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乘联会:3月势态良好 4月仍将继续
其二,是各品牌区域市场有侧重,消费市场恢复与疫情下降水平相关,促成部分区域优势品牌的快速恢复;其三,与疫情期间各品牌经销商的库存水平有关,由于生产和物流恢复较慢,因为部分品牌终端没有现车,导致部分刚需、紧急订单流失。
4月车市仍将平缓恢复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做4月车市展望时表示,“4月有22个工作日,较去年同期增加一天,虽然海外疫情仍在不断加剧,但部分权威预测国际整体形势会在4月末迎来拐点,随着境外形势的转变,加上国内疫情形势因逐步克服各种风险而渐渐平稳,消费市场还是以正向平缓恢复为主。”
最后,崔东树从三方面解读了对4月车市的预期。从需求群体变化看,今年中小学开学季延期到4月之后,尼尔森调查显示国内接送孩子上下学是仅次于上下班的最大用车需求,中小学恢复开学带来的购车潮应该相对火爆。
同时,为促进消费,今年5月劳动节有五天假期,由于疫情的长期压抑,迎接五一小长假出游的4月购车换车潮也是值得期待。此外,随着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减少,他们更多地选择本地就业与生活,这对购车需求有进一步的拉动。中西部的楼市趋稳对购车需求的回稳有促进作用。
从政策方面看,我国生态环境部最新宣布适当延长国五库存车销售时间,这会使国六实施前的去库存压力降低,4月批发销量会得到改善,车市会有更好表现。
从区域市场看,目前京津冀豫鄂仍是疫情一级响应,其他地区的出行条件已经改善。但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残存的心理恐惧仍可能使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发生比预期更久的改变,车市的恢复速度也是相对缓慢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4月的止跌回暖并非“灵光乍现”,乘用车市场的“春天”来了
随着昨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汽车产销数据,我们不禁又长舒了一口气。4月的止跌回暖并非“灵光乍现”,5月汽车市场走势持续向好。
刚刚过去的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增长4.0%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从数据不难看出,今年车市以4月作为分水岭,5月开始始呈V型反弹态势。
“5月汽车产销量增长,与去年同期的基数低有一定关系,但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稳步回升的状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汽车行业开启复苏模式,部分消费者被抑制的需求也在释放。
消费者的胆子终于放开了
其实自4月份车市整体结束21连跌后,很多人对于车市的复苏走势依旧没有抱有太乐观的态度。毕竟4月实现正增长的主要助力是商用车,而乘用车销量仍在下滑。
好在进入5月之后,乘用车销售情况持续向好,环比保持增长的同时,期待已久的乘用车“同比转正”也终于来了。其5月共销售167.4万辆,环比增长8.9%,同比增长7.0%。当然正如师建华所说,这必须考虑到一部分来自于第一季度疫情影响而积累的订单释放。
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控等级的下调,已经憋了好几个月的人们终于能够放开胆子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了。就比如旅游。
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客流及收入和前段时间相比,有着显著回升。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达到了1.15亿人次,消费规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70%左右。这样的速度显然也比汽车行业快得多,但也直接反映出国人的消费热情和信心正在迅速恢复。
从“汽扯扒谈”之前的调查了解来看,疫情的到来的确令很多原定在春节期间换购车的消费者被迫推迟计划,此外也使得一些短期内本无购车打算的消费者也开始意识到,特殊时期一辆私家车便利性和重要性。
当“解禁”的大潮越来越近,再加上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刺激,这两部分的需求在5月份得到了集中释放。
师建华认为,只要疫情防控不松懈,保持稳定安全的环境,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循环会保持良好状态。如果下半年有其他消费刺激政策,汽车市场可能会比预期有进一步提升。
消费需求和市场结构更加理性
站在另一个角度说,疫情并没有改变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反而加速了市场竞争。
数据显示,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7.5万辆,虽然同比也是实现了微增,但市场份额继续下降至34.1%,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除了法系外,其他如德系、日系、韩系和美系车5月份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速。
此前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5月豪华品牌综合销量同比增长了26.6%,合资品牌同比下降了0.7%,中国品牌则同比下降了2.5%。
这也再次说明了,即便疫情影响了人们的购车需求,但是对中高端车型的销量影响并不大,反而是中低端车型的购车需求被抑制了。
近年来,随着合资品牌的降维打击策略,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被蚕食。同时,自主品牌之间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像吉利、长安、长城等头部企业越来越强势,而一些小厂几乎濒临破产,也导致了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的下滑。
另外从车型类别上说,与4月相比,三大乘用车品类产销均呈增长,其中MPV增速更加明显。具体数据,轿车产销量环比分别增加4.0%和4.7%;SUV产销量环比分别增长3.8%和11.3%;MPV产销量环比分别增长21.8%和33.7%。
不难看出,在疫情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上,消费者的购车目标或者说消费需求更为清晰,他们将更加明确自己的刚需是什么,同时短期内或许也不会有再次换车的打算。所以,他们自然更倾向有品牌和品质保障的中高端车型,以及能够一步到位满足驾乘和装载需求的大尺寸车型。
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尚需时日
与燃油车市场的复苏态势不同,一直备受“呵护”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子仍然不太好过。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4万辆和8.2万辆,同比下降25.8%和23.5%。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7万辆,同比下降25.9%,降幅仍然高于行业。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虽然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明显,但销量仅为1.7万辆,同比下降19.1%。
在政府先后出台了诸多刺激性政策之后,5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终端表现依旧不见起色,说明这并不都是疫情的“锅”,反而让发展过度依赖政策扶持的问题暴露出来。
更重要的是,目前特斯拉的风头一时无两,5月销量达1.1万辆,与第二名的差距拉得很大。再加上“BBA”、保时捷、大众等国际汽车品牌开始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留给国内品牌施展的空间和时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整体来看,5月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基本走出的疫情的“阴霾”,但同时也加速进入了优胜劣汰的洗牌阶段。其实相信大家已经发现,近年来企业整合、兼并重组的新闻屡见不鲜,而这些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下半年的竞争一定会更加惨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专家:4月是国内车市V型增长起点,头部车企效应凸显
进入5月,车企陆续发布4月销量数据,福田、上汽等车企宣布4月销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5月6日,吉利汽车发布2020年4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4月共销售105468部,中国市场总销量为 101102部,同比增长约4%,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4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8%,环比下降4.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可以发现,4月汽车市场已经展现出恢复态势。疫情暴发至今3个月有余,截至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恢复到达什么程度?4月车企产销快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国内车市是否已经正式进入恢复期?2020年国内车市的方向是什么?
对此,汽车预言家第一时间连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北京北辰实业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颜景辉、北京得资未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忠军,在四位专家看来,疫情后汽车市场头部效应愈发明显;4月是国内车市V型反转的起点,二季度或高于上年同期;销量恢复是品牌供应、零部件、销售细心协作的成果;企业快速响应能力背后是企业体系实力的体现。
1
苏晖:负增长新常态下,汽车市场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商会常务副理事长 苏晖
我认为汽车消费会在5月中下旬正式进入恢复期,4月汽车消费转好更多在于疫情后被抑制的汽车消费。从现在来看,汽车消费增长的确是宏观经济增长的标志,也是带动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如果汽车消费活跃起来,并进入常态化,说明整个汽车市场消费信心正在提升,地方政策也基本落实到位,但我认为这需要在5月下旬出现。汽车市场持续处于下滑状态,市场负增长和整体缓慢增长将成为新常态,市场主旋律也将随之发生改变,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方式目前已遭到根本性改变,新旧车置换高达70%。在新常态下,市场的头部效应会愈发明显。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和头部车型聚集,强势品牌能在市场获得更多销售量。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供应链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消费者消费信心的恢复还是要建立在汽车制造商信心、供应链信心以及配套服务商信心恢复的基础上。吉利通过对供应端、生产端、销售端的协作,在4月实现了高于市场水平的销售成绩。
2
崔东树:4月是国内车市V型反转的起点,二季度或高于上年同期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崔东树
通过4月1-4周产销情况可以推断出国内车市疫情后已经出现V型反转,1-4周日均销量已经由2.27万增长至4.9万,4月整体日均批发量已经达到3.73万,经销商进货频率相对而言逐步恢复正常。我认为,4月V型反转主要原因是产销恢复快,在国家推动下,湖北外车企三月初复工,湖北车企三月底快速复工,对4月的生产恢复,供应零售节奏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汽车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还要看内需、外需、投资结构,目前,外需存在压力,内需与投资能否能够实现增长,也在影响着汽车产业的恢复情况。另外零售端也已全面复工,换购需求加速释放,同时,国家和部分地方促进消费的政策出台落地,推动了前期观望消费群体的购车需求释放。之所以吉利能够抓住这一释放需求的机会是源自品牌背后的体系实力。
但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销量恢复一定是企业、行业乃至产业整体协作的结果。企业不仅要在销售端做好把控,在供应端同样要把握好生产供应节奏。现在来看,我对第二季度销量预期还是很乐观的,甚至会出现微增长。
3
颜景辉:销量恢复是品牌供应、零部件、销售细心协作的成果
北京北辰实业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 颜景辉
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将部分线上看车者转化成为线下购车者,防控调级也释放了一部分线下消费需求。配合着消费,很多厂家、经销商都在进行“去库存”活动。
随着国家推迟国六排放政策落地,非常有利于二手车流转,对于限购城市而言,二手车流转效率提高,非常有利于新旧车置换销售的提升。“二手车是新车的发动机”,通过促进二手车成交过户流转,来拉动新车市场增量。另外一点就是疫情让消费者更加强调私车出行的重要性,有的车企第一时间推出了健康座舱、N95滤芯,消费者也希望通过私车出行的方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汽车在社会消费和GDP中都占据较大部分,通过拉动汽车消费来撬动社会消费和GDP整体水平,非常有促进作用。汽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销售端情况能够体现在生产端,乃至供应端。受疫情影响,一季度汽车上下游企业停滞,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能够在消费释放初期保证供应和服务同样是非常难得的。
4
姜忠军:产销恢复不仅看市场需求,更要看企业体系实力
北京得资未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姜忠军
我认为4月销量恢复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一季度疫情对刚性需求的抑制和延后。通过数据可以看到,4月汽车消费需求并没有迎来报复性增长,汽车市场依旧处于较慢恢复阶段,因此,汽车市场的根本性转变难以到达。
疫情期间各地方出台了很多消费刺激性政策,虽然政府调控作用对于宏观汽车市场的影响更大,但总体上看,汽车仍然属于大件消费,政策在短期内可以形成引导的效果,但不会引发明显增长。
另一方面,吉利快速恢复离不开整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努力,与此同时,汽车产业与宏观经济联系密切。对应之下,汽车行业的恢复能够拉动上下游供应链增长。通过此次疫情,我们也看到在相对庞大的产业链中,汽车企业的响应速度很多,无论是供应体系还是销售体系,都在向“类常态化”发展,企业产销恢复的根本一方面看企业体系力,一方面看市场需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D. 4月汽车销量解读征文
围绕“乘联会”发布的《2022年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进行内容撰写,既有机会获得资源位推荐机会。
活动时间:2022年5月11日—2022年5月18日
评选时间:2022年5月19日
公告时间:2022年5月20日
一、【内容要求】:
1、视频方面:
1)参与投稿的视频需为原创,画质清晰;
2)视频横竖屏皆可,且内容主题与活动征集方向一致;
3)视频经平台审核通过,不带任何商业推广信息。
2、图文方面:
1)曾参投稿的内容需为原创,字数不少于1000字。图片清晰完整且配图并不少于5张;
2)内容经平台审核通过,不带任何商业推广信息;
3)内容需为原创,发布非原创内容将取消活动资格;
4)发布的内容必须与话题吻合。
二、内容方向:
选题方向:4月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4月新能源品牌销量排行分析、4月新能源车型与燃油车型整体销量对比,进行数据分析。
三、【参与方式】:
上传内容必须勾选#2022年4月汽车销量解读#话题。
四、【评奖规则】:与任务主题必须一致,即符合任务参与要求。
且撰写方向:4月乘用车市场销量分析、4月新能源车型与燃油车型整体销量对比、4月新能源品牌销量排行分析。
五、获奖账号将会以榜单的形式,在易车号公告公布。
E. 2021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一汽-大众销量最高
6.2020年乘用车企业油耗积分压力偏大
按
F. 4月车市销量迎来"V"型走势 且慢!季节性波动仍是常态
随着3月车市的"触底反弹",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42.9万辆,不出意外地迎来了今年的最强走势,从销量曲线图来看,呈现出了"V"型的上升趋势。4月零售环比3月增长36.6%,在疫情稳定控制之后,车企全面复工复产、经销店正常开门迎客、被压制的购车刚需逐步释放,加之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的刺激车市政策,4月车市销量的表现让大家对行业复苏充满期待。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4月狭义乘用车产销量分别约为152.15万辆和142.90万辆,环比分别增长56%和36.6%。1~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量约为444.55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16万辆,降幅为32.7%。
从各个品牌来看,4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16%,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迅速回暖,不排除部分车型以价换量,继续形成降维打压态势。4月主力合资品牌零售增速下降5%,自主品牌零售下降13%。本月主流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领军品牌的走势总体较强,德系、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在2020年1-4月间实现同比增长。但车企零售分化越加明显,部分中小车企生存艰难。4月主力厂家零售表现与同期排名有较大变化,长安、吉利、红旗等自主厂家零售较强,主要是新品推动和民族情结推动见效。
从车型方面来看,4月份我国三大类乘用车品种中SUV有所增长,轿车和MPV销量继续下滑,其中SUV销量69.6万辆,同比增长7.3%;轿车销量74.3万辆,同比下降6.2%;MPV销量6.1万辆,降幅高达36.0%。销量止跌回升,得益于商用车的强势反弹。今年4月,商用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31.3%至51.4万辆,单月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其中,重型货车增长迅猛,达到月度产销历史最高水平,轻型、微型货车增长也比较明显。
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4万辆,同比下降30.0%,环比3月增长14.8%。其中插电混动销量2.15万辆,同比下降14%。纯电动的批发销量4.23万辆,同比下降36%。4月新能源车销量的自主份额61.4%,合资32.9%。从车企看,比亚迪和一汽大众、长安福特的新能源车表现很强,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表现突出,共同成为新能源车市重要力量。4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2.7万辆,同比去年4月增长30%。
从2019年7月补贴退坡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十个月销量下滑。尽管此前,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延长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和购置税减免政策至2022年,但目前来看今年新能源汽车增长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
中汽协表示,汽车总体市场逐步恢复,一方面得益于防疫形势的向好和相关促消费政策推动;另一方面是受企业补库存的拉动,截至目前,行业企业库存水平基本正常。不过在车市向好的情况下,还是需要保持好平常心,毕竟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良好,但疫情在海外蔓延的趋势并没有缓解,这对出口依赖型企业的影响较大。同时,海外工厂停产,国内企业也会面临海外零部件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想要彻底从这次"疫情坑"中爬出来,企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由此来看,车市V型反转的消费基础仍不算牢固,虽然4月销量开始企稳上升,但是市场还是会处于一个季节性波动状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G. 上汽集团:4月销量跌幅收窄 四大子公司回暖
上汽集团公布的4月产销快报显示,集团4月份整车销量为41.76万台,同比下降8.59%,跌幅明显收窄。
上汽集团4月销量跌幅收窄的同时,旗下四大子公司也出现迅速回暖态势。其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4月销量均突破了10万台,且上汽通用五菱出现了罕见的正增长状态。与此同时,上汽乘用车4月销量为4.15万台,同比跌幅收窄至26.67%。接下来,我们就这四大子公司的销量表现做具体分析。
上汽大众:主力车型依旧强势,斯柯达亟待发力
上汽大众4月完成销量12.01万台,同比下滑16.14%。其中,大众品牌单月销量超过11万台,斯柯达仅售8000多台。
在上汽大众的大众品牌体系内,朗逸、帕萨特、途观依旧是销量主力。其中,朗逸4月销量突破3万台达3.55万台,位居4月轿车销量排行榜第二位。不过,在上汽大众轿车阵营中,凌渡、新桑塔纳和全新POLO单月销量下滑明显,其中,全新POLO销量仅有2千多台。自换代之后,全新POLO销量一直较为疲软。
大众品牌SUV阵营中,除了小型SUV途铠外,其它车型如途观、途岳、途昂现阶段的表现在细分市场中依旧坚挺。这也为上汽大众4月销量的稳健表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上汽大众官网
斯柯达品牌4月销量依旧低迷,旗下车型仅明锐、昕锐和柯米克三款车型单月销量突破千台,其余车型单月销量均在三位数徘徊。
斯柯达销量持续不振,使得上汽大众不得不拿出“降价”的杀手锏。4月下旬,斯柯达宣布全系车型“官降”,最高降幅为2.45万元,但“官降”后的效果要在5月份才能显现出来。乘联会分析认为,随着疫情对车市的影响逐步减弱,首购群体刚需释放,5月份车市将进一步回暖。“官降”后的斯柯达,性价比增强,覆盖更多的首购群体,销量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上汽通用:别克回归正增长,但压制了雪佛兰的潜能
上汽通用4月销量11万台,同比下降12.35%。其中,别克品牌4月销量为6.95万台,同比增长8.02%;雪佛兰2.55万台,同比下滑42.31%;凯迪拉克1.5万台,同比下滑11.65%。
由此来看,上汽通用4月销量同比跌幅收窄,主要受益于别克和凯迪拉克销量回归“常态化”。
图片来源:别克品牌官网
别克4月销量之所以实现正增长,与全新英朗的暴涨有密切关系。根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全新英朗4月销量达3.06万台,同比激增143.24%。盖世汽车研究研究分析认为,全新英朗4月销量暴涨,与上汽通用在3月底新增了两款搭载国六b排放标准的1.5L四缸新车型有关。四缸新车型的加入,一方面为消费者带来了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使得部分对三缸发动机有抵触情结的用户不会因为“全系三缸”而放弃购买英朗;另一方面,新车型一经入市终端市场就有大幅优惠,以上海地区为例,现阶段英朗1.5L自动进取型终端优惠达3万元以上。
别克其它产品4月销量回升明显的是昂科威和君威,不过,GL8显然还没有回归到正常水平。5月初,别克旗下多个车系均有新增车型加入,如君威GS、威朗GS、别克GL8 ES等。这些车型的加入,将助力别克5月销量再度升温。
雪佛兰4月销量依然没有明显改善,旗下车型仅科鲁兹4月销量破万,探界者表现不温不火,4月上市的开拓者亟待发力。
随着市场回暖,凯迪拉克销量也回归稳健状态。主力车型XT5、XT4销量逐步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最近上市的CT4在豪华B级车市场开始崭露头角。
开年至今,上汽通用旗下三大品牌均有新车型推出,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在车市低迷期希望用新产品赢回之前丢失的市场。不过,上汽通用的短板也很明显,即别克品牌终端售价的下探挤压了原本属于雪佛兰的市场,如果别克和雪佛兰在定位和产品售价上不能进一步拉开距离,那么这种品牌内部倾轧现象还将持续上演。
上汽乘用车:主力产品回升缓慢
上汽乘用车4月销量4.15万台,同比下滑两成,其中荣威品牌4月销量2.3万台,同比下滑34.85%;MG品牌销量1.8万台,同比下滑18%。
上汽乘用车现有产品中,4月份仅一款荣威RX5单月销量冲进万台大关,其它主力车型销量回升均不太明显。另外,荣威品牌SUV产品阵营凝聚力不强,荣威RX3和荣威RX8近几个月销量持续低迷,这反映出在RX5之外,荣威缺少一款更具竞争力的SUV产品。
图片来源:上汽乘用车官网
MG品牌现阶段销量表现最好的依旧是SUV车型,小型SUV MG ZS迅速回温,HS还有待提升。轿车领域MG6最有发展潜力,但4月份销量仅有正常月份的三分之二。
今年以来,上汽乘用车在营销上动用了不少创新举措。比如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在疫情期间担起了“主播”,在线与粉丝互动,收获了不小的关注度。
除了管理层加入直播大军外,品牌向上也是上汽乘用车今年的主旋律。前不久,上汽乘用车正式对外发布中高端新能源汽车R品牌以及新狮标。“双标战略”的发布,意味着上汽乘用车向年轻化和科技化方向进军。
上汽荣威接下来的表现更多的取决于“双标战略”后的产品更新。
上汽通用五菱:低端车市场“王者”回归
上汽通用五菱4月销量为12万台,同比增长13.5%,率先回归正增长。其中,乘用车品牌宝骏基本回归正常状态,五菱在低端微面市场优势显著。
自去年开始,伴随乘用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宝骏旗下多个“爆款车型”失去了昔日“王者”之势。此种情况下,上汽通用五菱适时推出了新宝骏。从目前上市的几款车型来看,新宝骏很难延续此前宝骏“爆款车型”制造者的形象,但新宝骏在产品调性和售价上均有提升,长远来看,非常符合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
图片来源:上汽通用五菱官网
五菱品牌在低端MPV和微面市场再度突显强大竞争力。业内分析指出,疫情之后,伴随经济复苏,物流通畅,“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微面”市场也逐步恢复活力。五菱凭借多年来在微面市场上的口碑积累和强大的性价比优势,理所当然地再度受到用户青睐。
二季度“主抓”销量
除了以上四大子公司外,上汽集团旗下包括上汽大通在内的其它商用车公司,4月销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回暖。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通采用商乘并举的发展策略,并依托C2B定制化营销模式,4月取得了1.22万台的销量成绩,同比微跌1.94%。
上汽集团4月销量复苏,不仅预示着国内车市整体向好,也表明自第二季度起,上汽集团开始撸起袖子主抓销量,以期弥补一季度丢失的市场份额。
进入5月份,上汽集团依托上海市政府牵头举办的“五五购物节”,拿出数百台“五五折”新车回馈上海地区消费者。据上汽集团公布的数据,5月1-12日,上汽集团在“五五购车节”期间共收获近万个订单;与1月上旬相比,上汽在上海地区的销量增长超过90%。这一消息也意味着,上汽集团5月份将有望迎来正增长态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H. “后”疫情时代来了 4月车市简析 乘用车市场初现“V型”回升
5月11日,乘联会发布了今年4月全国狭义乘用车产销数据。
今年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车市受到严峻冲击,从乘联会最新公布的全国狭义乘用车产销数据来看,-4月,全国狭义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444.5万辆,累计同比下降32.7%,同比减少216万辆,约占去年零售总量10个百分点。
为何会出现“V”型反转?
但随着疫情环境以及各地抓紧复工的有效推动,4月各地经销商基本恢复了正常状态,再加之相关政策的良好引导,车市逐步回暖,今年4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42.9万辆,同比下降5.6%,虽不及往年数据,但同比增速拉升到近40个百分点,环比3月增长36.6%,销量呈现谷底“V”型反转,成为了今年走势最强的月度。
对此,乘联会方面认为,虽然4月国外疫情持续加剧的负面信息对国内消费信心恢复仍有影响,但疫情下出行的刚性需求对车市拉动效果较强,加之各地促消费政策的拉动,暂时弥补了疫情后购买力不足的影响。另外,近期的国际油价低迷也颠覆了消费者对油价上涨预期的认识,国内成品油价格处于低位也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有利于促进车市消费。
至于4月车市为何出现V型反转,小编看来,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1.疫情防控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地复产复工响应积极。
2.疫情过后,未购车群体出于对出行安全的考虑,购车刚需逐步形成爆发态势。
3.部分换购需求群体对疫情后的出行质量有更多关注,换车需求也加速释放。
4.国家和部分地区各类促进消费政策出台落地,推动了前期观望消费群体的购车需求。
新能源发展态势欠佳 新势力车企表现突出
根据乘联会给处的数据来看,今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的批发销量为6.4万辆,同比下降30.0%,环比3月增长14.8%。其中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2.15万辆,同比下降14%;纯电动车型的批发销量4.23万辆,同比下降36%。虽然新能源销量环比有所回暖,但依旧表现欠佳,同比下滑程度较大。
具体来看,4月新能源车型销量中,自主品牌车型所占比例为61.4%,而合资品牌仅为32.9%,可见在国内市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更受消费者青睐。
再从车企来看,一汽-大众、比亚迪这两大厂商为4月的新能源车型销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一汽-大众携旗下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共售出165714辆新车,其中不乏新能源车型,毫无疑问成为了行业的执牛耳者;而比亚迪4月共销售新能源车型12995辆,占据了国内总销量的1/6。
而像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的表现也极为突出,成为了新能源市场中一股重要的力量。根据蔚来汽车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4月,蔚来共交付3155台,环比增长39%。其中,蔚来ES6的交付数达到了2907台,创历史新高,占4月总销售量92%。另外同为新势力的理想汽车,今年4月的销量也超过了2600辆,作为一台定价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能取得月这个成绩着实不易。
双积分政策推动新能源发展
按照《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要求,此次工信部也将将企业递交的2019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执行情况年度报告进行了公示。从发布的企业平均油耗水平来看,2019年新能源积分和传统燃油车油耗积分效果良好。2019年新能源积分优于目标值327万分,传统车油耗达到企业平均油耗目标值的99%,油耗指标总体好于目标1个百分点。
虽然新能源积分抵充燃油积分的效果在2019年仍不显著,但通过新能源车促进燃油车油耗降低在2019年确实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20年的新能源车会进一步大幅增长,双积分政策对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发展新能源车的压力会转化为发展新能源车的动力。
30万补贴门槛设置是否合理?
在今年四月,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宣布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并规定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这条政策的出台即刻在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车企都作出了相应的调价政策,不过30万元的补贴门槛是否设置的有些高呢?
实际上,设置30万元的门槛是我国借鉴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做法,要求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的售价须在 30 万元以下,这是避免了补贴资金大量流向奢侈消费、综合考虑我国消费者购买力水平、产业发展等因素的一个良性发展政策。
设置补贴门槛是政策惯例,其效果首先是提升补贴效率,补贴主流产品,对豪华而高溢价的产品减少补贴。同时有利于新能源车的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实现与传统车价格体系并轨,最终提升新能源车的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速度,加速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进程。
故此,乘联会方面认为,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价格需在30万元以下,这是很好的前瞻性政策,对于新能源车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也使在2022年前每年200万台的补贴上限能够对主流产品有更大的财务支持。
5月车市展望
按照乘联会的说法,5月的车市已经进入了“后疫情时代”,由于4月中旬后的车市销量逐步稳定,因此月度销量也将演变为正常的性季节波动状态。
不过,由于疫情导致北京车展延期,往年大型的新车发布会也改为了地区性上市活动推广,这也使得新车上市发布的节奏明显慢于往年,另外,虽然海外疫情逐步稳定,但全球经济短期内前景黯淡,加之进口零部件的供给状态尚未改善,产销恢复仍有一定的隐忧。
因此,在小编看来,五月的车市将趋于稳定态势发展,若无重大突发情况,车市将不会再出现明显的波动,同时,随着产销链及供应链的恢复,车市还将迎来一波小高峰。(后附乘联会4月份综合销量排行榜Top10)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I. 从需求收入弹性的视角分析中国乘用车市场
本文从需求的收入弹性这一经济学理论出发,构建了乘用车需求的收入弹性模型,分阶段测算了2003-2019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发现随收入提升、乘用车普及,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的收入弹性逐步下降,收入对乘用车消费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减弱。但是,在2018-2019年乘用车销售负增长的形势下,总体收入水平对乘用车销售的解释能力被削弱,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对乘用车消费的影响更大,为市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引言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升的背景下,中国乘用车市场也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乘用车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居民收入高度相关,经济形势变化会导致居民收入变化,进而带来其消费预期和消费能力的变化,从而影响消费行为,包括乘用车消费。可见,宏观经济变动引发的消费者收入变动与乘用车消费之间存在关系,但关系如何,需要研究。
需求的收入弹性
消费品的消费量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一般用需求的收入弹性来衡量。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随其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用弹性系数来衡量。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在消费者偏好不变,所消费商品本身价格及相关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假设下,分析该种商品或服务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化而引起的需求变化。可用如下公式表达:
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总结
本文分阶段测算了2003-2019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发现随收入提升、乘用车普及,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收入弹性呈现逐步下降的态势,收入对乘用车消费的促进作用在逐步减弱。但是,在2018-2019年乘用车销售负增长的形势下,总体收入水平对乘用车销售的解释能力被削弱,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对乘用车消费的影响更大。以上分析对解释和预判乘用车市场表现、确定宏观政策导向、引导汽车市场稳定有序发展都有良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 4月汽车销量
4月汽车销量跌幅超四成。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04.3万辆,同比下降35.5%,其中,4月轿车销量为52.7万辆,同比下降32.0%;SUV销量为45.9万辆,同比下跌38.6%;MPV销量为5.6万辆,同比下跌39.2%。新能源车销量为28.2万辆,同比上升78.5%,但环比下降36.5%。
4月汽车销量的形式分析
日前,4月份国内乘用车车企、车型销量排名榜正式公布。整体来说,国内车企大多数都因为受到疫情停产停供影响,上月销量同比下跌两位数以上,甚至部分跌幅在四到五成。
车企销量排名榜方面,一汽大众的榜首位置,在上月被比亚迪取代。而各细分市场车型排名榜上,轿车市场仍然由轩逸占据榜首位置;SUV昔日霸主哈弗H6连续三个月无缘销冠;MPV市场“常用将军”五菱宏光也终于被别克GL8拉了下马。
新能源车方面,宏光MINI依然坐上轿车销冠宝座,但最大赢家却是比亚迪,该品牌除了三款轿车分列月销量2-4名外,更包揽了新能源SUV销量榜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