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场将摊位卖给投资人然后回报十年,给产权证,这种投资叫什么是真的吗
这种形式叫产权包租。售后包租产权商铺风险犹存
期房阶段“售后包租”原本是被建设部明令禁止的销售行为,但是进入2006年以来,激烈的商业地产竞争中,开发商们不得不重新祭起“售后包租”的大旗。与此同时,产权式商铺也一再出现在投资者的视野中。
开发商坦言,售后包租和产权式商铺的风行也是迫不得已,主要是为了解决资金压力。
诱人的“返租”
稍稍留意一下,就可以看到到处都有“售后包租”的广告,报纸、路牌、网络、杂志,几乎都能看到类似的字句,如“10年包租、年收益9%年”、“统一经营、原价回购”、“提供每年8%的物业补贴”、“年回报率8.38%”、“即日购买,即返两年以上租金20%”……更有项目仔细地列出了收益公式,年支出、年回报,“年返10%,十年回本”,“期满回购,买卖自由”诸如此类的广告语,一时间,售后包租模式大有卷土重来的架势。而且,今年以来出现的不少 “售后包租”模式,还加上了银行担保。
但是,这种售后包租的模式却遭到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的质疑。根据2001年建设部出台的文件,期房阶段不能提出售后包租产权式商铺这样的销售模式。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就认为包租销售,实际上是将简单的房产销售变成了金融产品的销售,而且是未经金融主管部门审批同意销售的金融产品,有难脱非法集资之嫌。
在售后包租的销售模式中,绝大多数项目销售的都是期房,通过“售后包租”提前收回资金,转而将销售款作为开发资金,投入后期开发。这样的模式很容易出现烂尾纠纷。
不应完全否定
对“售后包租”否定的声音,却遭到了不少开发商的质疑。
庄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湘晖认为,现阶段不应该完全否定售后包租。据周湘晖介绍,目前庄胜正在操作的庄胜南馆就采用了“售后包租”的模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目前已经销售了大概9个亿。
周湘晖解释说,首先“售后包租”准确地说应该叫“代租约出售”,是一种房地产和理财产品结合的产品,因为它具有房地产的特性、有产权,同时它如果是理想状态下的话,它是一种收益比较高的投资理财产品。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南方,失败的项目比较多,五年前在南方这种成功的项目不超过20%。但是随着这种模式逐渐完善,尤其是招商和开发模式的重新定位,使得该模式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招商放在前面可以规避掉很多的风险。比如说在商场百货规划设计也属于一种定制的模式。
产权分割的困境
与“售后返租”经常同时出现的销售方式还有“产权式商铺”,又称“虚拟产权式商铺”。这种销售方式分两种:第一种是指发展商在销售商铺的同时,自己或者通过专门的经营管理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包租,购房者实质上无法实际掌控商铺的销售模式。第二种是指开发商将超市、百货大楼等开放式卖场进行面积概念分割,不划分实际区域销售给多个业主,并在一定期限包租,购房者无法自行经营的商铺销售模式。通常认为,由于购房者只是认购了一定面积的商铺,商铺本身不具有独立使用的价值,购房者不关心自己的商铺产权本身,仅仅关心商铺投入的回报。产权成为了“虚拟”的收益权属,所以称作“虚拟产权式商铺”。
也正因为产权式商铺的虚拟性,它得到的反对声远远超过了“售后包租”模式。
有业内人士指出,产权式商铺的收益率必须取决于商场的整体运营情况,否则,就只能是一个虚拟的、无法兑现的“商铺”。碧溪家居广场、巨库的失败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无论当初销售商承诺的前景有多么美好,整个商业体经营不如意,就意味着投资者根本拿不到当初承诺的回报。
变相的资产证券化
北京碧桂园房地产营销副总李国涛认为,产权式商铺和担保回购实际上是变相的资产证券化。这里面资产证券化变相应用是指大型商业设施分割、划块出售的行为,有的还有回购、银行担保的附加措施等。目前看来这种行为和做法,不管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省级城市,以及二三线城市,类似的做法都比较流行。但是这些项目大部分都失败了,对开发商而言,只是解决了现金流问题,却给政府遗留了大量的社会问题,给部分投资者造成了损失,商家实际上也没有得到利益。开业之后好多项目麻烦不断,消费者也没有得到实惠。因此,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媒体就把这些矛盾归结为产权式商业弊病。
购买须谨慎
庄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湘晖认为,投资商铺时一定要注意五点:第一是地段,第二是规划设计,第三是品牌,第四是运营商的运营水平,第五是运营商的销售理念。
同时,他提醒中小投资者,投资商铺,首先安全是最重要的。国债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就是因为它是国家发行的,我们相信国家银行,虽然国债的利率较低,但依然受到欢迎。而产权式商铺投资利润基本上达到了8%至10%,比国债高出几倍,但是很多项目还是得不到市场的追捧。所以,即便开发商推出银行担保、担保回购之类的承诺,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投资者依然不能信赖。
第二,最好投资是现铺。根据2001年建设部出台的文件,期房阶段不能提出售后包租产权式商铺这样的销售模式,但是对于现房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在市场上,很多开发商因为自身开发实力有限,希望靠大量的销售回款完成后期的开发与建设。但是,如果后期回收到的销售款不能满足开发所需的话,这个项目就烂尾了,而这个风险是由小业主承担的。所以投资现房,就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
从个体上看,售后包租、产权式商铺的兴起,都是开发商资金链比较紧张迫不得已采取的办法。但从更深的层次看,这一现象背后则是整个商业地产市场都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
1、首先,要查开发商的大产权证,如果开发商还没拿到大产权证,说明开发商有些费用还没交齐,其次要看开发商的销售许可证,如果证照不全这个就是有风险的,
2、开发商这种经营模式是用小投资者的钱,赚商场的最高回报期的钱,一般商场如果不是黄金地带,或者后期无法成为商业中心,那么这些商场的最佳回报期也就在前10年,因为商业中心会随着有钱人的迁移所改变。
3、开发商一般会跟你签销售合同,但是会要其他公司签经营合同,这时候你要看什么公司给做的担保,经营合同后面无担保合同的风险就比较大,因为他们一旦经营不善,他们就把经营合同违约,这样开发商完成了销售,房子自然烂到你手里了。一定是可以信任的上市公司或者有较高信誉度的公司做担保才可靠。免得发生金蝉脱壳
4、要深入调查此楼盘的背后新闻,很多这样的楼盘操作手段是为了解套,或者是为了哄抬物价,总之要考虑一下风险,如果没有黄金位置,或者楼层较高,那就要跟其他地段铺位比较一下。
李嘉诚说:商铺要注意的是:地段,地段,地段。。黄金地段有黄金
『贰』 华安保险董事长李光荣为何被捕
4月26日晚,A股上市公司精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光荣因涉嫌行贿罪,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执行逮捕。
资料显示,李光荣除了担任特华投资控股董事长、华安保险以及华安资管董事长之外,还任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北京创业投资协会副理事长、湖南慈善总会副会长等,同时还受聘担任多家地方政府顾问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然而还有一句俗语——静水流深,平静、低调,并不能掩饰李光荣在市场上的叱咤风云。相关资料显示,李不仅与德隆系掌门人唐万新的关系非同一般,所掌控的特华系还曾被相关人士认为与德隆系有关,并曾一度被认为根本就是德隆系分支。
公开资料显示,特华投资控股是一家以金融投资、财务顾问、投资管理等投资银行业务为核心,以企业并购、金融研究服务和创业投资为特色的投资控股公司,下设投资银行总部、投资管理总部、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和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等部门及机构。1998年,李光荣在广州创立了该公司,之后又将总部迁至北京金融街。
2002年,特华投资控股成为华安保险的第一大股东按照当时的监管规定,收购国内保险公司10%以上的股份都需要监管特批。为此,李光荣联合6家关联企业组团收购华安保险,而特华控股也将其收购比例成功控制在了10%以内。不过,最终他仍顺利地以2.9亿元的价格,从华侨城集团、深圳机场集团、三九集团等数家公司手中收购了华安保险70%股份。自此,华安保险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财险公司,而李也自然而然成为华安保险的实际控制人。
入主华安保险后,李光荣的一系列动作更加让人笃定了他与德隆系的亲密关系。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湖南湘晖”)不仅成为华安保险的股东(湖南湘晖持有华安保险12.14%的股权),在特华投资控股入股精达股份时也不忘捎带上后者。
李光荣确实很神秘,但是他在资本市场的手腕却相当老辣,成功规避监管入主华安保险当然只是其中一例,事实上他也是国内最早发掘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新玩法的“有识之士”。
早在2004年,李光荣即勇于“试水”,率领华安保险销售非寿险投资型产品。2007年,为了追求股市红利,李大刀阔斧,更不惜压缩常规业务,从而全面转向理财型业务。不可否认,借助资本市场的火爆行情,进而激进地销售投资型产品,确实让华安保险获得了超额收益。据当时媒体报道,从2004年7月到2007年,该公司累计销售理财型产品达到218亿元,而2008年全年更是高达130.5亿元。据悉,仅2006年华安保险投资型业务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就平衡掉了该公司之前在车险经营上的全部亏损,甚至出现8000万元账面溢利。而在2007年全年华安保险综合收益率更是达到惊人的32.5%。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国内资本市场大幅下挫,华安保险也迎来因大肆销售投资型产品所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不得不从2009年开始回归常规业务。自此,华安保险也步入“不温不火”状态,风光不再。
但是对于李光荣来说,这一切或许都不甚重要。因为,作为特华系的掌门人,李光荣在保险业的布局不单单是一家财产险公司。2013年8月,特华投资控股与华安保险联合设立了华安财保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拿下一张宝贵的保险资管牌照,注册资本金2亿元。
工商资料同步显示,李光荣在担任华安保险董事长期间,在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间还担任海航系(华安保险的第二大股东)渤海信托的董事长。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权关系上,仅从公开资料丝毫看不出特华投资、华安保险和渤海信托存有任何关联。2017年9月,就在海航旗下渤海金控收购广州泽达股份愿望夭折的同时,李辞去了渤海信托董事长一职。
所谓能者多劳,李光荣不仅担任特华投资控股董事长以及华安保险和华安资管董事长,2014年还曾与参与发起成立注册资本高达500亿元的中国民生投资股份公司(下称“中民投”)。相关资料显示,李光荣曾以中民投执行董事、董事会咨询委员会主席的身份阐述中民投“由保险切入打造金控集团”的战略。目前,特华投资仍持有中民投2%的股份。不过,中民投官网上已搜索不到与李光荣有关的信息。
『叁』 湖南湘晖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湖南湘晖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是2015-11-05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青林维吾尔族回族乡青林村十四组漳江工业园内。
湖南湘晖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0100MA4L1J7Y39,企业法人熊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湖南湘晖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湖南湘晖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肆』 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的最新事件
再续不死鸟传奇 华数传媒借壳上市首日飙涨621%
停盘6年,如今方重见天日,华数传媒 避开交易所新退市制度的条框约束,重组后一俊遮百丑,昨日开盘大涨621%,续写由“死而不僵”到“生龙活虎”的传奇。
华数传媒由*ST嘉瑞改名而来,而*ST嘉瑞的前身是“安塑股份”。由于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亏损,在2006年4月13日后被暂停上市。2007年,该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南嘉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变更为“*ST嘉瑞”。
虽然*ST嘉瑞于2007年实施了股改,并经历了三次重组,但前两次都胎死腹中。最初,湘晖资产有意撮合*ST嘉瑞和紫薇地产,但最终不了了之。时至2009年,湘晖资产又牵线*ST嘉瑞和天润置地重组,但在2011年2月缘于房地产宏观调控,重组偃旗息鼓。
2011年5月,*ST嘉瑞结缘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然而,同年9月,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规定,明确“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三年以上。”而当时华数传媒成立尚不满三年时间,于是重组又被耽搁半年。
直到今年6月12日,*ST嘉瑞的重组方案终获证监会并购重组委通过,今年8月底实施完毕,*ST嘉瑞变身华数传媒,主业变成了新媒体及有线电视网络,进军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及产业投资等新型产业。
随着华数传媒粉墨登场,一批坚守了*ST嘉瑞6年时间的投资者终于可以欢享资本运作带来的盛宴了。
*ST嘉瑞2012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均为自然人,其中第一二名散户投资者分别持有148.94万股和127.32万股。
第一名散户是2006年停牌前的第一季度进入,持股96.67万股,成本约为153万元,由于实施了股改,变成了148.94万股,持股比例为1.25%,每股成本摊薄到1.02元。华数传媒昨日收盘价14.42元/股,这意味着如果以14.42元/股出手,*ST嘉瑞的第一散户将获得1313.7%左右的收益。
为什么一家停牌6年的公司,还能够完成乌鸦变凤凰的传奇,这种重组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对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垃圾股的重组之后可能仍是垃圾,因为不少垃圾股重组复牌三两年后原形毕露又面临退市。垃圾股的重组本身是一种低效重组,往往会浪费资源,我们真正鼓励的重组应该是健康重组,就是强强联合,这种强强联合才是我们经济转型产业调整最需要的,垃圾股该退市就退市;华数传媒令人诟病的地方是重组长达6年,低效甚至可能暗藏猫腻。
董登新在其微博中表示,这将极大地怂恿并鼓励股民暴炒垃圾股的信心,前期新退市制度的风险宣传可能功亏一篑!
『伍』 湖南湘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湖南湘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2014-04-2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湘江中路一段126号华盛新外滩花园4栋2304房。
湖南湘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01000986061810,企业法人杨恒,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湖南湘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以自有资产进行环保产业、高科技产业、房地产业、运输仓储业、旅游业、体育、文化艺术业的投资及股权投资,自有资产管理,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不含金融、证券、期货)(以上项目不得从事吸收存款、集资收款、受托贷款、发行票据、发放贷款等国家金融监管及财政信用业务);金属材料、建材、家用电器的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湖南湘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对外投资3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湖南湘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陆』 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1999]207号函批准由版长沙市环路建设开发有权限公司等四家法人单位和自然人唐逢时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800万元整。公司于2000年2月在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注册登记。2003年11月,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25,000万元,股东变更为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500万股)、北京东方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0万股)、侯建明(10,500万股)、黄慎谦(2,000万股)、陈德权(1,500万股)、李曙光(7,500万股);2004年12月,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其所持股权转让给自然人李芳春;2007年4月,北京东方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其所持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黄慎谦,自然人李曙光将其所持股权转让给自然人熊勇。
法定代表人:熊勇
成立时间:2000-02-17
注册资本:2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30000000009717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大道389号华美欧大厦15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