上許多主要投資計劃持續進行,公部門投資也進展中,這對台灣整體成長都有貢獻。
她表示,在個人消費部份,基本面是維持有利的,特別是就業率穩定,並因此帶動的收入增加,實質利率維持歷史上低點,將有助於台灣房地市場。
相較於摩根大通下修今年GDP成長率,摩根士丹利則維持不變立場,重申可望達到4%水準,摩根士丹利亞洲區經濟分析師任永欣(Denise Yam )表示,今年第1季GDP成長率下滑至2.5%,是自2003年第2季SARS風暴以來的新低點,更比摩根所預期的2.7%低。
任永欣說,從2005年第1季的外銷訂單可以看出國際需求下滑的證據,外銷訂單的成長率從2004年的27%下滑至2005年第1季的20%,包括工業生產指數成長率也出現下降;此外,由於預期需求減緩、存貨緊縮以及輸出減少,都是2005年第1季GDP成長的負面影響。
任永欣表示,雖然台灣政府新的資料顯示,出口部門成長率比預期還要急劇地下滑,但摩根士丹利看到台灣內需復甦的力量,這將可緩沖出口成長率下滑。
任永欣指出,整體的台灣需求雖然比2004年的6.4%低,但在2005年第1季也有3.1%,能彌補出口減縮的影響,因此,維持2005年GDP成長率預測為4%。
此外,花旗集團對台灣GDP成長率的預估值,也由原本的4.1%下修至3.6%,和摩根大通一樣,調整至4%以下,其原因是因為今年第1季經濟數字不佳,據了解,在主計處公布最新經濟成長預測,花旗就已經提前完成下修,預測數字恰好與主計處相同。
但花旗銀行台灣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鄭貞茂則透露,由於花旗集團預測今年GDP成長率3.6%這項數字,並未加入主計處最新公布的實質數據,近期內,還會再進行評估與調整。
鄭貞茂認為,相較於全球經濟成長率,台灣今年GDP成長率若是3.6%左右,仍屬於相當穩定。
此外,外資圈對於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最為樂觀的,就屬雷曼兄弟證券(Lehman Brothers )的5%,但主計處下修台灣經濟成長率後,雷曼兄弟的總經研究團隊尚未進行評估與調整,由於雷曼兄弟的預估數字與其他外資券商相差頗大,是否會調整至5%以下,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