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长江投资长三角

长江投资长三角

发布时间:2021-08-09 18:46:16

❶ 长江三角洲今后发展方向

一、长三角战略定位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长三角地区产业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要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
(一)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
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成为资源配置效率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制度体系完善的资源配置中心。
(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级水平,建立健全符合科技进步规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最大程度激发创新主体、创业人才的动力、活力和能力,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以及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发明和高新科技产业培育的重要策源地。
(三)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加快推进产业跨界融合,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高增值环节和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国际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形成服务经济主导、智能制造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在亚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国际物流网络体系,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五)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开放平台建设,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成熟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集聚国际化人才、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等方面率先突破,加快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模式,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六)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牢固树立并率先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依托江河湖海丰富多彩的生态本底,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众多、风景资源独特、水乡聚落点多面广等优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共同建设美丽城镇和乡村,共同打造充满人文魅力和水乡特色的国际休闲消费中心,形成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生态型城市。
二、“绿色长三角”前景展望
2016-2020年,“打造绿色长三角”被放在了城市群规划的突出位置。
作为国内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位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的长三角城市群,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的进程中,将“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放在突出位置,区域内将共守生态安全格局、推动环境联防联治、全面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将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在重点领域的合作,以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形成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联防联控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跨界污染防治制度和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加强大气、水环境等重点领域联合防治,在绿色发展等方面,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自然条件优越的江苏省在聚焦重点领域、夯实城市群发展基础的工作中,强调开展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加大长江、淮河、太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建立严格的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构建统一的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政策,探索开展环境联合执法监管。
浙江省将立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翼”定位,采取多项举措,其中之一是合力构筑“绿色长三角”,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治污水为龙头,深入推进“五水共治”,争取把浙江省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上升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苏浙皖等跨省生态功能区共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的绿色生态屏障;积极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加强江湖海联防联控,合作治理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千岛湖流域水环境;加强沪苏浙协作,协同治理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长三角地区产业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被誉为长三角后花园的安徽省,准备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加强生态环保的对接,为长三角地区提供重要生态屏障。该省将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提升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加强与沪苏浙的环保合作,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联治行动计划,力争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强长江、巢湖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森林覆盖率;完善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等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

❷ 长三角包括哪些城市

“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的简称,是“一带一路”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带之一,拥有现代化港口、机场、公路、铁路系统,面向中国腹地,是未来引领中国经济的重点地区之一!

工业革命之后,虽然国力日弱,但是科技大发展,商品经济大发展,促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的贸易重镇,由早期的“内循环”转向外循环,由此长三角地区逐渐成长为工业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而随着交通的大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也开始全面扩充,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城市,辐射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六大都市圈,合计26座城市的超级城市群!

❸ 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

长珠三角洲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 董 芸
《商场现代化》 2007年第13期

[摘要] 目前,长、珠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两大经济发达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全国其他各地区的前列,如何保持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经济发展目前所具有的优势角度出发,来为这两个地区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发向出谋划策。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小珠三角

长珠三角洲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两大区域,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回首她们发展的历程,我们也可以发现,其发展道路的各不相同,成长的历程也各具特点。

一、地理位置的优越程度不同,一个紧靠港澳,一个围绕上海。龙头作用各具优势

长三角地区位于华东平原,交通便捷,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一个富庶之地。这里河网密布,通江达海,自古至今都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这个地区也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特别是最近,长江三角洲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为城市密集带,也是产业集中带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轴线,沿江、沿海地带的港口、工业和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得到快速发展,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轴心的经济发展带已经初步形成。
而珠江三角洲位于华南平原,这里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是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土质肥沃,水热资源丰富。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明末清初开始大兴基塘耕作制度,并不断扩大垦殖面积,发展商品农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这里物产丰富,尤其区位优势明显:该地区紧靠港澳,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了解世界经济发展最新动态的跳板,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港澳互补,在港澳经济的带动下,逐步形成自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一个最早开放,有各项政策扶持,各项政策法规较为健全,经验丰富;另一个经济基础好,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区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由于其紧靠港澳的区位优势,作为我国对外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国家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扶持,包括财政和税收方面,整个广东省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及一个苏州市,令当时的上海、江苏等地区非常羡慕。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叶选平也非常感慨的说过:广东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也是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重要增长极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在港澳外部因素和区域内改革力量的合力驱动下,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腾飞。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并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从“苏湖熟,天下足”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从发达的农业高产地区到今天全国工业最先进的集中之地,每一步的成就都不靠国家的政策优待,凭借自己的力量,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始,以区域内城乡自我积累为支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长三角经济进入了一个以上海为龙头,以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为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高度不断提升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带。目前,长三角地区凭借其拥有的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三、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珠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两大区域
从总量指标上看:(以2005年统计公报数据为例)

从人均指标上看:
长珠三角洲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广东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为130756万人,而长珠三角地区25个城市,占地面积不足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2%;而人口仅为12183.925万,只占全国的9.32%,然而, 就在这片弹丸之地上,2005年无论从经济总量上,还是人均相对指标上看,均远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有些指标甚至达到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强!
尽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长珠三角洲各个城市规模相对较小,无论从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还是气候条件、生活习惯都非常相近,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所面临的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有所不同,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也有所不同
首先从长三角各个城市来看,由于他们分属于上海、江苏、浙江,长期的行政管理的割裂,在产业提升过程中必然存在:
(1)各自为政导致产业缺乏合理分工。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已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从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根本性转变,正朝着工业化后期阶段迅速迈进。 但是,长三角在产业提升过程中,面临着各自为政的问题。由于长三角内16座城市分属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地区之间的协调难度很大,从三省市主要出口行业的产值看,名列前几项的主要行业中就有三至四项是完全相同的。这种趋同的行业结构在以行政地域统计GDP的指挥棒下,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企业间的关联与协作难以开展,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形成。
(2)从区域现代化的目标看,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趋同,城市间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生产力布局重复、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非常严重,甚至于在对外招商过程中还竞相降低门槛。大都市连绵区尚不发达,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缺乏统筹协调,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高。而市场分割、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是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因素。
而珠江三角洲则其所包含的九个城市均属于广东省,因此,它不存在由于行政管理割裂所存在的各自为政等弊端,但是,由于地理上的区隔,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历史上就不具有对内地的辐射性。改革开放20年,它也一直是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见长,对市场的辐射和影响主要在国外而不是国内,因此它对中国经济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出口大省这个角色上。而且,人们普遍认为珠三角没有“龙头”,也就是“龙头效应”没有在珠三角很好地发挥出来。
另外,再以城市功能和定位而言,据介绍,广东省原来明确支持以“中心城市”定位的城市只有广州和深圳,而东莞市之后又高调向媒体宣布“东莞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再从产业来看,深圳有一年一度的“高交会”,东莞就来一个“电博会”,顺德、珠海、中山、惠州、深圳,各地都在搞家电制造业,产业趋同性十分明显。珠江三角洲地区缺乏一个大家公认的领头羊城市。这种战国纷争的结果,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形成整体力量,其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自然大打折扣了。
针对目前两大经济区所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已制定,作为亚太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如何通过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从整体上取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保持其经济体系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加强政府合作进行市场体系建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协同调整的工作重点之一。
随着市场意识的不断强化,长三角目前已在实现错位发展。如现阶段二、三产业并举的上海市,和以制造业为主的江浙发生竞争在所难免,但上海的制造业将会慢慢向周边迁移,上海产业中的工业比重也会逐渐缩小,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都市经济过渡。在外来投资上,制造业去江浙,商业服务业去上海,中小企业去江浙,大型企业去上海。现在高科技台商纷纷向昆山、苏州、无锡等地集聚,形成完整的IT制造业群落,上海则为周边企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方位服务。这些具有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城市群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和市场。

本文原文
另外,作为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关键措施,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都十分注重市场建设,现已初步建立了一批与国内市场接轨的金融、技术、商品等要素市场框架,形成了一批年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商品市场。其中,上海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包括批发、零售、现货和期货的多功能、高层次市场体系,成为中国现代化大市场交易数量最多、交易规模最大的城市。此外,在全国十大生产资料市场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拥有6个,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明显加强,从而有利于引导企业按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分工和安排生产。
而随着CEPA的签订,标志着珠江三角洲的近年来极力倡导的“大珠三角”经济区的规划已经得到国家和香港、澳门的大力响应,所谓“大珠三角”就是在原来的“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大珠三角”中的中心和龙头是香港,由香港这个以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为主的国际服务业中心支撑和带动“大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的发展。这样就解决了中心城市之争以及个城市的定位。广东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之一。澳门则仍然是以其现有的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城市。?这样,形成两大产业群体:珠江口东部城群体即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工业基地(惠州)之一;珠江口西部城市群体即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发展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家电和五金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为基地和基础工业基地(珠海)之一。CEPA加速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影响珠江西岸尤其是珠海市的城市功能。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加速“大珠三角”世界最重要制造业中心向西岸扩展,珠海依托香港的国际服务业优势和国际化中心城市优势,发展成为粤西的制造业中心城市。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要想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进的协调发展,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只有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大力促进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使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可持续、健康地发展,长珠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亮点的地区,因此,更好的研究、分析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寻找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更好地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具有积极意义。

❹ 长江三角洲包括那些城市

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

1、上海

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岸,长江三角洲前缘,中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陆境海拔最高点。

2、南京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3、苏州

苏州,简称“苏”,古称吴、姑苏、平江府,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4、无锡

无锡,江苏省地级市,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从无锡穿过。

5、杭州

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❺ 为什么近几年,珠江三角洲的投资力量转向长江三角洲

第一,长三角是中国南北分界线,内外市场广阔,即可向南亚东南亚发展市场,又可向北亚和东北亚发展。
第二,长三角海运,水运,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第三,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发达,人才济济。

❻ 长江三角洲包括哪几个城市

到目前为止长江三角洲都包括以下城市;

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徐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常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台州、金华、温州、丽水、衢州、舟山、合肥、滁州、马鞍山、芜湖、淮南、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共计三十四个城市。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江南文化亚区的范围大体相当,其核心区是环太湖区域,即上海、苏南和浙北。

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长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区域又是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的“金三角”。

(6)长江投资长三角扩展阅读: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顶点在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附近。

在六七千年以前,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在海水的顶托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沙堤。

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冲积成的里下河平原。

南岸沙堤从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县的漕泾附近,并与钱塘江北岸沙堤相连接,形成了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位于长江北岸,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为一碟形洼地。洼地中心湖荡连片,主要有射阳湖、大纵湖等。

长江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组成。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 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异常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投资兴修水利工程,西挡淮水,东挡海潮,开挖运河,增强排灌能力,使这个十年九涝的多灾区变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长三角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两省,其中江苏的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大量的非金属矿产,另有一定数量的金属矿产。浙江的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多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等用途。

上海矿产资源相当贫乏,基本无一次常规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但是,具有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二次能源生产,产品主要是电力、石油油品、焦煤和煤气(包括液化石油气)。其他可以利用开发的能源还有沼气、风能、潮汐及太阳能。

❼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哪些城市

长江三角洲包括25个城市。

珠江三角洲主要包括9个城市:广州、 深圳、佛山、 东莞、 珠海、中山、 江门、肇庆、惠州。
广州
广
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
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
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20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广州已
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的中心城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
区、广州出口加工区。
深圳
深圳市,又称为“鹏城”,华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
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是中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
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Shēnzhèn)与香港山水相连。在短短的30年里,深圳从一个南疆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
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
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到2010年,深圳将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
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2010年8月26日是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日子,而且深圳即将举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2008年12月7日,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设计之都”成为中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佛山

山,广东省第三大城市[8]
,广东省制造业中心,广东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粤剧的发源地,位于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地处亚太经济发展活跃
的东亚及东南亚的交汇处,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共同构建成“广佛都市圈”,是
“广佛同城”、“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佛山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为岭南文化兴盛之
地。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
东莞
东莞市,号称“世界工厂”,别名“莞城”,珠三角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口东岸,北


广州,南连深圳。我国科技信息城市之一,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
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中外闻名的虎门销烟就发生在东莞,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诞生,民族英雄袁崇焕、抗日名将蒋光鼐、
举重冠军陈镜开等都是东莞籍人。
白玉兰为东莞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
珠海
珠海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是一
座著名的花园式海滨城市,东与香港水域相连,南与澳门陆地相接,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享有全国人大赋予的地方立法权。珠海市现辖香州区、斗门
区、金湾区,陆海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总面积16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690公里,拥有146个海岛,有“百岛之市”的美称。珠海于
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为确保本身的高科技和旅游地位,珠海抑制重工业发展。按总工业输出额计,主要工业依次为: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及机械、办公
室仪器。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一个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
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初具雏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珠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特
区,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珠海,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303项。日本的三菱、三井、伊藤忠、松下、东芝、佳能、日通,
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塞拉尼斯、伟创力,英国的BP公司,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飞利浦等3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已落户珠海。
中山

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番禺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
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行政管辖面积1800.14平方公里。市中心陆路北距广州市区86公里,东南至澳门65公里,由中山港水
路到香港52海里。
江门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侧,全市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江门市属河流三角洲冲积平原,沿海有大
小岛屿96个,海岸线总长328.7公里。江门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少霜无雪,温和多雨,阳光充足。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以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跻身“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之列。
肇庆
肇庆市位于中国广
东省,属珠江三角洲,西靠桂东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先后被评为国家
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中国投
资环境百佳城市等称号,有“中国山都”之称。2006年,肇庆市又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肇庆东接广佛经济圈,西连大广西,地缘区位
优势突出。地处沿海与内陆的交通要冲,城区距广州不足100公里,位于广州一小时经济生活圈。距深圳200余公里,距澳门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3海
里,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1线、324线,三茂铁路(广州至湛江)贯穿全境,广肇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江肇都预示着肇庆的高
速发展。横穿肇庆的西江是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全国第二大河,由西江、北江支流绥江、贺江组成的江河水网,可东通广州、深圳、香港,西抵广西梧州,南达江
门、珠海、澳门,北上韶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肇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形成了水陆衔接、江河相通、客货配套的水陆运输网络。
惠州

州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惠州市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也是著名侨乡。惠州市属珠三角
经济区,现辖惠城区、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
平方千米,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23.6千米,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❽ 长三角地区经济总体状况要数据!

2007年1-12月长江三角洲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城市名称 生产总值(GDP)
亿元 ±%
上海市 12001.16 13.3
南京市 3275 15.6
无锡市 3858 15.3
常州市 1880 15.6
苏州市 5700.85 16
南通市 2111.88 16.2
扬州市 1311 15.7
镇江市 1213 15.5
泰州市 1202.2 15.7
杭州市 4103.89 14.6
宁波市 3433.08 14.8
嘉兴市 1585.18 14.4
湖州市 895.94 14.4
绍兴市 1971 14.3
舟山市 407 17
台州市 1722.89 14.5

城市名称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
上海市 21938.63 16.1
南京市 5791.55 22.3
无锡市 8945.11 23.6
常州市 4253.91 26.9
苏州市 15914.69 23.3
南通市 4030.92 32.9
扬州市 2590.91 35.8
镇江市 2205.09 28.9
泰州市 2266.59 35.5
杭州市 8350.69 19.5
宁波市 7785.01 25.5
嘉兴市 3338.59 25.7
湖州市 1762.99 28
绍兴市 4868.46 25.3
舟山市 486.08 29.4
台州市 2792.94 27.9

❾ 什么是长三角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以镇江为顶点,向东北、东南方向散开,东至东海、黄海,北通扬州运河,南抵杭州湾,呈一痢形,地跨江、浙两省和上海市,面积5万多平方千米。

长江三角洲素有“鱼米之乡”之誉。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湖光山色,风景秀丽,其周围有大小湖荡250多个。整个三角洲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耕地广阔,交通便利,物产极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最大最富庶的河口三角洲,堪称为“金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

“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28.5%的进出口总额。这里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长三角”不仅已经或者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发动机”。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是指在长江人海而形成的扇形冲积平原上,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和江苏的苏州、无锡、镇江、南京等15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在“长三角”这个都市圈里,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企业独领风骚。这里聚集着近100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数千家大型企业。

这里是一方投资热土。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长三角”落户,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180多家,“长三角”正在成为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

❿ 长三角将组建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

据报道,沪苏浙皖四地政府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发起长三角一体回化发展投资基答金,重点投向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

据了解,该“三年行动计划”覆盖12个合作专题,聚焦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济互保、产业协同创新、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有序等7个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项目化、可实施的工作任务,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线路图。

沪苏浙皖四省市表示,要按照实现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定位要求,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长三角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文章来源:央广网

阅读全文

与长江投资长三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水泥相关股票 浏览:717
人人贷we理财怎么投资 浏览:826
大豆期货交易所哪家好 浏览:509
1400港币换人民币多少 浏览:432
五千新台币多少人民币 浏览:530
拾贝理财怎么样 浏览:969
农行玫瑰花贵金属图片 浏览:800
各省小微企业贷款比 浏览:142
投资b股 浏览:556
最新在岸人民币反弹 浏览:84
外汇黄金怎么样 浏览:161
乐视网投资现状 浏览:563
重仓格力的基金有哪些 浏览:107
中国银行现货白银价格走势图 浏览:968
21加币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826
国外橡胶期货实时行情 浏览:159
股票市盈动静 浏览:270
麦田外汇 浏览: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575
基金估值计算 浏览: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