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证指数沪深大盘下周四4月28日将出现短线探底逢低买进时机,还是短线探顶逢高卖出时机
买进机会!!周五29日单边上涨!!
㈡ 4月28日,今天大盘有没有把前期跳空的缺口补掉啊
2380点 下午估计会把缺口补掉。
㈢ 2017年股市跟踪关注的关键事件有哪些
2017年在人民币持续贬值、IPO加速、养老金入市、供给侧改革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我们需要关注的关键:
一是结构性行情能否演变为趋势性行情。我们的股市从来不缺结构性机会,但操作难度很大,散户能够连续做成功的人不多,常常可能是赚一次亏几次,所以,大家真正赚钱还是在趋势性机会里,毕竟,一轮大的上涨行情,90%以上的股票都会跟随上行。倘若明年经济L型底构筑成功,国家战略又需要健康的慢牛行情,加上社保、养老金入市,沪港通、深港通助推,出现向上的趋势性行情也是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明年的股市哪怕开年不利,大家也不能完全放弃,或许行情就会在绝望中开始呢。
二是板块的选择是押大还是押小。从年线的技术走势来观察,大盘权重股指的走势明显好于中小创股指的走势,这也符合稳定市场走向慢牛的需要。但二八跷跷板行情历来是散户的鸡肋,不可能两头都去押,怎么办?个人倒以为,无论明年指数如何走,上半年如果中小创继续不能放量形成热点,适当押大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其一大盘股向来跌得缓慢,其市值用来申购新股,在新股不败的环境下,只需中一个签就挽回损失。其二央企巨无霸明年合并重组力度可能会加大,炒央企大盘股政策风险较少,一旦央企重组掀起巨浪,押大就可能赚得盆满钵满。其三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改革很可能在明年催生新的行情,押大的盈利机遇显然不小。当然如果重组政策有所变化,中小创跌到合理估值区间,或许年中尤其下半年押小也可能碰到中小创、重组股卷土重来的机遇。
三是宏观调控与改革是机遇还是陷阱。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必然带来宏观政策的调整与变化,这些对明年的股市影响值得深思。比较大的方面有,“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对房地产板块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会不会引发转型前的最后疯狂,抑或变成整体沉沦?持有和买入这类股票的投资者必须瞪大眼睛。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资金供应有多大的影响,通胀预期的增强会不会引发资源性板块股票、周期性股票的重新活跃与走强?还有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会不会重新提上议程,当每周发行8到10只新股成为常态后,注册制对市场打压的心理作用是不是会削弱,甚至变成利空出尽是利好?还有A股如果有机会加入MSCI指数对大盘和个股有什么影响?这些改革与调控变量里面肯定充满机遇与陷阱,需要我们散户根据当时的市场动向及时做出选择。
四是黑天鹅事件与资本市场政策变化影响。今年英国脱欧、美国总统选举和并购重组政策收紧、险资举牌的整治以及对连续上涨股票的特停等,对股市走势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导致行情发生动荡甚至转折,明年此类事件估计依然会继续发生,普通投资者一定要保持警惕,严格控制仓位,在趋势性行情没有形成之前千万不要满仓。当然,如果明年有指数破今年新低、成交量大幅萎缩的情况出现,一旦市场出现转折信号,则满仓操作也属必然。
㈣ 大盘近几年来的走势
大波段一:100点—1429点—386点。(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11月17日)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但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投资者第一次接受了真切实在的风险教育。 大波段二:386点—1558点—325点。(1992年11月17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下跌之后,A股神奇的迎来了快速回升,投资者从紧缩眉头到再度喜上眉稍,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3个月时间里大盘涨幅高达303%,将跌幅悉数收回。这段神奇的上涨,一直为投资者所津津乐道。但在快速牛市瞬间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在失守777点这个关键点位后,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累计跌幅达到79.13%,重新回到起点,这次牛熊转换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大波段三:325点—1052点—512点。(1994年7月29日至1996年1月19日) 随着股指的垂直坠落,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也跌至谷底,关键时刻,政府再度举起政策大旗,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投资者也纷纷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但1995年5月18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开始全面暴涨,短短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但政策救市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短暂的暴涨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跌幅达到51.33%,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 大波段四: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1月19日至1999年5月18日) 绩优股股价的超跌引发市场的见底信号,同时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600839 )、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从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只。随着市场风险的积聚,政府开始再度出手,从10月起,管理层一道道“金牌”发出,直到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12道金牌”宣告发出。随后股市出现连续短线急跌,但是急跌后股指仍继续上冲直至1510点。直到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才开始扭头向下,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投资者经历了两年的漫长熊市,累计跌幅达到30.84%。 大波段五:1047点—1756—1361—2245点—998点。(1999年5月18日至2005年6月6日) 随着A股迎来具有纪念意义的“5.19”行情,市场的牛蹄再度飞扬,在1999年5月18日至6月底的短短一个半月时间,沪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突破此前高点1588点。但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跌至1361点。随后受到外围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指数的“至高点”2245点,伴随这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但"5.19"行情过后,市场开始关注股权分置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累计跌幅达到55%,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再度重回起点。 大波段六:998点—6124点—1664(2005年6月6日-2008年10月28日) 998点以后,牛市重新归来,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因素主要在于: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资产价值重估及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此轮牛市从998到6124,几乎没有大的调整,期间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直伴随着股市的上涨。即使530上调印花税,那也只是此轮牛市上升途中的一个驿站。但是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当一切正悄然发生变化时,那些对此轮牛市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却成为快速下跌的隐患。股改初步完成的同时,大小非解禁的高潮却不断临近,恐怖的解禁压力,和大小非极低的成本成为股市下跌的一大原因。人民币升值的同时,热钱不断涌入,加上股市快速上涨的泡沫,通胀形势越发严峻,央行不得不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加速了股市的下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出口政策的变化,投资收益的大幅缩水,企业业绩高增长的预期成为泡影,中国股市迎来的短时间的快速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从6124到1664已跌去70%多。
㈤ 2019年4月28股市开市吗
不开市,因为五一节调休,所以这个周末是工作日,但股市是任何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不开市的,要等到明天周一,可以参考今年元旦3天假(周日-周二)周六正常上班,而股市休市4天(周六-周二)!
㈥ 明天大盘走势分析
股指期货火速问计 金期所挂牌指日可待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筹)的各项准备工作已步入收官阶段。 据记者所知,证监会期货部上周已在大连召开会议,讨论定稿《期货交易管理条例》。
“老大难”骤增:第四十批股改公司骤减至8家
股权分置改革真正进入攻坚阶段。据沪、深证券交易所今日公布的名单,第四十批股改公司仅8家,两市各4家。这是全面股改启动以来,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家数最少的一批。
徐铁指出 证券发行制度将更加市场化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徐铁日前在上海指出,随着证券市场越来越市场化,发行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证券报
6月货币信贷增速下降
知情人士透露,6月份我国货币、信贷增速比5月均有所下降,但依然在高位运行。
6月末,广义货币M2增长18.4%,狭义货币M1增长13.9%,增速比5月份的19.1%和14%有所下降;6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3600亿元,同比少增1027亿元,改变了前5个月来信贷一直同比多增的特点。
“货银对付”实施方案呼之欲出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所制定的全面落实“货银对付”的业务和技术实施方案,经征求各方意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将进入实施阶段。今后证券和资金的交收,将改变现在的证券交收在T+0当晚完成、资金交收在T+1日进行的做法,统一在T+1日最终交收时点同时进行。
证券时报
上半年深沪股市涨幅冠全球
在经历四年半漫漫熊市之后,上半年深沪股市终于踏入了牛市征程。上证指数自2005年12月30日收盘时的1161.06点上涨至2006年6月30日收盘时的1672.21点,涨幅达到44.02%,深证成指涨幅更是高达50.22%。对比全球其他地区股市22种主要指数上半年的表现情况,深沪股市涨幅位居第一,冠盖全球。
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创业板望"十一五"期间推出
备受关注的创业板,有望在 “十一五”适时推出。这是深交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主任何杰在“首届内蒙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上讲话时透露的。
开放式基金首次套牢保险机构 流动性缺失是主因
“某保险公司已在数只开放式基金中套牢。”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以前,由于在封闭式基金套牢的问题,保险基金曾经遭遇尴尬,但在开放式基金被套,却还是第一次。流动性缺失是主因。
投资者面临两难选择
7月5日,中国银行登陆内地证券市场堪称历史性事件。作为全流通条件下上市的第一只超级大盘股,同时也是第一家在A股挂牌的国有商业银行,中行的登陆创下诸多新纪录,如IPO股数、总资产、净资产、市值等,并由此把A股市场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到底该不该买进中行股票,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未来股价走势如何等话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市场虚涨 股民慌张
7月5日早上,中国银行以3.99元开盘,这一价位比中行每股3.08元的发行价高出了0.91元。此后,中行A股价格一路上涨至最高点4.05元。与同期H股3.80元报价相比,溢价率达到7%。
中行的高调上市,令市场人士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因为此前,当6月2日中国银行成功登陆香港H股市场后,“中行即将在A股上市”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市场,并引起市场的普遍担忧。6月7日,这种担忧终于引发投资者抛售的实际行动。当天股指大跌5.33%,创下近两年来的最大当日跌幅。
当时,业内人士分析,投资者对中行上市之所以如此恐慌,主要是担心它将增加市场的资金压力。同时,还将由此引发个股的结构性调整。而事实上,中行7月5日上市的当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投资者所担心的情况。
由于中行上市首日便直接记入上证综指,中行上市首日开盘高达29.5%的溢价直接推动股指高开37.01点跳空开盘,涨幅达2.2%。表面上看,市场正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这艘超级航母的到来。
然而,这种指数游戏并不被大多数投资者所认可。隐藏在股指一路飙升背后的事实是,上海证交所当天571家个股下跌,上涨家数仅有248家,绿肥红瘦的态势昭然若揭。
最受伤害的当属银行股。当天,G招行下跌了4.3%、G浦发下跌4.54%、G民生下跌4.9%、G华夏更是大跌5.87%。
与此同时,包括中国石化、G长电、G联通在内的沪市前13大权重股均出现了下跌。其中,中国石化下跌2.47%、G长电下跌1.32%、G联通下跌1.23%、G中信下跌4.18%。在沪市前20大权重股中,仅有G上港和G中海两只上涨。
据分析师测算,按照中行5日的收盘价3.79元计算,实际上为大盘指数贡献了57.63点,而上证综指当天仅上涨了37.01点,这表明,大盘指数实际上是在下跌,下跌了20.62点。
A+H寻求接轨
3.99元的开盘价,首日最高4.05元,中国银行这样的表现还是令管理层相关各方大大松了一口气。然而好景不长,此后中国银行的走势便一蹶不振。上市首日当天,股价便从4.05元高位一路回落,最终以3.79元报收。
㈦ 每日一卦测大盘2015年4月28日周二走势
两万套在里面
㈧ 3月大盘走势分析综述 A股频繁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钱荒”的影响
在3月26日举办的博鳌论坛分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货币政策经过多年量化宽松,全球已到达周期尾部,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再宽松。周小川还强调,货币政策也需要重新进行改变,变成比较审慎的货币政策。
对于央行来说,其更在意的是银行体系的资金稳定性。从央行近期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节奏来看,维持资金面的平衡将是今年的主旋律。通俗讲,就是在维持市场流动性基本够用的情况下,不再如前两年那样轻易“放水”。这也就意味着,今年一些特殊时点如季末资金面短暂紧张也是正常,市场要逐渐习惯这一变化。
据资讯消息表明,A股市场低迷、个股筹码松动频频跳水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因素:
一是季末流动收紧。央行称,随着月末时点临近,财政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央行已连续第5天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二是次新股泡沫巨大。在顾忌监管动作进一步升级之下大面积溃败,不仅对市场人气造成重挫,更加速了资金的离场避险。
三是获利盘回吐,热钱散伙加速悲观情绪。技术面上,沪指走出四连阴这一罕见的下跌形态,对市场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情绪面悲观加速了指数进一步探底。
四是债务危机连续爆发,尤其是近期企业债务危机连续爆发,引发对金融领域的担忧情绪大幅上升。
五是张家港行复牌补跌预期形成,对次新银行、次新券商等施压,拖累老银行股下挫。
六是宏观数据回落。考虑到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对周期性行业将形成短期负面效应,数据将有回落。
实际上,这种情绪也直接体现到了相关数据上面,在资金面偏紧的情形下,3月减持金额大于增持金额,减持活跃度高。截至3月27日,减持金额为123.02亿元(2月为126.21亿元),增持金额为74.61亿元(2月为82.98亿元)。目前来看,市场人气在震荡反复的走势中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个股跌多涨少,投资者仍较为谨慎。
㈨ 殷保华的大盘分析在哪看到
殷保华:国庆节后的操作思路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大盘经过的震荡出现了3个月的盘整,各位读者可以参考前几期的本栏目的文章,笔者对沪深二地的走势再做一些分析,股指仍然在敏感区间,一:上证指数在重要的周九号线的2700点压力下大幅回调震荡,曾经一度跌破了日k线的江恩2号线2639点,在60日移动平均线受到支撑,周末收盘又回到了2639点之上。二:深圳指数,深圳指数在2010年9月14日上涨中碰到了最著名的181周移动平均线11802点的压力后也是大幅回调,也跌进了笔者创建的死亡模式之中,同上证指数一样,收盘周五收盘翻上了短线压力11361点,这种不规则的指数在历史上很少见,所以节后这目前点位要高度警惕它的突破与跌破。
笔者今天提醒读者我们在节后要高度警惕后市的走向,为什么?目前上证指数与深圳指数都在重要的压力线下,通常是属于线下阳线抛的的地方,笔者在181周线下面已经全部清仓,许多读者学员也在观望,就等到上证指数向上突破2700点5%、深圳指数翻上11802点后再重新进入市场(周收盘),这样可以先避免了短线下跌的风险,虽然笔者这种《殷氏定律》线下阳线抛抛错了也要抛,万一抛掉后指数突破压力位后进入会浪费一次手续费,看上去不合算,其实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没有主动权的散户,你能判断出这一次深圳指数一定会突破181周线的11802点吗?肯定是不知道。——我们在压力位下先退出,曰“惹不起,躲得起”用一次小小的手续费而保证了赢到手的利润先锁定在你的账户中,然后慢慢地等待与观察,如果大盘指数突破压力我们就重新进入。如果节后指数向下下跌,我们等到在下面一根江恩八线线上再线上阴线买。
比如2010年7月初大盘跌到2335点的364周线上阴线买,买错了也要买后指数大反弹369点,特别提醒的是,笔者是不是在7月5日本栏提醒了364周线的支撑,只要是老读者都知道线上阴线买,非常简单地赚到了369点,反弹到了上面说的压力再“线下阳线抛”,这就是笔者的殷氏定律的神奇,这种方法在笔者的文章中明明白白,只要仔细看过后再按线操作就明明白白的成功了,不要去预测,眼到手到,按线买卖,近十年的建议与十几年的验证,我想老读者应该是知道《殷氏定律》的可靠性。所以我们更要警惕大盘节后由于经过节前3个月的震荡洗盘后来一个久盘必涨,我们一定要重视,因为如果出现久盘必涨的情况那么走势往往是非常凌厉,万万不要踏空,但在没有看到突破上证指数的2750点与深圳指数11870点之前要稍微耐心,提醒的是,大盘只要在压力位之上,大家可以买任何没有快速拉升与没有出现天量的股票,买进后等待放量出局,小资金看日k线,大资金看周k线。
这里谈一下股民对市场认识的一些问题,就是有许许多多股民在股市刚刚出现时特别相信股评家,崇拜股评家,一旦经过数十年的今天基本上所有股民都不相信股评家,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什么人也不相信,上个月笔者在一个网站上做了一个帮助新股民不再输钱的技术讲座视频,在网上视频下面的回复评论有700多条,都说我殷保华在骗人,我一惊!再仔仔细细看了这700多条的评论时才知道一是许许多多股民基础知识太浅薄了,大多数在说什么“181周线这么大的移动平均线怎么能操作”、“450天移动平均线根本就设置不上软件中”,“真能赚钱的方法殷保华怎么会讲出来”最绝的是一个股民根本就没有看完3个小时的视频就马上破口大骂“骗子”,所以大家一定要用自己来智力去判断复杂社会情况,不要太相信别人,也不要太不相信别人,这样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拒绝别人的欺骗,更不要放弃别人给自己的机会。祝读者国庆节快乐!
我最近也在学习殷保华老师的技术。看到一个网站。http://www.ybh888.com/dapa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