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浦東建設歷史交易數據

浦東建設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時間:2021-01-02 03:06:51

⑴ 深圳開發與浦東開發的區別,歷史

深圳經濟特區
1978年12月我們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1979年2月國務院批轉廣東省《關於寶安、珠海兩縣外貿基地和市政建設規劃的報告》要求深圳、珠海在3-5年內「建成對港澳的出口商品基地、吸引港澳遊客的游覽區和新型的邊防城市」。1979年7月中央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這標志深圳等經濟特區的正式誕生。 按照中央和廣東省的部署先集中力量把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好深圳起步最早。一是開始城市基礎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1979年率先建設蛇口工業區1980年開始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開發羅湖和上步城區建設蛇口、赤灣、東角頭、媽灣等港口開發建設一批工業區引進一批外資和先進技術工業開始起步建設深圳大學、圖書館等八大文化設施文化事業開始起步制定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改善特區管理體制制訂有關配套法規。二是以市場為取向以基本建設管理體制和價格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在全國率先在工資制度(1979)、基建體制(1980)、勞動用工制度(1980)、價格體制(1982)、企業體制(1983)、勞動保險制度(1983)、幹部人事制度(1982)以及政府機構(1981)等方面進行改革。三是在對外開放方面創辦蛇口工業區(1979)開放沙頭角(1983)先後開放文錦渡(1978)、蛇口碼頭(1981)、梅沙(1984)、沙頭角(1984)、赤灣(1984)、大亞灣(1985)等口岸開放金融業引進一批境外銀行。四是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1983)等理念創造三天建成一層樓的「深圳速度」(1984)。這一時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單項突破以開放促改革。這些改革沖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為特區對外開放和建設掃除了一定障礙並對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產生重要的示範效應。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經濟特區指出經濟特區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對外開放的窗口」。「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浦東
浦東新區位於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的東岸,面積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萬。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制定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發方針。2005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進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委、市政府明確了「一個作用、三個區」的功能定位(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施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努力成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區、自主創新示範引領區、現代服務業核心集聚區),標志著浦東改革開放進入了新階段。16年精心謀劃,16年堅實步履,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國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東開發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框架,浦東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獨特的國內優勢 浦東新區地處中國海岸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緊靠基礎雄厚的上海老市區,背依物阜民豐的長江三角洲。而整個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沿岸地區的土地面積佔全國的1/3,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3強。 優越的國際地域優勢 浦東新區面對著太平洋,它的扇形面正好對著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這就使浦東新區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是各國投資者進入中國的大門。 基礎設施 基礎建設先行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之一。浦東開發以來的十三年中,先後投入約1800億元人民幣開展基礎建設,相繼建成了大橋、隧道、公路、地鐵、煤氣廠、航空港等交通和能源項目,新區的投資環境得以不斷的改善。

濱海新區
開發建設濱海新區,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改革開放的戰略部署,從服務環渤海及我國北方經濟發展的戰略角度,結合天津改革開放實際做出的一項跨世紀發展的重大舉措。經過全市上下十幾年的奮斗,天津迎來了重大歷史性機遇,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濱海新區納入全國總體發展戰略布局。為落實中央全會精神,天津市委八屆八次、九次全會對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進行了全面部署。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為標志,天津濱海新區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濱海新區處於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位於天津東部臨海地區,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岸線153公里。常住人口140萬。包括天津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三個功能區和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三個行政區,以及東麗區、津南區的部分區域

⑵ 上海有哪些著名的建築

1.和平飯店

和平飯店建於1929年,原名華懋飯店,屬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築,樓高77米,共12層。外牆採用花崗岩石塊砌成,由旋轉廳門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義大利大理石鋪成,頂端古銅鏤花吊燈,豪華典雅,有「遠東第一樓」的美譽。解放後,飯店於1956年重新開業,起名和平飯店。近年來,和平飯店對客房、餐廳等進行了更新改造,而建築風格仍保持了當年的面貌,整幢建築融現代與傳統、新潮與復古於一體。

2.恆隆廣場

作為南京西路上與中信泰富、梅龍鎮廣場並立的「金三角」,恆隆不僅僅成為國際頂尖品牌在上海的匯聚地,更主要的是,更青睞具備個性化的商品,上海真正高級時尚的走向在此可見出端倪。

3.外灘18號

18號的前身是渣打銀行,這座1500平方米的大樓臨水而建,混合了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巴洛克以及混合主義的風格。即使在80年後,18號簡潔的線條和典雅的外觀,仍散發著屬於那一個時代驕傲的光芒。2004年11月,外灘18號開張成為一個新的人文時尚地標,經營者的自我定位是一個創意空間,叫做「Bund18Creative」。重新規劃之後,外灘18號不僅吸引了眾多高檔消費品入駐,擁有如卡地亞和傑尼亞這樣的世界級品牌和高檔餐廳。還常舉辦許多展覽,承辦時裝秀,或者論壇。

4.東方藝術中心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由法國著名建築師保羅-安德魯設計,整個建築外表採用金屬夾層玻璃幕牆,內牆裝飾特製的淺黃、赭紅、棕色、灰色的陶瓷掛件。作為後現代建築理念的一個傑作,整個設計體現了當今世界最前衛最有文化意韻的風格———回歸大自然。在這樣的環境里欣賞音樂藝術,是一種真正陶冶性情的享受。作為「上海最新的高雅藝術發布地」,東方藝術中心吸引了眾多時尚中人。

5.M50(莫干山路50號)

M50作為上海市經委授牌的第一批「上海創意產業園區」,同時還被上海市政府規劃為上海11條特色文化街區之一,昔日斑駁廢棄的舊倉庫,終於褪去灰姑娘面紗變成中國創意文化產業的權威的聚集地。它目前匯集了80餘家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團體、創意設計公司及藝術家工作室,是上海最具品位、規模和影響力的藝術中心,並被美國《時代周刊》雜志以「上海時尚地標」的標簽列為「推薦參觀之地」,聲名直追紐約蘇荷區和法國塞納河左岸。

6.新天地

新天地以上海近代建築的標志-石庫門建築舊區為基礎,首次改變了石庫門原有的居住功能,賦予其商業經營功能,把這片反映了上海歷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國際水平的餐飲、購物、演藝等功能的時尚、休閑文化娛樂中心。新天地的石庫門建築群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牆、屋瓦,而每座建築內部,則按照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無一不體現出現代休閑生活的氣氛。漫步新天地,彷彿時光倒流,有如置身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進每個建築內部,則非常現代。

7.上海話劇中心

雖然看話劇仍然是十分小眾的愛好,可是上海話劇中心隨著不斷引進國外原版劇目及製作優秀的當代戲劇作品,中心已培養起上海的話劇演出市場。如今安福路的話劇演出是上海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去安福路看話劇成為當代上海青年的一種時尚文化,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種習慣。上海話劇中心已經成為各類藝術專業人才齊全,演出硬體設施先進,擁有資產1.2億元以上的國家級大型表演藝術院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還經常與日本、英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新加坡、韓國等國的藝術家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及互訪,一些優秀劇目如《家》、《東京的月亮》、《喜福會》、《OK,股票》、《留守女士》、《商鞅》等還應邀赴日本、新加坡、德國、韓國及香港、台灣地區演出,獲得海內外文化藝術界的高度評價。

8.上海美術館

這里曾是舊上海十里洋場的跑馬總會,新館擴建工程完整地保留了這幢英式建築原有的新古典主義外觀,根據美術館的功能要求對其進行了改造。室內設計繼承了歐式的傳統語言,強調了明快的現代氣息。在館內仰望凝重的樑柱,再沿著寬敞的樓梯拾級而上,撫摸著30年代的銅鑄馬頭,瀏覽著藝術家的精美之作,定會領略到新舊上海的歷史變遷,感受到引人入勝的文化魅力。作為上海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上海美術館也常時尚盛事不斷,為各種先鋒實驗藝術提供了重要舞台。

9.Park97

義大利風格的Baci餐廳,日本式的TokioJoe餐廳以及Cali-fornia俱樂部這三個來自蘭桂坊餐飲集團公司並在香港非常火爆的餐飲及娛樂場所構成了Park97。無論是在酒吧前享受一杯葡萄酒,還是依在沙發里品味一杯午後咖啡,亦或是來一份精緻的現代意式風味晚餐……義大利式烹飪風格的Baci餐廳都能向您提供這一切。

10.東方明珠電視塔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The Oriental Pearl Radio & TV Tower)是上海的標志性文化景觀之一,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塔高約468米。該建築於1991年7月興建,1995年5月投入使用,承擔上海6套無線電視發射業務,地區覆蓋半徑80公里。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是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塔內有太空艙、旋轉餐廳、上海城市歷史發展陳列館等景觀和設施,1995年被列入上海十大新景觀之一

(2)浦東建設歷史交易數據擴展閱讀: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G60科創走廊核心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申。四、五世紀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

因此松江下游一帶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朝置華亭縣。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浙吳越文化與西方傳入的工業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

1843年後上海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埠並迅速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城市。

上海市總面積6340方公里,轄16個市轄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於日本東京。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

全球人口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上海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上海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第二 。

2017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7642家, 位列福布斯2017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一位。

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設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與安徽、江蘇、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閱讀全文

與浦東建設歷史交易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一般包括哪些 瀏覽:866
蘇寧與京東的價格戰 瀏覽:213
pr融資 瀏覽:963
投資管理公司章程 瀏覽:241
2013中國外匯儲備結構 瀏覽:21
阿合馬理財措施不包括 瀏覽:453
找工雷達投資 瀏覽:188
紅衛融資一期 瀏覽:225
期貨品種日均持倉數據 瀏覽:473
光大銀行理財可靠嗎 瀏覽:593
韓元128000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8
借貸寶內部貸款一萬的額度 瀏覽:298
8元人民幣兌韓幣 瀏覽:621
個人外匯結算賬戶結匯 瀏覽:109
美元與黃金價格反向變動 瀏覽:177
菲律賓350比是人民幣多少 瀏覽:53
雲南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招聘 瀏覽:343
在生鋁錠價格 瀏覽:63
駐馬店太平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930
智薈理財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