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菲特被骗,其收购公司是否存在数据造假现象
2017年2月,伯克希尔哈撒韦斥巨资,花了8亿欧元收购了舒尔茨控股公司,但是巴菲特没想到的是,这家公司至少捏造了47笔业务交易,骗了巴菲特至少多出四倍的价格。
2017年的时候,伯克希尔哈撒韦斥资8亿欧元收购了舒尔茨,但是没想到的是舒尔茨伪造了47笔业务交易,骗了巴菲特4倍的价钱收购了他的公司。随后巴菲特对这家德国公司提起了诉讼,希望能够拿回自己的收购价钱以及要求舒尔茨进行赔偿相关的损失。
不仅仅是个人的诚信,企业更是要讲究各种各样的合同约定,只有诚信的公司才具备更佳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回报,巴菲特都会被骗6亿多欧元,我们这种没有理财头脑的人被骗就心理安慰多了。不过他被骗顶多算是壮士断腕而已,不影响大局,我们被骗就是半生身家,严重影响生活了啊。
2. 巴菲特是个骗子么为什么
“骗子”这个负面词汇用得很不恰当,这说明你很嫉妒巴菲特的才能,而且认为巴菲特先生的影响是恶劣的。首先要指明的是金钱无国界,任何一位成功的投资者都不应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在这个物质社会,对于90%以上的人而言,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以财富来衡量,虽然中国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对于金钱而言,只要是能够得到,无所谓什么手段。Money Talks. 对于国际投机大师,股神巴菲特先生来说,他的投资技巧是无人能敌的,他天生就具有超人般的投资天赋,他创造了股市上的奇迹,他已连续几十年不亏损的傲人成绩震惊了世界,他的敛财手段不可复制。巴菲特是“一只好股票握到底”类型的,他只投资于他认为最有可能收益的股票,而且他的耐心与判断能力不是凡人所能及的,巴菲特先生的投资数额是惊人的,他以他的影响力足以改变整个公司、股票市场的格局,想想看,一个世界第二的富豪,凭什么不能用自己的影响力赚钱呢?巴菲特先生没有口口声声地向人民保证他会让所有人都赚到钱,而人们的盲目跟风而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与巴菲特先生半点关系都没有。巴菲特的根本目的是赚钱,而不是来搞慈善捐款,巴菲特的确看好中国公司,但是并不意味中国会因此受益,更不意味着跟着巴菲特的脚步走就会赚大钱,想想看,一群蚂蚁跟在大象后面去抢食吃,它们会抢到些什么?
3. 有没有人了解巴菲特理财基金感觉有点不靠谱
巴菲特理财基金?不是不靠谱,而是绝对的骗人把戏。 巴菲特不仅在中国没有理财基金,就是在美国他也从来不搞理财基金之类的。他是投资基金,将保险、实业、投资融合在一起的操作模式。所以,如果有人找你投资巴菲特理财基金,绝对不要上当了。祝你理财成功,龙年大发。
4. 巴菲特因一个错误巨亏上百亿美金,他究竟犯了怎样的错误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股神巴菲特的传奇事迹,但是作为一个在股市当中纵横多年的老手,肯定也是出现过老马失蹄的现象。毕竟股市的动荡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易的掌握。而根据媒体的报道,巴菲特在自己的投资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很多的败笔,而在这一次的股东信当中其实就提到了这一点。因为在公司的损失当中提到了一笔110亿美元的资产价值减记,这就相当于公司的利润降低了最起码110亿美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巴菲特的这一个败笔。
第三,如何评价巴菲特的这一次投资?
其实我们从当时的市场走向来看的话,会发现当时巴菲特的投资并没有太多的失误,主要就是因为公司的体量实在太大了,再加上投资的数额已经难以轻易的变动,所以在当时公司已经没有任何办法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大多数公司都是束手无策的,只能跟着市场走。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其实就是在预测市场的走向,当市场发生改变的时候,个人的能力完全就不值一提。而很明显,在出现这么大亏损的时候,巴菲特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投资方向。
5. 巴菲特被谁诈骗了
巴菲特被威廉·舒尔茨公司诈骗了,威廉·舒尔茨公司位于德国西部的Krefeld。
这家涉案的企业名为威廉·舒尔茨(Wilhelhel Schulz)公司,是德国当地一家中小型家族企业,主要生产管道配件。这一领域恰好是德国企业的强项,其前景被许多投资人认可。基于这一判断,2017年2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斥资8亿欧元收购了威廉·舒尔茨公司。
可这家公司的实际价值只有1.57亿欧元,却将企业估值抬高了近4倍,欺骗投资人。2020年4月,这个案子打到了纽约仲裁法院,纽约仲裁法院判决威廉·舒尔茨公司必须补足虚抬的6.43亿欧元(约50亿)的差额。
(5)巴菲特被骗的投资扩展阅读:
自2020年1月中旬以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累计下跌了24%,远超同期大盘跌幅,这让不少投资人吃惊,同时一些巴菲特的长期拥护者正在弃他而去,更有人调侃“股神”陨落。
5月2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披露一季报,投资账面巨亏5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50亿元)!
自1987年以来,伯克希尔的市净率平均为1.6 倍,近年来一直稳定保持在1.4 倍左右。二十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伯克希尔的股价曾数次跌至账面价值,包括2000 年、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和2011年。
6. 巴菲特理财投资,投500一天20元每天直接到账,现在从3月8号改为日结周发可至今没发是被骗了吧
我认为是被骗了,我也投资了,连本都回不来,我投5600元,才回来1800元,从三月8日到18日无音讯,19日又到账80元,20日又关了,什么狗屁公司,希望不要再有人上当了
7. 巴菲特遭50亿巨额诈骗的原因是什么
巴菲特遭50亿巨额诈骗的原因是巴菲特投资的公司在收购期间涉嫌造假。
2017年2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斥资8亿欧元收购了威廉·舒尔茨公司。2017年5月,一位匿名的内部消息人士发现,这家巴菲特重金收购的公司,有许多财务数据非常可疑,很可能是伪造了交易额,伪造出生意兴隆的假象。而实际上,这家公司不仅基本面不好,甚至有破产风险。
该公司创建假的订单和发票,从而夸大公司的收益,至少有47笔商业交易是完全捏造的,该公司的实际价值只有1.57亿欧元。
后来纽约仲裁法庭与巴菲特的公司达成一致,认为这家德国公司的价值不超过1.57亿欧元,并命令这家公司补足6.43亿欧元(约人民币50亿元)的差额。
(7)巴菲特被骗的投资扩展阅读:
威廉·舒尔茨公司欺诈方式
据德国当地媒体援引的内部资料称,这家企业的欺诈方式居然是靠“P图”。报道称,该公司的员工先扫描了客户公司的信纸,用P图制作了虚假的订单和收据,通过这些文件,捏造了47笔业务交易。
不过,威廉·舒尔茨公司的原持有人却不服要补足虚抬得6.43亿欧元的差额这一判决,这位前持有人于4月29日表示,他有证据证明巴菲特的公司在这笔收购中,并没有产生财务上的损失。
8. 有没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几个经典投资案例
======================
巴菲特的经典投资案例详见《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可到下面网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国资深金融记者安迪用一个证券投资者的目光,将巴菲特66年的传奇投资生涯,用200多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朴素的语言,寓理于事地娓娓道来,在阅读时令你爱不释手的同时,使你倍感此书投资哲理的可读、可懂、可信、可学。该书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被美国广大投资者誉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股票投资圣经”。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爱此书,他读完全书后,曾让助手主动与安迪联系,亲自参加了该书的签名售书活动。
======================
摘录其中一节: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情况
就在巴菲特准备购买价值1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从而创下股票市场又一历史记录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唐.基奥(Don Keough)的一个电话。
圣母玛利亚(橄榄球队)理事会主席唐.基奥回忆说:“我问他一切可好,我说‘沃伦,你有没有买可口可乐股票?’”
“他满怀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奥是一位备受欢迎的业余演讲者,并因此而名声在外。
唐.基奥接着说:“我们通话后不久,就有报道宣称说沃伦购买了股票。通过推理,我们也断定有人在买我们的股票。”话语之间暗示出,可口可乐公司的人们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
“(自从1987年股灾之后)当股票市场从低谷开始回升时,一位来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证券经纪商开始了时不时地购买行动。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乐公司主席罗伯托.高泽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奥正在研究可口可乐公司股票走势,突然间,基奥恍然大悟。他告诉高泽塔说:‘你知道吗,很可能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知道他对可口可乐公司一向都很感兴趣,”基奥一边说一边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樱桃可乐时,巴菲特成为美国樱桃可乐头号爱好者。”
“他确实清楚的了解我们。而且是一个极棒的董事会成员。他了解这个公司,了解公司的财务数据。他是一位既了解情况又在发挥积极作用的董事。他对全球注册商标的内在价值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在巴菲特先生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之后,基奥先生又有何举动呢?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机会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而却拒绝巴菲特邀请的基奥说:“在他购买可口可乐股票以后,我终于成为伯克希尔公司一名小股东了。”
基奥感慨道:“真希望那个时候我投资入股了。”如果当时他这样做了,巴菲特会把他当初让基奥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为6000万美元。你别不信,真是这样!
基奥,1958年出生于依阿华州苏城,父亲是一名牧牛人,母亲是爱尔兰籍美国人。他毕业于克莱顿大学,在校时曾是一位出色的辩论手。后全家迁居奥马哈的法纳姆大街,与巴菲特家正对门。
巴菲特说,基奥出色的个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额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原因。
基奥曾在奥马哈刚创办的一家电视台工作过一段时间,解说WOWT-TV的足球比赛节目,并在此期间结识了约翰尼.卡森,后来结识了投资经纪人沃伦.巴菲特。此后,基奥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转而来到黄油-坚果咖啡制造商帕克斯顿-加拉弗公司从事广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购了这家公司,并将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卖给后来被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的邓肯咖啡公司。
这个把可乐作为自己饮食结构一部分的可口可乐先生,也成为了巴菲特诚邀许多人加盟巴菲特合伙公司的一个人。尽管基奥较晚时才与巴菲特共同投资,但他早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其中了。基奥解释说:“我和妻子米凯当初在奥马哈结婚时,曾购买过由布鲁姆金夫人经营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的家具,它是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而我们结婚到现在都40多年了。”
基奥说:“我已记不清当初我们彼此介绍时的情景了……那时巴菲特大约25岁,我大约30岁。”基奥已无法准确地回忆起他是如何认识巴菲特的,只记得他们曾做过邻居。
“他还是原来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价值没有变,他的故事并非是金钱,而是价值,人们应该了解他的价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年会上,当他被问及有关选择终生事业的问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并全身心地投入。”
销售碳酸饮料的基奥以及后来的化学工程师罗伯托.高泽塔,他俩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事的,并在管理层上迅速发展。高泽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则招聘双语化学工程师的广告后加盟可口可乐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顿的“四季饭店”,为可口可乐公司主席保罗.奥斯丁举办的生日晚会上,他们俩人作为竞争对手来给奥斯丁祝寿。
基奥对高泽塔说:“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没有人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晚上好好地休息,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要鼓励对方迎头赶上。”
高泽塔后被提升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和基奥共同负责管理的团队现在成为美国商业界高级管理团队的楷模。1993年退休后,基奥担任了艾伦投资银行总裁。长期嗜烟如命的高泽塔于1997年10月18日死于肺癌并发症。高泽塔去世时,《亚特兰大宪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报道了他一生的经历。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说过的这样一句话:“他为公司留下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精心挑选和培育的公司未来的领导班子。”
高泽塔去世后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职务,领导公司度过了重重危机。两年后,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乐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发布一个公告,基奥准备以高级管理部门顾问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基奥于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许多重大决策上,我依然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会成员一样。”
(摘自《投资圣经:巴菲特的真实故事》 中国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筹委会供稿)
==================
9. 巴菲特被骗,为什么他没亏本反而还赚了
2017年2月,伯克希尔哈撒韦斥巨资,花了8亿欧元收购了舒尔茨控股公司,但是巴菲特没想到的是,这家公司至少捏造了47笔业务交易,骗了巴菲特至少多出四倍的价格。
2017年的时候,伯克希尔哈撒韦斥资8亿欧元收购了舒尔茨,但是没想到的是舒尔茨伪造了47笔业务交易,骗了巴菲特4倍的价钱收购了他的公司。随后巴菲特对这家德国公司提起了诉讼,希望能够拿回自己的收购价钱以及要求舒尔茨进行赔偿相关的损失。
不仅仅是个人的诚信,企业更是要讲究各种各样的合同约定,只有诚信的公司才具备更佳的资源,得到更好的回报,巴菲特都会被骗6亿多欧元,我们这种没有理财头脑的人被骗就心理安慰多了。不过他被骗顶多算是壮士断腕而已,不影响大局,我们被骗就是半生身家,严重影响生活了啊。
10. 巴菲特被骗获赔6.43亿欧元,为何叫巴菲特是股神
7月15日,一名美国法官证实,仲裁法庭要求德国舒尔茨控股公司赔偿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6.43亿欧元。2017年2月,伯克希尔向哈撒韦支付了8亿欧元收购舒尔茨。这家德国公司至少做了47笔交易,欺骗巴菲特以至少4倍的出价收购。巴菲特因此损失了很多钱。该公司被要求赔偿损失,沃伦·巴菲特因此收获了6.43亿欧元的赔款。
古今中外从来都不乏骗人之徒,甚至连腾讯公司都被骗了,这个案子在网络上也传得沸沸扬扬,尽管诈骗者在做违法的事情,但是天网恢恢,骗子们无法逃脱法律的惩罚。像沃伦·巴菲特一样聪明的股神,在市场上也会遭遇诈骗陷阱,但他是股神,他在金融圈混迹多年的天才头脑和丰富经验告诉他,只要被骗,完全可以用法律武器成功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如果以后每个人都被骗了,也要学会像巴菲特一样处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