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募基金迎来"最好时代",2021年还可以买基金吗
可以买基金,因为基金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购买。
很多人在买基金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牛市的时候才能买基金,熊市的时候就不能买了,其实真实情况正好相反,熊市才是一个人适合投资基金的好时候,因为在熊市的时候买基金可以拿到更低的成本,而牛市的时候就会有不错的回报。
公募基金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这个最好的时代其实是指关于公募基金的行业,并不是指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因为现在很多人的理财意识进一步觉醒,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募基金的业绩变得越来越好,这也就意味着行业的发展走向了高速的快车道。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基金经理凭借着出色的持仓能力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投资者也在投资的过程中赚到了不菲的回报。
2. 为什么新三板现在引公募基金入市
一方面现在新三板流动性比较差,引入资金可以带来交易的活跃。另一方面,普通人参与新三板的门槛比较高,通过公募基金运作,普通人也能分享新三板的成长收益。
3. 公募基金的买卖标准:公募基金在买卖股票中除了双十限制外还有什么限制有人说基金无法做到T+0,为何
公募基金的投资限制主要如下:
(1)本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 (2)本基金与由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共同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10%; (3)本基金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进行债券回购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40%; (4)本基金持有的现金和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为基金资产净值5%以上; (5)本基金不得违反《基金合同》关于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投资比例的约定; (6)本基金在任何交易日买入权证的总金额,不超过上一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的0.5%,基金持有的全部权证的市值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3%,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同一权证的比例不超过该权证的10%。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遵从其规定; (7)基金财产参与股票发行申购,本基金所申报的金额不得超过本基金的总资产,所申报的股票数量不得超过拟发行股票公司本次发行股票的总量;
除以上几条外,还有同日不得反向交易,各基金不得在同日进行反向交易,不得买卖关联方股票,各公募基金之间必须实施公平交易原则,以及不得参与炒新、不得在5%以上买入创业板股票等要求。
4. 海通证券荀玉根:IPO加速是解药还是毒药
PO 是实体经济融资的解药。①信贷融资仍是大头,在直接融资中股权市场有待发展。目前中国股权融资仍较小,加上债券融资后直接融资占比也不高,贷款仍为主要融资渠道。16 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社融比重为 7.0%,债券融资为16.8%,而日本同样是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国家,其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比高达 60%以上,美股则高达 80%以上,中国直接融资市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直接融资中,当前债务融资发展过快,企业部门杠杆率高达 123.1%,高于国际水平。沉重的债务负担拖累企业长远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企业改变融资结构,在直接融资中更多采取股权融资。②IPO 融资助力企业业绩改善,支撑实体经济增长。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更易获得持续的低成本融资,这既支撑企业迅速扩张,又利于降低财务费用。
长期看 IPO 发行不改市场趋势。①回顾市场表现,IPO 发行节奏与市场涨跌幅关联不大。IPO 供给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IPO 发行节奏与 A 股行情更是相生相长的关系,在牛市中 IPO 发行较多,在熊市中 IPO 发行更少,在震荡市中 IPO 发行节奏保持平稳。②长期看 IPO 发行对 A 股资金面影响不大。从 A 股资金供求看,资金流入主要来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证转账、保险加仓、沪股通、融资余额,资金流出主要来自 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在 16 年 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分别为 1496、16967、1140、3780 亿元,分别占全年资金流出额的 6.4%、72.6%、4.9%、16.2%,相对而言 IPO 对资金面的冲击较小,从而长期看 IPO 发行不改市场趋势。
短期 IPO 节奏过快,需要新平衡。①近期 IPO 发行加速,资金供求偏紧,打新收益率下降。从资金供求细项看,IPO 发行后一般在多个交易日内将连续涨停,即意味着 IPO 融资的资金流出效应将放大,16 年新股上市后平均连续 13.7 个交易日涨停,上市首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为 43.8%,按此估算新股上市后连续涨停期间收益率高达 381.9%,这就意味 16 年 IPO融资最多将导致资金流出 7210 亿元;其次,在定增中部分项目通过资产对价完成支付,这部分基本对市场资金面无冲击,16 年再融资中现金对价部分占 61%,为 10369 亿元,短期 IPO 发行对资金供求影响加大。②建议监管层加大资金入市力度对冲 IPO 加速对资金面的冲击。虽然 IPO 发行制不断改进,但目前核准制仍不完美,主要体现在 IPO 核准制定价不合理,近期 IPO 加速发行,将有利于解决 IPO 定价不合理问题,发行节奏加快导致新股难获连续涨停。但是打新收益率持续降低也挫伤资金打新的积极性,在市值配售制度下其为打新而锁定的 A 股仓位也将解冻,由此对 A 股资金面造成压力。
为缓解 IPO 定价不合理和 IPO 加速造成资金面紧张局面,监管层应当从其他资金供求方面下手,比如加快批准成立私募、公募基金力度,加大银行理财、养老金等资金入市节奏、降低再融资规模等。
5. 多支公募基金开始限购,资金抱团潮要过去了吗
基金限购主要是因为基金经理为了保持基金的收益,所以才控制基金的规模。近日,多只公募基金发布了限购的公告,以往最高10万的限额,调整到了5000元左右。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经理这种做法,主要是稳住基金的规模,因为近期基金投资比较火热,不少资金快速流入流入基金,所以基金希望控制规模,避免基金资金出现大幅的波动。例如,明星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基金就将基金限额调整为5000元,每日每位投资者最高只能投资5000元左右。据悉该基金经理张坤,近日刚刚成为首位管理基金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经理,这也是中国基金史上第一位管理资金超千亿的基金经理。
6. 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有持仓最低要求吗
公募基金没有涉及新三板的,只有私募基金有所涉猎。
私募围绕新三板投资的热度越来越高。以首只投资新三板做市企业的私募基金“少数派新三板尊享1号”,当前已有近百只私募基金在新三板“酣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显示,截止10月8日,共计3603家企业挂牌新三板,总股本达1900.74亿股。显然,新三板给了私募们一个不错的“价值投资”机会。
7. IPO加速对市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iPO 是实体经济融资的解药。①信贷融资仍是大头,在直接融资中股权市场有待发展。目前中国股权融资仍较小,加上债券融资后直接融资占比也不高,贷款仍为主要融资渠道。16 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社融比重为 7.0%,债券融资为16.8%,而日本同样是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国家,其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比高达 60%以上,美股则高达 80%以上,中国直接融资市场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在直接融资中,当前债务融资发展过快,企业部门杠杆率高达 123.1%,高于国际水平。沉重的债务负担拖累企业长远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企业改变融资结构,在直接融资中更多采取股权融资。②IPO 融资助力企业业绩改善,支撑实体经济增长。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更易获得持续的低成本融资,这既支撑企业迅速扩张,又利于降低财务费用。
长期看 IPO 发行不改市场趋势。①回顾市场表现,IPO 发行节奏与市场涨跌幅关联不大。IPO 供给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IPO 发行节奏与 A 股行情更是相生相长的关系,在牛市中 IPO 发行较多,在熊市中 IPO 发行更少,在震荡市中 IPO 发行节奏保持平稳。②长期看 IPO 发行对 A 股资金面影响不大。从 A 股资金供求看,资金流入主要来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证转账、保险加仓、沪股通、融资余额,资金流出主要来自 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在 16 年 IPO、再融资、产业资本减持、交易税费分别为 1496、16967、1140、3780 亿元,分别占全年资金流出额的 6.4%、72.6%、4.9%、16.2%,相对而言 IPO 对资金面的冲击较小,从而长期看 IPO 发行不改市场趋势。
短期 IPO 节奏过快,需要新平衡。①近期 IPO 发行加速,资金供求偏紧,打新收益率下降。从资金供求细项看,IPO 发行后一般在多个交易日内将连续涨停,即意味着 IPO 融资的资金流出效应将放大,16 年新股上市后平均连续 13.7 个交易日涨停,上市首个交易日平均涨幅为 43.8%,按此估算新股上市后连续涨停期间收益率高达 381.9%,这就意味 16 年 IPO融资最多将导致资金流出 7210 亿元;其次,在定增中部分项目通过资产对价完成支付,这部分基本对市场资金面无冲击,16 年再融资中现金对价部分占 61%,为 10369 亿元,短期 IPO 发行对资金供求影响加大。②建议监管层加大资金入市力度对冲 IPO 加速对资金面的冲击。虽然 IPO 发行制不断改进,但目前核准制仍不完美,主要体现在 IPO 核准制定价不合理,近期 IPO 加速发行,将有利于解决 IPO 定价不合理问题,发行节奏加快导致新股难获连续涨停。但是打新收益率持续降低也挫伤资金打新的积极性,在市值配售制度下其为打新而锁定的 A 股仓位也将解冻,由此对 A 股资金面造成压力。
为缓解 IPO 定价不合理和 IPO 加速造成资金面紧张局面,监管层应当从其他资金供求方面下手,比如加快批准成立私募、公募基金力度,加大银行理财、养老金等资金入市节奏、降低再融资规模等。
8. 2020年是公募基金市场的大年,为何获得收益的反而是少数人
因为2020年有很多的基金小白融入到这个市场之中。虽然说2020年是公募基金市场的大年,但是每次获得的收益的都是少数人。不管是在股票中还是基金中都是一样的,最终能够获得收益的人都是很少的一部分。基金投资看起来很简单,不过却很考验人性。我在今年年后的时候就入场了,在那个时期可以说是重仓进场。然后就开始了大跌,对于心态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看到每天都是估值大跌,那个时期就有非常多的小白开始抛售。于是就带来了许多新鲜的韭菜,我并没有选择卖,而是一直持有到了现在。行情重新回暖,之前亏损的现在也基本上全部赚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