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税年报,填写投资比例时候,填不了百分比,却显示【投资比例是必填项,且在0-1之间】,我该怎么填
1就是百分百啊!0.5百分之五十
『贰』 我与别人合伙办公司,我出资100万,他出资90万,注册时投资比例怎么填
没有什么法定,一般取小数后2位,四舍五入即可,即你占52.63%,他占47.37%。或者你们议定一个注册资金数,例如190万元,你占53%,即出资100.7万元,他占47%,出资89.3万元,就没有这个麻烦了。
『叁』 个人所得税预征税款结算表中的个人投资者企业分配比例怎么填写
个人所得税预征税款结算表中的个人投资者企业分配比例填写个人股东实际出资占企业全部股本总额的比例或股东会协议约定的分红比例。实际出资比例与约定分红比例不一致的须附报股东会决议报告。
个人所得税预征税款结算表中各栏填列说明:
(一)企业股本总额:填列至申请结算期金额。
(二)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填列申请结算期年度营业收入总额。
(三)按规定计算应预征税额=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分行业预征率×个人投资者占企业分配比例。
(四)个人投资者占企业分配比例:填列个人股东实际出资占企业全部股本总额的比例或股东会协议约定的分红比例。实际出资比例与约定分红比例不一致的须附报股东会决议报告。
(五)期末累计未分配利润:年度内未发生股利分配的,填列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额;年度内发生股利分配并已作账务处理的,填列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额与年内实际分配金额的合计数。
(六)企业实际缴纳的预征税额:填列年度内企业实际扣缴的预征税款。 四、主管税务机关依据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数据等相关资料予以审核。 五、企业应根据经审核确认的结算表中企业结算实际应分配股利额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并向个人投资者收回企业代缴的税款。
基本账务处理意见:年内分配时已做账务处理的,视结算补(退)税情况确认本次账务处理数额。
『肆』 股东出资信息中持股比例怎么填
某股东的持股比例,根据认缴的出资额/公司注册资本就可以了
比如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股东A认缴400万元,那么他持股比例就是400/1000=40%,这400万元可能有现金也有固定资产
『伍』 合同出资比例怎么写
其余三人合共出资比例为80%。在办理登记时,三人的合计数必须为80%,不能为约数的。
可以某人或某两人的比例偏高一点,取整数。而在分红及表决约定中约定,三人的对应比例均等。
『陆』 工商局网上核名的时候,注册金额为2000万 ,出资人金额和比例怎么填
按照各自出资金额和比例填写就行了,实际是怎样就是怎样。
因为出资人金额和比例栏目的出资方式有多种,所以在非现金出资方面,如果涉及有些出资人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含专有技术、专利权及版权等)出资,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局)认可的评估值(由专业鉴定评估机构出具的)填报,并在核名通过之后向工商局报送书面材料时将评估文件作为附件材料一并送交。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敬请采纳。
『柒』 年报 企业信息基础表种的投资比例是100%,但是填上显示“该数据格式为数字”那该怎么填
意思是将单元格是文本格式。
(3)或全年平均资产总额=(各月月初值+各月月末值)÷24
(3)或全年平均资产总额=(各月月初值+各月月末值)÷24
(3)或全年平均资产总额=(各月月初值+各月月末值)÷24
(3)或全年平均资产总额=(各月月初值+各月月末值)÷24
(3)或全年平均资产总额=(各月月初值+各月月末值)÷24
企业的基础架构既像是一栋房子的钢筋结构,又像是人体的骨骼,没有它,整个企业架构就会坍塌。
在公司的基础架构方面,全公司可以采用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可以在业务单元和母公司中采用不同的体系。
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里,基础架构中的活动可以划分为业务单元和公司两个层面。许多基础架构中的活动在上述两个层面中都已出现。
『捌』 一个股东一个人出资,那么出资比例怎么填写
100%。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第57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一人公司或独资公司或独股公司,是指由一名股东(自然人或法人)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玖』 你好,三证合一里股东投资比例在哪里填写
表格的填写按照字面意思和企业信息填写即可。
名称:企业的名称。
注册号:营业执照注册号。
住所:公司所在地。
联系电话:电话号码。
法定代表人姓名: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职务:法定代表人职务。
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数额。
公司类型:公司的类型。
经营范围:公司经营范围。
营业期限:公司营业期限。
股东:股东信息。
“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是将现行申请人分别向原工商、质监和国税、地税4个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分别申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改为申请人在同一窗口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性领取载有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的营业执照,不再另行颁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在审批过程中,原工商、质监和国税、地税部门通过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完成部门间的信息传输,实现 “一窗收件、联合审批、信息共享、颁发一证”的审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