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近在看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我是先看的基金投资,其中有一段看不懂想请求高人指点
最近也看到了这一个章节正好有疑问,留个脚印探讨一下。
首先我特地找了下原书的英文版,因为作者的翻译有些不敢恭维。
我的前提假设:
B的原收益为1.3,成本为0.85*1.015=0.86275。
根据书中假设:
“disconut of 27% from asset value”,那么说的是他损失一部分绝对收益大约为27%的资产价值(asset value)
那么收益变成1.3-0.27=1.03,收益率为1.03÷0.86275=1.1938。收益比成本率为19%,与A持平。
损计溯源:
作者提到了“the closed-end man could suffer a widening of 12 points in the market discount before his return would get down to that of open-end investor”
这个是说从封闭基金投资人(the close-end man,参考对比从句的open-end investor)角度考虑,他可以(could,表示让步空间)允许遭受在回收价上(return)多达12点资产价格(discount,基准为asset value)的损计。
那么上面假设中说了存在27%的损计,我们把这个归因到回收阶段,从asset value上减去27%,相较其报价本金(去佣金)的0.85-(1-27%)=12%。
此时所有参数计算完毕。
总结:
格雷厄姆表达的内容本身存在一些模糊,加之现代基金的管理方式已经有较大变化,所以这里看成是一次脑力训练,可以对现代的基金损益做到准确的计算,避免误解。
Ⅱ 请问如何债券基金分析
债基业绩归因方法简介及实证分析
报告摘要:
债券与股票投资组合的业绩归因方法有本质不同,债券的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息票利息、利息收入的再投资收益以及持有到期时或者被提前赎回/卖出时所得到的资本利得这三个方面,债券价格除受标的公司基本面影响外,还受到利率水平以及行业风险水平波动的影响,相比股票更为复杂,因此不能用传统的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典型的债券基金业绩归因模型有W-T模型、加权久期归因模型以及Campisi模型。实务中Campisi模型的认可度最高,其将债券投资的收益分解成持有收益和价格收益(资本利得),其中持有收益又可以分解为息票收益和价格收敛收益;价格收益又可以分解为利率曲线管理收益信用利差管理收益。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将利率曲线管理收益分解为久期管理收益和期限结构配置收益,将信用利差管理收益分解为券种配置收益和个券选择收益。
根据债基业绩归因分解模型,可以构建持有收益、利率曲线管理能力、信用利差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管理能力指标。运用过去1年数据对纯债基金的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综合管理能力指标与基金收益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得分较高的基金平均收益率要高于整体平均收益,因此该模型对基金业绩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持有收益能力较强的基金有:融通债券A/B、新华纯债添利A、银河领先债券、富国产业债等;利率曲线管理能力较强的基金有:交银纯债A、博时安心收益定期开放债A、交银双轮动A/B、鹏华产业债等;信用利差管理能力较强的基金有:嘉实增强收益定期债、建信纯债A、易方达信用债券A、万家岁得利定期开放债等;综合管理能力较强的基金有:华夏纯债A、广发理财年年红债券、交银双轮A/B、交银纯债A、融通岁岁添利定期开放债A等。
随着我国多层次债券市场的发展以及产品创新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公司相继推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债券基金,如信用债基金、可转债基金、中高收益债基金、短期融资券基金等不同投资标的的债券基金,以及ETF、LOF、定期开放式、分级基金等不同模式的债券基金。
随着债券基金的不断发展,如何对债券基金的业绩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估和分析,成为了当前基金公司和债券基金投资者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对债券基金的投资业绩进行绩效归因,可以科学地度量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息票收益管理、利率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等),帮助基金经理解答他们的投资决策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哪些决策过程带来了正的超额收益,哪些则是负的,怎样改进才能够提高他们的投资业绩;另一方面,通过绩效归因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解答某只债券基金为什么取得了比市场指数更好或者更差的业绩,超额收益和损失的具体来源是什么,从而帮助其更好地作出投资决策。
Ⅲ 基金绩效评价应注意哪些因素
基金绩效评价就是在剔除了市场一般收益率水平、基金的市场风险和盈利偶然性的前提内下,对基金经理容人投资才能的公正客观的评价。
(一)基金的投资目标
基金的投资目标不同,其投资范围、操作策略及其所受的投资约束也就不同。
(二)基金的风险水平
需要在风险调整环球,网校的基础上对基金的绩效加以衡量。
(三)比较基准
在基金的相对比较上,必须注意比较基准的合理选择。
(四)时期选择
计算的开始时间和所选择的计算时期不同,证券从业资格衡量结果也就不同。
(五)基金组合的稳定性
Ⅳ 私募基金的收益来自哪里呢
私募直营店为您解答:
来源于Alpha和Beta。在分析基金的收益的时候,我们不仅版需要看具体的权收益数据,同期市场指数的表现以及同类型私募基金的表现,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基金的收益是从哪里来的?即我们需要对基金的收益来源进行归因。
Ⅳ 请问 易方达马骏说的业绩归因系统指的是什么
易方达马骏表示业绩归因系统,亦称事后风险控制系统。它能将每天业绩的来源分解出来,比如产品业绩先拆分为是债券贡献的还是股票贡献的。具体到债券方面,还可拆分为是静态收益、期限结构、久期配置、凸性还是信用利差配置贡献的;股票方面,则分为是二级市场选股贡献的,还是新股申购贡献的等,选股上还能再细分是哪个行业贡献的。细致的拆分,更加利于基金经理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Ⅵ 有谁知道,基金管理的归因分析有哪些步骤
基金管理的归因分析有三大步骤呢:
第一、资产分配决策;
第二、在每个资产类别内选择行业的决定;
第三、在每个界别内证券选择的决定。
你说对吗?
Ⅶ 评估基金风险的几个指标
一、与收益相关指标:阿尔法系数: 反映超额投资回报率(越大越好)
阿尔法系数(α)是基金的实际收益和按照贝塔系数(β)计算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代表基金多大程度上跑赢预期收益率
二、与风险相关指标:
1、标准差:反映基金回报率的波动幅度(越小越好)
标准差是指过去一段时期内,基金每个月的收益率相对于平均月收益率的偏差幅度的大小。基金的每月收益波动越大,那么它的标准差也就越大。
标准差越大,基金未来净值可能变动的程度就越大,稳定度就越小,投资风险就越高
2. 贝塔系数:衡量价格波动情况(牛市及上升阶段越大越好,熊市及下跌阶段越小越好)
贝塔系数(β)是一种评估证券系统性风险的工具,用以评估某只股票或某只股票型基金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波动情况。
贝塔系数是一个相对指标。贝塔系数越高,意味着基金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的波动性越大。换言之,贝塔系数越高,其风险也就越大
三、与收益风险都相关指标:
1、夏普比率: 基金绩效评价标准化指标(越高越好)
夏普比率(SharpeRatio,也叫夏普指数),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发展出来,用来衡量金融资产的绩效表现的一个指标。
夏普比率的核心思想是,选择收益率相近的基金承担的风险越小越好,选择风险水平相同的基金则收益率越高越好。该比率代表投资人每多承担一份风险,可以拿到几份报酬,该比率越高,基金承担单位风险得到的超额回报率越高。
公式:夏普比率=[投资组合预期报酬率-无风险利率]÷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如果夏普比率为正值,代表基金报酬率高过波动风险;若为负值,代表基金操作风险大过报酬率。因此,夏普比率越大,说明该只基金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也就越高,基金的绩效也就越好
2、R平方:反映业绩变化情况(越接近100阿尔法系数与贝塔系数越可靠)
前面我们提到了贝塔系数,然而它能否有效衡量风险,很大程度上受基金与业绩评价基准相关性的影响。如果将基金与一个不大相关的业绩评价基准进行比较,计算出来的贝塔系数就没有意义。所以考察贝塔系数时,应当同时考察另一个指标——R平方。
R平方是衡量一只基金业绩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由基准指数的变动来解释,以0至100计。如果R平方值等于100,表示基金回报的变动完全由业绩基准的变动所致;若R平方值等于60,即60%的基金回报可归因于业绩基准的变动。简言之,R平方数值越小,说明业绩基准变化与基金表现的相关性越低。
此外,R平方也可用来确定贝塔系数或阿尔法系数的准确性。一般而言,基金的R平方值越接近100,其两个系数的准确性便越高。
注意:上述5个指标能帮助我们进行基金风险评估,但是,要想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基金公司的情况、基金经理的水平等。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投资方面的学习,从而提升投资技能
Ⅷ 评价基金经理业绩时,对于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两只基金,这两只基金的业绩都归因到该基金经理吗
当然一支算一支啊,不过由于是他一个人管理,所以配置不会差很多的,所以业绩也不会差别太大
Ⅸ 如何进行股票型基金收益的归因分析
偏股型基金的收益表现可以归因于什么?择股,择时,还是风格?重仓于某个行业回板块?这答些都是归因分析试图去回答的问题。可以利用统计学手段,根据每天的净值,进行大致测算。
归因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基金收益中有多少比例是来源于市场大盘和投资风格。这么说来有点复杂,题主自己去探索吧,现在工作比较忙,我都懒得研究,直接投资流量矿石炒矿了。
Ⅹ 基金的业绩研究归因是什么收益
正确答案:C 解析:对于股票型基金,业内比较常用的业绩归因方法是Brinson方法。这种方法较为直观、易理解,它把基金收益与基准组合收益的差异归因于四个因素:资产配置、行业选择、证券选择以及交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