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济学中投资的定义是什么
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
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等。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投资是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的一种形式,是对项目产业化综合体进行资本助推发展的经济活动。
(1)经济与投资研究扩展阅读:
在理论经济学方面,投资是指购买(和因此生产)资本货物——不会被消耗掉而反倒是被使用在未来生产的物品。实例包括了修造铁路,或工厂,清洁土地,或让自己读大学。严格地讲,在公式GDP=C+I+G+NX里投资也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部分。在那方面来说投资的功能被划分成非居住性投资(譬如工厂、机械等)和居住性投资(新房)。
② 金融学和投资学有什么区别
金融学和投资学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
1、金融学的实质: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
2、投资学的实质:投资学研究对象包括证券投资与产业投资,以投资决策为核心,将经济变量分析与经济机制分析、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二、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
1、金融学的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2、投资学的培养目标:投资学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投资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财经、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及外国语言阅读交流的基本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处理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国际投资、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宏观投资调控等方面业务技能,能在各类企业、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以及教学、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两者的主干课程不同:
1、金融学的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2、投资学的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投资学、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经营与案例分析、公共投资学、创业投资、投资项目评估;
证券投资学、投资基金管理、投资银行学、公司投资与案例分析、项目融资、投资估算、投资项目管理、房地产金融、家庭投资理财、投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实训课程模拟投资运作等。
③ 投资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投资经济学的内容由其研究对象所确定,研究对象——投资领域的经济关系和投资运动规律以及其他经济规律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形式。研究内容主要有:
①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
②投资资金的性质、形成与资金筹集的一般原理与运动规律:
⑧投资资金的分配原理及其规律,包括投资分配规模、分配结构、年度投资与在建总投资等分配原则和固有规律;
④投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规律,包括投资的微观决策、项目管理、管理体制等;
⑤投资资金的回收规律。
④ 投资与经济增长有哪些相关研究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的主要 目标之一 , 但 如何 实现增长 . 人 “ 九五 ” 时期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 再 到“ 十五 ” 时 期 的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们的认 识并不一致。有人强调 劳动力 因素 , 也有人 重视 资本形成或 地振兴 、 中部崛起等 , 基本上符合这一基础理论。 投 资, 还有人认 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决定作用。因此 , 分析投 ( 3 ) 工 业 化 和城 镇 化 带动 了投 资 的较 快增 长 。 国 际经 验 表 明 , 资 与 经 济增 长 的 关 系, 探 讨 实现 经 济 增 长 所 需要 的 条件 和 政 策 , 不 各 国工 业 化进 程 中经 济 结 构 的共 同演 变 规 律 之 一 是 投 资 率 不 断 提 仅具有理论价值 , 而且具有 实践意义。
⑤ 微信 经济与投资研究 什么背景
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于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就产生了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其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他们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发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于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就产生了发展经济学。
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发展经济学主要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有刘易斯、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罗斯托等人。 强调资本积累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切纳里等逐渐认识到,障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只是投资规模的大小,还有必须用来购买进口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外汇储备的多少。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
另一方面,舒尔茨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伯根、刘易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切纳里等人,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是:单纯的市场作用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成就给与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先进的计算程序和高速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使比较复杂的模式的建立和计算成为可能。
切纳里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价值,主张使用“会计价格”或“影子价格”去校正市场价格对稀缺程度的偏离。他们还从社会边际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体系中去研究计划和资源配置问题,在一些特定的假设上建立起模式,在数学的意义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后这种模式又向动态规划、非线性的方向发展。但正如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认的那样,模式的实用性是有限的。
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刘易斯等人也非常强调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普雷维希和拉美经济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工业化;哈伯勒和克尔恩克罗斯等人还依据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静态比较利益理论,从动态观点分析了国际知识传播和资本流动问题,得到了国际贸易有益于发展中国家的结论。
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是采取了进口替代的工业化的战略。这种战略的理论根据是传统的保护幼年工业论、普雷维希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和“中心”剥削“外围”论,以及由缪达尔进一步强调的国际结构具有不平等性质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经济学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新古典学派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更多地采用了经验分析的方法;较全面地注意到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增长和发展的目标。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斯特里顿等提出,应当以保证基本需要,而不以国民收入最大化为增长和发展的目标。即在增长过程中,要注意改进卫生、营养和教育等条件,以直接对人力资源产生积极作用。不应当有过多的、不恰当的结构和技术变革以及资本支出,要注意采用减少消费和改进现有技术 等比较简易的方法去提高生产率。这种看法称为“基本需要论”。
由于发展中国家早期快速增长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感到,用统一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去指导各个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恰当的。应当根据各个国家的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作具体的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赫希曼把这种统一理论逐渐失去作用的情况,叫做“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停滞”。
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其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他们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 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总之,经济发展被认为是一个无冲突、无飞跃、无质变的过程,它所要求的仅止于创造适当的刺激、完善市场的机制和起动会自行运转的增长机器而已。
新古典学派这种发展观点,显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事实上,市场机制起不了合理调节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利益并不能普及人群,贫困。失业、社会矛盾、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增无已。除了前述对发展的基本看法外,发展经济学也承袭了新古典学派的研究方法,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的规定性。
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从而在贸易条件。商品出口、跨国公司投资各方面都遭遇着田难并蒙受损失。但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往往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去解释和辩护,从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尽管发展经济学有上述的庸俗观点,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其本身是有参考价值的。发展经济理论中对一些局部的、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并非都是谬误。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各个侧面如人口、工业、农业、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当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点。
尽管新古典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正统,但西方经济学界还是有人能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主张。
在发展经济学的文献中,还可以看到激进学派的理论。激进学派是作为主流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在有关经济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上,持有与新占典学派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关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性质和根源,激进学派就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
⑥ 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投资学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2、研究不同
投资学就是对投资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投资活动。投资学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国际投资、企业投资等几个研究领域。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投资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当代世界政治、经济视野,了解中国投资政策,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投资咨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工作的高素质的投资专门人才。
3、方向不同
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如投资公司、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
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各类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高校或研究所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或教学科研等。
金融学研究生毕业后可进入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类机构工作,收入相当可观。
⑦ 经济与投资研究公众号被封
真心建议不妨考虑这样一个没有风险、没有加盟费、没有压力、合法、倍增、产品质量高、产品价格还便宜、销售额消费额永远积累、产品还越来越便宜、不伤人不伤己、不愁人脉、永发展的生意。可交流
⑧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由此投资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尤其在中国前三十年,投资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出口是近十年来的重要引擎。有数据显示在前二十年,我们投资1块可以带动3块的GDP增长,而现在10元投资也许只能带动3块的增长(具体数据不详,请网络)。
你可以参看一些论文或者书籍。
近十年中国居民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http://fass.net.cn/fassNews/fass_readnews.asp?NewsID=2578
书籍:《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张军
⑨ 如何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学习在先期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经济学,对我们而言无异于免费午餐人类的很多认识都是后发的,是在经历了以后的认识。我们是后发展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具有后发优势,而且在经济学的学习方面同样具有后发优势。先期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发展过程有最初的探索、有波澜壮阔的发展,有顺利、有曲折、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作为记录、反映、归纳、总结、前瞻的现代经济学虽抽象而栩栩如生,虽具理论特质却彰显着实践的精髓。先期发展的经济实践基础上诞生和发展的现代经济学,像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的成就一样,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光照人类的。当我们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里不仅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了解到市场经济运行的相关规律的时候;当我们从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和必然性的时候;当我们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理解了宏观调控的时候;当我们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把握了微观经济运行和个人决策的基本原理的时候;当我们从贝克尔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中明白了经济学是理解人生的艺术的时候;当我们从新制度经济学中了解了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的时候,我们感到了经济学内容的博大、精深、丰富、饱满、枝繁叶茂和生命力,今天的经济学已经成为了经济学帝国。基于此,我们也感觉到了在学习经济学方面的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借鉴,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经济学,我们不必所有的事情都从头走一遍。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走向——市场经济不仅有特殊性,而且有共同性。学习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不可能产生的,对于我们又十分重要的现代经济学,无异于免费午餐。面对着发展中的经验,特别是教训,我们更应当充分认识到学习经济学的迫切和重要。二、经济学的研究帮助人类选择了市场经济,学习经济学有利于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大的方面、社会方面而言,经济学在比较中选择了市场经济。现在看来,市场经济确实如亚当·斯密所言,可以富其国而裕其民。三次伟大的工业革命都发生在市场经济国家。凡发达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无一例外的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选择市场经济必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之所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实践证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效用最大,原因在于:其一,各种资源的所有者都会在给定的条件下把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从而使总体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其二,资源配置是通过交易和竞争的方式完成的,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资源的潜能。其三,市场配置资源的信息是横向传递的,内容真实,传递速度快,社会组织成本小。在行政力量主导的情况下信息是纵向传递的,不仅失真,而且有时滞。其四,市场经济下配置资源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使他们最清楚应当如何配置资源。政府需要做的,只是在最少,从而也可能最佳的职能范围内高效地发挥作用。市场和政府各自在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更好地发挥作用,二者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体制效率的最大。当然,“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如何组合取决于一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时面对的任务。“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在给定的条件下发挥好作用。三、经济学揭示了规律的特质,告诫我们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如果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首当其冲的条件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那么,几乎和这个条件并列的就是是否遵循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人们遵循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包括人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在不知不觉中的遵循,经济就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就和谐相处。人的总福利,即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和自然界赋予的福利就会最大。而任何有意无意地对规律的不敬和违背,都会毫无例外、或迟或早地遭到规律的惩罚,并最终由人民群众承受惩罚的后果。由于计划经济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思维方式,人们在无知和不断夸大自我能力的情况下,丧失了起码的规律意识,不断违背经济规律,最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和贫穷而淘汰了计划经济体制本身。而不计自然成本,片面追求GDP,一些地方政府血拼GDP的做法则违背了自然规律,严重的污染造成了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就是对违背自然规律的惩罚。人们在心灵深处对规律必须有最高的敬畏,在实践中必须有规律意识和自觉地遵循规律。经济学揭示了规律的特质。规律深藏在现象的背后,在无数偶然中展示着必然,在无序中潜藏着有序。所谓的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可谓一语中的。人们即使限制了“自发”在某一方面、某一时空的表现,“自发”还会从另外的角度、另外的时空表现出来,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遭到了规律的惩罚。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告诫人们,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震惊世界。报告认为快速的、为了增长而增长的经济增长已经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1992年,英国学者理查德·杜思韦特在其《增长的困惑》中再一次详细论述了快速的增长对自然界,从而对人类自身福祉的冲击。该书反思了GNP,认为作为一个交易额的GNP没有反映自给自足的部分,掩盖了无奈的购买、掩盖了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分配不公,一些不好的东西,例如车祸也能增加GNP。在此基础上,该书提出了新的衡量发展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教育、文化活动的水平,以及公平的享有权、人们获得工作的难易程度、用于休闲的时间以及社区的和谐等,新标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清新的空气、卫生的饮用水、优质的食品以及动植物的多样性。人类与自然界是一个大系统,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人类福祉,破坏了自然界不仅破坏了当代人的福祉,也破坏了子孙的福祉。经济学的研究告诉人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容易遵循经济规律,原因在于分散的个体谁也不能左右市场,只能顺应市场,这就在冥冥中遵循了经济规律。前提是把政府职能限制在最小从而最好的范围内。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行政力量强大到无所不能、为所欲为的程度,又觉得自己“似乎有知识”(哈耶克语),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就成了逻辑必然。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靠制度。靠着制度的制约和平静而自然的心态最容易遵循规律,没有制度制约的亢奋和头脑发热,最容易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仅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要遵循经济规律,作为个体的人也要了解大势,遵循经济规律。就微观层面而论,包括企业和个人,必须把思维方式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从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基本要求出发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简单地说,这些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法则可以概括为:(1)只有在社会承认你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生产者才能实现价值和盈利。这是一个惊险的跳跃。你必须以清醒的头脑前瞻性地面对市场,而不是政府。(2)你必须发挥你的比较优势,在社会、组织、市场中寻找到你的最佳位置,但你不能故步自封,陶醉于低层次的比较优势,而要不断地提升自己。(3)你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工业文明的基因是精细化,如果没有市场需求,没有核心技术,仅仅有资本是支撑不了一个产业和一个企业的。(4)你必须遵循投入和产出的定律,如果不能盈利,而是一直亏损,那将难以为继。(5)你必须了解大势,认识大势,把握大势,顺应大势。经济学是理解人生的艺术,除了上述谈到的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之外,经济学还探讨了婚姻、家庭、歧视、犯罪等等,经济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四、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把人们特别是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美国学者查尔斯·都希格在其《习惯的力量》中指出,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似乎都是精心考虑的决策结果,其实不然,这些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在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由于习惯的力量,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干部,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不协调,依然习惯于“拍脑袋”决策,动辄大手笔的政绩工程。由是我们必须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塑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现代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经济学百年》(第三版)选择和评介了百年来经济学的经典,涵盖了经济学的各个方面,相信会对理解市场经济体制,理解经济趋势,理解和把握经济规律、经济政策,塑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极具帮助。李义平
⑩ 如何理解可行性研究与经济投资在投资中的关系
好的可行性研究可以在投资决策中帮助投资者选择最优投资方案。
从狭义上来说,可行性研究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前的重要步骤,可行性研究会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的结果。从广义上来说,投资决策本身就包含了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投资前期活动。
经济可行性研究主要进行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过程分析和评价,即对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
二是最终分析评价,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的经济分析和评价,从项目的整体上确定成本和效益。
(10)经济与投资研究扩展阅读:
经济可行性研究是相对财务分析而言的,两者互为补充。经济可行性的基本特点是:
(1)它是站在国家立场,至少是地区立场上来衡量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2)它以国民收入的增减为依据来鉴认成本和效益,而不以货币的收支、现金流量的增减为标准;
(3) 它通常采用影子价格,或对市场价格作必要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成本和效益。这些特点构成了与财务分析的基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