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上市公司有一项投资项目,预期可实现的的投资收益率为12%,假定所得税为15%,资料如下
1. A方案资金成本为 WACC=500/1000*6%+500/1000*10%=8%
B方案资金成本为 WACC=200/1000*6%+400/1000*7.2%+400/1000*10%=8.08
两方案资金成本WACC均小于投资收益ROIC(12%),因此资版金成本角度来看权两者皆可行。
2. A方案投资1000,获得收益120,扣除银行利息500*0.06=30后,税基为90,缴纳所得税13.5,因此税后总收益为106.5
B方案投资1000,获得收益120,扣除银行利息200*0.06=12,债券利息400*0.072=28.8,税基为120-12-28.8=79.2,所得税为11.88,因此税后总收益为108.12.
因此考虑到所得税,理论上B方案更佳
PS: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很多如公司资产负债表结构,增发成本以及带来股权稀释问题,银行借款可得性问题,债券发行成本问题等等。
希望有所帮助
❷ 假定某上市公司股票下一年的预期收益率是每股0.8元,而且以后每年保持不变,市场利率为4%,则股票的
你好,我是用美来国主流的价自值投资理念解答一下,你所说的市场利率应该是股息收益率为4%。任何一家公司股价如果合理的话,市盈率就会与收益增长率相等,如果某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15倍,那么你应该预期它的收益率为15%。
这里还要更改你一点小错误,你所说的每股0.8元是预期收益,不是收益率。我现在假设你的预期收益增长率为15%,市场利率(股息收益率)为4%。那么计算它的合理价格应该是:
收益增长率15%+股息收益率4%=19% 即合理的市盈率为19倍,
合理股价=市盈率19倍乘每股收益0.8元=15.2元
另外,价值投资里面的核心是内在价值,即低于内在价值买入股票才最具有安全边际。所以这里面你还要知道一个简单比率:收益增长率/市盈率,如果比率小于1,那么买入这个股票就很危险,如果比率为1.5,那么这个股票不错,如果比率大于或等于2,那么这个股票太棒了。
本人是美国价值投资理念忠诚追随者,所以只能以价值投资理念解答,希望能给你帮助。
❸ 一上市公司刚支付了1元股息,已知股息预期增长将保持10%,如该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为14%,求该股票的内在价值
未来一年股利D1=D0*(1+10%)=1.1元
持续增长率g=10% 预期收益率R=14%
股票价格(内在价值)P=D1/(R-g)=27.5元。
❹ 怎么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预期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在你看的软件的F10那 里面就有,一般是几个公司预测的,你可以取中间值
❺ 一上市公司刚支付了1元股息,已知股息预期增长将保持10%,如该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为14%,求该股票的内在价值
您说的不是很详细啊,年收益还是月?还是到撤资?
按年算的话是这样:
未来一年股利版:
D1=D0*(权1+10%)=1.1元
持续增长率:
g=10%
预期收益率:
R=14%
股票价格:(内在价值)P=D1/(R-g)=27.5元。
❻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计算题
(1)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无风险利率+(股票平均收益率-无风险利率)回*贝塔系数
甲预期收益率=5%+(答10%-5%)*2=15%
乙预期收益率=5%+(10%-5%)*1.3=11.5%
丙预期收益率=5%+(10%-5%)*0.7=8.5%
证券组合预期收益率=15%*60/100+11.5%*30/100+8.5%*10/100=13.3%
(2)甲风险收益率=(10%-5%)*2=10%
乙风险收益率=(10%-5%)*1.3=6.5%
丙风险收益率=(10%-5%)*0.7=3.5%
风险收益率=10%*10/100+6.5%*30/100+3.5%*60/100=5.05%
预期收益率=5%+5.05%=10.05%
❼ capm模型里的上市公司预期回报率哪里可以找到
答:
Rm市场回报率可以选择综合市场回报率,这个数据在国泰安CSMAR数据库里有,我做过类似的实证分析。
❽ 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可以代替市场期望收益率么为什么
严谨地来看,不可以。
因为上市公司股源东的期望收益来源于两部分:分红和股价增值,其中,分红的红市率(现金红利与股票市值之比)与净资产收益率有关,但需要用分红比(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等诸多因素来修正;而股价增值的期望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相关,但前者更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实证中二者不存在线性的正比关系,所以用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代替市场期望收益率不严谨。
❾ 股票,怎么样看一家上市公司的未来收益增长 怎样预测市盈....
通过使用每股收益年增抄长率,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某一年的每股收益,进而预测出股票的价格。另外,根据在建的和预期中要建设的项目和生产线等情况,可以相对准确的预测将来每股收益。
市盈率预测意义不大,你要保证的是(现在的股价/将来的每股收益)相对较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收回成本即可。
❿ 为什么资金追捧业绩好或者业绩预期向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因为公司赚钱会体现在股价上吗如果不体现在
证券投资已经成为百姓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大多数中小投资者不是专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财务常识,很多投资者因为不懂报表而错失买卖股票的良机。因此,如何正确地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挖掘真正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是广大投资者的当务之急。
一、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企业在报表日的财务状况,长短期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权益和结构等重要信息。
(一)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科目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科目很多,但投资者在进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时重点应关注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
1.应收款项。(1)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公司存在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在会计核算中设有“坏账准备”这一科目,正常情况下,三年的时间已经把应收账款全部计提了坏账准备,因此它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三角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通过该科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此,当投资者发现一个上市公司的资产很高,一定要分析该公司的应收账款项目是否存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同时要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分析其是否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账”现象。(2)预付账款:该账户同应收账款一样是用来核算企业间的购销业务的。这也是一种信用行为,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业务,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就无法取得,其科目所体现的资产也就不可能实现,从而出现虚增资产的现象。(3)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这么简单。例如,大股东或关联企业往往将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挂在其他应收款下,形成难以解释和收回的资产,这样就形成了虚增资产。因此,投资者应该注意到,当上市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出现异常放大时,就应该加以警惕了。
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其摊销期不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从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
(二)对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
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科目的分析中,重点应关注其偿债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常用的指标。一般来说,流动资产应远高于流动负债,起码不得低于1∶1,一般以大于2∶1较合适。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但是,对于公司和股东,流动比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流动资产还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尤其是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大而引起的流动比率过大,会加大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因此,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情况进行判断。(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即用于衡量公司到期清算能力的指标。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最低限为0.5∶1,如果保持在1∶1,则流动负债的安全性较有保障。因为,当此比率达到1∶1时,即使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也不致影响其即时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剔除了应收账款及存货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影响,一般来说投资者利用这个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准确。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这三个比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一旦企业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的保障程度如何;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份额,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为1;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反映的是债权人得到的利益保护程度。投资者在看财务报表时,只要看一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总额这几项,便可大概看出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这三个比率只有在同行业、不同时间段相比较,才有一定价值。(2)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其公式为: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该值应该低于100%,如果高于100%,则说明企业动用了一部分短期债务来购置长期资产,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经营风险也将加大,实为危险之举。
二、对利润表的分析
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盈亏情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经营成果的分配关系。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主要尺度。投资者在分析利润表时,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润表结构分析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同一会计期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得到该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情况。由此可知,该报表的重点是相关的收入指标和费用指标。“收入-费用=利润”可以视作阅读这一报表的基本思路。当投资者看到一份利润表时,会注意到以下几个会计指标。它们分别是:“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在这些指标中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尤其应关注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盈亏情况。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心净利润情况,认为净利润为正就代表公司盈利,于是高枕无忧。实际上,企业的长期发展动力来自于对自身主营业务的开拓与经营。严格意义上而言,主营亏损但净利润有盈余的企业比主营业务盈利但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更危险。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将当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作成盈利,可谁又敢保证下一年度还有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呢?
(二)通过分析关联交易判断上市公司利润的来源
上市公司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现自己的经营业绩,提高社会形象,往往利用关联方间的交易来调节其利润,主要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增加收入,转嫁费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分析时,一定要分析其关联交易,特别是母子公司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交易,转嫁费用的现象,对于有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的,一定要将其上市公司的当年利润剔除掉关联交易虚增利润。
2.资产租赁。由于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从母公司剥离出来的,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产主要是从母公司以租赁方式取得的。从而租赁资产的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租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有的上市公司还可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转租给母公司的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
3.委托或合作投资。(1)委托投资。当上市公司接受一个周期长、风险大的项目时,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给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其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却将投资收益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2)合作投资。上市公司要想配股其净资产收益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公司一旦发现其净资产收益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便倒推出利润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倒推出的利润缺口确定,其实这块利润是由母公司出的。
4.资产转让置换。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通过与母公司资产转让置换,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经营状况,长期拥有“壳资源”所带来的配股能力,对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都是一个双赢战略。通常上市公司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账,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这样上市公司不仅获得了优质资产的经营收益,而且不需付出任何代价,把风险转嫁给母公司。另外上市公司往往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以达到避免不良资产经营所产生的亏损或损失的目的。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主要说明公司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以及现金余额如何构成。投资者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金流量的分析
一些公司会通过往来资金操纵现金流量表。上市公司与其大股东之间通过往来资金来改善原本难看的经营现金流量。本来关联企业的往来资金往往带有融资性质,但是借款方并不作为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而是放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贷款方不作为债权,而是在其他应收款中核算。这样其他应付、应收款变动额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就作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而实质上这些变动反映的是筹资、投资活动业务。这样当其他应付、应收款的变动是增加现金流量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就可能被夸大。
(二)注意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的状况
现金股利分配有很强的信息含量。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往往能够连续分配较好的现金股利,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账面利润好看,但是利润是虚假的,财务状况恶劣,一般不能经常分配现金股利。
(三)“每股现金流量”这一指标反映的问题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税后利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有的上市公司有较好的税后利润指标,但现金流量较不充分,这就是典型的关联交易所导致的,另外有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内变卖资产而出现现金流大幅增加,这也不一定是好事。
现金流量多大才算正常呢?作为一家抓牢主业并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其获得的利润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公司账户,那这种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投资者最好选择每股税后利润和每股现金流量净额双高的个股,作为中线投资品种。
总之,进行报表分析不能单一地对某些科目关注,而应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一起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深度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把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以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