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都是买同一只基金,为什么有的人赚钱有的人亏钱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人同样是买入同一只基金,但是有的人能够赚钱,有的人却是亏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投资人在基金投资中的买入和卖出的决策存在不同,使得大家投资基金后的结果也不同。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个在努力奋斗的金融民工,请大家关注我,共同探讨财经问题!
『贰』 我的基金明明是涨势,为什么还亏钱
基金也是人在操作,没有什么东西是包赚的,亏钱很正常。一般来讲,风险越大,风险收益也越大,希望风险小,那就选择风险小的基金,简单的判断方法是,选择收益率低的基金
『叁』 现在为什么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基金赚钱,都买基金那谁亏钱拉
风险投资有人赚就有人赔而且赔的人还不是少数,贪婪与恐惧是人的天性,想赢怕输决回定了亏多赚少是这答个市场的本性.即便是大牛市也一样,试问每个人的入场点,时间周期都一样吗?每个人在浮亏或浮盈以后的选择都会一样?所以知道赚钱并不代表可以一定赚钱.所以俺觉得无论是对股市,基金,而或是期市,外汇,都该与自己清醒的认识,否则即便短时间赚了,迟早都要吐回去的
『肆』 为什么明明基金赚钱,基民却总是亏钱
如果基金业绩很好,可是基民还是在亏钱,那就只有一种解释“高买低卖回”。
下图是2011年到答2019年,股票型基金的份额变化情况。
由上图可知,
1.2015年大牛市的时候,投资者持有股票型基金的份额最高的。也就是说,大家在市场高点的时候,拼命的买股票型基金,俗称“高买”。
2.在2014年熊市的时候,由于市场一直跌跌不休,投资者就把持有股票型基金赎回了(俗称“低卖”),进而让2014年的股票型基金份额是最低的。
所以即使基金业绩再好,如果你总是这样“高买低卖”,亏钱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伍』 为什么有人买基金赚钱,有人亏钱
基金投资有风险。若想选择合适的基金:
1、首先要设定自己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评版估自己对风险的承受权能力,确定自己是保守型、稳健型还是进取型投资者;
2、其次,仔细综合考核各基金的多项指标,如多年来的收益表现,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的能力素质、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投资风格等,从中选择优秀的并且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品种进行投资;
3、最后,请跟踪您所投资的基金,结合该基金的表现、自己的资金状况和收益目标来调整自己的金融资产组合。
您可以通过招行主页的“基金”--“基金筛选”,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及相关要求做基金筛选。
『陆』 基金明明在赚钱为什么基民一直亏
不是因为基金业水平不行,而是绝大多数基民对所持基金不了解,对基金经理不了解,对公司也不了解,也无从了解。
不了解就无法承受波动,无法预知未来,普遍沦为短炒。
结果是:基金业是赚钱的,基民大多数是亏损的。
京东金融今年发布的基民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仅有34.3%的基民实现正收益,0.5%盈亏持平,剩余的65.2%都是亏损。
基民人均亏损2000多元(好消息是:比股民亏得少)。
这些基民有两大特点
1、持仓数量少:近七成投资者仅申购一只基金。
2、短线操作:80%的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不超过3个月就清仓走人。
为什么会这样?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06月30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达117家,公募基金数量4355只,资产规模总计10.07万亿,资产规模较16年末增加 9070亿元,增幅 9.89%。
这里面按投资方向不同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
从各类型基金的上半年业绩表现看,QDII基金(投资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达7.22%,主要受益于港美股市场的良好表现。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从基金公司规模看,旗下余额宝规模大幅增长的天弘基金以15186亿元继续蝉联公募资产规模首位。
也就是说目前10万亿的公募基金资产里,天弘基金一家占了15%以上。货币基金占基金业总体规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实际上分出了两个极端
1、买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报、集中、短炒。亏的都是这部分。
2、买货币型基金的:稳定但低回报的傻瓜式投资。赚零花钱。
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被逼的
根据去年底的数据:开放式基金自成立以来,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达到16.5%,超出同期上证综指涨幅8.77个百分点。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坚定持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国股市的红利。
但是难就难在这里,历史数据已经显示他们不可能坚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为普通人几乎没有可能选择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这里面涉及到基金的风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风险(老鼠仓)、人员变动、公司决策……太多因素的影响。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环节,他其实完全有能力判断一只牛股了。因为股票有明确的财务数据、行业走势等客观数据。
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也根本没有这个经验和能力去判断。
从买入的时候就不知道边界在哪里:是激进还是保守?风控、止盈止损、仓位、配置,该怎么安排?
没有认知就无法承受波动,无法预知未来,普遍沦为短炒。
简单说就是两个字:瞎买。
于是基民的表现一般是这样的
涨的时候,基金没有牛股涨得快,怀疑基金经理能力:就这水平,不如我自己来炒吧。
跌的时候,比如刚过去的201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12%,也怀疑基金经理能力:我还是赶紧跑吧。
如果说乐视网这样的股票,不管被黑成翔还会有一堆铁杆粉丝坚守;那么基民几乎都是一夜情,没有长相厮守的。
然而怎么办?
现实是:股民亏的,远超基民。散户并不比基金靠谱。
资本市场机构化、去散户化,是中外市场都证明的趋势。
钱,早晚要交给专业的人打理。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瞎买
大部分基民都是这个状态:没有遴选标准,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跟风买入。更不懂得根据基金的品类和周期进行配置。
2、短炒
因为不了解, 对自己这笔投资的性质、投资取向、风险边界、判断指标,都没有明晰的定位,也没有合理的收益预期,最后当成了投机短炒,而不是资产配置。
这个问题,基民和基金之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认知鸿沟。
如果对于基金确实无法把控,建议转投银行理财产品。在购买之前可以到辨险识财查看该款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价报告,这样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
『柒』 为什么基金赚钱的时候从来不知道有这个基金,到处拉人进来的时候你一进去就一直亏损,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别人亏钱的时候是不会告诉你他亏钱了,只有赚钱的时候才会到处跟人说我买什么什么赚钱了,然后基金越赚钱,扩散的就越快。你平时不关注的话,等到扩散到你的时候已经涨的非常高了,涨不动了,自然就会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