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知情人详细告知大鹏证券的始末
深圳市中院24日宣告,大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破产还债。法院指定的清算组已对破产企业进行接管。这是中国内地券商破产第一案。
大鹏证券注册资本为5亿元,后增资扩股到15亿元。经中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大鹏证券资不抵债金额达27亿多元。
深圳中院审理查明,2005年1月14日,大鹏证券因挪用巨额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被中国证监会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关闭,并于1月17日委托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清算组,负责大鹏证券关闭后的清算工作。5月31日,中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月14日,大鹏证券资产负债率高达185.87%,已严重资不抵债。 据上海证券报
http://finance.sina.com.cn/nz/dpzqxrwj/
『贰』 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介绍
窦玉明先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硕士,美国杜兰大学MBA,中国籍。
中欧基金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权民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曾任职于君安证券有限公司、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2000年10月—2008年8月),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8月—2013年5月)。
荣获“2011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荣获《亚洲资产管理》(Asia Asset Management)“2012年度最佳CEO”。
2011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新华社,2011)
2012年度最佳CEO(《亚洲资产管理》(Asia Asset Management))
中国最受尊敬基金公司总裁(《理财周刊》,2012)
2014沪上金融行业领袖 (新华社,2014)
2015陆家嘴金融创新人物 (第一财经、《陆家嘴》,2015)
『叁』 解植春的人物履历
曾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第四期正规化后备干部培训班及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AMP156期接受培训学习。
历任黑龙江省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处长,中国光大银行黑龙江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大连分行副行长,光大证券董事,副总裁,中国光大集团新加坡地区总部负责人,中国光大亚太有限公司(新加坡交易所上市)CEO。
先后兼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中国光大亚太(新西兰)公司、中国光大(南非)公司、中国光大亚太工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泰国向日葵公司等多家境内外企业的董事或董事长。现任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党委书记,兼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中国光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执行董事,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立大学富尔顿国际商业顾问委员会委员。
曾在全国各类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专著一本。
『肆』 zwick 为什么会出现离职潮
世界那么大,他们都想“下海”看看……央行官员下海又出新案例了。
8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即将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现象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统计,2013年以来已有36位“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涵盖处长到副部级等各级别的官员,不过以司级和处级干部居多。因为有官员离职未见诸报道,因此一行三会离职下海的官员数量应比样本数量大。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解到,“一行三会”大多为专业技术性官员,离职后大多转向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甚至互联网金融等机构。
从36个样本的去向来看,共有10人离职后加入银行,占比27%,是最集中的去向。其次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分别有6人、5人离职后加入。
至于“离职下海”的原因,提高收入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市场机构历练、体制内晋升困难也是他们“下海”的原因。
比证监会还汹涌的央行离职潮
监管机构官员下海任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业界称为“神仙下凡”。
一位离职后加入研究机构的央行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离职)原因很简单,收入太低了,缺少激励约束机制。”
“加入市场机构后收入会提高,但也不全是为了收入,可以从市场机构的角度理解政策,开拓视野。” 前述离职后加入研究机构的央行官员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现年45岁,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剑桥
毕业后,先后在世界银行、IMF任职。2005年4月-2009年11月,先后担任黑龙江省招商局副局长、黑龙江省商务厅厅长等职。2009年
11-2015年1月相继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巡视员、副司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金融发展创新与互联网金融。
大成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大成基金的规模排名长期保持在业内前十名,不过2011
年,大成基金因踩雷重庆啤酒,元气大伤,很快跌出了前十名。随后从总经理、首席投资官、股票投资部总监,再到其他核心投研人员的连续离任,大成基金的业绩
也是一落千丈,今年二季度,大成基金的规模为841.1亿元,排名仅为第25名。
大成基金并不是第一次“挖角”下海官员。
2014年12月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周健男离职,出任大成基金党委书记。2014年10月原任证监会规划委专家顾问委员、机构部创新处负责人罗登攀出任大成基金总经理。
今年6月初,证监会还批准了5名干部离职,包括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行政处罚委副主任张子学等2名副司局级干部,上市部二处处长王长河、发行部二处处长蒋彦和四处处长杨郊红等3名处级干部。这5名干部都是证监会的老人。
财新网报道称,论干部流失速度,证监会发行部较上市部更严重。熟悉情况的人士对财新网评论说:“发行部的处级干部最近一年多有的出事,有的离职,有的调离,快没人干活了。”
来自央行的离职潮不比证监会低调。
7月15日,腾讯财经从接近央行的人士处获悉,央行支付结算司近期迎来离职潮,8名处长中有3名同时离职,另外还有4—5名普通职员提交离职申请。早在2015年,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从央行离职,出任华瑞银行副行长。
前述3名离职的处长分别是,清算组织监管处处长,其去向是北京地方国有投资公司;银行卡业务管理处处长,将赴任正在筹建的票交所任副总裁;信息分析处处长,其去向是中央结算公司。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央行下属的司局中,支付结算司最贴近市场,其分管的如第三方支付行业也最为活跃,因此,相对于其它司局,该司员工跳槽到金融机构更加容易。
此外,今年央行原货政二司处长、青年宏观经济学家伍戈离职,出任了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和总经理助理。央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处李超出任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奔赴市场化机构任职。
证监系统:部分人士晋升遭遇瓶颈
6月初,证监会又批准五名干部离职,分别是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行政处罚委副主任张子学两名副司局级干部,上市部二处处长王长河、发行部二处处长蒋彦和四处处长杨郊红三名处级干部。
此次人员调整引起了证券行业的广泛关注,市场一致认为证监会将迎来第四波离职风潮。而上一波离职潮发生在2010年至2015年,其中仅
2014年,就有约30名处级以上干部离职,2015年前5个月,也有6名司局级干部离职。大多数干部离职后投身市场机构,尤其是基金行业。
据中申网监测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超60位前官员入职公募基金,其中高管人数超过40人,担任过基金公司总经理一职的接近
20位。去年七月份,博时基金就宣布聘任原证监会办公室、党办副主任的江向阳为公司总经理。此外,原证监会国际部副主任汤晓东早在2014年就离职加入了
华夏基金。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日前离职的陆泽峰表示可能会去大学任教,更远期则会从事并购基金相关的业务,杨郊红也很可能在私募基金任职。
显然,基金行业丰厚的薪酬和个人价值的增值空间吸引了大量的离职官员。“证监系统的处级以上官员离职之后,往往会进入基金公司、券商、私募等机构担任高管,年收入可以达到几百万,远远高于在证监会系统的收入。”业内人士称。
且早在2015年年初,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内部会议上也解释了证监会频现离职风潮的原因,“从2014年主动离职的中青年干部情况分析看,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关注不够。”证监会内部管理职位有限,官员晋升比较困难,于是纷纷下海,谋求更开阔的职业机会。
银行的日子也不好过......
事实上,传统银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动,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离职、华夏银行副行长黄老金离职,渤海银行副行长赵世刚离职,据新华网统计,今年以来,先后至少有37位传统银行的高管离职,涉及的岗位有董事、行长、副行长、风险总监等,有的则是分支行行长,有的分支行行长甚至公开说,不想再回银行,而一线员工的离职更是数不胜数。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一个人离开,而是带着一个团队整体离职,多年的业务经验,多年的风控积累,还有早已建立的客户人脉,银行员工像流水一样的离开,带走的是银行真正的核心力量,也让银行业务有陷入瘫痪的可能。
银行还是银行,换汤不换药,没有资源到哪里都是屌丝,但是,如果自己还觉得,可以在银行可以躺着赚钱,最后一定是没有饭吃。
硬币的另一面是:2015年是中国监管机构被捕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被捕级别最高的一年。在此背后,金融机构这边,聚集了许多流失的官员、海外华尔街回流的精英、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的本土专家。相反,监管部门的人才危机则非常严峻。
别急,看完这个再去赚钱!(让赚钱变得简单)
相信每一个投资者都有超越常人的智力,并且是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达到今天的水平。你们比没有投资理念的普通人拥有更多优势,但长期来说几乎没有机会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如果想赚钱,一定要找到一个适合你自己的交易系统。关注“笨投资”,教你在投资中塑造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让赚钱变得更简单!
『伍』 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经理秀
陆文俊 先生
陆文俊先生,A股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副主席、A股基金投资总监。曾任职于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华创创投管理事务所,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长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和投资管理工作。2008年6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职于投资管理部,现任“银华核心价值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银华和谐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王华 先生
王华先生,经济学硕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毕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2000年10月进入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副总监,“银华富裕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姜永康 先生
姜永康先生,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5年就职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组合经理等职。2005年9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银华增强收益债券型基金”“银华保本增值基金”基金经理。
路志刚 先生
路志刚先生,博士学位,曾任广东建设实业集团公司财务主管,广州证券有限公司发行部、营业部经理,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副总监,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基金经理等职。2009年1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银华-道琼斯88精选证券投资基金”、“银华沪深3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况群峰 先生
况群峰先生,经济学硕士。2004年4月加入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银华优质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金斌 先生
金斌先生,硕士学位。曾在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工作。2004年8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研究主管等职,现任研究部副总监,“银华优势企业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万志勇 先生
万志勇先生,硕士学位。曾任职于北方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和投资管理工作。2007年2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职于投资管理部,现任“银华和谐主题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孙健 先生
孙健先生,硕士学位。曾在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和投资管理工作。2008年11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银华货币市场基金”基金经理。
齐海滔 先生
齐海滔先生,硕士学位,曾在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和投资管理工作,2006年6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职,现任“银华内需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LOF)”基金经理。
杨靖 先生
杨靖先生,经济学硕士。曾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和投资管理工作。2007年11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银华领先策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杨长清 先生
杨长清先生,硕士学历。曾任职于长沙铁路局担任机械设计工程师。2003年2月加盟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市场营销部经理、产品开发部执行主管、研究部研究员及投资管理部基金经理助理,现任“银华-道琼斯88精选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黄瑞麒 先生
黄瑞麒先生,香港中文大学学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曾先后担任恒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法国兴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基金经理等职务。于2008年8月加入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银华全球核心优选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现任“银华全球核心优选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周毅 先生
周毅先生,CFA,硕士学位;毕业于北京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1年证券从业经验。历任美国普华永道金融服务部经理,巴克莱银行量化分析部副总裁,巴克莱亚太有限公司副董事。现任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被动及数量化投资组负责人、“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陆』 嘉实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
赵学军,博士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总裁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嘉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嘉实财富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裁赵学军博士现任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董事会董事,中共党员。赵学军博士拥有超过20年的金融管理、资本市场运作和公司治理经验。他自2000年10月起即担任嘉实基金总裁,是行业内任职期限最长的元老级CEO。赵学军博士于2005年开创性的为嘉实基金引进了国际和国内一流的战略合作者并建立了科学的、市场化的、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其从行业内最弱小的公司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并在诸多业务中创新的、各类资产规模合计近5000亿元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加入嘉实基金之前,赵学军先生曾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并在商品期货、商品交易所、进出口公司担任管理职位。 赵学军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同时担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兼职副会长、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专家理事。
『柒』 杨赤忠在几家基金公司待过
杨赤忠先生,40 岁,中国国籍研究生学历。历任深圳四海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财务经理,深圳蓝天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投资部经理,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基金经理,光大证券证券投资部总经理等职。现任光大证券助理总裁、研究所所长、大成基金董事。
『捌』 曾北川结束挂职到那里上任
回到原来的工作单位或另有提拔任用。
2016年1月12日,柳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决定:接受曾北川辞去柳州市副市长职务的请求报柳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备案。
据中国经济网地方党政领导人物库资料显示,辞任柳州市副市长的曾北川,1963年3月生,曾任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2013年10月挂任柳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曾北川简历
曾北川,男,汉族,1963年3月生,四川人,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经济学院城市经济与管理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国际金融学博士,高级工程师。
1981.09--1986.09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结构专业本科生
1986.09--1989.08北京经济学院城市经济与管理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1989.08--1992.06建设部中国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项目经理
1992.06--1994.03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房地产信贷部房地产信贷项目经理
1994.03--1996.09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局信贷一处信贷项目经理
1996.09--1998.05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局综合计划处副处长
1998.05--2000.12华夏银行北京管理部副总经理
2000.12--2001.10华夏银行北京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2001.10--2003.02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正分行级)
2003.02--2006.10华夏银行总行稽核部总经理、监事会监事、审计委员会委员
(其间:2001.09--2005.06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2006.10--2008.04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总经理
2008.04--2008.07人保金控筹备组成员
2008.07--2009.11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新华闻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党委书记
(其间:2008.08--2009.11兼任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2009.01--2009.11兼任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董事长)
2009.11--2013.09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
2013.09--2013.10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广西柳州市委常委(挂任)
2013.10--2016.1广西柳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挂任)
2016.1 不再担任柳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玖』 大成基金周健男去了哪里
现在是光大证券的执行总裁哦~
『拾』 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中国股市翻云覆雨。大浪淘沙下来的都是身经百战的英雄。既造就了徐翔、常士杉、王涛等一批草根英雄,也产生了以李旭利为代表的悲剧人物。
通过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进行了系统性梳理,目前将国内私募基金经理人按照出身划分为四大派别,为“公募派”、“券商派”、“媒体派”和“民间派”四类。
公募派——曾经沧海难为水
创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品牌是很多公募基金从业者的梦想。很多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人不甘于公募基金的束缚,选择创立或加入私募基金。
公募派私募基金掌门人中,从业最资深的当属柏坊资产龙小波,其曾任大鹏证券副总裁和大成基金的首任总经理。不过,柏坊资产旗下产品在A股市场中表现平平。此外,莫泰山和余路明也是为数不多的转做私募的基金公司老总,“私奔”之前两人分别担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和华商基金的总经理。
2012年成立千合资本的王亚伟是公募派中最大牌的基金经理,此前被称为公募基金经理中的“一哥”。
公募派的优势在于其经历过正规军的磨砺,熟悉公募的投研体系以及渠道关系。不过,这同时也成为了少数公募派基金经理的制肘。“曾经沧海难为水”,失去了公募基金强大的投研平台,不少基金经理业绩大失水准。
券商派——横看成岭侧成峰
券商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风格差异较大,但普遍比较灵活,且注重实战,交易型选手较多。目前分为“大鹏系”、“蔚深系”、“君安系”等门派。
“大鹏系”以金中和投资的曾军、万利富达的胡伟涛为代表;“蔚深系”以龙腾资产的吴险峰、开宝资产的李艾峻、景良资产的廖黎辉为代表;“君安系”则以天马资产的康晓阳、东方港湾的但斌、尚诚资产的肖华等。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总体来看,券商出身的私募基金数量较多,虽然目前整体缺少超大规模的私募基金,但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中大型私募基金数量较多。如果考虑到交易的活跃度,其影响力并不逊色于公募派。
媒体派——莫谓书生空议论
媒体派私募也是近些年崛起的一股新势力。媒体派私募基金经理的代表人物有龙赢富泽的童第轶、财富成长的唐雪来、彤源投资的李威等。
尽管和公募派、券商派相比,媒体派私募的整体实力还比较弱小,但不可否认与民间派相比,媒体派私募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媒体的角度审视上市公司可能发现普通的研究员所无法发现的机会或者风险。此外,由于证券类媒体常年和上市公司打交道,财经记者大都和企业高管私交颇深,这为其转型资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行业背景。
民间派——英雄不问出处
私募基金行业另一股重要的力量是民间派私募,这也是私募基金行业中最为鱼龙混杂的群体。其中,既有像泽熙投资徐翔这样的行业翘楚,也有净值多年徘徊在3毛钱之下的“民间股神”。既有世通资产常士杉这样的“黑马”,也有林园这样爱出风头的“另类”。
其实,私募基金行业正是这样的一个江湖,只有你有才华、有能力,都可以在这样的舞台上表演一番。大浪淘少、横刀立马,是金子总会闪光。
最执著的私募基金经理——但斌
“是你让我看透生命这东西,四个字坚持到底……”东方港湾的掌门人但斌可谓是最执著的私募基金经理,长期以来对茅台的不离不弃,即使在白酒行业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也不断发微博力挺茅台。看来,但斌既是最执著的私募基金经理,也是最喜欢做“股评”的基金经理。不过,面对“说的不做、做的不说”的行规,但斌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真正定位。
最遗憾的私募基金经理——王贵文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2008年,王贵文作别嘉实基金、投身私募。这位昔日的明星基金经理可谓是“生不逢时”。尽管在2010年,王贵文旗下的产品还位居当年三甲,却难以改变最终清盘的命运。王贵文最终选择淡出私募行业,并称“此次别过,今世不再来”,内心的遗憾或许只有当事人心中才能体味。
最悲剧的私募基金经理——李旭利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少年得志的李旭利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落得身陷囫囵的结局。转投私募的李旭利原本想要大干一场。却因“老鼠仓”事件,不得不过早的终止了自己充满悲情的投资生涯。据说,在庭审时,李旭利依旧保持昔日的孤傲。面对法官,他说自己其实不太看得上其他基金经理的水平。
最大起大落的私募基金经理——罗伟广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私募基金经理罗伟广在2009年一战成名,新价值规模也迅速壮大。然而,此后罗伟广的投资旅程却始终不顺利。2012年,更是有多只产品排名靠后。面对这样的大起大落,这位明星私募基金经理难免会有英雄气短的感受。
最有哲理的私募基金经理——康晓阳
“我想我是一个哲学家,可以参透孤单的假相……”如果说哪位私募基金经理最喜欢在微博上为粉丝熬制“心灵鸡汤”,非康晓阳莫属。尽管业绩并不突出,但康晓阳大师一般的口吻的确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毕竟这是一位老牌私募基金经理了,听听他的话总会有些帮助的。
最神秘的私募基金经理——徐翔
“带着一丝丝神秘的你,可能想着同样的事情,背后的你是什么表情……”涨停敢死队出身的徐翔,通过成立泽熙投资实现了阳光化。然而,与其他私募基金经理相比,徐翔行事过于低调,却往往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对此,徐翔也感觉很冤枉。然而,从重庆啤酒到酒鬼酒,这些问题股中都不乏徐翔的身影,这又怪得了谁呢?
勤奋和专注是徐翔最大的特点,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2015年11月1日,因涉嫌违法犯罪,徐翔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一时令人唏嘘。
最受争议的私募基金经理——吕俊
“就算缘份到了尽头,无力再挽留,我们还可以是朋友……”私募基金合伙人不乏分家,但大多数会是和平分手,诸如但斌和钟兆民(专栏)。然而,像吕俊和姜广策这样闹得不可收拾的却很少出现。或许,是性格决定命运吧。即使在圈内,吕俊夫妇恐怕也是最受争议的私募基金经理了。
最大牌的私募基金经理——王亚伟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对于王亚伟而言,这一天或许等待得已经太久了。曾经的公募基金经理“一哥”转投私募,无疑是最大牌的基金经理。产品募集金额之大、投资门槛之高都刷新私募基金行业记录。至于王亚伟的业绩是否还会像在华夏基金时候那般优异,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最另类的私募基金经理——林园
“玩世不恭,也许有点与生俱来……”草根出身的林园是私募基金经理中的另类,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台下,林园经常会露出那种玩世不恭的坏笑。林园爱出风头,经常上电视,从不讳言自己喜欢美女。和但斌一样,林园偏爱茅台,而他的业绩似乎也随着茅台的波动而波动。
最美丽的私募基金经理——杨玲
“你的美,无声无息,不知不觉让我追随……”一直以来,私募基金行业被看作男性的天下,毕竟资本市场博弈的残酷不亚于战争。而黄明皓、杨玲等人的出现给这样一个行业带来了几许的亮色。江晖的搭档、星石投资总裁杨玲经常出席各大投资论坛,以其优雅的举止、流畅的演讲受到业界好评和关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不善言辞的江晖也是一个十分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