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理财资格证有啥用?
下面给大家简单的分析一下吧:
其中工作包括:
1. 基金管理人、商业银行(含在华外资法人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机构中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营销人员;
2. 基金销售机构从事宣传推介基金、基金销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运营维护的人员;
3. 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等。
另外,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急需金融人才。
金融专业从来都不缺考证大军,只是许多人在考证之前有各种疑惑。先考下入门级的证书,铺垫下基础,对于大部分金融业入门者是个不错的选择。
行业敲门砖
基金从业自从2015年从证券业协会独立出来之后,近几年的报考人数持续增长,这与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脱离不了关系。
想要进入一个行业,一本与行业直接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是最直接的实力证明。注册会计师如此、证券从业如此、银行从业如此,当然基金从业资格也如此。
以后不管在什么样的基金行业公司,在招聘需求中最常见的几条职位要求就是:
1.本科学历(最好是金融相关专业)
2.相关金融工作经验
3.基金资格从业证过科目一三或科一二
所以不管是想要进入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基金从业资格证是必备的硬件条件之一。
另一方面来说,其实很多人并不是真的100%想要进入这个基金相关行业,只是为了当机会出现时自己有资格去抓住,毕竟技多不压身。
提高自身价值
其实我们参与的任何一项考试,都是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你个人职场价值的提升,你的不可替代性逐渐增强,你的价值就越大,自然薪水也会水涨船高。
但经历过备考的小伙伴一定有体会的是,通过备考基金从业考试,对个人理财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传说中的“挂靠”
所谓“挂靠”,实际上指的是一些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为了登记备案或者是保壳,寻找具备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在单位“挂职”,并给予其一定的酬劳。其实对于“挂靠”、“挂证”这种行为,相信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某某某通过“挂靠”月入几万的。所以建议大家拿到证以后想通过证书赚钱的,不要采取这种不太靠谱的形式,既然有了能力的证书,可不正大光明的进入基金行业呢?
② 请理财师和基金专家给点意见
先给你说一下基金定投吧,基金定投建议选股票类,股票有波动,但是经济增长,股票长期来说是增长的(如图),所以基金定投要坚持长期。在高位低位都买,平均了风险和收益,相当于你在直线上买,你的收益就是图里面的三角形区域。
年轻人风险大点没太大关系,可以多考虑高风险的投资。
至于你定投选那些基金,这个就到银行去找理财经理推荐了,每个银行代理的基金不同,而且手续费也不一样,总而言之就选那些评价高的,手续费打折的就可以了,这个关系不大,选银行的的话看自己喜好了,都差不多,选手续费低,服务好的。
再说一下资产配置:
1、活期:3-6个月的生活支出,也就是1000-2000元
2、保险:保险很多人比较抵触,不过还是蛮重要的,怎么选保险,原则很简单,如果你挂了,或者重病,意外,你的家庭会不会经济困难深圳崩溃。如果是,那就要买保险,买多少?多少钱你能挺过去就保多少。你开车还是比较危险地,建议意外+重疾。都不贵,一年几百。如果你有贷款的话买个定期寿险,期限是贷款还完,保额就是贷款额-你挂了以后你的家庭可以承受的贷款额+你孩子长大需要的花销。不过你应该还没有结婚,估计也没贷款。建议你结婚后,特别是贷款,买房后买个定期寿险,这个比较便宜。终身寿险太贵,两全寿险可以返还本金,不过非常贵,基本算一种储蓄养老金。
3.投资,年轻人建议选一部分高风险的,比如股票,不过你的工作时间以及性质不适合炒股,没时间分析,操作,炒股适合蹲办公室的干。所以建议你剩下的钱全部基金定投+自己买基金或者银行理财产品。定投股票类不要太多,1000定就差不多了,再买点保本类的,可以选择选择定投债券类基金,以备不时之需,这部分500每月。理财产品一般都是5w起卖,对刚工作的人来说有点高,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继续的话可以考虑多加点钱到定投,最好多一点到保本类,毕竟结婚买房也在不久的将来,到时候容易搞出来,免得正好股市在低位,不好拿出来,当然如果买房不介意等一下到股市高位的话可以多放点在股票类基金,收益高,其实定期也可以考虑存一部分的,毕竟定期好取,需要的时候容易拿到,而且收益稳定。
其他的可以做他用,你现在花钱比较少,不过过一段时间可能应酬啊,人情啊之类的多了,花销就大了。定投不能减额,所以建议你多开几个定投,需要的时候停掉一个500-1000每月的。
我的理解大概也就这些了,做理财也不是特别长,很多欠缺的地方,多多包涵。
③ 刘建位和张昕帆有没有管理基金,是什么基金
刘建位是个讲师,汇添富基金做客户辅导讲课的。他不管理任何公募基金产品。
汇添富只看重他嘴上的能力
④ 请问 国内有几家是专业基金分析理财顾问的
基金买卖网是专门的基金网上购买渠道,是联合证券的一个控股公司,提供一站式的基金买卖服务,当然也包括投资分析的资讯,是个不错的网站,你可以到那看看
⑤ 基金 理财相关的专业资格证有哪些
下面这些都可以:
证券从业资格证--《证券投资基金》
国家理财规划师(版ChFP)认证证书
注册权金融析师(CFA)认证证书
国际金融理财师(CFP)认证证书
注册财务顾问师(CFC)认证证书
特许财富管理师(CWM)认证证书
注册财务策划师(RFP)认证证书
⑥ 首席理财师凯恩斯的个人资料
他的博客 网页链接
但是看回忆录里面的序 感觉有水份,里面的花收益比翔总还厉害
⑦ 证券公司的市场总监、理财经理、首席分析师哪个职位更好
呵呵,一看兄台的问题就知道兄台尚未涉足证券行业。市场总监以营销,渠道以及团队版管理为主要工作权职责,主要是经纪业务(转户,佣金收入)或者公司金融产品的销售(包括基金,代理信托等);首席分析师是投资顾问的最高级别,一般以研究或者策略为主,至于理财经理,字面上理解是投资顾问的一种,但是因为目前行情不好,客户经理比较难招,很多券商挂羊头卖狗肉,他们所谓的理财经理其实就是客户经理。这三种职位无所谓好坏,做得好的话,各有各的出路。关键是看兄台的期望值,职业目标以及目前的技能,能力。
⑧ 什么样的证书,可以成为基金的管理者或投资理财顾问
想要成为基金的管理者或投资理财顾问,可以去考一个基金从业证书,基金从业一共有三个科目,其中科目一:《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是必考的,而科目二和科目三则是选考,想要往基金管理者方面发展,就可以考虑报考科目二:《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适用于证券、股权、创投、其他类的私募管理人,考试时还有上学吧基金从业考试APP等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复习备考。
⑨ 刘建位老师是在哪个基金公司或者证券公司上班
刘建位,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从1999年起专注研究巴菲特8年之久,先后出版了四本研究巴菲特的畅销书:《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巴菲特如何选择超级明星股》、《巴菲特的8堂投资课》、《跟大师学投资》。从2007年7月8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频道《理财教室》栏目主讲《学习巴菲特》十集系列节目,是目前国内非常著名的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研究者和传播者。
http://www.p5w.net/tradingday/zbrw/200709/t1198546.htm
⑩ 一般来说,理财师都是怎么认识分析一支基金的
其实理财师也是正常人,并不因为是理财师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就和普通投资者有什么两样,何况不少理财师自己本身就是高净值客户,是私人银行服务的对象,所以无论是从让客户满意的角度还是从让钞票满意的角度,理财师都应该更挑剔才对。
那接下来就说说自己从业者——虽然暂时还无法体会高净值人士的心情(很抱歉我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要继续努力!)——一般都是怎么学习和认识一只基金,并形成自己的判断的。权当抛砖引玉,轻拍。
目前市场对于财富管理这个行业的共识是非标(各种固定收益类型产品)性价比越来越低,今后产品的主流会向净值型发展。这一点我深表同意,也在以前发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如何将净值波动的不确定性通过研究、分析让它变得可预测,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就成为了全行业着力提升附加值的环节,也是理财师由此前单纯的销售员提升为和律师、医生一样的专家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以我的实际工作经验来说,理财师认识一只基金的过程大致可分为:
1、了解背景。投顾团队是怎样的构成,以往有哪些从业经历、过往产品业绩表现如何,等等。
2、策略研究。这是一只基金最重要的部分。策略说白了就是一只基金赚钱的方法论。总的来说赚钱的方式无非有这么两大类:低买高卖和套利。传统的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赚的都是低买高卖的钱,绝大多数对冲基金赚的是套利的钱(当然也有一部分对冲基金属于趋势追踪者,也是赚趋势上涨/下跌的钱)。另外,这只基金的投资决策是由人完成还是程序完成,交易频率属于高/中/低频等也是策略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3、历史业绩。这是比较有说服力的部分,历史业绩越长说服力越大。不过,历史业绩并不代表未来,所以历史业绩更多是用来更好的理解策略原理,了解投顾的投资/交易/风控等方面的风格。另外,历史业绩分实盘业绩和回溯业绩,回溯是指并没有实盘交易,而是采用过往真实的市场数据模拟交易得出来的结果。目前一些对冲基金历史业绩不够长,会采用回溯测试的办法进行业绩展示,但往往回溯测试的参考性比较低,远不如实盘的参考意义大。
4、产品条款。净值型产品之间基础条款差异并不大,费用也执行行业的通用标准,一般都是由初始认购费、固定管理费(以及托管费)、浮动管理费(业绩提成)构成。这个部分理财师们可能会重点关注一下产品的流动性安排,例如开放日、封闭期的安排,以及产品的预警止损规则等。
通过以上步骤,理财师就基本建立了对一只基金的初步印象。但是很显然,初步印象往往是相当模糊的,因为大多数产品看上去都差不多,而且每家投顾都会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再如何识别和判断呢?
基金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路演。一般为了推动基金销售,基金经理会通过实地或视频的方式和理财师们面对面交流。这个交流中很重要的两个部分,一个是问答环节,除了基金经理会按照准备好的精美PPT向理财师们宣传自己的产品外,还需要接受理财师的提问。一场路演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提问环节,理财师们虽然语气和蔼,面带笑容,但问的问题通常都会直指核心,从策略逻辑、市场环境、风险控制甚至公司的组织架构、核心人员稳定性都会涉及。而且理财师人数众多,每个人关注的点都不一样,再加之市场同类产品也看得比较多,几轮问答下来后产品方方面面的信息就搜集得就比较全了。另一个环节就是通过路演去感受投顾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行为风格。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的时候比前面问答部分的干货还要重要,因为投资最终是投人,如果一个投顾给人的感觉不踏实或者信赖感不强,理财师们通常会比较谨慎。
路演之后,可以说基金的初次亮相基本结束,一小部分理财师会选择销售,大部分理财师则会选择继续观望。产品成立后,如果基金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这只基金就慢慢沉寂了,很难再得到理财师们的关注;如果相反,业绩表现出众或者回撤控制良好,理财师们会重拾对这只基金的兴趣,这时也就是二次认识基金的过程。
进行二次认识时,理财师们对基金的基本情况都比较熟悉了,关注的更多是:1、实盘业绩出色或回撤控制优异的原因;2、对当前市场的看法,未来展望以及操作策略。基金经理更多是采取和理财师动态交流的形式回答理财师们的各种问题。同时在这一连串互动中,理财师可以进一步感受投顾为人处世的风格,从而进一步形成对投顾“人”的层面的判断。经过这个环节,理财师对于投顾的印象就逐渐丰富和生动了。投顾也是人,无论从事什么专业,都会有自己专业上和价值观上的判断。具体到产品中,就会体现为:有的投顾仓位很灵活,市场一好就加仓一不好就减仓,有的投顾则认为只要自己拿的标的没有问题就放着不动,任凭市场波动;有的投顾赌性略强喜欢搏,有的投顾偏保守宁可错过绝不做错……这些不同的行为模式并无对错之分,但却会实实在在体现为产品的净值表现,从而进一步会影响投资人的感受。
至此,一个投顾在理财师心中的形象就逐渐清晰起来,成为一个个有不同喜好的人。用专业术语来形容,这叫识别投顾风格。嗯,这才是本文核心,即:基金研究最重要的部分是识别基金经理的风格,因为历史业绩不一定可持续,而投顾的风格可持续,只有通过识别风格才能有效判断投顾的未来表现,从而一定程度降低产品的不确定性。
所以,如果一定要说理财师看基金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理财经理更关心投顾的风格是什么以及是否发生漂移,而一般人更关心哪只基金赚钱更多。换言之,理财师更关注“因”,一般人更关心“果”,可是没有因哪来果。这不是说理财师的境界就更高,而是只要做投资就一定会犯错,大师和菜鸟的区别只是犯多犯少和犯不犯致命的错。不要因为一两次的错误就急于否定一个靠谱的基金经理,也不要因为一两次的正确就急于把钱交给不适合自己的基金经理,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