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比较2007年和2008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继续增长。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3607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1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31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58亿美元。 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8年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4178亿美元,达到19460亿美元。[ 资料来自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2008 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5 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增幅较2007 年回落25 个百分点,与同期GDP 之比为105%,较上年下降23 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261 亿美元,增长15%,增幅较上年下降了32 个百分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 亿美元,下降74%,2007 年为增长近10 倍。2008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9460 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4178 亿美元,比2007 年少增441 亿美元。
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 货物贸易顺差小幅增长
2008 年,我国货物贸易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但四季度开始,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下滑,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的放缓,出口和进口增速呈现不同程度回落,而且由于进口回落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止跌回升。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全年货物贸易出口14346 亿美元,进口10739 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8%和19%,增速比2007 年下降8 个和1 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3607 亿美元,增长14%,增速比2007 年下降了31 个百分点。
2. 服务贸易逆差增长
2008 年,服务贸易收入1471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支出1589 亿美元,增长22%,逆差118 亿美元,增长49%。服务贸易逆差增长主要是由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下降,而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逆差增加。
3. 收益项目净流入继续增加
2008 年,收益项目净流入314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扩大,利润利息等投资收益继续增长,2008年投资收益净流入250 亿美元,增长17%。同时,我国海外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继续增长,全年职工报酬净流入64 亿美元,增长47%。
4. 直接投资顺差下降
2008 年,直接投资顺差943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2%。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478 亿美元,增长7%,绝对规模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535 亿美元,增长215%,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
5. 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翻番
受境内机构(主要是银行部门)对外证券投资回流影响,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呈净流入态势。2008 年延续了这一趋势,证券投资净流入42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8%。
(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08 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略有增长,增速出现下滑。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货物贸易顺差增速放慢,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势头减弱,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国际收支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衡,国际收支总顺差与上年基本持平,而2007 年为增长71%。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GDP 之比为9.8%,比2007 年下降1.2 个百分点。从主要交易项目情况看,货物贸易顺差增长14%,增幅比上年下降31 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比上年增长8%,增幅比上年下降65 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比上年增长近2 倍。12月末,我国外债余额比上年末增长0.3%,较2007 年增幅下降15.7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国内经济形势有所改变,国际收支运行的波动性加剧。上半年,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加快,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资本和金融项目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达到2806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3 亿美元。下半年,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进口增速下滑更快,货物贸易顺差较快增长;大量国际资本为求自保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向母国回流,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逆差,储备增长明显放慢,增加1372 亿美元,不及上半年的一半,比上年同期少增584 亿美元。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尚未出现资金大规模集中流出的情况,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整体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强。
关于未来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更深程度地放缓。主要国家已陷入衰退,尽管采取了大量注入流动性、大幅降息等救助措施,但信用紧缩情况未显著缓解,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可能继续放缓萎缩,失业率将进一步攀升。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受全球经济下滑、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冲击可能更加显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继2008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3.2%后,2009 年将下降1.3%。
全球金融体系将继续动荡,可能与实体经济衰退相互作用,危机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再次恶化。持续的去杠杆化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一般性调节失效,严重的信贷紧缩可能进一步导致各类贷款的违约率大幅上升,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大型工商企业和消费者出现大范围破产违约。面对持续发展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将继续出台实施一系列大力度的救助措施。总体而言,全年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和突发性风险,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较大。
从国内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跨境资金异动可能会带来潜在风险,资金流向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投资的外部环境恶化,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但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良好,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广阔的市场潜力,特别是政府坚决果断的决策,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实行总额4 万亿元的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等宏观政策,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市场化改革为健全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❷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新闻分析: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哪些特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0年02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记者 安蓓、姚均芳)国家外汇管理局5日公布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延续“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35%。同时,国际储备资产增加额比上年下降18%。这些数据反映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哪些特点?如何看待资本项目差额和外汇储备资产增量的变化?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说,尽管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延续了前些年的“双顺差”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绝对额有所下降,占GDP比重也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我国政府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并将之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35%,占GDP比重也从2008年的9.9%下降为2009年的5.8%,延续了2008年以来占比下降的格局。 管涛说,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努力正在发挥成效,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 他指出,事实上,经常项目GDP占比下降由很多因素引起。但从理论上看,这也意味着汇率更加接近合理水平。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932亿美元,与2008年4795亿美元的增加额相比下降18%,这也说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资本项目差额变化非“不可解释”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1091亿美元。而2008年已公布的这一数字为190亿美元。 对此,管涛解释说,最新公布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只是预估值,含净误差与遗漏,因此与2008年已公布的数字不具有可比性。 他强调,资本净流入的大幅增长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并不是不可解释的。 首先,2009年受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影响,国内商业银行重新调配境外资产和负债规模,减少境外资产规模,净调入外汇600多亿美元。而2008年则是净调出外汇300亿美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字,2009年全年外汇各项贷款增加1362亿美元,同比多增1105亿美元。 管涛说,央行境外资产的回流也是造成资本净流入大幅增长的一个因素。 2008年上半年以前,央行出于货币政策调控需要,要求银行以外汇缴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2008年下半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返还外汇缴存的存款准备金。 此外,去年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及QFII项下额度增加,导致证券投资项下有较快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前11个月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筹资比2008年增加了一倍多。 管涛说,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各成员国分配特别提款权,建议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原则,将分配的特别提款权记录为各成员国储备资产和对外负债,也是造成资本流入增加的原因。 外汇储备资产数据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字,2009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全年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而此次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则显示外汇储备资产增加3821亿美元。 管涛解释说,与央行公布的数字相比,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剔除了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的影响。 他说,近年来,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且国际市场美元汇率波动较大,外汇储备资产中非交易变动规模日益扩大,可能影响社会对真实国际收支状况的判断。在此情况下,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对平衡表中外汇储备资产记录方法进行调整,记录外汇储备资产交易变动数据,剔除非交易变动的影响。因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储备资产价值变动将通过国际投资头寸反映。 以2009年为例,有710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增加是由于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因此未记入平衡表。 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曾表示,去年外汇储备的增长不存在“无法解释”的问题。社会上较为普遍采用的“新增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实际利用外资=热钱”的估算方法不够科学,得出的结论也具有较大误导性。在分析外汇储备余额增加时,除考虑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个人、外债、证券投资项下的资金跨境流动情况,以及外汇储备本身的投资收益、货币折算等因素,绝不能仅作简单的扣除之后就宣称“无法解释”,甚至贴上“热钱”的标签。 我都是抄的这个
❸ 2011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1.总差额在贷方抄表明中国2011年处于贸易顺差的位置。
2.货物贸易余额在贷方,表明中国的出口实物商品总金额大于中国进口的实物商品金额。
3.服务贸易余额位于借方,说明中国无形商品包扩各类服务处于逆差的位置,中国为他国提供的服务费用小于中国从他国获得服务的开销。
4.收益项下,总体呈现逆差。但职工的报酬处于贷方余额说明中国属于劳务输出国,而投资收益处于更大借方余额表明中国是资本输入国,或者说外资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的总收益比中国国内资本投资国外资本所带来的收益大。
(貌似楼主没给全图,没看到金融账户,我以自己的了解说了哈……)
5.中国的金融账户处于贷方余额。直接投资处于贷方余额表明外国在华投资大于本国在外投资。并且因为金额很大,直接投资是金融项下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证券投资项下属于贷方余额记净流入,但金额相对直接投资很小,这是由于中国未完全开放该金融账户引起的。
6.中国的储备资产为借方余额。表明中国储备资产继续稳定增长。也说明中国政府有一定大的能力干预调整本国货币及本国外汇市场。
纯手打……望楼主采纳 T T
❹ 求一篇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状况分析
上网自己找
❺ 国际收支平衡表如何对比分析
国际收支平复衡表是制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故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最终必然相等。国际收支分析实际上是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个帐户与下与下一个帐户之间划一水平直线,水平线之上帐户的贷方和借方的净差额就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净差额为0表示国际收支平衡
否则表示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时,如线上帐户的借贷净差额为正数(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称为国际收支状况为赤字或逆差
同理可以知道国际收支状况为盈余或顺差的情况
线的不同划法得到不同的局部差额,这些局部差额构成了国际收支分析的主题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线划得越靠下,线上差额的概况性就越全面
❻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5.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增长36%;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95%,较2009年增长13个百分点。贸易、直接投资、外债等主要项目交易规模均达历史高峰。
二、2010年中国经常项目的分析
根据对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并结合与09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的对比。2010年总体,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储备资产持续增长。接下来,我将着重对经常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去年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
全年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与GDP之比为5.2%,与2009年持平。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21亿美元,收益顺差30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29亿美元。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经常项目的具体科目:
1.货物贸易
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达历史最高,但较之09年,2010年货物贸易未出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09年增长2%,其中10年我国出口总值为15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进口总值为13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由于我国10年货物贸易,货物进口增速>货物出口增速,所以10年与09年相比,货物贸易规模相当。
2. 服务贸易
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服务贸易指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下降25%。10年我国服务贸易呈现以下特点:服务贸易总体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且贸易逆差缩小。逆差主要来源于运输,旅游,保险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其中,近年来旅游支出的增加与我国国民收入增加,出境旅游热等密不可分。
3. 收益
2010年,我国收益顺差大幅增加,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10年我国对外置产规模的扩大,投资收益为182亿美元。同时,近年来国际劳务往来密切,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海外工作,10年,我国海外务工人员劳动收入大幅上涨,劳务报酬净流入122亿美元,较09年增长70%。
❼ 2009年、2010年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全年)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内量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
❽ 1994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持续出现“双顺差”,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双顺差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 其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指货物进出口收支、服务收支、收益项目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双顺差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
“双顺差”是一种不合理的国际收支格局,中国的“双顺差”更是同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相联系的。“双顺差” 已经并且正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当国际收支顺差来自于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个国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国外投资的净流入,则增加了对远期利润、利息流出的资金需求,同时可能会对国内资金的利用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如果流入的资金中包含大量游资,很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另外,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还可能招致伙伴国的经济对抗和制裁。
“双顺差”还意味着人民币供小于求,因此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收支决定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都意味着在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由于人民币的供给小于需求,人民币的价格就会上升,即汇率就会下降,人民币就会升值。外商直接投资FDI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流入是导致双顺差的原因之一。
❾ 1990年至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686.59亿美元,同比增长50%。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5933.93亿美元,货物进口5344.10亿美元,顺差589.82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624.34亿美元,支出721.33亿美元,逆差96.99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208.44亿美元,支出240.67亿美元,逆差35.23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243.26亿美元,支出14.28亿美元,顺差228.98亿美元。------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108.6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531.3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196.90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379.08亿美元。 在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2008年中国国际储备快速增长,其中,特别提款权增加1.61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4.78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2086.81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增加1168.44亿美元的水平。外汇贮备较多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货币的信心十分有利,相应的也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偿债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我们知道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差额分析法,其中差额为每笔交易的借贷方之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主要差额项目包括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项目差额,接下来本文将从这些差额以及之间的关系入手来对2008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差额是由经常项目的借方和贷方之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 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 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其子项目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经常账户的变化。 为了是要分析的问题更加清晰我们将采用上文提到的横向和纵向分析法进行分析 1,经常项目差额横向分析 货物和服务差额分析 2008年经常账户盈余686.59亿美元,其中货物和服务项目顺差492.84亿美元,贸易项目中货物实现顺差589.82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96.98632亿美元,观其服务项目下的子项目,其中顺差的有,旅游(65.90亿美元)建筑服务(1.29亿美元)计算机与信息服务(3.84亿美元)广告与宣传(1.50亿美元)和其他商业服务(74.73亿美元),在顺差中又以旅游业和其他商业服务最佳,这说明我国在旅游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逆差项目有运输(124.76亿美元)通讯服务(0.32亿美元)保险服务(57.43亿美元)金融服务(0.44亿美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42.60亿美元)咨询(15.82亿美元)电影和音响(1.35亿美元)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1.525亿美元),其中在逆差中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较大比例,说明我国在这几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不足,有待提高,及时找出原因,对其内部组织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 其他项目差额分析 从所给数据来看,贸易项目的顺差在经常账户中占绝大部分,经常转移项目的顺差也在逐年增加,3003年其为176.34亿美元,而在收益项目逆差中,主要由投资收益逆差所引起的。2008年收益项目逆差352.27亿美元,切投资收益逆差415.49亿美元,经常转移项目顺差228.98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