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央行会降息
央行周一宣布降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这次降息的决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的?是否意味着我们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此调整了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降息吗?就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他认为,降息只是早晚,以及幅度的问题。
李扬:降息还将持续
(主编:张凯华 记者:鄢闻余 摄像:李慧、樊金锋)
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降息,央行周一宣布降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这次降息的决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的?是否意味着我们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此调整了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降息吗?就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他曾经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九月十三号,李扬接到紧急通知去央行开会,讨论的话题就是当前该不该降息,两天后,也就是九月十五日,央行宣布降息,我们来听听李扬对这次央行会议的揭密。
就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李扬接到央行的通知,进行一个小范围的通气和讨论会,事后证明,就在那次会议之后,央行的出台了降息的措施。
记者:“通知开这个会是不是临时通知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是临时通知,它这个会是一个非常小范围的一个会,开就是三个小时,主要就是央行副行长,还有货币政策司司长,通报了一下情况,然后大家交流了一下看法。”
记者:“那对于降息本身是否有一个争议呢?”
李扬:“基本上就是与会者没有争议,大家都觉得是该动了,因为,自从从双防转变为一保一控的时候,大家就觉得降息其实已经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记者:“只是早晚的事情。”
李扬:“只是早晚,以及幅度的问题,这次是两条线在采取措施,降息是就是价格的这条线,这个下调法定准备金率是数量这条线,这双线并行并用,那么表明我们还是希望这个给社会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
央行宣布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但是仔细比较其中长短期贷款,其下降幅度却是不一样的,一年期贷款利息下调0.27由7.47下降至7.20,但是三至五年期贷款利息只下调0.18由7.74下降至7.56,五年以上期贷款利息更只象征性地下调0.09仅仅由7.83下降至7.74;相比之下,短期贷款的下调比例比较高,六个月期贷款利息下调了0.36,由6.57下降至6.21;与此同时六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在下调的范围之内。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调整,都是基于同样的考虑:那就金融当局认为,一方面有更多的资金让中小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拿到贷款,同时又要兼顾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对于投向固定资产房地产等长期贷款还不能放松。
记者:“你怎么看待这次降息?它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
李扬:“这次降息如果就它的这个实际能够发挥得就所谓真金白银来说,应当说不多,这个对于比如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我们已经高达17.5的法定准备金率来说,降一个点那是还是比较小的。”
央行2006年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07年10次08年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每次的提高幅度都在0.5个百分点,那么相对于这么频繁和急剧的提高力度而言,这一次的下调幅度是很小的,同样,利率下调平均0.27个百分点,调整幅度也并不大,但是“二率”的同时下调,是当局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力度向外界释放一种信号。
记者:“降息本身这个二率都下调,这个是比较有力度的,也希望它是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那这个明确的信号是什么?”
李扬:“明确的信号就是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重要性提高了。”
记者:“那这个信号是不是同时也意味着货币政策就此改变?”
李扬:“还不能这么说,就是很少提了,我觉得大家应当能够比较正确的这里面的信息。”
央行的降息和华尔街风暴有没有直接关系?
就在央行九月十五日宣布降息之前,美国华尔街爆出爆炸性新闻,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林证券被卖,那么,央行的降息和华尔街风暴有没有直接关系呢?
记者:“为什么会在现在的这个一个时候作出这样的一个降息的决定?”
李扬:“降息这个决定,就是新的数据8月份的数据已经公布了,现在总的情况还可以,但是看起来下滑的趋势进一步延续,因为这个背景就使得我们采取政策,采取政策措施就有了必要,时间点上我觉得可能两个因素,一个就是通常政策采取都是在休假时,大家一恢复工作马上这样一个新的政策就发挥作用,这个取得这样一个时候,就恰好和中秋相吻合,在那个期间那恐怕是一个偶然,再有一个就是美国的事情。”
负债超过6130亿美元;第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短短九个月股价从60美元跌至两美分,狂泻95%;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宣告了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寿终正寝,同样曾经位列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美林证券,也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卖身”给美国银行。
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一家破产,一家被卖,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不仅震动了这个华尔街,也带来了全球的“金融海啸”,就在雷曼兄弟宣布破产的当天,美国股市一开盘,道琼斯指数就暴跌300点,而受美国股市下跌的拖累,在刚刚过去的几个交易日中,加拿大、巴西、秘鲁、墨西哥、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中国香港的股市纷纷应声下跌。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坦言,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大。
记者:“那现在这个时间点选择这个降息是不是也跟这个美国的雷曼冲击事件有一定的关联?”
李扬:“我觉得应当有一定的关联,因为这个事件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中央银行也需要在自己的政策行为上表示一个态度,就表示我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保证中国的实体经济健康稳健持续发展,那么在这个基础上,防范金融部门发生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冲击。”
记者:“那在讨论降息的过程中,是不是有人提高了雷曼兄弟事件?”
李扬:“当然会,这个有关,他自然是作为一个讨论,如果是解决这个经济过热的话,行动可以稍微缓一些,但是解决危机,特别是认识清楚危机的时候要离开采取行动,我觉得这样一个原则,在这次降息的动作中,还是体现了。”
记者:“那包括格林斯潘也说这个雷曼兄弟是个影响深远的事件。”
李扬:“对。”
记者:“那这个事情对我们中国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李扬:“这个它的直接的雷曼这个事件直接对我们的影响我觉得恐怕就中国目前这样一个金融资产总规模,我们GDP总规模而言,它还是不算太大,但问题是那样一种心里的冲击是很突出的。”
李扬认为,投行的倒闭,不同于银行的倒闭,银行一旦倒闭就会影响到所有支付、清算系统;也就因此影响到实体企业和个人的直接利益,并由此引发挤兑风潮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投行则不同,这可能也是美国政府目前既没有出手援救雷曼,也没有宣布降息的重要原因。
李扬:“银行它是这样的,老百姓拿不到钱了,要挤兑,而投资银行,说实话,损失的还是那些大亨们,那些投资者,那些投机者的,或者损失的是机构,它对于普通百姓还是有些距离的,这个我觉得是不同的。”
记者:“那您看它对这个雷曼兄弟事件对于我们的这个银行有多大影响, 银行都持有这个雷曼公司上百亿美元的产品,它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李扬:“影响,我就说就是在真金白银这个存在的影响不会特别大,据我所知我们货币当局,外管局可能是没有持有这样的东西,所以问题不太大,那么大家可以换算一下上百亿美元的的产品出了一些问题,他还不是说血本无归,也还是走到最后,还是有一些剩余,相对于我们这个现在是几十万亿的银行资产,相当于我们这个上万亿万的这个利润来说,恐怕也还是,就是说还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幸好这个设施,如果说中国这个开放这几年步调很快,如果让我们延续个一两年,很可能问题会更多。”
记者:“那这个规模就很大。”
李扬:“那是那就不是规模了,因为我们现在这两年在鼓励外汇走出去,而这两年我们对银行改造,银行注资,都是用美元注资,美元注资而且美元有一个条件,就不允许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它都必须在国际市场上找投资,国际市场上大家现在都说美元不好,那么大家你设身处地想一想,美元不好买什么,买欧元,欧元眼见着就不好了,买日元,日元从来就没好过,这个你买什么,俄罗斯,你买这个拉美,买印度,这个显然比较下来,还是美国的好一点。
然后美国的沉淀无非就是那么些种类,最好的是国债,但是觉得收益低,然后机构债,两防的机构债,机构债也出事,那么机构债不行,商业级的公司股票,这样排下来,实际上是挺不得以的时期,当然这个事情是因为长期的美元霸权造成的,我觉得就是咱们公众对这个事情在做分析的时候,多一点怎么说,理解,因为,如果,咱们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把你放到一个企业,你拿这么多钱,这些钱如果不允许国内换成人民币来用的话,你的选择未必比他好,你可能也只能这样一种选择。”
记者:“为什么这些钱不能在国内换成人民币呢?”
李扬:“国内,换成国内就是国内通货膨胀,是吧。”
记者:“货币量那么多了。”
李扬:“对,货币量,就输入性通货膨胀,这个宏观调控其实是一个不可能有结果,只是一个次优,甚至是次次优,因为它要考虑更多综合的因素。”
雷曼破产、美林被买,一时间令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为了维护动荡不安的全球金融市场,全球各大央行开始紧急联手采取行动,美联储紧急筹集了700亿美元作为救市资金;英国央行以5%的基准利率向市场注资50亿英镑;日本央行向货币市场注资1.5 万亿日圆;澳大利亚央行向金融系统净注资13亿澳元;俄罗斯央行也向其银行体系注资100亿美元;瑞士央行宣布,将以1.9%的隔夜利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也已经开始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机制。
记者:“那您看那个雷曼兄弟的事情出来以后,像这个日本,澳大利亚,周边的很多国家包括欧洲的央行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安抚金融市场。”
李扬:“对,目前全世界央行在都一起采取措施,大家一起不约而同,其实我相信肯定是约的,因为主要央行之间是保持热线畅通的,会经常沟通一下这个看法,然后互相通报一下这个做法,我想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就大家都认为这时候央行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当局应该有个态度,那么现在重要的看法还是态度。”
记者:“那么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进一步的措施?”
李扬:“也都是要看情况发展。”
李扬称,一旦降息的动作之后,如果形势进一步的向下滑去,那肯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但如果就这样稳定住了,那么,也许可以不采取这种措施。
李扬如何看央行的此次降息
央行的这次降息,引发了许多争议,有人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就此打住,以后我们将迎来一个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但也有人认为,这次降息只是为了应对华尔街的风暴,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就这一问题,我们再来听听李扬的看法。
记者:“一旦降息的动作之后,这个动作应该不是一个孤立的动作,后面会一连串这样的降息的动作。”
李扬:“如果形势进一步的这个向下滑去,那肯定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但如果就这样稳定住了,那么,也许可以不采取这种措施。”
那么,中国人民银行掉头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会对楼市产生什么影响呢?
有一种声音认为,央行的这次调整,表明未来个人购房贷款环境将趋向于宽松,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有助于释放之前被过度抑制的合理购房需求,是对自住型购房者的一大支持。
但也有房地产专业人士认为,此番降息虽然具备积极性的信号作用,但恐怕还难以撼动楼市低迷的预期,毕竟,央行此次下调利率是在央行连续9次加息、接连2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的首次减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经过计算,此次贷款利率调整后,5年以上贷款利率将由7.83%调整为7.47%,以利率下调15%计算,100万20年期的房屋按揭贷款,贷款者将节省利息支出43240元,月供也仅减少180元。
记者:“那这种变化的话,会对房地产这个行业本身来说产生什么影响?”
李扬:“房地产行业比较复杂,一个仅仅是一个向货币政策仅仅一个什么是利率,仅仅是一个贷款,好像不能解决它的,我看中国房地产市场肯定是出了问题了,要想解决这个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恐怕需要动大手术。”
在华尔街经历了一个“流血的周末”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减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马上公布,然而,这并没有对中国A股形成一个立竿见影的利好效果,在消息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就跌破了2000点整数关口,其中银行板块跌幅高达9.61%,在14只银行股中,工商银行(4.04,-0.03,-0.74%,吧)、建设银行(4.20,-0.03,-0.71%,吧)、招商银行(14.36,0.07,0.49%,吧)、浦发银行(12.80,-0.14,-1.08%,吧)等8只跌停,其余跌幅均在7%以上。
事实上,中国A股由牛市高点6124点起始,大盘下跌幅度已经超过70%,总市值蒸发了近20万亿,而2007年全国的GDP也不过24万亿元。在沪深两市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近160只个股跌幅超过了80%,两市的平均股价已不足7元。
截至目前,中国A股市场,5到10元区间的个股有600多只,超过了两市个股总数的40%,为A股股价最为集中的区间,同时还有35%的个股分布在3至5元区间。对比A股历史上的股价结构,上一轮熊市用了4年时间才达到的股价结构此番确只历时一年。
记者:“对于我们的这个银行有多大影响,因为我看到昨天的股市里面,八大银行冲击跌停板。”
李扬:“影响我就说就是在真金白银这个存在的影响不会特别大,据我所知道的,那么中国股市的反应应当说是一个很自然的这个符合全球趋势的反应。”
记者:“那现在那个现在调整的这个贷款的那个基准利率还只是贷款的那一部分。”
李扬:“对。”
记者:“那我们现在关心就是存钱的那个利息会不会进行调整?”
李扬:“对于和老百姓相关的这个利率,我们要慎之又慎,那么鉴于现在依然是负利率的状况,就是不动呢,可能不动更好一些。”
记者:“那么只是下调贷款利息,没有动存款利息会不会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
李扬:“那么银行的盈利模式就高度的依赖这个息差。”
记者:“对。”
李扬:“就存在差,现在中国在这个调整之前我们是3点几,世界上是最高的,那么,这样的话,办银行好像就能挣钱,所以在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以来之后我们看到,全社会这个盈利水平都在下降,银行反而是在增长,这样一个格局,恐怕需要改变,如果我们利率市场化了,很可能息差会大规模的修改,那么所以我猜测这么一个调整格局,也希望对于原先银行高度依赖管制性的利息查来生活的这个格局,给一点改变,我自己是觉得是我们应当欢迎这个变化。”
记者:“有一定的空间,就准备提出那个贷款,这个存款的这个利息有没有差?”
李扬:“当然现在问题还是相当复杂,我们从这个美国的情况来看,金融部门看来不能让它出事。”
半小时观察:
尽管中国经济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形势,但是决策部门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就是要让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从“双率”的下调,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积极应变措施,它必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⑵ 谁知道武汉哪个超市或者市场有卖活的新鲜鸡尾虾
1】历史资料:沪市大盘市场平均市盈率----沪市上市公司平均股价----
沪市大盘市场平均市盈率----沪市上市公司平均股价----后市大势分析
1994.1.20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5.28倍---大盘见所谓777"铁底"---后照样无情跌穿---平均股价12.06元
1994.7.2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0.65倍----大盘见历史大底325点---大熊市结束---平均股价4.24元
1994.9.13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3.56倍---大盘见阶段顶1052点---平均股价13.91
1995.2.7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8.97倍---大盘见阶段顶926点---平均股价7.14元
1996.1.1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9.44倍---大盘见历史大底512点---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6.17元
1996.12.11平均市盈率47.89倍---大盘见短期阶段顶1258点---平均股价13.1元
1996.12.25平均市盈率33.62倍---大盘见历史大底855点---平均股价9.44元
1997.5.12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盘见阶段大顶1510点---大熊市开始---15.16 元
1997.7.8平均市盈率38.17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25点---平均股价10.43元
1998.6.4平均市盈率46.27倍---大盘见阶段顶1422点---平均股价13.13元
1998.8.18平均市盈率38.83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3点---平均股价9.96元
1998.11.17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盘见阶段顶1300点---平均股价11.97元
1999.5.17平均市盈率38.09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7点---5.19行情爆发---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9.26元
1999.6.30平均市盈率63.08倍---大盘见中级调整顶1756点---平均股价14.1元
1999.12.27平均市盈率48.75倍---大盘见大底1341点---2.14行情1爆发---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10.96元
2000.2.17平均市盈率58.42倍----大盘见1770创出1756历史新高---平均股价13.68元
2000.8.22平均市盈率63,73倍----大盘见2114阶段短期的顶---平均股价16.4元
2000,9.25平均市盈率57.37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74点---平均股价15.06元
2001.1.11平均市盈率63.01倍----大盘见阶段高点2131.98点
2001.2.22平均市盈率56.83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93点
2001.6.14平均市盈率66.16倍----大盘见历史大顶2245点---大牛市结束---大熊市开始---平均股价17.51元
2002.1.29平均市盈率40.68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39点
2002.6.25平均市盈率76.7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748点----平均股价12.69元
2003.1.6平均市盈率42.18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11点
2003.4.16平均市盈率36.14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649点
2003.11.13平均市盈率39.91倍----大盘见阶段底1307点---平均股价7.46元
2004.4.7平均市盈率38.81倍----大盘见阶段中级顶顶1783点---熊市开始---平均股价10.17元
2005.6.6平均市盈率15.42倍----大盘见历史大底998点----大牛市开始---大熊市结束---平均股价4.77元
2006.7.5平均市盈率23.31倍----大盘位于1757点
2007.2.27平均市盈率35.25倍---大盘位于3049点---平均股价9.91元
2007.5.29平均市盈率36.4倍----大盘见阶段高点4335点---平均股价18.31元
2007.6.5平均市盈率31.1倍---大盘阶段性大底3404点---平均股价14.55元
2007.10.16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盘位于6124点---平均股价20.16元
2007.11.6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44.53倍---大盘位于5536点---平均股价17.9元
⑶ 最近几年的股市点数
沪深股市14年全景 1994.1.20大盘见所谓777“铁底”后照样无情跌穿,平均市盈率35.28倍,平均股价12.06元 1994.7.29大盘见历史大底325点,平均市盈率10.65倍,平均股价4.24元 1994.9.13大盘见阶段顶1052点,平均市盈率33.56倍,平均股价13.91元 1995.2.7大盘见阶段顶926点,平均市盈率18.97倍,平均股价7.14元 1996.1.19大盘见历史大底512点,平均市盈率19.44倍,平均股价6.17元 1996.12.11大盘见短期阶段顶1258点,平均市盈率47.89倍,平均股价13.1元 1996.12.25大盘见历史大底855点,平均市盈率33.62倍,平均股价9.44元 1997.5.12大盘见阶段大顶1510点,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熊市开始,15.16元 1997.7.8大盘见阶段大底1025点,平均市盈率38.17倍,平均股价10.43元 1998.6.4大盘见阶段顶1422点,平均市盈率46.27倍,平均股价13.13元 1998.8.18大盘见阶段大底1043点,平均市盈率38.83倍,平均股价9.96元 1998.11.17大盘见阶段顶1300点,平均市盈率47.04倍,平均股价11.97元 1999.5.17大盘见大底1047点,“5·19”行情爆发,平均市盈率38.09倍,平均股价9.26元 1999.6.30大盘见中级调整顶1756点,平均市盈率63.08倍,平均股价14.1元 1999.12.27大盘见大底1341点,“2·14”行情爆发,平均市盈率48.75倍,平均股价10.96元 2000.2.17大盘见1770创出1756历史新高,平均市盈率58.42倍,平均股价13.68元 2000.8.22大盘见2114阶段短期的顶,平均市盈率63.73倍,平均股价16.4元 2000.9.25大盘见阶段低点1874点,平均市盈率57.37倍,平均股价15.06元 2001.1.11大盘见阶段高点2131.98点,平均市盈率63.01倍 2001.2.22大盘见阶段低点1893点,平均市盈率56.83倍 2001.6.14大盘见历史大顶2245点,平均市盈率66.16倍,平均股价17.51元 2002.1.29大盘见阶段低点1339点,平均市盈率40.68倍 2002.6.25大盘见阶段高点1748点,平均市盈率76.7倍,平均股价12.69元 2003.1.6大盘见阶段低点1311点,平均市盈率42.18倍 2003.4.16大盘见阶段高点1649点,平均市盈率36.14倍 2003.11.13大盘见阶段底1307点,平均市盈率39.91倍,平均股价7.46元 2004.4.7大盘见阶段中级顶顶1783点,平均市盈率38.81倍,平均股价10.17元 2005.6.6大盘见历史大底998点,平均市盈率15.42倍,平均股价4.77元 2006.7.5大盘位于1757点,平均市盈率23.31倍 2007.2.27大盘位于3049点,平均市盈率35.25倍,平均股价9.91元 2007.5.29大盘见阶段高点4335点,平均市盈率36.4倍,平均股价18.31元 2007.6.5大盘阶段性大底3404点,平均市盈率31.1倍,平均股价14.55元 2007.10.16大盘位于6124点,见历史大顶,平均市盈率47.04倍,平均股价20.16元 2007.11.6大盘位于5536点,确认熊市,平均市盈率44.53倍,平均股价17.9元 2008.9.5大盘位于2202点,平均市盈率18倍,平均股价7.5元
麻烦采纳,谢谢!
⑷ 今年股市最底多少点
大盘破2000点 中小板到3000点 创业板跌破500点 才是真正的底部区域
现在平均股价13元。要跌倒08年的6元水平估计还需要半年时间
个人判断 正确与否 等待时间验证
⑸ 哪个软件有A股平均市盈率K图
都可以,是看你的交易软件是哪个?
⑹ A股历史上50倍以上的市盈率出现过几次
【1】历史资料:沪市大盘市场平均市盈率----沪市上市公司平均股价----
沪市大盘市场平均市盈率----沪市上市公司平均股价----后市大势分析
1994.1.20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5.28倍---大盘见所谓777"铁底"---后照样无情跌穿---平均股价12.06元
1994.7.2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0.65倍----大盘见历史大底325点---大熊市结束---平均股价4.24元
1994.9.13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33.56倍---大盘见阶段顶1052点---平均股价13.91
1995.2.7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8.97倍---大盘见阶段顶926点---平均股价7.14元
1996.1.19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19.44倍---大盘见历史大底512点---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6.17元
1996.12.11平均市盈率47.89倍---大盘见短期阶段顶1258点---平均股价13.1元
1996.12.25平均市盈率33.62倍---大盘见历史大底855点---平均股价9.44元
1997.5.12平均市盈率59.64倍----大盘见阶段大顶1510点---大熊市开始---15.16 元
1997.7.8平均市盈率38.17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25点---平均股价10.43元
1998.6.4平均市盈率46.27倍---大盘见阶段顶1422点---平均股价13.13元
1998.8.18平均市盈率38.83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3点---平均股价9.96元
1998.11.17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盘见阶段顶1300点---平均股价11.97元
1999.5.17平均市盈率38.09倍----大盘见阶段大底1047点---5.19行情爆发---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9.26元
1999.6.30平均市盈率63.08倍---大盘见中级调整顶1756点---平均股价14.1元
1999.12.27平均市盈率48.75倍---大盘见大底1341点---2.14行情1爆发---大牛市开始---平均股价10.96元
2000.2.17平均市盈率58.42倍----大盘见1770创出1756历史新高---平均股价13.68元
2000.8.22平均市盈率63,73倍----大盘见2114阶段短期的顶---平均股价16.4元
2000,9.25平均市盈率57.37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74点---平均股价15.06元
2001.1.11平均市盈率63.01倍----大盘见阶段高点2131.98点
2001.2.22平均市盈率56.83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893点
2001.6.14平均市盈率66.16倍----大盘见历史大顶2245点---大牛市结束---大熊市开始---平均股价17.51元
2002.1.29平均市盈率40.68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39点
2002.6.25平均市盈率76.7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748点----平均股价12.69元
2003.1.6平均市盈率42.18倍----大盘见阶段低点1311点
2003.4.16平均市盈率36.14倍----大盘见阶段高点1649点
2003.11.13平均市盈率39.91倍----大盘见阶段底1307点---平均股价7.46元
2004.4.7平均市盈率38.81倍----大盘见阶段中级顶顶1783点---熊市开始---平均股价10.17元
2005.6.6平均市盈率15.42倍----大盘见历史大底998点----大牛市开始---大熊市结束---平均股价4.77元
2006.7.5平均市盈率23.31倍----大盘位于1757点
2007.2.27平均市盈率35.25倍---大盘位于3049点---平均股价9.91元
2007.5.29平均市盈率36.4倍----大盘见阶段高点4335点---平均股价18.31元
2007.6.5平均市盈率31.1倍---大盘阶段性大底3404点---平均股价14.55元
2007.10.16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47.04倍----大盘位于6124点---平均股价20.16元
2007.11.6沪市大盘平均市盈率44.53倍---大盘位于5536点---平均股价17.9元 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从1994年至今的15年间,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以上年年报为业绩基准)为39.67倍,沪深300为30.22倍,其中,在1994年、2005年、2008年的市场底部,A股平均市盈率都低于过20倍,沪深300成分股在3次熊市的最低市盈率都低至15倍;而在1997年、2001年和2007年的牛市顶部,A股平均市盈率均超过60倍,沪深300的市盈率也超过50倍。
⑺ 对 现在的股票走势如何看呢谢谢!!
1.首先目前不是底部,哪有中小板指创历史新高的底部,哪有一周发8个新股的底部,如果是底部,底部将有18层;建议慎重,大盘很有可能已经进入4浪反弹的末期,面临5浪下跌的风险。
2.大盘短线强势,7月已经展开了一轮持续性比较好的反弹,但基本已经接近尾声,从中线走势看大盘仍不能过于乐观,还会进行再次探底。理由如下:①平均股价高企,现在还有11元多,比历史底部高一倍左右,百元股、五十元股众多;②新股发行不断,没有哪个底部是在持续抽血中创造的;③.多头不死,空头不止,现在市场“见底、反转、十年牛市”声高起,看多者不少;④经济面处于转型开始,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转型没有眉目前不会有牛市;
3.从目前趋势看,自2319点开始,大盘是在进行下跌过程中的4浪反弹,尔后会有5浪下跌,然后形成一个中期底部,进行6124~1664的第二次反弹,(第一次是1664~3478,反弹幅度40%左右),这次反弹如果从1800到2100点启动,反弹量度60%,应该可以跨越4000点;5浪结束是中线买入的时机.
⑻ 2008年股市大跌的具体信息
2008年,股市下跌=(本报昨日收盘)/昨日收盘*100%(计算值上涨,负值下跌)。
将样本股票的日收盘价版除以样本数权,得到一个简单的算术平均股价。
简单算术平均股价=(p1+p2+p3++pn)/n
道琼斯平均指数是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平均价格指数。1928年10月1日以前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
本文假设A股市场的股票样本为A、B、C和D,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市场的平均股价。如果将上述数字代入公式,可得到以下结果:
平均股价=(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8)6124点平均股价扩展阅读:
股市下跌的原因
(1)市场内部因素它主要是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即资金面和筹码面的相对比例,如一定阶段的股市扩容节奏将成为该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和公司内部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主要是能影响市场中股票价格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景气循环,利率,财政收支,货币供应量,物价,国际收支等。
⑼ 今天的股票会涨会跌
每日经济新闻7月31日讯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A股此轮上涨只持续了约9个月时间,此时间宽度对此轮行情是不够的;而刚刚翻倍的行情幅度,也没有充分反映当前市场的上升动能,牛市已来临,未来仍然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前日沪指3454点的高点是否会成为类似于2007年6124点的顶部,一位擅长技术分析的业内人士从技术面上将本次的3454点和6124点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最后得出结论,3454点时的量、价、时、空等均还不构成大顶部的条件。
成交量:巨量不是顶部
本次在7月29日形成3454点的高点,是在巨量中形成的,当天,沪市大盘成交高达3028.2亿元,为历史上单日成交天量,深市也成交了1329亿元。
而在6124点形成当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并不大,上海市场为1670亿元,深圳市场为660亿元,两市相加尚不足7月29日当天的成交总额。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大顶部的形成,往往都不会是在巨量中产生,比如当年的2245点,当天的成交也并不是阶段性的天量。
而在6124点高点出来之前,市场其实经历了一次主动的缩量过程,这也表明,大顶部不会在一片人声鼎沸中或是一片杀跌声中出现,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在出逃,大的机构主力必然跑不赢散户,因此行情必然还有进一步的冲高过程,主力机构才可能如愿地派发筹码。
一天超过3000亿元的成交,也许在今后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但从历史上见顶当日的量能来看,7月29日形成的高点,不会是本轮行情的最高点。
平均价:平均股价仅为6124点时的六成
只有当股价上涨到足够的高度,才可能出现一轮深幅的调整,中期顶部才可能形成。
7月29日收盘,全部A股的算术平均股价仅为12.6817元,中位数为9.99元,加权平均价18.7078元。
而在2007年10月16日收盘,全部A股的算术平均价为20.0742元,中位数为14.33元,加权平均价29.9979元。
可以看出,当前市场的股价结构显示,无论是算数平均股价、股价中位数,还是加权平均股价,都远远低于当年6124点当天的数据。
虽然目前的市场可能已经存在股价的虚高,但是与当年相比,依然难望其项背。
时间:牛市周期至少1年目前仅9个月
本轮行情中,出现了大量的翻倍乃至翻几倍的个股,从实质上来看,这其实已经是一轮牛市行情。
但是,这轮小牛市行情,运行的时间并不长,从2008年11月启动以来,至今仅仅运行了约9个多月的时间,还不足1年的时间。
对比上一轮牛市,行情从2005年6月见底,到2007年10月见顶,大盘运行了超过2年的时间,最终在6124点形成了大顶部。另外,从A股市场上任何一次大牛市的运行时间来看,从底部启动到形成顶部,时间都在1年以上甚至更长,这也说明,A股仅仅在上涨了9个月的时间时,不具备形成中期顶部的可能性。
空间:牛市平均涨3倍 目前仅涨1倍
空间方面,大盘指数也不具备见顶的条件。
自去年在下探1664点后展开大幅反弹以来,大盘指数最高摸高到3454点,上涨幅度约1倍,虽然深成指的走势更强,但也不过从5500点附近,上涨到了13000点附近涨幅也不足1.5倍。
而在6124点见顶之时,大盘其实已经从998点上涨超过了5倍,深成指则是从2500点附近启动,最高涨到19600点,涨幅接近7倍,本轮行情中,沪市大盘指数和深成指的涨幅都远远未达到上一轮牛市的涨幅。
从历史上来看,每一轮牛市中,大盘指数的涨幅都在3倍以上,甚至超过10倍(第一轮牛市从95点附近上涨到了1400点以上),因此,从空间上来看,3454点也不会是本轮行情的终点。
同步播报: 银行担当主力大盘昨收复3300点
经过周三的暴跌,周四大盘展开大幅震荡。沪指在下跌近50点之后,收盘强力上涨55.13点,银行股、钢铁股、通信股,军工股等轮番表现,推动大盘震荡回升,特别是银行股,成为主力资金攻击的主要目标,市场总算云开见日出。沪指收盘报收于3321.56点,上涨55.13点,重新收复3300点大关。深成指上涨201.94点,报收于13272.53点。
虽然昨日大盘出现了反弹,但是不少投资者仍然担心,这是否仅仅是短暂的反弹,3454点是否就是本轮反弹的最高点,接下来市场是否将步入中期调整?昨日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有公募基金经理,券商自营盘老总和券商研究员,他们一致表示,市场在调整之后依然会再创新高,个股行情也将非常精彩。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⑽ 指数,平均股价,市盈率比较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d7fa3f0100gxym.html
1994年325点大底,平均市盈率10.65倍、平均股价4.24元。
1996年512点大底,平均市盈率19.44倍、平均股价6.17元。
2005年998点大底,平均市盈率15.42倍、平均股价4.77元。
1997年1510点大顶平均市盈率59.64倍、平均股价15.16元。
1999年1756点大顶平均市盈率63.08倍、平均股价14.1元。
2001年2245点大顶平均市盈率66.16倍、平均股价17.51元。
2007年6124点沪深两市当天所有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71倍、平均股价22.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