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中国的投资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自独立以来,非洲一体化一直被视为加速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去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非洲经济发展报告》就分析了非洲一体化进程在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分析指出:在经济多元化、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非洲一体化无疑提升了非洲经济的生产力,壮大了经济规模,增强了经济竞争力,并且成为非洲经济更好参与全球经济的助推器。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2004年的报告指出: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要求非洲更快、更具战略性地推动一体化进程。非洲是否需要通过非洲内部经济一体化的方式来创造更具规模、更富竞争力的地区经济组织,从而占有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经济融合将解决长期困扰非洲多个国家经济的结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抵消了消除贫困的努力。另一方面,非洲政治、经济、社会的内部问题也限制了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在非洲的基础建设投资对非洲一体化所发挥的作用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中国在非洲的基建投资被认为是西方发展模式的替代方式。德博拉最近在《外交事务》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对中国和西方在非洲的行为模式做了比较。该文指出
:西方通过推进贸易自由打开非洲市场;中国则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吸引本国企业到非投资;西方支持政治治理和民主;中国修建公路和大坝。
西方推动的是非洲的民主、自由和一体化进程而中国推动的是基于资源的发展援助。例如,布劳蒂加姆指出70年代末中国曾借助其资源从日本吸引了100亿美元的贷款。
中国从日本得到了新的设施和技术,作为回报,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石油和煤炭。
从80年开始日本投资于中国的六个主要铁路、港口和水电项目,许多日本公司参与建设中国的输电网络、煤矿和交通运输网。2004年以来,中国已与至少7个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达成了将近140亿美元的类似协议。
许多非洲的领导人对中国的发展模式表示认同,因为中国无疑为非洲提供了传统援助者之外的其他选择。不过西方一直对中国在非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示怀疑,他们尝试说服中国按照西方模式援助非洲的发展,注重民主、自由和非洲一体化。本文的关注点是地区一体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基建投资在非洲地区融合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非洲的一体化进程并不成功,对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众说纷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非盟提出能力与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地区融合,并质疑国外直接投资和其它外国援助在地区融合中的作用。南非金山大学的吉尔伯特教授称之为外生的一体化。吉尔伯特对欧洲等所谓的第一代援助者推动的外生一体化与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NEPAD)进行的内生一体化进行了对比,并表示中国可以在第二代地区融合中发挥作用,淡化欧洲的影响。鉴于目前大家的关注点多集中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而往往忽略中国对于非洲一体化的支持。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支持非盟和其它次区域组织。例如,中国给予该地区组织以经济支持从而避免内部冲突以保持和平,刘贵今大使在沙姆沙伊赫的中非合作论坛上的发言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企业在非洲基建方面的投资也被认为是促进了非洲的区域融合,特别是类似于坦赞铁路这样的基础建设。非洲脆弱的基础建设往往被认为是区域融合的制约因素,因此中国在提高当地基础建设水平的努力也被认为是促进了非洲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虽然中国在该方面的投资方便了非洲国家之间的交往,但是却没有提升非洲国家促进一体化进程的内在需求。
一、没有经济多元化就没有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非洲是否存在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吉布指出由于市场没有互补性,非洲的一体化进程目前还没有真正开始。非洲经济依赖于原材料贸易,由于很少有非洲国家自身的生产能力能消化这些原材料,因此这种贸易并不是非洲内部的互补贸易。生产品种单一也限制了贸易品种的多元化。这就道出了非洲经济缺乏融合的原因。因此促进非洲经济多元化应是提升非洲经济的第一步,由此还可以促进地区基建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没有一体化的内在动力,跨国境的基础建设只是为在非的国际企业提供了便利。相对于基础建设,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制造业对当地政府来说应该是更有裨益。
目前,中国的政府和企业正在投资非洲的制造业,根据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古京博士的研究,中国民间资本越来越关注非洲的制造业。中国在加纳的340个项目中有超过100个都是与制造业相关的项目,而在埃塞俄比亚,66%的中国企业投资于制造业。目前世界银行正与中国政府合作发展非洲的制造业以促进非洲的产业转型,及从最基础的制造业开始逐渐转向有附加值的产业链。中国政府经常谈论中国投资给非洲带来的工业革命,其战略就是鼓励中国企业将部分生产线转往非洲。
中国的私营企业家也乐意将部分或者全部业务移往非洲,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促使中国企业放眼海外寻求机遇。中国政府正在通过资金支持和简化海外投资程序等方式鼓励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另外欧洲与非洲之间的优惠协议以及能源优势都吸引中国企业在非洲设厂。到目前为止在非投资的产业都属于低端制造业,例如玩具、制鞋等,因为中国国内也正试图进行产业升级。但是这些产业多集中于非洲的经济特区,因为非洲基础建设水平落后,而特区往往濒临港口或者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中国在非洲的制造业投资是否能够提升所在国的产业多元化?非洲的基础建设是否仅仅为国外企业提供便利?抑或是特区的周边地区也将受益于当地的基础建设?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政府在短期内确实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转型,中国的官员明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重大转变是有可能的,这种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因为中国没有经历工业革命。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值得深入探讨。
二、中国发展模式的经验
在前几十年中国一直在吸引境外直接投资,国外企业在中国的运营受到严格限制,开设公司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合资企业,且中方合资人必须拥有超过50%的股权。这样的措施主要是为了促进技术的转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非洲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是中非之间又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有强大的政府执行力,但是非洲国家间却存在多种领导模式。如果某个非洲国家准备限制国外投资,只允许他们开设合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可能很快就会转往其它限制较少且拥有同样丰富资源的非洲国家,直接投资的缺乏一定程度上迫使非洲政府坚持目前的经济政策,因此政治一体化并形成统一的针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战略对非洲国家来讲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所有的非洲国家能就境外直接投资达成一致协议并都遵照严格执行,无疑将提高对非洲的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多样化,而这又会增强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
非洲的政治一体化应先于经济一体化,以创造更强大的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因此,如果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促进了地区融合,那么其中发挥作用的并不是中国在非的基建投资。正如前文所言,如果非洲没有一体化的内在动力,那么基础建设只是为境外企业提供了便利。如果中非之间就中国应为非洲融合提供帮助这一点达成共识的话,那么中国就应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办工厂从而促进非洲经济多元化。从另一方面来讲,与其等待中国给予此方面的协助,不如从现在开始非洲国家就通过制定统一的外资政策,以从目前的在非中资企业获取发展的利益。通过这种模式中国也可以在非洲的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毕竟,相较于欧洲,非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当年的中国更相似。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组织为非洲一体化所提出的建议往往没有效果的原因,因为这些建议多基于欧洲一体化的经验。如果中国真的愿意在非洲的第二代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作用,就应该协助非洲发展制造业,其中技术转移以及当地企业的参与程度都尤显重要。非洲应该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学习经验,思考强大的政府执行力和统一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外,相对于个体机遇,非洲国家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最符合非洲现实情况的,什么是最符合本国国情的。【作者系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贰』 非洲吸引我国投资区位条件
(1)丰富的自然资源;
(2)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3)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4)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
『叁』 到非洲投资建厂要注意什么
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办厂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要同回扩大我国外贸出答口相结合,坚持以贸易为先导,以加工生产为基础;
二、要同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
三、要同非洲市场需求相结合;
四、要同国内企业的自身优势和经营战略相结合;
五、要同我国企业的投资能力相结合。
注意:在非洲办厂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为前提,积极务实,注重实效,项目要成熟一个办一个,项目规模要适当,特别要落实好资金、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要量力而行,第一次可以投入较少,站稳脚跟后再逐步扩大投资规模,由小到大,实现滚动发展。
『肆』 非洲投资有哪些风险
随着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对轻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而我国的一些产业如轻工、纺织、家电以及服装加工在该地区比较优势显著,境外带料加工大有可为。现在我国已经明令地方的小水泥、小玻璃、小陶瓷、小造纸等企业限期停产下马,而有些设备状况良好、图纸齐全的,完全可以采取整厂搬迁的形式,到非洲办厂。
在非洲开办工厂,利润非常可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武汉拖拉机厂在喀麦隆建立的手扶拖拉机组装厂,在国内售价是8000至10000元人民币,在非洲的售价是4000美元左右,而且供不应求。又如,尼日利亚是一个滨海国家,但每年需要进口食盐2700多万吨,如果中国公司投资建造一个海水晒盐工厂,所获取的利润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再如,非洲人喜爱的建房用的红砖,国内是0.15元人民币一块,在尼日利亚约合1.2元人民币,在肯尼亚约合1.6元人民币,在莫桑比克约合1.8元人民币,如果在非洲投资办一个大型砖厂,肯定有利可图。
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例如,刚果(金)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可供采伐的木材资源达5000万立方米,但这个国家每年的采伐量还不足50万立方米,其余90%的森林资源自然流失。相比之下,我国每年木材的消耗量大约5000万立方米,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历史上特大洪水之后,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政府已经明令禁止采伐天然林。由此可见,刚果(金)的森林自然流失量正是我国木材的消耗量。在该国建一个大型木材加工厂,生产板材及家具,财源肯定会滚滚而来。
又如埃塞俄比亚全国只有两家水泥厂,设备都是60年代的,设计年生产能力还不到60万吨。就这样,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水泥厂3条旋转窑生产线还坏了2条。市场上水泥经常供不应求,最紧张时要提前一个星期交钱定货。广东有一个乡的水泥厂就有几十家,完全可以选择一家设备状况好的到非洲投资。再有,现在埃塞俄比亚还没有一个玻璃生产厂,国内所有建筑工程和日常民用的玻璃都要从国外进口。
非洲国家独立以来,工业生产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状况恶化和缺乏管理人才。中国企业到那里发展一些生产性项目,利用非洲国家出口方面的有利条件,将产品出口到欧洲和北美,利润将会很丰厚。
例如,当地麦秆、棉秆、芦苇等被作为柴火白白烧掉,而当地纸张普遍昂贵,且非洲国家目前处在发展阶段,一时还不可能把治理环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果将我国那些造成环境污染被迫关停的中小型造纸厂的设备运到非洲,在那里办一家中小型造纸厂,尽量降低污染程度,既解决了自己工厂的出路问题,增加了经济收入,又可为当地提供物美价廉的纸张,还可以为当地培训技术人员,真是一箭多雕的事情。
又如,当地盛产水果,芒果、香蕉、桔子、木瓜等,多得烂在地上无人管,而当地超级市场里从西方国家进口的水果罐头、果酱罐头等商品的价格高得令一般外国人都难以接受,若在那里开设一条中小型水果、罐头、果酱加工、生产、包装线,以略低于西方国家同类商品的价格销售,投资不大,销路很好。
再如,我国的家电产品质量可靠,在当地价格又比西方国家的产品要低。我国有能力的企业如果到那里搞一些简易的装配线,组装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根据市场需要再逐步扩大再生产。此举既解决了当地政府头疼的就业问题,又帮助他们培训了技术人员,自己还可以不断获得经济效益。
还有,大多数地方粮食加工至今仍处在用木棒、石臼舂米的阶段,工艺相当原始,若将国内更新下来的粮食加工设备弄到那里,办一个粮食加工厂,去几个管理人员,雇用当地劳力,挣了钱后或更新设备扩大经营范围,或熟悉当地市场行情后转产其他行业,都是非常可行的。
大部分当地人常年饮用啤酒,销量非常大,但价格比较贵,500毫升的本地啤酒售价在1美元以上。由于当地啤酒瓶很贵,如果把酒瓶生产和啤酒生产结合起来,大大降低成本,应该有绝对的竞争力。
非洲国家沿赤道南北分布,气候炎热,很多地区缺水,再加上水源的污染,对矿泉水和饮料的需求非常大。饮料以可乐为主,有少量果汁饮料。当地盛产水果,但资源利用一直很落后,中国饮料生产设备先进,而且饮料产量也很大,应该具有竞争力。
非洲人吃饭很简单,尤其是肉类几乎没有制品,大部分靠进口,市场价格昂贵,如果利用我们过剩的设备进行加工,肯定前景光明。当地人很爱吃糖,连喝茶都要放糖,糖的市场很大。非洲很多地方盛产甘蔗,糖料资源丰富,我们可先取得当地企业的经营权,之后再扩大生产,建立新的糖厂。
此外,在非洲可供开办工厂的项目还有:当地玻璃制品非常匮乏,可口可乐、啤酒瓶子要周转上百次,外表磨得不像样子仍在使用;非洲没有印刷设备生产厂家,印刷厂设备落后,经营印刷设备大有可为;纸箱包装厂少,而纸箱价格高。
当前,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办厂的工作正在开展,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首先,在具体组织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办厂时,要特别注意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要同扩大我国外贸出口相结合,坚持以贸易为先导,以加工生产为基础;二是要同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三是要同非洲市场需求相结合;四是要同国内企业的自身优势和经营战略相结合;五是要同我国企业的投资能力相结合。
在积极推动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管理,防止一哄而起,无序竞争,盲目投资,特别是要防止在同一国家和地区重复建设。要注意解决已经出现的上述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格办好审批关,对擅自投资和不服从协调管理的单位,不能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问题严重的企业,要撤销其外经贸经营权。
其次,要做好调查研究,选好市场和项目。由于非洲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差异很大,到非洲投资办厂,市场和项目选择的正确与否,是决定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因素。到非洲投资办厂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任何一项投资都有风险。因此,要在去非洲投资办厂之前,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对当地的政治经济环境、投资环境、法律法规、外汇政策、市场需求和潜力、劳动力成本、购买力、资源优势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选择投资回报率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国家、地区和项目进行投资。
在非洲办厂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为前提,积极务实,注重实效,项目要成熟一个办一个,项目规模要适当,特别要落实好资金、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要量力而行,第一次可以投入较少,站稳脚跟后再逐步扩大投资规模,由小到大,实现滚动发展。
要充分认识到,许多非洲国家的市场也是开放的,进入这些市场的我国产品,既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竞争,又要与发达国家的产品竞争。因此,我们去投资建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具有良好的质量,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还要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产品档次有高低之别是可以的,但是都必须保证质量,绝不是随便一种产品就能赢得市场,更不是落后、闲置产品就有人购买。这一点,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到非洲办厂的工作健康发展,才能得到投资所在国的欢迎。
第三,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效应。为鼓励企业到非洲开办工厂,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这些措施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也是国际上的通行作法。当前要狠抓落实,帮助企业尽快熟悉政策,掌握政策,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效应。
第四,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做好在非洲投资办厂的工作,同做好其他各项重要工作一样,关键是人才。要抓紧人才培训,加快培养一支懂投资、懂技术、懂经营管理、懂市场销售和懂当地语言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目前,在非洲投资办厂作为我国开展的一项新型外经贸业务,很多国内企业还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到非洲投资办厂有什么好处?如何开展?国家的政策是什么?本企业有哪些优势,是否具备条件?在开展这项业务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都是企业关心、并在开展这项工作前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因此,各省市、各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一方面要选派本单位的优秀人员来参加国家、部门组织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培训条件,自行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以适应做好这项工作的需要。
在培训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力求取得实效,要着重向学员介绍我国的有关政策,一些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国别情况、投资环境、市场需求,开展这项业务的具体审批程序以及必备的业务、语言等知识,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培训效果。要多增加一些在非洲投资办厂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教学,以便学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吸取经验和教训,帮助企业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境外投资效益
『伍』 为什么中国在非洲投资
第一,中国复海外投资主要制是利益驱动型投资;
第二,中国的投资约占非洲直接投资存量的3%;
第三,中国在非洲投资不局限于资源领域,服务业和制造业投资与日俱增;
第四,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投资的多重社会效应;
第五,超七成非洲受访者对中国投资点赞。
『陆』 请问如何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投资在非洲国家的利与弊。 希望大家提供思路。
写论文吗?不过直接写对非洲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分析一个省都不容专易呢,更不用说分属析一块大陆了,可以把非洲切开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分析。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位置等等进行分析,如非洲对于欧洲,美国,亚太地区的作用,比如原料供应地,劳力市场等;政治战争等不稳定因素;非洲各国对外政策;经济发展境况,如主要依赖的产业,以及其所依赖的国家;文化信仰等对于世界主流文化的接受及影响程度;世界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等等等等。。。。。。。
用郎咸平写论文的观点是:找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切面,提出一个独特的论断,大量准确的数据整理为论据,才能脱颖而出啊!虽然郎实际能力不太清楚,但这方面真的可以说是专家了!
『柒』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优势在哪里
在非洲投自资有四点优势。
参考:http://www.gov.cn/wenzheng/wz_zxft_ft10/201405/08/content_2675291.htm
一、非洲是一个经济起飞的阶段,在非洲投资可以分享这种宏观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增长红利。
二、可以享受到中非之间的双边的互惠互利政策,以及一些支持,包括非洲人民对中国的认可。
三、国家开发银行在非洲,包括进出口银行有一些优待项目,在非洲都有大量的贷款支持,这都是可以提供的。
四、国家各个部委还有一些零散的支持政策,主要是分散在各个部委。比如说农业方面也有一些扶持政策,矿业方面国土部也有一些扶持政策,商务部也有,财政部各个部委都会有一些针对自己所管的业务领域进行一定的财政资金的一个支持补贴。
注:在非洲投资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不要把中国的方式带到非洲。
『捌』 非洲创业对投资者而言究竟有何吸引力
非洲的几大投资趋势:
1、非洲的金融科技公司,尤其支付和借贷类的公司,十分火热
金融科技公司Flutterwave、BitPesa、Alternative Circle、Ensibuuko都在2017得到了数目可观的融资。以非洲为业务重心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在2016年获得了3000-7000万美元(约合非洲所有行业创业公司在2016年获得的投资金融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其中包括Zoona1500 万美元的B轮融资和Branch International的900万美元以上的A轮融资,该行业将继续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总而言之,非洲fintech创业公司自2015年以来已经收到了超过 1亿美元的融资。
2、一些国际投资机构在非洲押下大赌注
在上述的投资机构名单中,有一些在非洲非常活跃,出现频率很高。Draper Associates由Tim Draper领导,于2017年投资了BitPesa和Bamba。除此之外,Tim Draper早在2012年就已经投资了尼日利亚的Paga,并通过Draper Dark Flow与Toro Orero一起投资了整个非洲大陆的各种创业公司,包括尼日利亚的 Paystack,南非的SweepSouth以及加纳的Swiftly。(Draper和Orero也参与了 African Startup Institute,这一项目,于2018年3月启动,将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提供个性化的创业培训。)
纽约的Greycroft Partners最近也出现了多次。该公司合伙人兼联合创始人Ian Sigalow最近表示:我们一直都对非洲市场的潜力保持乐观态度。未来五年,我们会进一步加大在非洲的投资,预计投资规模将远远大于过去的十年。
此外,硅谷的Y Combinator、Soma Capital、 Social Capital以及旧金山的 Lynett Capital(也是 Flutterwave 在2016年种子轮融资的投资方)都出现了不止一次。肯尼亚的Savannah Fund也是如此。
『玖』 中国投资非洲对中国的利益是什么
能源利益
毋庸讳言,世界将关注之目光投向非洲的重要原因,在于非洲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非洲石油存量位列世界三甲。非洲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的8%,其石油产品占世界的11%。目前,非洲的石油产品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至2007年,非洲石油日产量达700万桶;2010年,非洲石油日产量将达到800万桶。苏丹一国的石油储量已超过50亿桶,2006年其石油日产量已达75万桶。而在几内亚湾诸国,深海石油勘探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非洲石油不但储量巨大,而且含硫低、油质好,易于提炼出航空燃料,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经济利益
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2004年,中国驻非的非金融类企业达715家,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国家;新签价值67亿美元的劳务承包合同,完成营业额40亿美元。截至2005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FDI)16亿美元,涉及48个非洲国家。2005年1-9月,中国国有、民营和合资企业对非出口额分别为55.9亿美元、51.1亿美元和28.6亿美元。2007年5月,中国宣布在三年内,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融资。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范围极为广泛,投资项目涉及贸易工商、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开发等。中国在苏丹涉及的工程价值已超过200亿美元,包括基础设施、水坝、水电站、纺织厂和农业等项目。中国承诺将向苏丹提供7.5亿美元用于尼罗河上的新水坝建设。与此同时,中方投资l亿美元用于纺织厂的建设,另提供5亿美元作建设炼油厂之用。此外,中国还向苏丹政府提供了1200万美元的软贷款,用于红海渔业工程项目。
中国在非洲的政治利益,是中国在非传统利益的核心要素。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非洲国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对中国仍有重要意义。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框架内,非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历史上,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洲国家的支持。当前,中国既是大国,亦为发展中国家,其和平发展需要得到非洲国家的支持。今后,非洲在国际政治中还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非洲在对外交往方面的不断成熟,非洲国家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提升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整体力量。因此,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需要得到非洲国家的支持。
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之一,在中非关系中,非方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是发展双方关系的前提。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历来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从这一点看,中国在非洲的核心政治利益是有保障的。从宣传言辞上看,中国对非洲的外交话语也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在非洲的政治利益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拾』 中国为什么要投资非洲出于什么目的
这不是复装阔,可以给你分制析一下。
国民政府被共产党打退到台湾之后,新中国的合法地位一直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认可。但是非洲国家力挺中国纷纷与中国建交,并在1971年10月25日,帮助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和非洲成了兄弟。中国政府出于感激对非洲进行援建,尽管当时中国政府也很穷,但是中国政府的这一外交政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才不至于完全被孤立。
现在的情况是。非洲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甚至比国内劳动力低廉。中国到非洲投资也是有利可图的。中国到非洲进行投资不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还旨在帮助非洲人民脱贫,这也是大国的国际责任,同时有利于巩固中非友谊。这种友谊比金钱更加重要。
非洲是全世界最穷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与非洲国家打好关系也是为了日后中国力量的发展留一条后路。帮助非洲人民建立医院和学校有助于提高当地人的卫生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也是人道主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