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银行利率调整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
房贷利率优惠取消对楼市影响巨大
2010年的“国十条”,尽管其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对住房市场影响最大应该是住房的信贷政策,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因为,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特别是对于已经繁荣了多年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来源已经不是问题了,房地产开发商完全能够从不同的市场融集到资金,只不过不同渠道其融资成本高低而已。
面对巨大的房地产泡沫,2010年“国十条”重新祭出了差别化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的大旗。比如说,第一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重提高到30%以上,按揭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自己风险定价;第二套以上的住房首付比重提高到50%以上同,其按揭贷款利率为基准的1.1倍以上;禁止第三套以上住房的按揭贷款;禁止居民的异地贷款等。这些政策对住房购买者有新的市场准入、融资的杠杆比调低、融资成本增加等。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执行中两个地方有弹性。一是对购买第一套住房者的利率没有量上的规定,商业银行可根据情况对信贷风险定价;二是对已经购买了的存量住房好像鞭长莫及。这样的政策使房地产投资炒作者认为住房投机炒作仍然较大政策空间,住房市场的预期没有改革,从而住房投机炒作迅速传导到全国。比如,三四线城市的居民也看到住房投机炒作的有利可图性而蜂拥进入房地产市场。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也在千方百计地利用这种弹性过度扩张个人按揭贷款。国十条宏观调控的效果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010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之所以能够继续繁荣就与差别化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的弹性有关。
更是重要的是,按照当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同,它是一年一次的重订贷款合同,因此,在2010年的个人按揭信贷政策变化的情况下,对现有存量住房的按揭贷款都会重新厘定贷款利率。比如说,取消7折信贷利率优惠、对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实行1.1倍贷款利率。如果这样,2010年以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将全面重订,利率将快速上升。但是2010年初,国内商业银行是没有如2009年住房政策出台之后让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全面下降那样在2010年初让存量住房的按揭贷款利率全面上升。不过,由于央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出台又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行为。
据报道,目前不少地方的商业银行开始全面调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不仅第二套住房的按揭贷款利率按照现在的政策上升到基准利率1.1倍以上,而且即使是首套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有不少地方完全也取消7折优惠利率,甚至完全取消首套住房的优惠利率,让其利率上调到基准利率以上。因为,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让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资金减少。可以说,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对信贷规模的收紧,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的重新风险定价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说,国内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进行区别性的风险定价,那么这些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全面上升,过度优惠的信贷政策可能成为历史。如果说个人住房按揭优惠贷款成为历史,那么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将造成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调整也是不可避免。
Ⅱ 银行利率下降对房地产的影响
一、银行利率变动与房地产业的关系
银行利率降低,信贷金额增大,货币供应量增长。当货币供应增长超过房地产商品对货币需要限度之初,作为货币需求者的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商品消费者和投机者,并没有急于将多余的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但当货币供应量继续增加,持币者就会增加对房地产商品的投资或消费。在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一过程可能导致抢购房地产的行为,推动货币转化为房地产实物商品的替换过程。随着房地产需求持续上涨,在短期内房地产供给刚性的影响下,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交易量不断增加。由于价格的不断上升导致现有价格严重脱离其实有价值,加快房地产经济进入严重的通货膨胀阶段。相反,如果货币供应增长低于房地产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限度,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现象,结果导致房地产商品积压,空置现象严重。
二、银行利率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一般理论认为,银行利率与房地产价格呈反比例关系,利率升高时房地产价格降低,利率降低时,房地产价格上涨。其原因:一是当利率升高时,储蓄、购买债券的收益增加,相对的房地产投资收益缺乏吸引力,投入的资金量大大减少,导致房地产价格缺少支撑力,结果必然价格下跌;二是由于利率升高,投资者运用的资金利息成本加大,而在物价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资金的利息成本又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转嫁到房地产价格上,房地产投资的收益大大降低,这时的房地产投资就不能说是理想的投资方式。而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各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经济开始振兴,投入房地产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从而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目的是减少银行贷款增长的趋势,控制投资增长过快和经济发展过热。这必然将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规模,抑制银行贷款增长的势头。所以,首先波及的将是资金密集型、需要从银行获取大量贷款的房地产业。现在看来,从2006年开始频繁采取的加息措施并没有成功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不过,由于购房贷款期限短则十年,长则二三十年,所以,未来利率的继续调整,可能导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影响,即防止房价过快增长。
三、银行利率变动对开发商的影响
目前,房地产开发商上市直接融资的还是少数。多数开发商还是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实现间接融资。因此利率的变动导致开发商的财务成本增大,对其资金成本和利润影响比较大。财务成本增加,还可能增加开发商资金周转的困难,在招拍挂市场化出让经营性土地的趋势下,加息使得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概率进一步增加。此外,还有可能迫使开发商加快项目开发周转期,有可能会减少盈利空间,降低价格,以规避项目建设、增加土地储备的风险。加息意味着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加大,贷款负担加重,以开发商年贷款100亿为例,在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以后,开发商一年增加还款2700万。对于央行加息对目前房产市场的影响,大致分为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加息使得房地产市场开发成本加大,房价会随之上扬:另一种认为,由于大部分房产开发商房产在建项目都存在贷款行为,央行加息使得开发成本加大,部分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可能会由于资金压力,可能会采取降价的方式及早出售自己手中的楼盘。对于开发商,利率提高将加大开发商的成本,会加速地产行业的兼并、组合,中小开发商将更难生存。
四、银行利率变动对购房消费者的影响
加息给中国百姓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存款利息的增加。但对购房消费者来说,加息会增加成本。一方面,对已购房者来说,加息增加了他们每月支付的购房成本,挤占他们的日常消费;另一方面,对潜在的购房者来说,购房成本的增长,又会减弱他们进入市场的欲望。特别是由于我国信贷消费刚开始,购房者从没有体验过利息波动对个人消费的影响,如果利息的波动,尤其是利息上升幅度较大时,消费者购房支出陡然上升,会导致潜在消费者对购房欲望的减弱甚至停滞,从而导致房地产业的萧条,使整个经济增长放缓。 目前,房价并非卖方决定,开发商不会贸然将其转嫁给消费者,房价短期不会因此有明显上涨;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虽然加息增加了购房成本,消费者可能放缓其购房步伐,但此次加息幅度有限,对其影响甚微,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由于目前市场上许多银行推出贷款优惠政策,因此短期来讲,加息对市场需求影响不大,对房价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利率上升,由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会降低,资金也存在着从房地产市场流向银行的趋势。因此,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形成一方面开发商开发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降低的状况,从而达到挤压房地产泡沫的目的。
Ⅲ 房贷利率上调对房价的影响有什么影响
房地产市场与宏观金融政策密切相关,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企业、房地产消费者以及房地产业发展规模和房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市场上房屋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房价上涨和下跌的基本力量。银行将利率升高后,住房贷款利率会提高,房价在短期内受加息影响较小, 但未来房价增长将趋于平缓。
虽然利率调整并不能直接决定房价, 但却可以通过控制房地产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房价。上调利率对于购房者来说意味着购房支出的增加, 这实际上是央行在削减对贷款购房者的支持力度, 降低其购买力, 而购买力的降低必然会减少对房地产需求, 这种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最终决定供给, 从而控制过高的房价, 产生积极的降温作用, 使房价回归理性。
Ⅳ 利率如何影响房价
央行突如其来的一纸规定,实行多年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即被取消,大多数购房者选择的5年期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将由原优惠利率5.31%调高至贷款基准利率6.12%。
市民如何买房?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的专家对此作了详解。
“新政策的出台,在抑制短期炒房投机行为的同时,对于还未买房和正在还贷的老百姓来说,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这位专家说。他分析,尽管央行允许各商业银行可执行的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9倍(即:5.51%),这表明今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至少上调0.20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认为,与前几年贷款买房的市民相比,如今买房的成本已大大增加。去年9月加息政策出台,5年以上的房贷从原来的5.04%上调至5.31%,增加了0.27个百分比,如今继续增加0.2个百分点。以一套100万元的房子为例,目前最低首付为3成,其余70万元用贷款,20年还清。在等额还款方式下,5.31%的利率,每月还贷额为4734.72元;取现今下限利率5.51%计算,每月还款额为4813.31元;而在标准贷款利率6.12%下,月还款额为5057.25元,每月贷款者将分别增加78.59元和322.53元。与去年9月以前相比,每月还款差额最大可达近430元。
从最近政府、央行出台的众多金融政策来看,无论是补充公积金贷款金额期限增加、二手房一年内出售要缴付营业税还是利率不断的调整,总体是为了抑制炒房,确保房产市场稳步发展。因此对于老百姓来说,此时买房已无先前一天一个价,房价疯狂上涨的危险,当然,还有可能享受到略有下调的好机会。农业银行的理财专家建议,还未购房者或已贷款购房者,对于房产现状一定要清楚认识,因人而异,选择最佳方案。
对于已贷款购房者,按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逐年调整”的原则,从明年1月1日起才实行5.51%的新利率,大半年的缓期,已贷款者可仔细计算一下以目前的收入和投资收益是否能承担得起0.2%的上调利率。可选择部分或全部提前还贷,理财专家提醒市民,部分提前还贷只能一年一次。当然,如果手中有3%-5%收益率的投资项目,每月增加近百元的还款利率还是影响不大。
理财专家认为,房贷利率的不断上调,对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生的这一批人购房影响比较大。目前,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的年轻一代相继进入结婚年龄,即使收入佳,而工作时间尚短、尚无积蓄,让他们也成为了买房的“困难群体”。对于此部分欲购房者,建议转换思路“以租代买”,等到时机成熟再买房也不迟,同时,也建议此部分购房者可依靠双方父母资助购买小房。
对于持币待购的市民,专家建议,购买房产首先考虑地理位置,在贷款组合中尽量选择商业性和公积金贷款组合贷款,可以较大程度减轻负担,同时,对于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的贷款一定要做到“贷足额、贷足期”。
Ⅳ 分析利率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
第一种观点,利率与房产价格呈负相关关系,这是目前大家比较偏向的观点,也就是利率与房产价格反方向变化。国内外的学者对此有比较广泛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早有国外的研究者Kau和Keenan(1980)指出利率上升导致房地产价格下跌,两者呈反比关系,投资价格和住宅。
Harris(1989) 在研究了名义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效果之后,通过计量检验得出,名义抵押贷款利率与房地产价格呈反向关系,即价格会因为利率的升高而同时降低。周京奎(2006)构建模型对我国12个城市房地产价格与利率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利率与房地产价格呈负向关系。宋勃和高波(2006)在考虑通胀情况下,短期而言利率对房价存在负向影响。
第二种观点,利率与房产价格呈正相关关系。国外学者Goodman(1995)和Kenny(1999)发现利率与住宅需求之间的确存在着正相关联系。Adrian Cooper(2004)以英国房地产市场为例,通过建立OEF模型发现英国抵押贷款利率与长期利率相关使得房地产价格波动幅度减弱。国内研究者李雅静、杨毅(2005)指出,利率在短期对房地产投资量产生正向的影响,长期也是如此,但效果并不明显。
第三种观点,利率与房产价格无相关关系,这是少数人持有的一种观点。国外研究者Ho Wong 和Tse(2003)指出,就长期而言,利率对房价没有任何作用。而国内学者车峰(2006)的研究表明,在中国市场,我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美国影响效果却很明显。
Ⅵ 关于调整利率对房价的影响
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企业、房地产消费者、房地产业发展规模和房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市场上房屋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房价上涨和下跌的基本力量。
银行将利率升高后,住房贷款利率会提高,房价在短期内受加息影响较小,但未来房价增长将趋于平缓。虽然利率调整并不能直接决定房价,但却可以通过控制房地产的需求和供给从而影响房价。
上调利率对于购房者来说意味着购房支出的增加,这实际上是央行在削减对贷款购房者的支持力度,降低其购买力,而购买力的降低必然会减少对房地产需求。
这种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最终决定供给,从而控制过高的房价,产生积极的降温作用,使房价回归理性。
1、贷款利率高,那么就要多出点按揭费用,房贷利率之所以能够率先下行,从银行角度看,这就意味着房价的泡沫相对较小,资产的安全系数比较高。
2、对二套房不再区分改善型和非改善型,一概执行40%首付;明确要求央行及银监会要加大对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加强监控跨境投融资活动,防境外热钱冲击中国市场。
3、房价调控的关键:房价居高不下的关键在于地价,近几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企业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4、我国的地产企业得地的主要方式来源于拍卖所得。所以出现了很多地王,正因为这些地王的出现导致了房价居高不下。
Ⅶ 利率的变动为何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需要理论分析 (论文用)
利率代表的是资本的机会成本,也可以认为是投资者的要求回报率。
根据基本分析的假设,包括房地产在内,任何投资资产的内涵价值都应该等同于该资产所有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而任何资产的价格从长期来看,都会等同于其内涵价值。
而用于将现金流折现的,就是利率。所以利率上涨,房地产价格下跌,利率下跌,房地产价格上涨。这是一个比较大概的变动方向。
但是考虑到通胀,和整个基本面的不同,这种变动关系并不是固定的。
Ⅷ 分析利率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
利率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价格围绕着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从长期来看,市场价格调节着市场供求的平衡与不平衡,调节着生产要素的流入或流出。
其次,短期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着市场价格偏离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的方向和程度。一般来说,市场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市场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
不仅如此,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决定着市场价格偏离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的程度大小。最后,长期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市场价值或生产价格形成的条件,进而影响市场价值。一般来说,长期供过于求很少出现,而供不应求是长期供求关系的主要形式。
(8)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分析扩展阅读:
房产利率新规颁布促进房地产市场合理平衡:
8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就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宜公告称,自今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其中,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
此次房产利率新规的亮点,在于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基准,由原来设定的固定市场利率,转变为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贷款利率的市场报价利率。而且,住房利率还可以由双方协商根据当时最近一个月的LPR进行重定价。
有关新规的颁布,预示着我国房地产调控,,将由以短期性、强制性行政成交量干预为主,转变为以长期性的利率干预为主。
毕竟,仅仅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借“限售”“限价”等限制条款对住房交易进行调整,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住房市场的供需关系。
借制度等因素强行使价格偏离供需平衡点,只会造成“黑市”等市场乱象。而长期性的个人贷款利率调控,则能够从需求端深层影响房地产市场。
Ⅸ 目前阶段 研究银行利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有什么应用前景 需要1000字左右
房贷利率优惠取消对楼市影响巨大
2010年的“国十条”,尽管其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对住房市场影响最大应该是住房的信贷政策,特别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因为,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特别是对于已经繁荣了多年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来源已经不是问题了,房地产开发商完全能够从不同的市场融集到资金,只不过不同渠道其融资成本高低而已。
面对巨大的房地产泡沫,2010年“国十条”重新祭出了差别化的个人住房信贷政策的大旗。比如说,第一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重提高到30%以上,按揭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自己风险定价;第二套以上的住房首付比重提高到50%以上同,其按揭贷款利率为基准的1.1倍以上;禁止第三套以上住房的按揭贷款;禁止居民的异地贷款等。这些政策对住房购买者有新的市场准入、融资的杠杆比调低、融资成本增加等。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执行中两个地方有弹性。一是对购买第一套住房者的利率没有量上的规定,商业银行可根据情况对信贷风险定价;二是对已经购买了的存量住房好像鞭长莫及。这样的政策使房地产投资炒作者认为住房投机炒作仍然较大政策空间,住房市场的预期没有改革,从而住房投机炒作迅速传导到全国。比如,三四线城市的居民也看到住房投机炒作的有利可图性而蜂拥进入房地产市场。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也在千方百计地利用这种弹性过度扩张个人按揭贷款。国十条宏观调控的效果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010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之所以能够继续繁荣就与差别化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的弹性有关。
更是重要的是,按照当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同,它是一年一次的重订贷款合同,因此,在2010年的个人按揭信贷政策变化的情况下,对现有存量住房的按揭贷款都会重新厘定贷款利率。比如说,取消7折信贷利率优惠、对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实行1.1倍贷款利率。如果这样,2010年以前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将全面重订,利率将快速上升。但是2010年初,国内商业银行是没有如2009年住房政策出台之后让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全面下降那样在2010年初让存量住房的按揭贷款利率全面上升。不过,由于央行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出台又改变了商业银行的行为。
据报道,目前不少地方的商业银行开始全面调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不仅第二套住房的按揭贷款利率按照现在的政策上升到基准利率1.1倍以上,而且即使是首套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有不少地方完全也取消7折优惠利率,甚至完全取消首套住房的优惠利率,让其利率上调到基准利率以上。因为,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让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可贷款资金减少。可以说,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对信贷规模的收紧,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的重新风险定价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说,国内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进行区别性的风险定价,那么这些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全面上升,过度优惠的信贷政策可能成为历史。如果说个人住房按揭优惠贷款成为历史,那么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将造成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调整也是不可避免。
Ⅹ 银行利率下降对房地产的影响有哪些
一、银行利率变动与房地产业的关系
银行利率降低,信贷金额增大,货币供应量增长。当货币供应增长超过房地产商品对货币需要限度之初,作为货币需求者的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商品消费者和投机者,并没有急于将多余的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但当货币供应量继续增加,持币者就会增加对房地产商品的投资或消费。在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一过程可能导致抢购房地产的行为,推动货币转化为房地产实物商品的替换过程。随着房地产需求持续上涨,在短期内房地产供给刚性的影响下,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交易量不断增加。由于价格的不断上升导致现有价格严重脱离其实有价值,加快房地产经济进入严重的通货膨胀阶段。相反,如果货币供应增长低于房地产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求限度,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现象,结果导致房地产商品积压,空置现象严重。
二、银行利率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一般理论认为,银行利率与房地产价格呈反比例关系,利率升高时房地产价格降低,利率降低时,房地产价格上涨。其原因:一是当利率升高时,储蓄、购买债券的收益增加,相对的房地产投资收益缺乏吸引力,投入的资金量大大减少,导致房地产价格缺少支撑力,结果必然价格下跌;二是由于利率升高,投资者运用的资金利息成本加大,而在物价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资金的利息成本又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转嫁到房地产价格上,房地产投资的收益大大降低,这时的房地产投资就不能说是理想的投资方式。而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各方面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经济开始振兴,投入房地产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从而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目的是减少银行贷款增长的趋势,控制投资增长过快和经济发展过热。这必然将影响到银行的信贷规模,抑制银行贷款增长的势头。所以,首先波及的将是资金密集型、需要从银行获取大量贷款的房地产业。现在看来,从2006年开始频繁采取的加息措施并没有成功抑制房价上涨的势头。不过,由于购房贷款期限短则十年,长则二三十年,所以,未来利率的继续调整,可能导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影响,即防止房价过快增长。
三、银行利率变动对开发商的影响
目前,房地产开发商上市直接融资的还是少数。多数开发商还是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实现间接融资。因此利率的变动导致开发商的财务成本增大,对其资金成本和利润影响比较大。财务成本增加,还可能增加开发商资金周转的困难,在招拍挂市场化出让经营性土地的趋势下,加息使得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概率进一步增加。此外,还有可能迫使开发商加快项目开发周转期,有可能会减少盈利空间,降低价格,以规避项目建设、增加土地储备的风险。加息意味着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加大,贷款负担加重,以开发商年贷款100亿为例,在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以后,开发商一年增加还款2700万。对于央行加息对目前房产市场的影响,大致分为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加息使得房地产市场开发成本加大,房价会随之上扬:另一种认为,由于大部分房产开发商房产在建项目都存在贷款行为,央行加息使得开发成本加大,部分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可能会由于资金压力,可能会采取降价的方式及早出售自己手中的楼盘。对于开发商,利率提高将加大开发商的成本,会加速地产行业的兼并、组合,中小开发商将更难生存。
四、银行利率变动对购房消费者的影响
加息给中国百姓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存款利息的增加。但对购房消费者来说,加息会增加成本。一方面,对已购房者来说,加息增加了他们每月支付的购房成本,挤占他们的日常消费;另一方面,对潜在的购房者来说,购房成本的增长,又会减弱他们进入市场的欲望。特别是由于我国信贷消费刚开始,购房者从没有体验过利息波动对个人消费的影响,如果利息的波动,尤其是利息上升幅度较大时,消费者购房支出陡然上升,会导致潜在消费者对购房欲望的减弱甚至停滞,从而导致房地产业的萧条,使整个经济增长放缓。 目前,房价并非卖方决定,开发商不会贸然将其转嫁给消费者,房价短期不会因此有明显上涨;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虽然加息增加了购房成本,消费者可能放缓其购房步伐,但此次加息幅度有限,对其影响甚微,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由于目前市场上许多银行推出贷款优惠政策,因此短期来讲,加息对市场需求影响不大,对房价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利率上升,由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会降低,资金也存在着从房地产市场流向银行的趋势。因此,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形成一方面开发商开发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降低的状况,从而达到挤压房地产泡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