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作用
作用:
1利率市场化、2货币自由兑换、3金融业对外开放和离岸金融中心。
利率市场化版就是权银行借贷的利率市场化,可利于企业融资。
货币自由兑换就是企业资产,资金可以自由出国,大大增加了企业家的投资范围。
中国正在尝试改革国内市场竞争秩序,让国企取消掉政治优势,与民营企业开始公平竞争,以免以后加入TPP打开国门后遇到的尴尬。让民营企业发展起来,有充分的资本可以与国外企业抗衡;让国有企业放下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政治优势,发展加强自己的竞争力。以防止以后中国企业全军覆没。
在做尝试性的经济体质改革,但是自贸区的相关政策还未真正的落实,只是名存实亡。只好待进一步国家的安排。
好处:
自贸区未来可以直接“海淘”,商品通过物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虽然自贸区不等于免税港,但是,伴随自贸区的发展,商品的销售成本可能会逐步下降,如此商品售价存在缓慢下降的可能。当然,在购物上,自贸区可能带来的好处不仅限于此,未来自贸区有助于引入更多的进口商品,消费者将有更多选择。
② tpp对外贸出口的影响体现在什么地方
12个国家达成TPP协定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最初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于2005年发起,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相互取消关税。由于最初参与方经济体量较小,这一协定原本少人关注。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提出要创建一个高标准、更广泛的地区合作协定,此后热度渐高。澳大利亚、秘鲁、越南、日本等国在此后几年陆续加入。
此次达成TPP协定的共有12个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智利、墨西哥和秘鲁,其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
TPP协定包含大量法律条款,包括投资、服务、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劳工、环境等30个章节,其中农产品市场准入、汽车业原产地规则、制药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此前多轮谈判的主要焦点。经过激烈博弈,各方最终达成妥协,成功结束TPP谈判。依据协定,相关国家间约1.8万种商品的关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减少或完全取消。
TPP协定可能造成新的不平衡和不确定性
与现有一些多边自贸安排相比,TPP谈判的重点在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并希望以此为样本重塑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规则,因此追求“全覆盖”和“高标准”是其显著特征。
不过,TPP协定可能造成新的不平衡和不确定性。在TPP谈判参与国中,既有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文莱、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少专家指出,TPP要求显著地减少贸易保护,限制对外国投资者的监管,对政府采购采取所谓机会均等原则,并对金融自由化设立高标准,超越了不少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很可能超出了它们本国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罗斯福研究所经济学家亚当·赫什近日也联合撰文指出,TPP协定的谈判过程有很多大型商业游说集团的身影。从专利药品垄断权、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来看,美国主导的TPP协定实际上已与“自由”贸易无关,而更多是关于“人为操作”的贸易——由主要受益者挑选有利可图的公司和产业。
TPP短期内将对中国外贸形成冲击
TPP谈判结束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份协定是当前亚太地区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希望协定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定,但未来不排除中国在适宜的时候提出加入。从短期看,该协定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成某种程度的冲击,但从长期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多边贸易安排都无法将非协定国家和地区排除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否则其自身发展将大为受限。
近年来,随着中瑞、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等试点不断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和亚太自贸区建设稳步前行,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呈现出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贸易开放格局。不少专家指出,TPP协定达成对中国的预期影响有限。
从世界贸易演进看,全球贸易格局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有其自身规律可循。当今,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达成高水平的双边和区域自贸安排,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机制,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③ tpp怎么破 中国老祖宗早有答案了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TPP只是先期被美国人做足了宣传架势,显得来势汹汹,对于中国来说,实力已非15年前加入WTO时可比,手中可以掌握的牌也更多。
比如,TPP的一些成员国,有不少当初既参加了TPP谈判,也参加了RECP(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因为中国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去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很多TPP的成员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甚至是第一大贸易伙伴,比如越南。所以,你让越南等国完全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并不现实,越南也不会是傻子。世界经济早已变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想搞“团团伙伙”,并不容易。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在大国间寻求“利益更大化”,两边都不得罪,分别做生意。
所以,中国不加入TPP也没关系,因为TPP注定不是铁板一块。如何破?一方面可以在自己国内搞自贸区探索,比如上海自贸区。另一方面,既然TPP想搞“团伙”,那中国就搞双边自由贸易谈判。
有媒体形容TPP是网状结构,中国搞的是轮轴—辐条形结构。其实中国老祖宗早就有这个故事了——苏秦的合纵怎么被张仪破的?连横!
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中国已签署的双边自贸协定已经达到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西兰、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和澳大利亚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此外,中国正在谈判的自贸区还有5个,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区、中国—挪威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中国—斯里兰卡自贸区。另外正在研究阶段的自贸协定有5个,涉及5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哥伦比亚、马尔代夫、格鲁吉亚、摩尔多瓦。
所以,对中国来说,对TPP可以不必恐慌,保持战略定力,搞好国内改革,稳扎稳打。至于美国从WTO的全球布局缩小到了跨太平洋的TPP和跨大西洋的TIPP,本身也说明了力量和相对实力的下降。与之可能对应的是上世纪20-30年代的英国,曾经在全世界高举自贸旗号,随着工业实力下降,虽然还控制着国际金融体系霸权和世界海上贸易、海军霸权,但在工业制造等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当时,英国也提出了“帝国特惠制”,想以低关税或免税巩固英联邦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维持在整个国际贸易和经济体系中的优势地位,但结果呢?
所以,岛叔还是相信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开放。中国人做事讲“顺势”:“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千古不易。对中国如此,对美国也一样。
④ 成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有什么意义
自贸区有三大亮点
1利率市场化、2货币自由兑换、3金融业对外开放和离岸金融中心。
利率市场内化-------就是银行借贷的容利率市场化,可利于企业融资。
货币自由兑换------就是企业资产,资金可以自由出国,大大增加了企业家的投资范围。
中国正在尝试改革国内市场竞争秩序,让国企取消掉政治优势,与民营企业开始公平竞争,以免以后加入TPP打开国门后遇到的尴尬。让民营企业发展起来,有充分的资本可以与国外企业抗衡;让国有企业放下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政治优势,发展加强自己的竞争力。以防止以后中国企业全军覆没。
在做尝试性的经济体质改革,但是自贸区的相关政策还未真正的落实,只是名存实亡。只好待进一步国家的安排。
⑤ TPP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国内对TPP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够。实际上这个东西是近年来国际贸易格局乃至政治格局里屈指可数的大变化,尤其对中国来说。
简而言之,你可以把TPP当成经济上的“北约”。一开始由四个丁点儿大的国家宣布成立的一个丁点儿大的经济合作协议,为什么突然会跳出美国这么一个大象来猛力助推,甚至真的威逼利诱日本也加入?因为奥巴马看到这个协议背后的战略价值。
TPP最大的真实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
回想十年多前,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出口获得了无比的发展空间。尤其在2004年以后,对美贸易顺差和总额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逐渐成了美国政治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反过来五年十年的保护期都已经过去,入世前许下的开放市场等一系列承诺,做到了多少?过去几年里中国甚至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开始不再掩饰,利用刚改善没几年的经济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与美国正面对抗。谁都不比谁傻多少,损人利已的事情(说过分一点中国的外贸和外交政策甚至可以说损人不利已)不可能做得长久。美国早已开始各种反制措施,一连串的双反调查和关税制裁就是证明。但奥巴马明显是觉得还不够,想找一个一劳永逸的手段,这就是他选择TPP这个框架的最大的原因。
TPP与WTO的主要区别,是它不只是一个互免关税协议,包括了市场完全对等开放,以及人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权利等等内容。而且与WTO即使有国家违反游戏规则搞小动作也只能不痛不痒地申诉不同,TPP的会员国如果有违背协议内容的行为出现,其会员资格自动失效。很明显,与日本纠结大米等行业能不能例外还不一样,现在的中国根本就不可能满足TPP的准入条件,这是个量身定作的经济合作组织,目的就是不带你玩。
越南的加入更是司马昭之心。这个协定规划之初,中国仍是生产基地几乎唯一的选择。TPP加盟的其他国家都是发达或准发达国家,总不能有人设计没人生产,再去找中国,所以要特意把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成员国格格不入的越南加进来,这样连廉价的劳动力都自带了。现在外商都纷纷把工厂搬到越南,比如三星已经在越南有了规模相当大的生产基地,将来TPP一成,这些国家经济上有如一国,已经是微利或零利润状态苦苦挣扎的国内出口企业的境况可想而知。
当TPP生效以后,加上现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北美欧盟自贸区等,美国与其除中国以外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就几乎完成了。那个时候不排除美国有更大胆的举动,比如宣布退出WTO。不要觉得不可能,WTO的前身本来就是美国为了在冷战时期对抗意识形态上的敌人一手创立的,同样为了意识形态上的敌人一手毁了另创个新的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的事情。费那么大劲一定要日本加入也是因为美国目前跟日本还没有自贸协定,尤其对于亚太来说这么一个重要的拼图当然要拉在自己的一边。虽然随着过去几年里日本左翼政府的亲华反美外交路线在去年彻底破产,不用拉也会是在美国一边。。。。。。。
看近来的报道,中国政府采取的开始和一些小国谈自贸协定,开始和美国谈投资保护等等,也算是已经意识到了一定的风险,准备留一些后手。但是经济和贸易政策如果没有大的改变,能打的牌不是太多。TPP这个冲击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遇到,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⑥ 亚太自贸区与tpp的区别
FTAAP: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亚太自贸区;
TPP: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两者目的都在于建立亚太区域的自由贸易区;
FTAAP是2010年横滨APEC部长级会议上,在各国之间43项双边及小型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提议建立的,可以说更多是一种愿景,一种目标,现实中还远远没有实际性成果,促进FTAAP作为重要议程出现在今年举行的北京APEC峰会上;
TPP 由APEC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2005年5月28日签订并生效的经贸协议,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TPP代表了高质量、强约束的制度性合作;
目前多国(如美国、日本)正在进行TPP谈判以期加入,TPP的目的是想建立亚洲区域内的小型WTO,未来发展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自由贸易区;
可以说FTAAP和TPP两者是竞争关系,也可说是前后关系,有观点认为TPP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是实现FTAAP的路径。
建议参考:http://money.163.com/14/1104/03/AA64RSKG00253B0H.html
⑦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上海自贸区设立的原因:
(1)对内,推动政府从审批型向监管服务型的转变,要素价格市场化(包括利率、汇率等),推动央企和国企改革。
(2)对外,尽快完成从2008年开始的中国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BIT谈判),促使发达国家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尽快加入到新一波区域资本、贸易和服务的协定谈判中去,包括提问者所说的TPP协议,以及另一个重要的PSA协议。
上海自贸区设立的意义:
对内:
(1)外资和民资进入原来垄断或者审批门槛很高的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商机。
(2)降低政府审批权,减小权力寻租的空间,改变政府职能。
(3)摸索出一套可以推向全国的改革模式,从而使得国企和央企面临剧烈的竞争,逼迫既得利益集团放弃垄断权,倒逼国企和央企改革创新。
对外:
(1)加快中美双边贸易谈判,获得美国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
(2)获得进入Tpp和Psa谈判的机会,从而获得进入下一轮以服务和资本为主的全球游戏的入场券。
⑧ 中国的自贸区和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有什么不同
上海挂牌成为中国第一个自贸区试点,基本与美国主导的TPP差不多时间,可以看作是中国的一种抗衡。
“上海自贸区的全方位改革试验就是为了适应TPP要求。”这是上海市一位领导2014年公开谈过的原话。现在国内做自贸区试验,就是因为前几年浪费了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升级、出口向高附加值转型的机会,只好作出一定尺度的改革尝试,好在第二轮TPP谈判中有所准备、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去作开放承诺。
第一,上海自贸区设立前,上海发改委对全球自贸区做过调查:结论是国际上所有自贸区都是服务贸易为主,金融和资本市场开放几乎是成功自贸区的基础,但很多要求都和TPP的主张是一致的,但上海方面一直强调需要大力改革(因为中国特色的部委藩篱、审批程序更复杂)。但是时至今日,看现状,当时上海发起自贸区的主张多数没有实现。
第二,没有金融市场的开放,贸易升级也可以。实际上,第一轮TPP谈判中,中国就是因为不想开放金融和一些国有行业没有参与(最初美国是邀请中国加入TPP的,多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都有原文可以查到)。
对于TPP和RCEP,这里推荐一篇亚行报告,14年12月,其主要观点:
1,在TPP vs RCEP,亚太经贸主导权的中美博弈中,主要事关两项控制权:成员和议程。具体,成员是指强者主导和后来者劣势,导致中美互相排斥;议程,就是选择自己最有竞争力的领域,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是经贸一体化,是否照顾发展中国家。
2,作为RCEP和TPP的同时参与者,和地区No.3玩家,日本发挥了关键作用。
3,作为潜在大玩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更倾向加入RCEP。
⑨ 中国为了满足美国TPP的条件,建立了四个保税区吗
TPP其实可以说是美国用来对抗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
自从美内国加入并主导容TPP,一直都没想要中国参与进去。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各有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还加如美国主导的TPP,反而对中国不利。像日本虽然紧跟美国脚步,但是还是跟美国在农业问题上谈不拢。如果中国要加入,势必很多地方要跟美国妥协。还不如建立一个由中国自己主导的组织。
中国与各国或各区域单独签订贸易协定,很大程度上为了摆脱美元这一国际货币的控制,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签订的贸易协定中,就有建立人民币清算银行。
而国内的四个自由贸易区,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让外国企业直接与中国交易,不用在通过各个国际银行进行美元的汇兑。
再者自贸区免关税也是为了敲打下香港,香港对于大陆群众有一个吸引的地方就是香港是免税天堂,许多东西都比大陆便宜。自贸区的建立很大的打击了香港免税天堂的地位。这也是对香港的敲打。国内群众可能不太了解,香港最近一两年实在是太跳了。
⑩ 为什么要谈谈上海自贸区
假期中,我给团委的部分学生干部布置了作业,第一次作业是让大家去找找资料,谈谈国务院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决定,谈谈这个事件的意义。 第一次的作业其实有些难度,但目的却是很明确,希望大家关注正在发生的国家大事,不要让自己成为国家发展的局外人。过去我们都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都从书本上了解;我们知道小平同志画了一个圈,也是从书上或者歌曲中了解;浦东开发开放,几乎就是与90后的你们是同龄的,而现在,重大的变化就在发生中!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被人誉为是上世纪开发浦东所远不能及的,而下半年即将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将为我国新一轮全面改革吹响号角。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未来改革的参与者,我们有什么理由置之不理呢? 从全球来看,设立自由贸易区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对外贸易、繁荣地方经济、扩大本国就业。主要功能包括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仓储流转、批发零售和商品展示等。我国过去层次最高的对外经济开放区域是保税区,是一种特殊的推行改革开放战略的试验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实践,区内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逐渐完善,现在来看,在引进大量外资、技术方面效果显著,逐步形成了许多贸易、生产和服务功能。自由贸易区相对于保税区有着较大不同,可以说是全面升级。功能上,比保税区更加全面;管理体制上级别更高,通常由本国政府直接管理,贸易区内设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权,相对的,保税区通常是地方政府派设机构;此外,自由贸易区内的公司或企业将当然拥有外贸经营权,而且从世界范围看,有些自贸区不仅可以批发,甚至还允许零售,这些都是保税区所不具备的功能。 有些同学在报告中提到了RCEP和TPP。TPP的全称是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有说成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其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所以又叫Pacific 4,简称P4。本来的意思是要建立一组多边关系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2008年起,美国不再愿意成为旁观者,随后就开始谈判并加入TPP。之后TPP实际上就被强大的美国所主导,其游戏规则也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更为有利,发展中国家要加入其中将受到较大冲击。中国没有加入,也没有受到其邀请。日本正在进行谈判,但国内反对声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