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提出健康中国
把公民健康提高到国家战略。满意请采纳1
在市场、政策和投资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大健康产业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健康管理、专科医疗、健康养生、生物医药等领域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
政策导向
在医药创新、医疗信息化、治疗精准化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健康中国2030》提出,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加强医药技术信息智慧化、精准化创新;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发展精准化、早期化医疗、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创新。
产业趋势
技术创新,包括前沿生物技术、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模式创新,医疗分级、医药改革推动下,互联网+模式异彩纷呈;
业态创新,需求客群细分不断催生医疗旅游、医药供应链等新业态。
结合政策和产业趋势的分析,大健康产业的热点区域——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生物制药、生物制造、创新型医疗器械、健康服务。
Ⅲ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资大健康产业
因为中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大健康产业既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良好条件。这件事抓好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而且潜力巨大,由于人们治病意识强,防病意识弱、保健意识差;大健康概念尚未普及,健康产业发展滞后。比如,在预防方面,国内健康管理企业大都还处于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网络服务、产品推广等初级业态,运营模式亟须创新。
在治疗方面,生物医药虽然作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发展面临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制约;在保健方面,尚缺乏统一标准和认识,资源分散,良莠不齐,难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这也决定了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为什么投资国新健康扩展阅读:
由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发展大健康产业。
而且大健康产业是与健康相关的系列产业体系。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此,除了应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还应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
Ⅳ 国新健康股票以前是啥股
海虹控股。去年年底,中国国新入主海虹控股成为实控人。海虹控股于2017年12月28日公告专,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中海恒属出具的《关于完成工商变更手续的告知函》,中海恒已完成相关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国风投基金对中海恒的持股比例为75%,国风投基金已成为中海恒的控股股东,从而成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风投基金的实际控制人中国国新。
简介:国新健康保障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领域集中在医药电子商务、数字娱乐、高科技化纤等三个方面.公司下属联众世界是世界最大的游戏网站,并和全球软件霸主微软公司展开合作,成为MSN游戏频道的合作伙伴。公司是唯一一家获得医药电子商务牌照的公司,也是国内政府采购唯一指定的电子商务公司。公司医药电子商务成交金额达到数百亿,是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绝对龙头企业.公司发展战略是:坚持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以控股、参股性经营为手段,实现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发展成为跨行业、跨地域、综合性、多元化的大型投资及资产管理集团。
法定代表人:贾岩燕
成立时间:1987-08-28
注册资本:89882.2204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60000000134920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海口市文华路18号文华大酒店七层
Ⅵ 为什么要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转的供参考:
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吴剑
2014年11月24日
我赞成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最近说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是我们中国人对人类健康的新理解,也将显示健康政策对健康的巨大促进作用。他认为,我们中国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健康促进型的发展模式。我马上就要去参加福建省健康促进培训班,需要进行一些思考。
一是健康是人民最强烈的需要和追求。国内的调查显示,人民的幸福指数与健康关系最密切,连续几年的调查说明,与金钱的地位一样。我们可能对金钱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夸大了,但是对健康的关注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那么就应该把人民的健康利益放在史无前例的高度去重视。因为,我们过去已经把人民的金钱追求放在第一位了,现在是把人民健康利益放在最高利益追求的时候了。如果不这样做,那就是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是健康是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目标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过去我们高度重视身体健康,与我们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有关系。现在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至少需要与身体健康放在同等水平,可是我们十分忽视心理健康,这些是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的。因为心理健康,与人民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关系更加密切;
三是健康是全社会各部门的主要责任。我们必须走出一个严重误区:健康是医院的事情,卫生局的事情。研究显示,一个人的寿命与医疗服务的关系,大约只有15%。我们把大量资源花费在15%上,而在85%与健康相关因素的资源配置上,少得可怜,这样的健康资源配置是错误的,是低效率的。政府需要做的是,增加和调整健康资源的配置。可以说,健康与政府各部门都关系密切,教育部门的健康教育对健康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税务部门增加烟草和酒精的税收可以促进健康,环保部门加强环境保护可以大幅度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率,体育部门加强全面健身管理可以促进健康,文化部门多传递正能量能够促进心理健康,规划部门增加小区的健身场所能够提高健康水平……;
四是健康是社会重要产业需要市场化。在美国第一大产业是健康,中国在房地产产业发展退潮后,什么才是支撑性的产业,信息产业?汽车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我看还是健康产业。主要原因:健康已经成为人民的第一追求,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健康是一个产业链长,影响面广,服务性明的产业。包括健康教育行业(如医科大学),医疗器械行业,药品行业,保健品行业,医疗服务行业,健康信息行业(如健康杂志,健康网站),健康保险行业,体育健身行业,健康养生行业,心理咨询行业等。随着社会,政府,民众对健康的持续性投入增加,能够有效支撑健康产业的长期发展,并且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是健康是机制创新才能健康发展。确保健康产业的科学发展,关键还是需要改革,核心是需要机制创新。要把健康促进纳入基本国策,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健康发展目标,要建立全社会各部门的健康促进责任,要建立健全与健康事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制定与健康产业相关的市场准入、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投资融资、科研立项、评估评价等政策,要建立大健康的格局。
Ⅶ 为什么大健康被国家纳入国家战略
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型需求是推动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动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医疗领域将发生几种转变:一是民众层面,将由被动治疗变成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二是医院层面,将注重收治数量变成注重疗愈质量;三是治疗过程,将从短期治疗痊愈前后延伸为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与保健。而这三个转变的实现,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发展医疗“互联网+”、提升医疗效率、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意识。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创新药、精准医疗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将突飞猛进。
对资本市场而言,十万亿级产业投资盛宴将随之开启。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
随着“互联网+”思维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和渗透,可以预见医疗“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几年内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和技术在该领域开拓并投入实践。医疗的数字化、移动化、大数据化将会释放出巨大活力,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