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贸易这个专业要考什么证
楼主,你好。我找的资料如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国海关规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报关纳税等海关事务的报关人员不是自由职业者,报关员必须受雇于某一个企业。根据海关规定,只有向海关注册登记的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和报关企业才可以向海关办理报关纳税业务,因此,报关员只能受雇于一个从事进出口业务、有对外贸易经营国贸本科出去,如果考外销员,(不考也行,但国际贸易实务和商务英语要好,)可以去外贸公司当外贸业务员。
如果考报关员,可以从事报关工作。刚才看到你的问题补充,说已拿到报关员证,恭喜你,你现在要做的是去找一个专业报关行或者报关企业挂靠,然后凭报关员证和其他手续办理报关员从业资格证,这样也就成为一名正式的报关员,可以从事报关工作了。
或者进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的国际结算部(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要学好)
再或者去考BEC(剑桥国际英语证书),可以去外企工作。
当然,也有国贸毕业生去从事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的,并不一定要局限于从事外贸方面的。
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和外语(英语或其他小语种,现在小语种反倒比英语吃香,因为英语人才竞争也比较激烈)
可以去考个报关员,英语方面可以考BEC或者高级口译。
具体信息如下:
一、报关员考试
1、报关的概念:
报关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手续的全过程。
2、报关员的定义:
报关员是经海关注册、代表所属企业(单位)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海关事务的人员。权的企业或者报关企业,并代表该企业办理报关纳税手续。我国海关规定禁止报关员非法接受他人委托从事报关业务。
3、报关员的职业资格:
报关职业要求报关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与货物进出口业务有关的法律和对外贸易知识,必须精通海关法规、规章并具备办理海关手续的技能。为此,我国《海关法》第十一条规定:“未依法取得报关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报关业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从事报关员工作的资格制度。
4、关于报关员资格考试:
我国报关员资格的确认是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的形式进行的。海关通过对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考试,来检验其是否符合报关职业的基本要求。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由海关总署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具体考务工作由总署授权各考区所在地直属海关组织实施。海关总署主要负责确定报名条件、科目内容、考试时间、试卷印刷以及《报关员资格证书》的印制,各考区直属海关主要负责考试的安排、组织、包括考生报名资格确认及接受海关总署委托授权颁发《报关员资格证书》。同时,负责各考区的考前辅导工作。由2003年起,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确认、网上制证、网上查询的方式进行,有关具体办法详见《海关公告》及《报名须知》。
二、BEC
1、报名时间:
报名无开始时间,即任何时间都可以报名。有截止时间:上半年报名截止时间为三月二十日;下半年报名截止时间为九月十七日。欲了解各考点的具体报名事宜,可与各考点联系。
2、报名地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已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BEC和PET商务英语考点(也即报名点),由当地的高等学校承办。各地考请注意本地区考点的信息。暂时未设置考点的地区如有考生希望参加考试,也可到邻近的考点参加考试,并可请人代理报名手续。
3、报名条件与考试费用:
BEC共分三个等级:BEC1、BEC2、BEC3。BEC1是面向初级和中下级英语水平的商务英语考试,BEC2是面向中、高级英语水平的考试;BEC3是面向较高级英语水平的考试。
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阅读(50分钟)、写作(40分钟)和听力(35分钟),第二阶段为口试(12分钟)。
报名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学历等限制,任何人(包括学生、待业人员等)均可持本人身份证件到当地考点报名。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和现役军人亦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报名参加考试。报名每次收取考试费(含口试费)BEC1:395元人民币;BEC2:520元人民币;BEC3:690元人民币。
4、BEC等级的划分标准和适用范围
BEC前两级是剑桥新设计的考试,其中BEC1是面向中下级水平的考试,BEC2是面向中高级水平的考试,BEC3(即CEIBT)是面向较高水平的考试。
这种级别分类有两种含意:一方面考虑到不同级别工作人员从事不同性质工作对语言功能的不同需求,一方面考虑到英语本身的难度。它的共同特点是针对商务及日常工作的需要而命题和测试,因此与我国较为熟悉的TOEFL等考试不同,它不能直接用于出国求学,它是为立足国内的有志青年设计,与国际标准接轨,在欧美许多国家可以作为求职工具;BEC1和BEC2目前则只能在中国和开办了该项考试的国家使用。
当然,由于剑桥大学的良好声誉,它的考试在世界各国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国家教委准备进一步和剑桥大学及国内有关部门合作,提供完善的助学手段,以考促学,使国内目前群众性的英语学习热潮不仅是为了出国,也是为了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建功立业。同时,也有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便于愈来愈多的“三资企业”、外向型企业和其他涉外部门参加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在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考试系列中,有许多考试被英国及欧洲许多大学录取学生时承认,今后我国也将陆续开办这些考试,为中国青年出国求学提供方便。
值得指出的是,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与在全世界开考TOEFL、GRE等考试的美国教育测验服务外,特别是欧洲,均得到广泛的认可。但UCLES在考试指导理论及方法上又有所不同。因此,引进BEC考试,不仅有利于纠正英语单纯为了出国的倾向,更对于我们借鉴、吸收外国先进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同时对促进我国考试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高级口译
(一)
《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是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工程高层次项目之一,旨在为各级国家机关、企事单位等造就一批能胜任各类涉外项目谈判、高层次会晤、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国际研讨会的翻译和同声翻译人才。
1、 考试对象:
参加高级口译培训和考试人员应具备大学英语六级以上或同等
水平。参加中级口译培训和考试人员应具备大学英语四级或同等水平。
2、 考试程序:
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阶段,考生须先参加笔试,笔试成绩合
格后方可参加口试。笔试通过后成绩保留两年。
3、 考试时间:
每年两次,3月、9月进行笔试,笔试后1个月左右进行口试。
4、 考试效用
成绩合格者,将获得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教
育局联合颁发的证书。
(二)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
本项目是英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项目中的高层次项目,具有大学英语六级和同等英语能力水平的考生可以报考。通过该项目的培训和考试,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公司和涉外单位造就一批能胜任各类涉外项目谈判、高层次会晤、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国际研讨会的翻译,并为同声翻译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考试形式:以测试口译水平为主要目标,从听、说、读、译(笔译、口译)等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试。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如在第一阶段笔试中,客观试题约占笔试试卷总分的25%,主观试题约占笔试试卷总分的75%。
本考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综合笔试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听力;第二部分:阅读(1);第三部分:翻译(英译汉);第四部分:听译;第五部分:阅读(2);第六部分:翻译(汉译英)。每部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总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每部分考分分配为50分,六部分总分300分,合格分为180分,第一阶段考试合格的学生方可参加二阶段的口试。
第二阶段口试共分两部分:口语与口译。考试时间共为25分钟左右。
首先不用说肯定是报关员.学国贸的都知道.然后是国际货运代理和物流师.当然商务英语和驾驶有的话更好!
报关员有用些,也难考些!
简单说一点:国际贸易,门槛高,前途高,计算机行业,门槛低,前途低。当然,水平确实很厉害例外。
国贸专业首推工厂跟单员,因为在这里方方面面都要接触,生产/物流/货代/银行/客户,如果你能在业务量大的工厂干足一年,恭喜你,你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至于证书,可以靠报检员,因为很多公司都是自理报检,很少有自理报关的。
至于证书方面,我就不说了,我只说我:从事国际贸易已经5年了,现在手头只有一个报检证,英语四级证都没有,不过这并不影响我跟客户交流。证书,敲门砖而已,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找代理就不用考什么证了,自己做首先要有报关员证,要到海关报关的,还有商检。要做国际贸易,首要的是要懂一些简单的国际贸易知识,最主要的是外贸函电,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惯例,和银行收支的相关知识。对于刚刚涉入外贸行业的个人创业者,有关外贸核销,运输报关的事情并不是必须的,这些完全可以找别的公司来代办。
做任何事情都要守法,进出口业务也不例外,个人做外贸业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法》,《对外贸易法》明确规定,有进出口权的进出口企业可以为没有进出口权的企业、组织和个人进行代理业务,这就明确了个人也可以从事进出口业务。当然,工商部门的人不是完全懂法,或者说是他们对法律的理解不同,如果你在办公楼租赁房屋来做业务,他们会找你的麻烦。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租赁办公用房,在居民楼或者是家中办公,做个名副其实的SOHU,就很不错,还能节省不少的费用。要注意的是,在家中办公千万不要影响邻居的生活,休息和学习,不然一个电话打到“生活在线”或者是“今日60分”,让你面对镜头的情形是多么尴尬!
为了节省费用,上宽带是必须的,现在也便宜,每个月不超过100元的费用,此外还要有电话和传真机,传真和电话最好不要用同一条线,这样不但容易使电话占线影响业务,也不适应当前自动收发传真和网络传真。
一切就绪,现在就可以开始联络业务了。从何开始呢,即使没有做过外贸的也知道外贸是一种“接缝”业务,也有很多人把它称为“空手道”。现在已经不是那么简单了,“空手套白狼”也不是很容易。要想促使成交,起码首先要详细了解供需中其中一方的详细情况。
如果是做出口,要了解一些供方的产品信息并不是太难的事情,现在国内有很多交易会,可以从交易会上了解信息,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去工厂看生产工艺流程。如果对工厂的产品有信心,可以与工厂达成口头或者是书面的协议为他们出口产品,如果是独家代理那就更好了。现在很多工厂都想开发或者是扩大出口业务,找这样的工厂并不是太难。
如何把产品介绍到国外呢,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众多的贸易网站,上边有很多的供求信息,可以分类查询,寻找需求你的产品的商家并与起联系。要记住在网站上有很多是虚假的信息或者是没有价值的信息,所以要尽量多联系一些客户,这样成功的机会才高一些。
对自己并不熟悉的产品,看到国外的需求信息然后再去联络国内的工厂,这样成功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即使客户是真的需要这种产品,你的联络也涉及到一个时效的问题。
如果国外客户有了购买意向,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10%,为什么这么说呢?后边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你来做。现在的客户都希望对他们比较有利的付款方式,如D/P, LC远期,这对于他们原来的供应商来说也许没有问题,但对你来说不行哦。你属于创业阶段,没有太多的资金,而且外贸公司也不愿意为你代理这样的业务,因为万一客户没有信誉,他们的核销就成了问题。这时候,表现你口才的机会就到了,要想办法说服客户能接受预付货款或者是即期的LC哦。
如果客户完全同意了你的要求,这才可以说是大功告成了,找一家外贸公司为你代理出口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与他们签定代理出口的协议,现在一般代理出口需要收取的代理费都在5/1000(你的利润可千万不能少于这个数目哦),然后你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安排来装运货物出口了。
是不是说起来很简单?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对了,我最后要讲的是,外贸行业个人创业最需要的是艰苦奋斗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斗志,坚持不懈的意志和必定成功的信念!
2. 世界十大现代建筑有哪些需附图片!!!
楼上的已经说了由《数字飙榜》盘点的20世纪以来,十大的现代建筑奇迹了! 那我就不重复了!下面这些建筑是由《时代》周刊所评选出的世界十大现代建筑奇迹:· · 1、布洛克大楼 · ·设计师:史蒂文·霍尔。这是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扩建配楼。 · · 2、圣弗朗西斯科新联邦大楼 · ·设计师:莫非西斯。这座大楼不仅为天空增添了绝美的轮廓,而且是座十足的环保建筑。 · · 3、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 · ·建筑师:韦斯/莫弗雷迪。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将其雕塑公园建于一个旧工业区内,一条繁忙的公路和铁路穿越其间。 · · 4、ICA总部大楼 · ·设计者:弗兰克·格里合伙公司。格里的这座非凡建筑是一座起伏的白色玻璃平台山。 · · 5、纽约新当代艺术馆 · ·设计师:Sanaa。由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共同设计的这座建筑像是不对称金属网格盒子的堆积体,造型新奇时尚,裹着白色的外衣。 · · 6、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 ·设计师:赫佐格和德梅隆。参加2008年奥林匹克夏季奥运会的运动员将在这座鸟巢似的场馆中竞技。 · · 7、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 ·设计师:雷姆·库哈斯。当这座梯形结构完工时,它将成为世界上设计最激进的建筑。 · · 8、北京当代万国城 · ·设计师:史蒂文·霍尔。这座零售/办公建筑将由天桥连接其8座塔楼。 · · 9、伦敦希思罗机场五号候机厅 · ·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这个大厅建在一个无柱巨拱下。 · · 10、马德里银行塔 · ·诺曼·福斯特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将用上屋顶风力涡轮机。
3. 元朝开国的主要将领是谁
来阿八赤( ?~1288),元朝将领。有的史书称阿八赤、阿八失。宁夏府(今宁夏银川)人,党项族。父亲术速忽里,归附成吉思汗后,被选为宿卫(皇室护卫军)人员,后来担任掌管成吉思汗的膳食房官员。宪宗蒙哥继位后,来阿八赤也被选为宿卫博尔赤(厨师)
1257年,蒙哥统军进攻西南,来阿八赤与父亲一起随征。1258年,蒙古大军攻占四川。次年二月,蒙哥亲自指挥围攻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山。战前,他要求部将们进献攻城计策,术速忽里说:“川蜀之地,三分我有其二,所未附者巴江以下数十州而已,地削势弱,兵粮皆仰给东南,故死守以抗我师。蜀地岩险,重庆、合州又其藩屏,皆新筑之城,依险为固,今顿兵坚城之下,未见其利。曷若城二城之间,选锐卒五万,命宿将守之,与成都旧兵相出入,不时扰之,以牵制其援师。然后我师乘新集之锐,用降人为向导,水陆东下,破忠、涪、万、夔诸小郡,平其城,俘其民,俟冬水涸,瞿唐三峡不日可下,出荆楚,与鄂州渡江诸军合势,如此则东南之事一举可定。其上流重庆、合州,孤危无援,不降即走矣。”但是,各位将领都求胜心切,大家一致认为“攻城功在顷刻。”对于术速忽里费时太久的办法纷纷反对,最后未被蒙哥采用。
当时,来阿八赤奉命前往元帅纽邻的军队中担任监军,驻军于重庆下游的铜罗峡地方。他要求部队抓紧在长江两岸修筑堡垒,用以防止宋朝援军溯江而上。来阿八赤还要官兵们在新筑成的堡垒中多多积储柴草备用。不久,宋军都统甘顺果然率军从夔州(今四川奉节)乘船逆江而上攻打元军。来阿八赤立即采取火攻,长江两岸各城堡的元军“明火鼓噪,矢石如雨,顺流而进,宋军力战不能支,退向西岸,敛兵自固。”次日黎明,宋军再次发动进攻,来阿八赤亲自率领精兵,缘江而下,配合战船,水陆并进,夹击宋军。宋军溃败,死伤数千人。战后来阿八赤得到宪宗的奖励,赐银二铤。
来阿八赤打退宋军,只是蒙古军攻宋战役的一部分,而合州仍然牢牢掌握在宋军的手中,蒙古军队围攻5个月还是拿不下来。这时,正值酷暑,军中疫病流行,蒙哥顿兵城下,心中焦急,竟然亲自上阵督战,结果被宋军炮石击中,死在军营。蒙古军被迫撤退,来阿八赤与父亲也回到燕京(今北京市)。
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后,召见来阿八赤,问四川的情况,来阿八赤一一作了汇报。顺便把他父亲以前在四川向宪宗所上攻打合州的建议也说了出来。世祖听后拍手称赞说:“当时若从此策,东南其足平乎。”
至元三年(1267年),蒙古军开始攻打南宋的襄阳和樊城。襄、樊两城隔汉水对峙,借浮桥来往,相互声援,上通秦陇,下控荆楚,物资储备充盈,是南宋抗元防线上的战略重镇,元军围攻6年之久仍然岿然不动。至元七年(1270年),蒙古军向湖北战场增加兵力,又从河南、河北调运大批作战器械和粮食,命令来阿八赤负责督运,送往湖北前线。经过他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全部粮械按时安全送到指定的目的地。忽必烈非常高兴,赐银一铤奖励来阿八赤。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设立尚膳院,任命来阿八赤为中顺大夫、同知尚膳院事。十八年(1281年),来阿八赤被调为外任,担负起封疆大吏的高级职务,他佩戴三珠虎符,授通奉大夫、益都等路宣慰使、都元帅,欢欢喜喜走马上升。朝廷要他征调民工和军队10000多人,负责开挖山东境内的运河——济州河(自济宁至东平,连接汶、泗水)。来阿八赤经常亲临工地,往来督视,寒冬酷暑从不间断,而且一年四季都吃住在工地上,圆满完成了任务。以后,又被委以各种重要职务,先后任过胶菜海道漕运使、同佥宣徽院事、征东招讨使和征东宣慰使、都元帅。
至元二十三睥(1286年),皇子镇南王脱欢统兵挂帅征伐交趾(今越南),来阿八赤奉命从征,授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后改任湖广等处行尚书省右丞)。他在临行前,受到皇上的召见,皇上亲自解开自己身上的衣服给他,还赏赐他金玉束带和御用弓矢甲胄。次年九月,来阿八赤扶佐皇子,指挥元军首先肃清思明州(今广西宁明)一带的敌军,夺取女儿关,杀敌10000余人,一路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打到了交州(今越南河内),国主陈日煊弃城而逃。来阿八赤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他认为陈日煊肯定是逃到海上去了,并且一定会伺机反扑。元军将士大多是北方人,对于南方的气候不适应,很容易传染恶性疟疾等传染病,如不赶快结束征战,元军是很难维持长久的。因此,他建议出兵分头行动,抓捕陈日煊。此时,陈日煊却自己派人前来商谈投降事宜。大家信以为真,求之不得,一致不同意再继续用武,修筑城池以待陈日煊来降。结果,好久不见陈日煊来降,而元军的粮秣补给也已消耗殆尽,将士中疾疫也在开始流行。此时虽然来阿八赤率部不断在搜寻陈日煊部众交战,取得了一些胜利,而军中疾疫已经日益漫延,情况非常严重。元军的战斗力慢慢下降,已无力再组织进攻,以前所夺得的关隘又相继失守,元军不得不退师。陈日煊乘元军撤退之机,紧跟在后面追打。来阿八赤率大军且战且退。陈日煊命部下用毒箭射杀,元军将士中不少人中毒箭死在撤军的道路上。来阿八赤也身中3箭,全身红肿,牺牲在战场上。
哲别(蒙古汗国大将)
哲别一作哲伯、者别。哲别生年不详。别速特氏。
初属蒙古泰亦兀赤部,后降成吉思汗。
公元1211年,哲别率部攻金,为先锋,破居庸关入河北,以骁勇善射著称。
公元1219年从军西攻花刺子模。次年,哲别与速不台穷迫花剌子模国王摩柯末。
公元1221年,哲别与速不台率军越太和岭,攻钦察、斡罗思各部。
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十九年),西征还军时哲别病死。
木华黎
木华黎,蒙古军攻金统帅,生于公元1170年(宋乾道六年),札刺亦儿部人。
木华黎早年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被任左手万户长。
蒙金战争初期,在野狐岭、会河堡大战中,率敢死土冲锋陷阵,以寡敌众,配合主力歼金军精锐。
后又率军攻取北京、锦州,兴中府诸城,据以控制辽东、辽西地区。
公元1217年被封为太师、国王,全权指挥攻金。他利用矛盾,收降大批汉族地主武装为其效力;接受部将史天倪等建议,禁止掳掠,不杀降兵;发挥蒙古军突袭、野战特长,迅速攻取今河北、山西、山东等省要城。
公元1220年,在黄陵冈。激战中,他下马督战,令将士引弓齐发,打败号称二十万的金军。
公元1221年,木华黎自山西北部挥军渡黄河,进入今陕西,先后攻克绥德、缚州、蒲城等地。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十八年),木华黎死于今山西闻喜县,终年53岁。
4. 法租界是什么意思
法租界是指在其他国家的领土上,法国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合法的居住地。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近代中国4个在华法租界为广州法租界、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和汉口法租界。
与被割让的领土不同,租界在名义上其领土仍属出租国,并且自身不具备治外法权的属性。但历史上租界使用国均是借由本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公民领事裁判权。
租界的行政自治权限制了租让国在其区域内行使行政权,部分租界甚至还有立法权限(《中国人权发展纪录》,第一章第5节)。
租界的领土主权所有国将租界视为外国领土,不敢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更别提军队、警察开驻,因此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非租界使用国公民一般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
与近代各国在北京设立的东交民巷使馆界不同的地方在于,租界是许可外国人(不仅是外交人员)进行任意不违反国籍所属国的活动。换言之就是租界内的活动可能有违反租借地所在国法律的行为。同等性质的还有“居留地”。
5. 200分!初一历史与社会要点归纳 浙江教育
我想你要的是这个吧? 我刚看到,估计已经晚了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比例尺 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
文字式比例尺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 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 指向标定方向 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 300N 00 (赤道) 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 S
图例和注记 常用图例(P8图1-4)
2、社区
社区的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 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
社区的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社区的类型 功能社区 自然社区 行政社区
社区类型 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 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 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
举例 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 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 大洲和大洋(世界地形图)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海洋占71℅
陆地 陆地分为大陆和岛屿
大洲 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 (1)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P21图2-4)
大洲位置分布特点 除南极洲外,两两南北对称分布。
大洲间的分界线(P21图2-4) 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南北美洲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运河、海峡、山脉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沟通的海洋 地中海和红海 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冰洋和太平洋
重要的海峡(P23图2-7、2-8) 重要海峡 地理位置 沟通的海洋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 太平洋和印度洋
直布罗陀海峡 欧、非之间 地中海和大西洋
麦哲伦海峡 南美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大西洋
好望角 非洲最南端 太平洋和印度洋
岛屿之最 最大的岛 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
格陵兰岛 阿拉伯半岛 马来群岛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陆地上的水的来源;海洋中丰富的资源;陆地空间的扩大;海上交通等,处处体现了海洋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2、 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世界地形图)(P48图3-11)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特征 世界主要地形区 中国主要地形区
山地 一般500米以上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阿特拉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大分水岭、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平原 一般200米以下 宽广低平;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区 印度平原、恒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 10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巴西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圭亚那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丘陵 多5000米以下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东南丘陵
盆地 没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P25图2-11)(P50图3-14、图3-15)
气温带 气候类型 主要特征 分布主要地区 典型动植物 注意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很潮湿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大象、猩猩 不同类型气候的差异主要表表现在气温和降水的不同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 热带雨林两侧 长颈鹿、斑马
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南岛 甘蔗、橡胶、油棕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很少下雨,十分干燥 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沙漠区 骆驼、鸵鸟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暖,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较干燥 我国南方、南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天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
温带 温带海洋气候 夏天比较凉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较多,比较潮湿 西欧、北美和南美洲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温暖,冬天较冷 我国东北、华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 梅花鹿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 我国西北地区、蒙古、西伯利亚
寒带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陆地区 驯鹿、北极熊、南极企鹅
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寒冷,很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 我国青藏高寒地区 牦牛
4、季风气候(P26图2-13)
类型 方向 中国季风源地 季风方向 性质(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夏季风 海洋→大陆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风 温暖湿润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冬季风 大陆→海洋 蒙古和西伯利亚 偏北风 寒冷干燥
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功劳(利) 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 宝贵的水资源。
危害(弊) 造成了洪水或干旱(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所以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洪水;而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干旱。)
5、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6、世界人种的分布(P30图2-22)
人种 外貌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 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印度人),亚洲的西部(阿拉伯人)
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 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 东亚和东南亚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 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 非洲、大洋洲以及美洲部分地区
7.国家和地区
国家的象征 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领土面积排列前六位国家
名次 1 2 3 4 5 6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领土面积 1700平方千米 997万平方千米 960万平方千米 937平方千米 854平方千米 769平方千米
所属大洲 欧洲 北美洲 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首都 莫斯科 渥太华 北京 华盛顿 巴西利亚 堪培拉
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洲、大洋州、亚洲的日本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国家列举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
国界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疆域界线。三种划分类型:山脉、河流和经纬线
领土 国界线范围内的领陆、领水、领海和领空,总称领土。
国际组织 联合国(U-N)、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欧盟(EU)、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成员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8、经线和纬线
比较点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都相等 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到两极逐渐缩短成点;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
圆弧状况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且每一个经线圈均可以平分地球。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但只有赤道能平分地球。
相互关系 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区分 经度 纬度
9、经度和纬度
比较点 经度 纬度
定义 两面角,即该点所在的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角间的夹角。 线面角,即该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度数起点线 00经线(本初子午线) 0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以0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 以00纬线为界,向南向北各划分900
0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 00纬线以北为北纬度,00纬线以南为南纬度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分布规律 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
半球的划分 以200W、160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以赤道为界划分
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200W以西,1600E以东为西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00—300
中纬度 300—600
高纬度 600—900
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以北地区 北寒带 900N—66.50N
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 北温带 23.50N—66.50N
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 23.50N—23.50S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南温带 23.50S—66.50S
南极圈以南地区 南寒带 66.50S—900S
10、中国的地理位置(P37图2-32)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纬度带 五带 时差(经度每隔150,时间相差1小时。)
北半球 东半球 中纬度 北温带 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0,大约相差4小时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40图3-1)
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 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南端 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 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东端 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15个陆上相邻国家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
濒临的海洋 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 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疆域优势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海陆疆域方面来看,中、英、美、蒙古的不同之处 中美:海陆兼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中国西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英国:岛国 蒙古:内陆国家
2、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划 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即省会或首府)P43、 P42图3-3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图册P22)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图册P23)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图册P24)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6、三级阶梯(图册P24)
平均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单元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和盆地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和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7、比较黄河、长江(P53 、P54)
比较点 黄河P53 长江P54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长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9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
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内蒙古自治区),中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省) 上、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省)中、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省)
主要支流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洞庭湖)、汉江、赣江(鄱阳湖)
主要景观 “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开封附近的“悬河”、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武汉港、著名峡谷——虎跳峡、三峡工程
作用 灌溉、发电 灌溉、发电、航运(黄金水道)
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黄河下游断流、干旱、“地上悬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原因 人类过度利用自然,滥用自然,造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 季风气候带来的弊端。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
如何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疏通河道、中下游禁止砍伐树木、裁弯取直、分洪蓄洪、开挖入海新河等措施。
历史地位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发祥地。
8、我国南北差异
区 域内 容 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差异 民居特色 注重防寒保暖 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 喜吃面食 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 陆路交通 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气温带 温带气候,比较干燥 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 低于00 c(<00c) 高于00 c(>00c)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 年降水量 少于800毫米(<800mm) 多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差异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 花生、大豆、甜菜 油菜、甘蔗、橡胶、油棕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地形 南方地区多丘陵 北方地区多平原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 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10、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图册P30-31)
华北地区 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华东地区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安徽黄山、浙江杭州西湖、福建武夷山、台湾日月潭、江苏苏州园林、山东泰山
华南地区 广西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
西南地区 四川乐山大佛、四川九寨沟、西藏拉萨布达拉宫、云南丽江古城
西北地区 新疆天山天池、甘肃敦煌莫高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华中地区 长江山峡、湖南武陵源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2、中国主要铁路线
主要铁路线 线路走向
京九线 北京—九江—南昌—深圳—香港九龙
京广线 北京—郑州—武汉—株州—广州
京沪线 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京哈线 北京—沈阳—哈尔滨
陇海线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
兰新线 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9、我国东西部差异(P62图3-28)
东部 西部
自然条件 地形 东部地区平原广阔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 较为湿润 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 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 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 发展历史 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基础 灿烂的历史文化
人口 东部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 西部人口数量较少,且分布比较稀少
民族 主要是汉族人 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特大城市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沈阳 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农业 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工业 工业发展条件优越,比较发达 比较缓慢、不发达,但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大
交通通信 交通通信发达、方便 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教育 发达 教育水平、思想观念较滞后
人才资金技术 较为丰富 短缺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较快、较为发达 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相比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的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交通通信教育发达,城市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的劣势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严重的工业污染困扰着东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 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1、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P32-33或填充图册P15图4-1)
欧洲 东欧平原、波德平原
亚洲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西北部) 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
美洲 北美洲的大平原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农业生产 由于平原地区形势低平,方便机械化作业,而且一般土壤比较肥沃,所有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多以种植业为主。
2、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比较(P70图4-1、P71图4-4)
比较点 稻作文化的印记 用机器种庄稼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泰国境内的美南河平原 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
气候特点 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 地处中纬度地区,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
流经河流 湄公河(水网密布)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泊(水源比较充足)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水田农业) 小麦、大豆、玉米(旱作农业)
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精耕细作 机械化耕作
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人口稀少(劳动人手不多)
农业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批粮食外运;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商品性农业
文化生活特色 吊脚屋;精神生活:崇尚神灵、团结互助、关爱弱者 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
农业生产的优势 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 土地面积很广,地势平坦
农业生产的劣势 平原地块较小,易发生水旱灾害 劳动力不足
如何把劣势变为有利条件 修筑水渠,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发展商品性农业
3、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图册P34-35、填充图册P16图4-2)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欧洲 阿尔卑斯山脉、乌拉尔山脉(欧亚分界线)
非洲 阿特拉斯山脉
大洋州 大分水岭
美洲 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生产活动 每个山区都有各自特点,有的山区风景优美,可以发展旅游业;有的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采矿业;有的山区牧草丰美,可以发展畜牧业;有的山区适宜林木生长,可以发展林业。总之,山区的发展应注意因地制宜。
4、与山为邻
三个典型案例 自然环境 生产活动 生活状况
垂直的牧场 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在山体的不同部位,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导致水热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哈萨克斯坦牧民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场资源安排牧业生产,形成了“四季放牧”的山地畜牧业特色 “转场”文化
如画的梯田 云南省的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区。这里山高水深,一年四季是云雨天气。而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哈尼族人修筑梯田,在高山上修建庞大的水渠网络把水引向梯田,种植水稻。 “梯田”文化
热闹的山谷 卢卡索位于法国阿尔卑斯山脉山区西侧,坐落在群山怀抱的山谷中 滑雪胜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作用 方面 旅游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有利作用 务工 人们能在家乡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
人们的生活水平 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地区经济 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消极影响 生态环境 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5、世界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册P36-37、填充图册P17图4-3)
非洲 尼罗河
欧洲 多瑙河、伏尔加河
亚洲 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鄂毕河、勒拿河
大洋州 墨累河
美洲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
农业生产 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他们出门以船为交通工具,从事的农业生产也多以与水有关的渔业为主。
6、傍水而居
比较点 水乡孕育的城镇(城镇) 耕海牧鱼(渔村) 水上都市(城市)
地理位置 太湖流域。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交界处。 山东半岛东端的石岛镇大鱼岛村 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水上古城威尼斯
经济发展情况 鱼米之乡、商品粮基地、城市群、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海洋养殖业 商业贸易中心——旅游城市
水的作用 水对太湖流域城镇的“孕育”作用 大海对人类的养育之恩,人类应该与海洋和谐相处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危
生活在湖畔、河边、海洋周围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水”的联系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产也离不开水
如何理解“水对人们生产生活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人类如果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利用并保护水资源,就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7、比较澳大利亚牧场与内蒙古牧区
比较点 现代化的大牧场 草原风情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大洋州,是世界上惟一占据整个大陆及边缘岛屿的国家。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
首都或首府 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 呼和浩特
气候 比较干热,近70℅的土地上干旱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地形 大自然盆地、大分水岭、墨累河 内蒙古高原
草原生产和草原文化生活的主要特点 澳大利亚现代化畜牧业的特点 内蒙古草原传统文化生活的特点
机械化程度非常高(最突出的特点);牧场规模很大;采取定居居住方式;羊比人多;畜群放牧 嗜食肉奶;穿蒙古袍;住蒙古包;骑蒙古马;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那达慕大会(娱乐文化活动)
雅称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8、世界主要沙漠的分布(填充图册P19、图册P39)
亚洲 西亚的鲁卜哈利沙漠、中亚的卡拉
6. 与中国古代丝路贸易有关的历史史实(客观条件,政策支持,具体表现)
在历经数百年的漫漫“丝绸之路”中,有着太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为开拓丝路上下求索,为发展丝路不断探险,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往昔丝路上商贾来往穿梭繁忙的景象早已成为云烟,悠扬的阵阵驼铃声响也已从我们耳畔消散,但他们却是“丝绸之路”上永远矗立的不朽丰碑。
1、开辟丝绸之路的英雄——张骞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谈到“丝绸之路”,我们就不得不说开辟丝路的西汉时期杰出外交家和探险家——张骞,张骞凿空打开中原与西域的交通,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西汉武帝赐旌节命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西汉时期,北方匈奴部落十分强大,而汉初物力、财力不足,对其也都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但匈奴贵族,仍寇边不已。汉武帝时期,当下达选拔出使西域各国联合抗击匈奴的征召时,满怀抱负而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他两次启程前往边远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出使西域是冒险行动,在此期间,他在匈奴度过了十余年的囚犯生活;他观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状况;他注意到在大夏(在今阿富汗)有中国货;他派代表远至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甚至安息(今伊朗)。
张骞出使到达西域的盛况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中的诗句,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汉初时,汉武帝首创察举制,张骞就是当时被推举出来的孝廉。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带回了天马。虽然天马的事只是传说,但张骞却在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发现了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据说它们快速奔跑之后,流汗似血色,它们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宝马”。后来张骞返回大汉将此事告诉了汉武帝,因为武帝本人非常喜欢马,听说有这样的宝马,自然想得到。此时,汉武帝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虽然结盟不成,但通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从而命人开辟通往西域的商道。
陕西城固县张骞墓
随着丝路的开辟,张骞定下了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来扩张汉王朝在中亚影响力的策略,虽然这个外交策略最伟大的实施者是汉武帝,但张骞作为提出者和实践者,更值得人们尊重。但可惜的是,张骞没有等到他的宏愿实现的一天,从乌孙国返回(公元前115年)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如今,在陕西城固县城以西三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建有张骞纪念馆,内有张骞墓。墓地坐北朝南,东西宽15米,南北长15米,高8米,呈覆斗形,抗战间西北联合大学曾对此墓做简单发掘,出土汉代器具,确定为张骞真墓。后经数次修葺,纪念馆花木扶疏,竹影婆娑,景色宜人,颇受游客青睐。
2、重启丝绸之路的先锋——班超
东汉名将班超画像
西汉末年,连年的战乱使得北方匈奴势力乘虚而入,控制了西域地区,刚刚开辟的丝绸之路中断,各国人民深受其害,利益大损。直到东汉明帝时期,日益强大的帝国才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明帝“欲遵武帝故事,击匈奴,通西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重启丝绸之路的先锋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班超。
“投笔从戎”的班超
班超(公元32年~102年),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字仲升,是东汉时期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与外交家。他生于书香世家,其父班彪(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过世前已约略完成《汉书》的轮廓)、兄班固(《汉书》的主要编纂者)、妹班昭(班固亡后续撰《汉书》),均为扬名后世的"史笔",而班超却不愿子承父业,从小就想效法张骞,为国立功。公元62年,31岁的班超随母亲和哥哥班固来到洛阳。当时父亲已死多年,家境贫寒,他只得靠给官府抄书维持生活。这差事枯燥、劳苦且薪低。“为人有大志”的班超在得知匈奴犯边的消息后,把笔一扔,发出誓言,要像西汉张骞、傅介子那样,建功西域,以图封侯,报效国家,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班超跟随同乡、奉车都尉窦固离开洛阳,出击匈奴,于当年冬天到达凉州(今甘肃清水县北),开始了他“平生怀仗剑,投笔事戎轩”的战斗生涯。班超不仅是成语“投笔从戎”的语源,同时也是历代投笔从戎者的榜样及祖师。这时的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可谓大器晚成。
班超出使西域路线图
班超戎马一生征战万里,身处西域三十一年,不费汉家粮饷,不劳大军远征,却立下不世奇功。他出使鄯善(今若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击杀匈奴使节,而后相继安抚于阗(今和田),重定疏勒(今喀什),击败龟兹(今库车)、莎车联军,使西域诸国归附汉朝,同时北逐匈奴,西却月氏,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玉门关内外再次出现了牛羊布野,中西商旅不绝的太平景象。
洛阳开建丝绸之路主题公园之班超浮雕
烽堠边关和西域的苍野荒漠,既是班超立功的战场,也消损了他的健康,多年的“胸胁疾”,已将他折磨得“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公元100年,已经69岁的班超给和帝上疏,表明了自己落叶归根之情,留下了这段至今仍令人感慨不已的文字:“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并没有“空老”玉门关,而是于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八月回到了洛阳,遂拜为射声校尉(是掌宿卫兵、地位亲要的职务)。可惜的是,只过了一个月,班超病情加重,驾鹤西去,终年71岁。今在河南省孟津县朝阳镇有班超墓,故人已逝,但班超的故事和精神仍激励着后人。
3、西行丝绸之路的圣僧——玄奘
西行的圣僧玄奘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剧《西游记》,而故事的历史原型,就是沿“丝绸之路”西行印度求法的大唐僧人玄奘。那么,圣僧玄奘真如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受尽八十一难才求得真经么,他的真实生活及其旅程的原貌到底如何,他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玄奘画像
玄奘法师(602年-664年),俗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是唐代著名高僧,世人一般称其“三藏法师”或“唐三藏”,他是杰出的翻译家、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作家。玄奘家族本是儒学世家,为东汉名臣陈寔(Shí)的后代,隋朝末年其家道败落,后其跟随兄长学习佛经,年少时就已熟读《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后洛阳度僧被破格入选。隋亡后,玄奘前往蜀地拜访名僧,后又重游长安学习外国语文和佛学,遍访佛教名师,潜心学习经论,造诣日深。但当时佛教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为探求答案,“以释众疑”,玄奘决心至佛教发源地天竺求取佛教经文。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贞观元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是并不像电视剧《西游记》中演的一样,玄奘的请允并未获唐太宗的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由此可见,唐僧被称为御弟,绝不是参照大唐皇帝李世民。根据当时的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玄奘西行的决定非常危险,但恰好当时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可以说,玄奘是一名执着于理想信念的勇敢“偷渡客”。那年,他刚好27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玄奘西游路线图
玄奘取经始自长安神邑,沿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终达摩揭陀国王舍新城(今印度腊季吉尔以北数公里处),后经西域南道,于贞观十九年返祗唐都长安,历时约19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长途跋涉十余万里,沿途记录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弘扬传播佛法和大唐文化,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史载当时玄奘取经返回长安,出现了“道俗奔迎,倾都罢市” 的场景,不久,唐太宗接见并劝其还俗出仕,被玄奘婉言辞谢。尔后其留长安组成完备的译场,据载,其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被后人称为新译。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玄奘的西行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后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书中的以玄奘为原型的唐僧不仅在西行路上收服了四大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还带了观音的三宝:锦蝠袈裟、九环锡杖、三个金箍,及御赐的金钵等,神仙开道,白龙御行,何等威风。然而,现实中的玄奘西行取经简直是不幸。玄奘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地界时边关被封锁,后被当地一位和尚派了两名弟子趁夜偷偷护送才出了关。到达瓜州时买到一匹枣红色的马,但苦于无人相引,此时胡人石磐陀来请玄奘为他受戒,并自愿当玄奘的向导。有学者认为这个石磐陀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他是玄奘收的第一个弟子,而且身份是向导,剃度后成为胡僧,与孙悟空的俗称“猢狲”在发音上非常接近。但他并没有像孙悟空一样坚持到底,走到中途就一去不复返了,此时玄奘只好孤身一人向沙漠走去。在沙漠中,玄奘迷了路,祸不单行的是最后一个水囊也被打翻。在经过四天五夜滴水未进的折磨后,奄奄一息的玄奘被那匹枣红色的瘦马奇迹般地带到一口泉水旁边,助他走出沙漠,与英俊的白龙相比,这匹马甚至连原型都算不上。在现实中,玄奘收徒是在取经之后。第一个徒弟是玄奘在返回途中所收,相传其为西域神童,聪颖绝伦,过目不忘,神童大弟子的身份跟小说中神通广大的大师兄孙悟空也十分相符;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窥基,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但其当和尚有三个条件:“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午能食”。他最初出去讲经一般都是准备三辆车,一辆载佛经,一辆载酒肉,一辆载家仆妓女,因此被称为三车和尚,这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很是相似;第三个徒弟,是与窥基大师齐名的圆测大师,新罗国的王子,是个学术渊博的外国人。其中规中矩,从事佛经的弘扬,并且是贵族出身,跟西游记中的沙悟净也很相似。
南京玄奘寺
玄奘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旧唐书》本传作显庆六年,661年)圆寂于长安玉华宫,传世顶骨舍利,由于名声显著,各地都想迎请供奉,致使玄奘灵骨一分再分,目前,玄奘舍利在南京玄奘寺、南京灵谷寺、印度那烂陀寺等全世界九个地方被供奉。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记录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其西行取经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印度、巴基斯坦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可以说,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丝路上的杰出人物绝不止我们上面提到的三位,东汉时期延伸丝路的使者甘英,两晋时期西行求佛的僧侣法显,元朝时期游历丝路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等等,他们都为丝路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历史不会忘记,后人将永远铭记。
7. 上海脂肪肝医院
上`海`新`科`医`院`肝`病`科021灬527灬306灬79
。
。
。
。
。
。
。
。
。
。
。
。
体化发展, 重构东西方经济地理。为此, 需要在东西之间即欧亚大陆之间建立若干通道干线及其节点并形成以这些干线和节点为依托的新经济区域, 其中, 铁路干线是最重要的支撑。成都处于欧亚大陆桥中心节点这一特殊地理位置, 因而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一种特殊条件, 即具有将其打造为欧陆与泛亚两大经济空间的联通枢纽, 成为东西方枢纽的可能性。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四川省、成都市提出了“蓉欧+”发展战略, 开创四川全面开放新格局。
蓉欧快铁是实现“蓉欧+”发展战略的主支撑, 成都制定了蓉欧快铁年发班列1000次以上的宏伟规划, 打造四川走向世界的战略大通道。丝绸、瓷器、茶叶, 自古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四川是茶叶大省, 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响川茶品牌?如何让川茶更多更好地搭上蓉欧快铁, 远销亚欧非?面向“一带一路”传播川茶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
一、茶马古道是川茶融入“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基础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 兴于唐宋, 盛于明清, 连接川滇藏, 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 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作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的茶马古道, 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其历史主要区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四川的茶马古道尤为重要。茶马古道是泛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是川茶国际贸易的初始形态。茶马古道上行走的马帮, 将川茶连同川茶文化一并带到了海外。
今天我们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重塑“丝绸之路”, 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再是马帮, 取而代之的是航空、海运和快铁, 茶马古道已成为历史遗迹。然而, 茶马古道留下的历史文脉依然弥足珍贵。搭载蓉欧快铁而至的川茶, 凭借茶马古道的文化遗产, 异域的人们会知道我们来自何方, 能唤醒跨国界的共同历史记忆。
二、“一带一路”战略给川茶“走出去”带来历史机遇
投资、需求、国际贸易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川茶的发展短板在哪里?在国际贸易。2016年中国茶叶产量241万吨, 同比增产7.4%;出口32.87万吨, 同比增长1.2%[1];四川省2016年茶叶产量26.4万吨, 同比增长6.4%[2], 但是, 川茶出口未纳入四川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年报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行列, 可见川茶出口规模之小, 与一个茶叶大省的称号极不相称。
川茶如何“走出去”,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给中国茶叶在国际贸易中再塑辉煌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机遇摆在面前, 关键看谁能抓住。如果我们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一重大机遇, 川茶将会被浙茶、闽茶、徽茶、滇茶远远地甩在后面。只有将川茶外销全面融入“蓉欧+”战略, 搭上蓉欧快铁的班列, 努力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川茶经济才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三、川茶文化传播是川茶“一带一路”品牌营销的关键
饮食类商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具有其特殊性。饮与食, 包裹着太多的文化, 饮食的演变史是一部世界各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交融的发展史。饮食类商品拓展国际市场, 首先需要实现跨国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 能实现全球连锁经营, 靠的不仅是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标准化高品质产品与服务, 成功秘诀之一是高超的文化输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清朝, 中国茶成为欧洲各国贵族追逐的宠儿, 然而, 好景不长, 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就成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今天, 居于世界第一的茶品牌却属于不产茶的英国, 是总部在伦敦的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利华所拥有的“立顿红茶”.回望历史, 教训颇多, 其中重要的一条:仅将中国茶作为一般的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没有将中国茶文化有效地向外传播, 没有充分实现中国茶文化的国际认同。
川茶包括绿茶、花茶、红茶、黑茶等, 品种齐全、品质俱佳。川茶文化, 包裹着天府文化的精髓, 茶艺、茶具、茶品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川茶要走出“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困境, 扩大“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占有率, 必须大力实施川茶文化海外传播, 向“一带一路”国家讲好从茶马古道一路走来的文化故事。
四、提升川茶文化“一带一路”传播的几点对策
如何有效地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川茶文化?如何才能向世界讲好川茶故事、获得文化认同?需要高水准的策划与包装, 需要符合世界潮流的艺术表达, 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用, 需要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海外体验门店和商品装潢。
一是实施品牌整合提升。四川茶商, 中小企业众多, 商标品牌众多, 缺乏国际化龙头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可识度偏低。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 需要大力推动川茶企业兼并重组, 引导设立川茶产业发展基金, 支持川茶上市融资, 培育川茶龙头企业;另一方面, 要按照国际惯例, 进一步加强原产地标志建设, 塑造川茶国际品牌。政府引导, 茶叶协会、龙头茶企为主体, 让众多的川茶品牌统揽到“天府源”之下, 共塑川茶国际品牌, 抱团共闯“一带一路”市场。
二是提升川茶文化表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讲好川茶故事, 需要高超的艺术表达。今天的人们, 既保留着阅读文字的习惯, 又有了通过影像直观、形象、快捷获取信息的便利。组织茶艺专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 共同创作能打动“一带一路”地区受众的文字, 让曾在茶马古道上流传的川茶文化重新唤醒, 这在当下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组织一流的影视机构、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摄影家, 拍摄一流的川茶纪录片, 让“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了解, “天府之国”, 不仅有大熊猫、回锅肉、麻婆豆腐, 还有如此美味飘香的川茶, 如此博大精深的茶艺。组织知名编剧、导演和演艺团队, 创作折射巴蜀风光、川茶文化、茶马古道记忆的影视、舞剧、歌剧、话剧等优秀艺术作品, 就像电影《五朵金花》《刘三姐》《阿凡达》吸引一代又一代中外游客到大理、桂林、张家界旅游那样, 吸引“一带一路”的受众探寻川茶文化、品尝川茶美味。
三是开展媒体融合传播。当今是全球互联网时代, 是融媒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川茶文化, 仅靠传统媒体作为载体是绝对行不通的, 需要我们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并更多地以新媒体为载体。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的力量, 构建多语种川茶门户网站, 搭建川茶文化线上传播与川茶线上营销融合的平台, 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川茶国际窗口。组织一流团队, 制作大量精美有趣的短视频、创作大量优美感人的短文, 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异国各类网络传播平台开展线上川茶文化传播。在境外, 运用TWITTER、FACEBOOK、微信等“一带一路”国家广泛接受的社交媒体, 经过高水平的策划, 不断推送川茶文化, 加速壮大川茶境外粉丝群体。总之, “眼球经济”的时代, 我们只有打破传统, 创新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川茶才能换来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们的关注, 才能让川茶的国际贸易之路越走越宽广。
四是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川茶文化对外传播, 市场主体要主动作为, 要充分动用媒体的力量, 但仍然需要政府担责、担纲。一是需要各级政府利用各种对外交往的机会, 向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外商主动宣传川茶文化。在国际交往中, 安排海外嘉宾参观四川茶叶产区、观摩四川茶艺表演, 以川茶待客、以川茶赠客, 宣传川茶文化。二是组织川茶企业, 赴“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高水准地参加国际农副产品交易博览会, 政府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为川茶企业站台, 传播四川茶文化, 推广四川茶品牌。
五是构建国际认证体系。咖啡能在全世界普遍接受, 究其原因是因为其质量具有国际认证标准, 咖啡师也有国际认证标准。例如, 欧洲SCAE咖啡协会、美国SCAA咖啡协会等对咖啡师的认证, 不仅对提升咖啡行业的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是传播咖啡文化的重要平台。川茶要走向世界, 需要建立国际认同的标准。川茶的国际质量标准, 只能由四川政府与企业来共同建立, 而关键在于该标准要获得国际认同。同样, 川茶茶艺师的认证标准, 也只能由四川政府与企业来共同建立。川茶茶艺师的认证, 与川茶文化传播息息相关。川茶茶艺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 茶艺师是传播川茶文化的使者。充分发挥川茶商会、协会的作用, 参照国际惯例加快构建川茶茶艺师国际认证体系, 有效开展川茶茶艺师国际认证, 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六是实现营销模式转型。川茶外贸需要转变单一商品销售的状况, 学习借鉴联合利华、星巴克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营销方式, 实现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川茶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扶持川茶企业勇敢走出国门, 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若干重要城市开“川茶坊”, 与老外的咖啡馆同台竞技, 向西方教会华人饮咖啡一样, 教会老外品川茶, 让这些茶坊成为川茶海外营销的“桥头堡”.川菜馆能开遍世界, 川茶馆也能开遍世界, 关键要做足文化认同这篇文章。二要扶持川茶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重要城市开精品门店, 采用既符合当地人们审美情趣又体现天府文化的店堂装饰、茶品包装, 灵活运用适应当地市场环境的营销策略, 不断扩展海外零售市场, 让越来越多的体验门店成为川茶闯荡“一带一体化发展, 重构东西方经济地理。为此, 需要在东西之间即欧亚大陆之间建立若干通道干线及其节点并形成以这些干线和节点为依托的新经济区域, 其中, 铁路干线是最重要的支撑。成都处于欧亚大陆桥中心节点这一特殊地理位置, 因而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一种特殊条件, 即具有将其打造为欧陆与泛亚两大经济空间的联通枢纽, 成为东西方枢纽的可能性。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四川省、成都市提出了“蓉欧+”发展战略, 开创四川全面开放新格局。
蓉欧快铁是实现“蓉欧+”发展战略的主支撑, 成都制定了蓉欧快铁年发班列1000次以上的宏伟规划, 打造四川走向世界的战略大通道。丝绸、瓷器、茶叶, 自古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四川是茶叶大省, 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响川茶品牌?如何让川茶更多更好地搭上蓉欧快铁, 远销亚欧非?面向“一带一路”传播川茶文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
一、茶马古道是川茶融入“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基础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 兴于唐宋, 盛于明清, 连接川滇藏, 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 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作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的茶马古道, 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其历史主要区域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四川的茶马古道尤为重要。茶马古道是泛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是川茶国际贸易的初始形态。茶马古道上行走的马帮, 将川茶连同川茶文化一并带到了海外。
今天我们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重塑“丝绸之路”, 使用的交通工具不再是马帮, 取而代之的是航空、海运和快铁, 茶马古道已成为历史遗迹。然而, 茶马古道留下的历史文脉依然弥足珍贵。搭载蓉欧快铁而至的川茶, 凭借茶马古道的文化遗产, 异域的人们会知道我们来自何方, 能唤醒跨国界的共同历史记忆。
二、“一带一路”战略给川茶“走出去”带来历史机遇
投资、需求、国际贸易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川茶的发展短板在哪里?在国际贸易。2016年中国茶叶产量241万吨, 同比增产7.4%;出口32.87万吨, 同比增长1.2%[1];四川省2016年茶叶产量26.4万吨, 同比增长6.4%[2], 但是, 川茶出口未纳入四川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年报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行列, 可见川茶出口规模之小, 与一个茶叶大省的称号极不相称。
川茶如何“走出去”, 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给中国茶叶在国际贸易中再塑辉煌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机遇摆在面前, 关键看谁能抓住。如果我们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一重大机遇, 川茶将会被浙茶、闽茶、徽茶、滇茶远远地甩在后面。只有将川茶外销全面融入“蓉欧+”战略, 搭上蓉欧快铁的班列, 努力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川茶经济才有望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三、川茶文化传播是川茶“一带一路”品牌营销的关键
饮食类商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具有其特殊性。饮与食, 包裹着太多的文化, 饮食的演变史是一部世界各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交融的发展史。饮食类商品拓展国际市场, 首先需要实现跨国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 能实现全球连锁经营, 靠的不仅是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标准化高品质产品与服务, 成功秘诀之一是高超的文化输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清朝, 中国茶成为欧洲各国贵族追逐的宠儿, 然而, 好景不长, 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就成为了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今天, 居于世界第一的茶品牌却属于不产茶的英国, 是总部在伦敦的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利华所拥有的“立顿红茶”.回望历史, 教训颇多, 其中重要的一条:仅将中国茶作为一般的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 没有将中国茶文化有效地向外传播, 没有充分实现中国茶文化的国际认同。
川茶包括绿茶、花茶、红茶、黑茶等, 品种齐全、品质俱佳。川茶文化, 包裹着天府文化的精髓, 茶艺、茶具、茶品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川茶要走出“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困境, 扩大“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占有率, 必须大力实施川茶文化海外传播, 向“一带一路”国家讲好从茶马古道一路走来的文化故事。
四、提升川茶文化“一带一路”传播的几点对策
如何有效地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川茶文化?如何才能向世界讲好川茶故事、获得文化认同?需要高水准的策划与包装, 需要符合世界潮流的艺术表达, 需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用, 需要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海外体验门店和商品装潢。
一是实施品牌整合提升。四川茶商, 中小企业众多, 商标品牌众多, 缺乏国际化龙头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可识度偏低。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 需要大力推动川茶企业兼并重组, 引导设立川茶产业发展基金, 支持川茶上市融资, 培育川茶龙头企业;另一方面, 要按照国际惯例, 进一步加强原产地标志建设, 塑造川茶国际品牌。政府引导, 茶叶协会、龙头茶企为主体, 让众多的川茶品牌统揽到“天府源”之下, 共塑川茶国际品牌, 抱团共闯“一带一路”市场。
二是提升川茶文化表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讲好川茶故事, 需要高超的艺术表达。今天的人们, 既保留着阅读文字的习惯, 又有了通过影像直观、形象、快捷获取信息的便利。组织茶艺专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 共同创作能打动“一带一路”地区受众的文字, 让曾在茶马古道上流传的川茶文化重新唤醒, 这在当下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组织一流的影视机构、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摄影家, 拍摄一流的川茶纪录片, 让“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了解, “天府之国”, 不仅有大熊猫、回锅肉、麻婆豆腐, 还有如此美味飘香的川茶, 如此博大精深的茶艺。组织知名编剧、导演和演艺团队, 创作折射巴蜀风光、川茶文化、茶马古道记忆的影视、舞剧、歌剧、话剧等优秀艺术作品, 就像电影《五朵金花》《刘三姐》《阿凡达》吸引一代又一代中外游客到大理、桂林、张家界旅游那样, 吸引“一带一路”的受众探寻川茶文化、品尝川茶美味。
三是开展媒体融合传播。当今是全球互联网时代, 是融媒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传播川茶文化, 仅靠传统媒体作为载体是绝对行不通的, 需要我们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并更多地以新媒体为载体。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的力量, 构建多语种川茶门户网站, 搭建川茶文化线上传播与川茶线上营销融合的平台, 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川茶国际窗口。组织一流团队, 制作大量精美有趣的短视频、创作大量优美感人的短文, 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异国各类网络传播平台开展线上川茶文化传播。在境外, 运用TWITTER、FACEBOOK、微信等“一带一路”国家广泛接受的社交媒体, 经过高水平的策划, 不断推送川茶文化, 加速壮大川茶境外粉丝群体。总之, “眼球经济”的时代, 我们只有打破传统, 创新应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川茶才能换来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们的关注, 才能让川茶的国际贸易之路越走越宽广。
四是拓展文化传播渠道。川茶文化对外传播, 市场主体要主动作为, 要充分动用媒体的力量, 但仍然需要政府担责、担纲。一是需要各级政府利用各种对外交往的机会, 向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外商主动宣传川茶文化。在国际交往中, 安排海外嘉宾参观四川茶叶产区、观摩四川茶艺表演, 以川茶待客、以川茶赠客, 宣传川茶文化。二是组织川茶企业, 赴“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高水准地参加国际农副产品交易博览会, 政府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为川茶企业站台, 传播四川茶文化, 推广四川茶品牌。
五是构建国际认证体系。咖啡能在全世界普遍接受, 究其原因是因为其质量具有国际认证标准, 咖啡师也有国际认证标准。例如, 欧洲SCAE咖啡协会、美国SCAA咖啡协会等对咖啡师的认证, 不仅对提升咖啡行业的服务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是传播咖啡文化的重要平台。川茶要走向世界, 需要建立国际认同的标准。川茶的国际质量标准, 只能由四川政府与企业来共同建立, 而关键在于该标准要获得国际认同。同样, 川茶茶艺师的认证标准, 也只能由四川政府与企业来共同建立。川茶茶艺师的认证, 与川茶文化传播息息相关。川茶茶艺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 茶艺师是传播川茶文化的使者。充分发挥川茶商会、协会的作用, 参照国际惯例加快构建川茶茶艺师国际认证体系, 有效开展川茶茶艺师国际认证, 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六是实现营销模式转型。川茶外贸需要转变单一商品销售的状况, 学习借鉴联合利华、星巴克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营销方式, 实现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川茶开拓“一带一路”市场, 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扶持川茶企业勇敢走出国门, 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若干重要城市开“川茶坊”, 与老外的咖啡馆同台竞技, 向西方教会华人饮咖啡一样, 教会老外品川茶, 让这些茶坊成为川茶海外营销的“桥头堡”.川菜馆能开遍世界, 川茶馆也能开遍世界, 关键要做足文化认同这篇文章。二要扶持川茶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重要城市开精品门店, 采用既符合当地人们审美情趣又体现天府文化的店堂装饰、茶品包装, 灵活运用适应当地市场环境的营销策略, 不断扩展海外零售市场, 让越来越多的体验门店成为川茶闯荡“一带一
8. 一国货币充当了国际货币,这对本国有哪些好处
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就相当于自家的印钞机能印出黄金来,你说好处大不大?
只要印钞机开动,就能换回全球各种产品、资源、技术、金融资产。。。。。这好处实在是说不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是,美圆早在1974年就和黄金脱钩了,美国政府不保证你持有的美圆能买到多少黄金!一国货币能作为全球货币,必然是因为该货币强势(弱势的货币有谁要呢?),各国为了国家贸易,国际投资,以及保证本国金融稳定性,必须留存美圆现金或者流通性强的美圆现金等价物,这些美圆现金或者流通性强的美圆现金等价物是不能换实物的!!!!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1.9万亿美圆,但是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变成了美国国债(超过7000亿美圆),政府机构债券(超过6000亿美圆)其他的主要也是欧元债券.因为一旦中国政府将这些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大比例的变成实物资产,那么中国就有可能面临美圆挤兑问题!就象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外国人和外国机构将大举抛售RMB兑换美圆,而中国没有足够多的美圆兑换的话,必然导致剧烈的汇率波动造成新的金融危机.这是万万不可的.
因此,美圆储备不可能大比例变成实物资产,而美国却能不断通过印钞票来吸收他国的资源和资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26日留言
不是类似铸币税,他本来就是"铸币税"!
9. 现在是第几个朝代以前都有过那些朝代
夏(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
—皋—发—履癸(桀)
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
汤—外丙—仲壬—大甲—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仲丁—外壬—
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
丁—祖庚—祖甲—禀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纣)
周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西周)
武王 B.C.1134 B.C.1116
成王 B.C.1115 B.C.1079
康王 B.C.1078 B.C.1053
昭王 B.C.1052 B.C.1002
穆王 B.C.1001 B.C.947
共王 B.C.946 B.C.935
懿王 B.C.934 B.C.910
孝王 B.C.909 B.C.895
夷王 B.C.894 B.C.879
厉王 B.C.878 B.C.828
宣王 B.C.827 B.C.782
幽王 B.C.781 B.C.771
平王 B.C.770 B.C.720
(东周)
桓王 B.C.719 B.C.697
庄王 B.C.696 B.C.682
僖王 B.C.681 B.C.677
惠王 B.C.676 B.C.652
襄王 B.C.651 B.C.619
顷王 B.C.618 B.C.613
匡王 B.C.612 B.C.607
定王 B.C.606 B.C.586
简王 B.C.585 B.C.572
灵王 B.C.571 B.C.545
景王 B.C.544 B.C.521
悼王 B.C.520 B.C.545
敬王 B.C.519 B.C.476
元王 B.C.475 B.C.469
贞定王 B.C.468 B.C.442
哀王 B.C.441 B.C.441
思王 B.C.441 B.C.441
考王 B.C.440 B.C.426
威烈王 B.C.425 B.C.402
安王 B.C.401 B.C.376
烈王 B.C.375 B.C.369
显王 B.C.368 B.C.321
慎靓王 B.C.320 B.C.315
赧王 B.C.314 B.C.256
惠王 B.C.255 B.C.249
秦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庄襄王 B.C.249 B.C.249
始皇帝 B.C.246 B.C.210
二世 B.C.209 B.C.207
三世 B.C.207 B.C.207
汉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西汉)
高 祖 B.C.206 B.C.195
惠 帝 B.C.195 B.C.188
少帝恭 B.C.188 B.C.184
少帝弘 B.C.184 B.C.180
文 帝 B.C.180 B.C.157
景 帝 B.C.157 B.C.141
武 帝 B.C.141 B.C.87
昭 帝 B.C.87 B.C.74
宣 帝 B.C.74 B.C.49
元 帝 B.C.49 B.C.33
成 帝 B.C.33 B.C.7
哀 帝 B.C.7 B.C.1
平 帝 B.C.1 A.D.5
孺子婴 6 9
(新)王莽 9 23
(西汉)更始帝 23 25
(东汉)
光武帝 25 57
明 帝 57 75
章 帝 75 88
和 帝 88 105
殇 帝 105 106
安 帝 106 125
北乡侯 125 125
顺 帝 125 144
冲 帝 144 145
质 帝 145 146
桓 帝 146 167
灵 帝 167 189
弘农王 189 189
献 帝 189 220
三 国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魏)
文帝 220 226
明帝 226 239
齐王 239 254
高贵乡公 254 260
元帝 260 265
(蜀)
昭烈帝 221 223
后主 223 263
(吴)
大帝 222 252
会稽王 252 258
景帝 258 264
乌程公 264 280
晋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西晋)
武帝 265 290
惠帝 290 306
怀帝 306 311
愍帝 313 316
(东晋)
元帝 317 322
明帝 322 325
成帝 325 342
康帝 342 344
穆帝 344 361
哀帝 361 365
废帝 365 371
简文帝 371 372
孝武帝 372 396
安帝 396 418
恭帝 418 420
南 北 朝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宋)
武 帝 420 422
少 帝 422 424
文 帝 424 452
孝武帝 452 464
废 帝 464 465
明 帝 465 472
后废帝 472 477
顺 帝 477 479
(齐)
高 帝 479 482
武 帝 482 493
林 王 493 494
海陵王 494 494
明 帝 494 498
东昏侯 498 501
和 帝 501 502
(梁)
武 帝 502 549
简文帝 549 551
豫章王 551 552
元 帝 552 554
贞阳侯 554 555
敬 帝 555 557
(陈)
武 帝 557 559
文 帝 559 566
临海王 566 568
宣 帝 568 582
后 主 582 589
(北魏)
道武帝 386 408
明元帝 409 423
太武帝 424 452
南安王 452 452
文成帝 452 465
献文帝 465 471
孝文帝 471 499
宣武帝 499 515
孝明帝 515 528
孝庄帝 528 530
敬 帝 530 531
节闵帝 531 531
出 帝 531 532
孝武帝 532 534
(东魏)
孝静帝 534 550
(西魏)
文 帝 535 551
废 帝 551 553
恭 帝 554 556
(北周)
孝闵帝 557 557
孝明帝 558 560
武 帝 560 578
宣 帝 578 579
静 帝 579 581
(北齐)
文宣帝 550 559
废 帝 559 560
孝昭帝 560 561
武成帝 562 565
后 主 565 577
幼 主 577 577
隋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文帝 581 604
炀帝 604 618
恭帝 617 618
唐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高 祖
618 626
太 宗 626 649
高 宗 649 683
中 宗 683 684
睿 宗 684 684
(周)
武 后 684 710
睿 宗 710 712
玄 宗 712 756
肃 宗 756 762
代 宗 762 779
德 宗 779 805
顺 宗 805 805
宪 宗 805 820
穆 宗 820 824
敬 宗 824 826
文 帝 826 840
武 帝 840 846
宣 帝 846 859
懿 宗 859 873
僖 宗 873 888
昭 宗 888 904
哀 帝 904 907
五 代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后梁)
太 祖 907 913
末 帝 913 923
(后唐)
庄 宗 923 925
明 宗 925 933
闵 帝 933 934
废 帝 934 936
(后晋)
高 祖 936 942
出 帝 942 947
(后汉)
高 祖 947 948
隐 帝 948 950
(后周)
太 祖 951 954
世 宗 954 959
恭 帝 959 959
北 宋、辽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北宋)
太 祖 960 976
太 宗 976 997
真 宗 997 1022
仁 宗 1022 1063
英 帝 1063 1067
神 宗 1067 1085
哲 宗 1085 1100
徽 宗 1100 1125
钦 宗 1125 1127
(辽)
太 祖 907 925
太 宗 925 947
世 宗 947 951
穆 宗 951 969
景 宗 969 982
圣 宗 982 1031
兴 宗 1031 1055
道 宗 1055 1101
天祚帝 1101 1125
南 宋、金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南宋)
高 宗 1127 1162
孝 宗 1162 1189
光 宗 1189 1194
宁 宗 1194 1224
理 宗
1224 1264
度 宗
1264 1274
恭 宗 1274 1276
端 宗 1276 1278
卫 王 1278 1279
(金) 太 祖
1115 1123
太 宗 1123 1135
熙 宗 1135 1149
帝 亮 1149 1161
世 宗 1161 1188
章 宗 1188 1208
永 济 1208 1213
宣 宗 1213 1223
哀 宗 1223 1234
元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太 祖 1206 1229
太 宗 1229 1241
海迷失 1241 1246
定 宗 1246 1248
海迷失 1248 1251
宪 宗 1251 1260
世 祖 1260 1294 忽必烈
成 宗 1294 1307
武 宗 1307 1311
仁 宗 1311 1320
英 宗 1320 1323
晋 宗 1323 1328
天顺帝 1328 1328
文 宗 1328 1329
明 宗 1329 1329
文 宗 1329 1332
宁 宗 1332 1332
顺 帝 1333 1367
明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太 祖 1368 1398
惠 帝 1398 1402
成 祖 1402 1424
仁 宗 1424 1425
宣 宗 1425 1435
英 宗 1435 1449
景 帝 1449 1457
英 宗 1457 1464
宪 宗 1464 1487
孝 宗 1487 1505
武 宗 1505 1521
世 宗 1521 1566
穆 宗 1566 1572
神 宗 1572 1620
光 宗 1620 1620
熹 宗 1620 1627
思 宗 1627 1644
清 帝 王 年 表
帝 王 即位元年 退位元年
太 祖 1616 1626
太 宗 1626 1643
世 祖 1643 1661
圣 祖 1661 1722
世 宗 1722 1735
高 宗 1735 1796
仁 帝 1796 1820
宣 宗 1820 1850
文 宗 1850 1861
穆 宗 1861 1874
德 宗 1874 1908
宣统帝 1908 1911
历代帝王
· 炎帝
· 黄帝
· 少昊 金天氏
· 颛顼 高阳氏
· 帝喾 高辛氏
· 帝挚 高辛氏
· 唐尧
· 虞舜
▲夏
· 禹
· 启
· 太康
· 仲康
· 相
· 少康
· 予
· 槐
· 芒
· 泄
· 不降
· 扃
· 廑
· 孔甲
· 皋
· 发
· 癸
▲商
· 汤
· 太丁
· 外丙
· 中壬
· 太甲
· 沃丁
· 太庚
· 小甲
· 雍己
· 太戊
· 中丁
· 外壬
· 河亶甲
· 祖乙
· 祖辛
· 沃甲
· 祖丁
· 南庚
· 阳甲
· 盘庚
· 小辛
· 小乙
· 武丁
· 祖庚
· 祖甲
· 廪辛
· 康丁
· 武乙
· 文丁
· 帝乙
· 帝辛
▲周
西周
· 周文王 姬昌
· 周武王 姬发周武王
· 周成王 姬诵
· 周康王 姬钊
· 周昭王 姬瑕
· 周穆王 姬满
· 周共王 姬繄扈
· 周懿王 姬囏
· 周孝王 姬辟方
· 周夷王 姬燮
· 周厉王 姬胡
· 周宣王 姬静
· 周幽王 姬宫涅
东周
· 周平王 姬宜臼
· 周桓王 姬林
▲春秋
· 周庄王 姬佗
· 周厘王 姬胡齐
· 周惠王 姬阆
· 周襄王 姬郑
· 周顷王 姬壬臣
· 周匡王 姬班
· 周定王 姬瑜
· 周简王 姬夷
· 周灵王 姬泄心
· 周景王 姬贵
· 周悼王 姬猛
· 周敬王 姬匄
· 周元王 姬仁
· 周贞定王 姬介
· 周哀王 姬去疾
· 周思王 姬叔
· 周考王 姬嵬
· 周威烈王 姬午
▲战国
· 周安王 姬骄
· 周烈王 姬喜
· 周显王 姬扁
· 周慎靓王 姬定
· 周赧王 姬延
· 周惠王
▲秦
· 秦昭襄王 嬴则
· 秦孝文王 嬴柱
· 秦庄襄王 嬴楚
· 秦始皇 嬴政
· 秦二世 胡亥
· 秦三世 子婴
▲汉
西汉
· 汉高帝 刘邦
· 汉惠帝 刘盈
·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 汉少帝 刘恭
· 汉少帝 刘弘
· 汉文帝 刘恒
· 汉景帝 刘启
· 汉武帝 刘彻
· 汉昭帝 刘弗陵
· 昌邑王 刘贺
· 汉宣帝 刘询
· 汉元帝 刘奭
· 汉成帝 刘骜
· 汉哀帝 刘欣
· 汉平帝 刘衍
· 孺子 刘婴
· 更始帝 刘玄
新朝
· 王莽
东汉
· 汉光武帝 刘秀
· 汉明帝 刘庄
· 汉章帝 刘炟
· 汉和帝 刘肇
· 汉殇帝 刘隆
· 汉安帝 刘祜
· 汉少帝 刘懿
· 汉顺帝 刘保
· 汉冲帝 刘炳
· 汉质帝 刘缵
· 汉桓帝 刘志
· 汉灵帝 刘宏
· 汉后少帝 刘辩
· 汉献帝 刘协
▲三国
魏
· 魏武帝 曹操
·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 高贵乡公 曹髦
· 魏元帝 曹奂
蜀汉
· 汉昭烈帝 刘备
· 汉后主 刘禅
吴
· 长沙桓王 孙策
· 吴大帝 孙权
· 吴废帝 孙亮
· 吴景帝 孙休
· 吴末帝 孙皓
▲西晋
· 宣帝 司马懿
· 景帝 司马师
·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 武帝 司马炎
· 惠帝 司马衷
· 怀帝 司马炽
· 愍帝 司马邺
▲东晋
· 元帝 司马睿
· 明帝 司马绍
· 成帝 司马衍
· 康帝 司马岳
· 穆帝 司马聃
· 哀帝 司马丕
· 海西公 司马奕
· 简文帝 司马昱
· 孝武帝 司马曜
· 安帝 司马德宗
· 恭帝 司马德文
▲十六国
成汉
· (成)景帝 李特
· (成)武帝 李雄
· (成)哀帝 李班
· (成)幽公 李期
· (汉)昭文帝 李寿
· (汉)末主 李势
汉(前赵)
· (汉)光文帝 刘渊
· (汉)昭武帝 刘聪
· (汉)隐帝 刘粲
· (前赵)刘曜
后赵
· 明帝 石勒
· 海阳王 石弘
· 武帝 石虎
· 义阳王 石世
· 新兴王 石尊
· 石鉴
· 石祗
前凉
· 武公(明王) 张轨
· 元公 张实
· 成王 张茂
· 忠成公(文王) 张骏
·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 哀公 张耀灵
· 威王 张祚
·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 悼公 张天锡
后凉
· 懿武帝 吕光
· 隐王 吕绍
· 灵帝 吕纂
· 建康公 吕隆
西凉
· 武昭王 李暠
· 李歆
· 李恂
南凉
· 武王 秃发乌孤
· 康王 秃发利鹿孤
· 景王 秃发傉檀
北凉
· 建康公 段业
· 武宣王 沮渠蒙逊
· 哀王 沮渠牧犍
前燕
· 襄公 慕容廆
· 文明帝 慕容皝
· 景昭帝 慕容儁
· 幽帝 慕容暐
后燕
· 成武帝 慕容垂
· 惠愍帝 慕容宝
· 昭武帝 慕容盛
· 惠文帝 慕容熙
西燕
· 慕容泓
· 威帝 慕容冲
· 段随
· 慕容觊
· 慕容望
· 慕容忠
· 慕容永
北燕
· 惠懿帝 高云
· 文成帝 冯跋
· 昭成帝 冯弘
南燕
· 献武帝 慕容德
· 末主 慕容超
夏
· 武烈帝 赫连勃勃
· 平原王 赫连昌
· 昌定王 赫连定
前秦
· 苻洪
· 景明帝 苻健
· 厉王 苻生
· 宣昭帝 苻坚
· 苻宏
· 哀平帝 苻丕
· 高帝 苻登
· 末主 苻崇
后秦
· 武昭帝 姚苌
· 文桓帝 姚兴
· 末主 姚泓
西秦
· 宣烈王 乞伏国仁
· 武元王 乞伏乾归
· 文昭王 乞伏炽盘
· 末主 乞伏慕末
冉魏
· 武悼天王 冉闵
代国
· 拓跋猗卢
· 拓跋普根
· 拓跋始生
· 平文帝 拓跋郁律
· 惠帝 拓跋贺傉
· 炀帝 拓跋纥那
· 烈帝 拓跋翳槐
·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吐谷浑
· 拓跋吐谷浑
· 吐延
· 叶延
· 碎奚
· 视连
· 视罴
· 乌纥提
· 树洛干
· 阿豺
· 慕璝
· 利延
· 拾寅
· 度易侯
· 伏连筹
· 夸吕
· 世伏
· 允伏
· 顺
· 诺曷钵
▲南北朝
南朝
宋
· 武帝 刘裕
· 少帝 刘义符
· 文帝 刘义隆
· 太子 刘劭
· 孝武帝 刘骏
· 前废帝 刘子业
· 明帝 刘彧
· 后废帝 刘昱
· 顺帝 刘淮
齐
· 高帝 萧道成
· 武帝 萧赜
· 郁林王 萧昭业
· 海陵王 萧昭文
· 明帝 萧鸾
· 东昏侯 萧宝卷
· 和帝 萧宝融
梁
· 武帝 萧衍
· 临贺王 萧正德
· 简文帝 萧纲
· 豫章王 萧栋
· 武陵王 萧纪
· 元帝 萧绎
· 闵帝 萧渊明
· 敬帝 萧方智
· 宣帝 萧言
· 明帝 萧岿
· 后主 萧琮
陈
· 武帝 陈霸先
· 文帝 陈蒨
· 废帝 陈伯宗
· 宣帝 陈顼
· 后主 陈叔宝
北朝
北魏
· 道武帝 拓跋珪
· 明元帝 拓跋嗣
· 太武帝 拓跋焘
· 南安王 拓跋余
· 文成帝 拓跋浚
· 献文帝 拓跋弘
· 孝文帝 元宏
· 宣武帝 元恪
· 孝明帝 元诩
· 幼主 元钊
· 孝庄帝 元子攸
· 长广王 元晔
· 节闵帝 元恭
· 安定王 元朗
· 孝武帝 元攸
东魏
· 孝静帝 元善见
西魏
· 文帝 元宝炬
· 废帝 元钦
· 恭帝 拓跋廓
北齐
· 文宣帝 高洋
· 废帝 高殷
· 孝昭帝 高演
· 武成帝 高湛
· 后主 高纬
· 安德王 高延宗
· 幼主 高恒
· 范阳王 高绍义
北周
· 文帝 宇文泰
· 孝闵帝 宇文觉
· 明帝 宇文毓
· 武帝 宇文邕
· 宣帝 宇文赟
· 静帝 宇文衍
▲隋
· 隋文帝 杨坚
· 隋炀帝 杨广
· 隋恭帝 杨侑
· 隋秦王 杨浩
· 隋越王 杨侗
▲唐
· 唐高祖 李渊
· 唐太宗 李世民
· 唐高宗 李治
·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 唐中宗 李显
· 唐殇帝 李重茂
· 唐睿宗 李旦
· 唐玄宗 李隆基
· 唐肃宗 李亨
· 唐代宗 李豫
· 唐德宗 李适
· 唐顺宗 李诵
· 唐宪宗 李纯
· 唐穆宗 李恒
· 唐敬宗 李湛
· 唐文宗 李昂
· 唐武宗 李炎
· 唐宣宗 李忱
· 唐懿宗 李漼
· 唐僖宗 李儇
· 唐昭宗 李晔
· 唐哀帝 李拀
南诏
渤海国
· 渤海高王 大祚荣
· 渤海武王 大武艺
· 渤海文王 大钦茂
· 大元义
· 渤海成王 大华屿
· 渤海康王 大嵩璘
· 渤海定王 大元瑜
· 渤海僖王 大言义
· 渤海简王 大明忠
· 渤海宣王 大仁秀
· 大彝震
· 大虔晃
· 大玄锡
· 大玮瑎
· 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 太祖 朱温
· 末帝 朱瑱
后唐
· 庄宗 李存勖
· 明宗 李亶
· 闵帝 李从厚
· 末帝 李从珂
后晋
· 高祖 石敬瑭
· 少帝 石重贵
后汉
· 高祖 刘知远
· 隐皇帝 刘承佑
后周
· 太祖 郭威
· 世宗 柴荣
· 恭帝 柴宗训
十国
吴越
(904年-978年)
· 太祖 钱鏐
· 世宗 钱元瓘
· 成宗 钱弘佐
· 忠逊王 钱弘倧
· 忠懿王 钱弘俶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 太祖 王审知
· 嗣王 王延翰
· 惠宗 王延钧
· 康宗 王昶
· 景宗 王曦
· 殷帝 王延政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 武信王 高季兴
· 文献王 高从诲
· 贞懿王 高宝融
· 荆南侍中 高保勖
· 荆南侍中 高继冲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 武穆王 马殷
· 衡阳王 马希声
· 文昭王 马希范
· 废王 马希广
· 恭孝王 马希萼
· 马希崇
吴国
(904年-937年)
· 太祖 杨行密
· 烈宗 杨渥
· 高祖 杨渭
· 睿帝 杨溥
南唐
(937年-975年)
· 烈祖 李升
· 元宗 李璟
· 后主 李煜
南汉
(917年-971年)
· 高祖 刘岩
· 殇帝 刘玢
· 中宗 刘晟
· 后主 刘鋹
北汉
(951年-979年)
· 世祖 刘旻
· 睿宗 刘钧
· 少主 刘继恩
· 英武帝 刘继元
前蜀
(907年-925年)
· 高祖 王建
· 后主 王衍
后蜀
(934年-965年)
· 高祖 孟知祥
· 后主 孟昶
▲宋
北宋
· 宋太祖 赵匡胤
· 宋太宗 赵光义
· 宋真宗 赵恒
· 宋仁宗 赵祯
· 宋英宗 赵曙
· 宋神宗 赵顼
·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 宋哲宗 赵煦
· 宋徽宗 赵佶
· 宋钦宗 赵桓
南宋
· 宋高宗 赵构
· 宋孝宗 赵眘
· 宋光宗 赵淳
· 宋宁宗 赵扩
· 宋理宗 赵昀
· 宋度宗 赵禥
·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 宋恭帝 赵显
· 宋端宗 赵昰
· 赵昺
辽
·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 辽东丹王 耶律倍
· 辽太宗 耶律德光
· 辽世宗 耶律阮
· 辽穆宗 耶律璟
· 辽景宗 耶律贤
·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 辽圣宗 耶律隆绪
· 辽兴宗 耶律宗真
· 辽道宗 耶律洪基
· 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夏
· 太祖 李继迁
· 太宗 李德明
· 景宗 李元昊
· 毅宗 李谅祚
· 惠宗 李秉常
· 崇宗 李乾顺
· 仁宗 李仁孝
· 桓宗 李纯佑
· 襄宗 李安全
· 神宗 李遵顼
· 献宗 李德旺
· 末帝 李睍
金
·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 金太宗 完颜晟
· 金熙宗 完颜亶
· 海陵王 完颜亮
· 金世宗 完颜雍
· 金章宗 完颜璟
· 卫绍王 完颜永济
· 金宣宗 完颜珣
· 金哀宗 宛颜守绪
· 金末帝 完颜承麟
▲元
·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 元太宗 窝阔台
· 马乃真后 (称制)
· 元定宗 贵由
· 海迷失后 (称制)
· 元宪宗 蒙哥
· 元世祖 忽必烈
·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 天顺帝 阿速吉八
·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 元明宗 和世剌
· 元宁宗 懿璘质班
·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明
· 明太祖 朱元璋
·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 明成祖 朱棣, 年号永乐
·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顺
·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
·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
·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
·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
·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
·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
·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
·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
·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
10. 我遇到很多人,她们会在我旁边自说自话,然后对外说是我说他的,再然后,他会得到保护,我会被攻击,被流
让人闭嘴的方法就是干好自己的!自己不说话!也不听他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