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格式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格式

发布时间:2021-02-27 01:57:03

A. 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什么时候公布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

中期报告应当在内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容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

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

第一季度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年度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

B.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对外披露制度

一、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尤其是会计报表的披露状况),是我国证券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存在各种不规范的情况。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披露情况,本文选取了截止2002年l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99家A股上市公司2002年年度会计报表作为样本,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下同)所给出的会计报表格式,运用会计报表内部以及会计报表之间各报表项目应有的逻辑性关系。对披露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以及合并现金流量表,进行数据检验。
截至2002年l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有1224家,对于国内的广大投资者来说,由于B股(人民币特种股票,也称境内上市外资股)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投资于B股和投资于A股相比较,存在诸多的差别,故本文未将仅发行B股的24家上市公司的2002年年度报告包括进去。这样,本文共选取1200家A股上市公司的2002年会计报表进行检验。其中,金融类上市公司共有八家。另外,有一家公司由于退市未能披露2002年年度报告,因此,本文选取的实际样本数为l199家A股上市公司。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网站)以及指定报纸(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披露的2002年年度报告,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融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CSMAR数据库系统。
为了检验这些报表的逻辑性符合情况,本文选用的检验方法是:对于这些报表的表内项目,则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所给出的会计报表格式分项进行,各上市公司在实际披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比较特殊的会计报表项目,则按其出现的位置,分别归属到不同的项目之中;对于报表之间的会计项目,则按照这些项目之间应有的逻辑关系进行检验;本文仅检验了期末数(或本年数)。例如,资产总计的检验公式为: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长期投资合计+固定资产合计+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递延税款借项;且资产总计=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在检验中,对于会计报表的计量单位不是精确到计量单位“分”的公司,以及用()表示减项的公司,或同时出现新旧会计项目的公司、同一会计报表项目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只要符合报表勾稽检验公式,本研究就认为这些公司的会计报表是没有问题的;而在作为样本选取的某家公司之全部会计报表里,若出现1个或1个以上的不符合报表勾稽检验公式的情形,本文就认为,这家公司的会计报表是有问题的,相应地,这家公司则称为问题公司。由于资料来源等的限制,对于通过报表勾稽检验公式的会计报表,未作进一步的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有545家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未通过报表勾稽检验公式,从而这些公司被认定为问题公司,占公司总数l199家的45.37%。在这些会计报表中,涉及资产负债表140份,占公司总数的11.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8份,占公司总数的10.7%,现金流量表102份,占公司总数的8.5%。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未通过报表勾稽检验公式的情况,并不是2002年年度会计报表所特有的现象。下表给出了200l、2002两年出现问题的三张主要会计报表占公司总数的比例。
从下页表中可以看到,资产负债表的问题出现频率和2001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和2001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现金流量表的增幅较大。
二、出现问题的类型分析
经过对这545家问题公司出现问题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整理之后发现,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一些想象不到的问题也发生了,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令人费解的数字。出现问题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尾数问题。这种情况是指,在出现问题的会计报表里,虽然在对这些会计报表运用上述检验公式进行检验时,没有通过,但经过对这些报表的分析发现,报表的合计数、总计数或小计数与按报表提供的数字进行加减运算后,相差不大,有的是相差O.O1元,有的是相差O.02元,但多数情况下,相差不超过0.10元。在所检验过的每一种报表里,都出现了这种问题,有的公司还重复出现这种问题。如
(1)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合计年末数栏里填写的是1,172,950,104.19元,对报表进行复核的结果是,流动负债合计数,按照报表所提供的数字,应为1,172,950,104.18元。而按后一数字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检验,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运算数为2,444,860,028.84元,不等于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栏填列数及资产总计数2,444,860,028.85元。同样的问题,在该公司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之间的项目里也出现了。
(2)某公司资产负债表年初数资产总计为441。273,536.88元,负债与股东权益总计也为441,273,536.88元。但根据报表提供数字运算的结果是,流动负债合计应为241,207,011.29元, (而报表填列数为241,207,011.30元),股东权益合计按报表提供数字应为188,527。141.11元, (而报表填列数为188,527,141.12元),各相差O.O1元。这样,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就应为441,273,536.86元了。该公司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3)某公司资产负债表期末数股东权益合计一栏填写的是965,685,434.98元。而根据报表提供数字进行运算的结果是965,685,434.97元,按此数合计,负债与股东权益总计为2,399,155,024.68元,且等于资产总计期末数。
(4)某公司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本年实际数),营业外支出报表填列数为5,397,704.34元,这样运算的结果,利润总额就应该是42,605,458.33元,而按此数字进行检验,结果不符。按利润总额报表填列数字42,605,458.30元检验,则符合。经查该公司会计报表附注,发现营业外支出应为5,397,704.37元,按照这一数字进行调整之后,再进行检验,就符合了。
2.数字写错。按照报表所提供的数字进行检验,会出现问题,但经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将数字写错了。如:
(1)将合并数写为母公司数。如某公司资产负债表年末数中的资本公积一栏填写的是56,264,741.57元,经过查阅该公司会计报表附注发现,这一数字为母公司数,合并数字应为56,427,455.02元。
(2)将某一位置(十位或百位等)上的数字写错。如某资产负债表(年末数)长期负债合计数填写的是155,931.55元,而根据报表提供数字(该公司就一项长期应付款)应为155,931.95元。这里,将“角”位数上的“9”错写成了“5 ,但报表中的负债合计这一合计数是按155,931.95元计算的。再如,某资产负债表年末数,长期投资合计为165,117,019.54元,而根据报表提供数字,经过运算应为165,177,019.54元,误将万位上的“7”写成了“1”(仅有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总计是按165,177,019.54元进行合计的)。
(3)将部分数字的位置写串。如某资产负债表年末数,未分配利润数栏填写的是1,085,569,554.66元,而根据该公司报表附注,这一数字应为1,058,569,554.66元,将五千八百万错写成了八千五百万。
(4)其他错误。如某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应付账款错填为244,343,521.56元,经查阅会计报表附注,该公司这一数字应为244,139,617.17元,相差203,904.39元。
3.串行。在利用上述检验公式对会计报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串行这一现象的存在。正常情况下,会计报表因数字填写错误而仍然检验通过的现象是极为少见的。在对检验未通过的数字作进一步的分析时发现:有的报表是向上串行,有的报表是向下串行,还有的将母公司数与合并数整列地填写串。如:
(1)向上串行。如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栏无数字,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则为1,140,872,112.18元。经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其他”栏里也有一数字1,140,872,112.18元,经过对补充资料进行复核后发现,若不考虑“其他”一栏,其结果正好是这一数字。于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该公司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栏的数字向上串了一行,串到“其他”栏里去了。
再如,某公司资产负债表(合并数)将长期借款(年初:175,000,000.00元,年末:10,000,000.00元)向上串了一行,串到“长期负债:”标题栏里,长期负债合计(年末:10,000,000.00元)也向上串了一行,串到“其他长期负债”栏里了。
2.向下串行。
(3)整列填串。如某现金流量表(续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所填写的数字与现金流量表中相应的数字不符。经查验,是由于现金流量表(续表)将整列合并数放入母公司数,而将整列母公司数放人合并数所致。
4.数字遗漏。在对会计报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有的报表明显不平。经过多方查证,包括采用表问核对、参阅报表附注以及查阅<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和<上海证券报》等,发现是由于遗漏了一些报表数字。
(1)合计数遗漏。如某资产负债表期末数,负债合计遗漏。而按报表提供数字,流动负债合计(488,578,065.92元)与长期负债合计(68,000,000.00元)相加,则应为:556,578,065.92元。
(2)部分数字遗漏。如某资产负债表将“盈余公积、“公益金”连同与之对应的年初、年末数字一并遗漏。某现金流量表(续表)将净利润2,893,646.94元遗漏(补填上该数字之后,相应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应由一2,922,887.30元调整为一29,240.36元)。
(3)报表的一部分遗漏。如某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小计152,361,207.76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1,014,028.01元,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567,893.48元均遗漏。
5.报表项目的位置及使用问题。由于不同时期,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所不同,某些会计报表项目在报表中的位置和所属大类也有所不同。如:1994年前上市公司年报中“待处理流动资产”不属于“流动资产”。而属“待处理资产损失”;另有些是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使用的项目,在以后的会计制度中不予使用的,如“长期投资”从1998年起需按“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分别予以披露;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一些会计报表项目由于各公司在处理上是依据各自不同的重要性等种种原因,也引起了会计报表项目在表内位置上的差异。如:“分给外单位利润”,部分公司作为利润表项目处理。部分公司则作为利润分配表项目处理。
然而,在同一时期,如在对2O02年年度会计报表进行检验时,也发现了有一些会计报表项目,相对而言,位置变动较大。如资产负债表的“递延税款贷项”,大部分公司都是将之作为负债合计的一部分来处理,但有的公司将之作为单独项,并列列示于负债合计与股东权益之间;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大部分公司都放在了净利润与可供分配的利润之间,作为净利润的调整项目(加项)处理的,但有的公司是作为“可供分配的利润”的调整项目。也有的公司是作为“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的调整项目。等等。
6.项目符号问题。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报表之间会涉及到一些存在对应关系的会计报表项目,如“少数股东损益”、“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等。少数股东损益是指子公司年度损益中,按少数股东所持有的公司股权比例计算的、应属于少数股东享有的利润(或分担的亏损)。未确认的投资损失是指在按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项目的情况下。由于公司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所以,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如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时,公司应承担的被投资单位负的所有者权益之份额。这两个会计报表项目在编制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时,都是需要调整的项目。同样,在以净利润为起点,采用间接法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时,由于这两项不涉及到现金的收支,也需要进行调整。
这两个项目,在参与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计算过程中,具体就表现为金额相等、计算方向相反(一张报表是加项,而另一张报表是减项)。就未确认的投资损失而言.这里有一个怎样表示的问题。有的公司将这一数字表示为正的数字,而有的公司则表示为负的数字。如此一来,在编制这两张报表时,就有了不同的表示方法。有的公司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用的是“加:未确认的投资损失(正数)”,在现金流量表里用的是“减:未确认的投资损失(正数)”。有的公司的表示方法则正好相反。
但是,有的公司则将这一数字在不同的报表里赋予不同的符号,出现了形如“加:未确认的投资损失(正数”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加:未确认的投资损失(负数)”(现金流量表)等情形。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之间也有类似的情形。
对于这种正负号的应用问题,值得关注,也有必要进行统一的表述。既然会计报表的项目名称是“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那么,还是以一个正的数字来表示为宜。如果用一个负的数字来表示,那么,损失了一个负的数字,就很有可能会引起歧义。因此,本文倾向于采用: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用“加:未确认的投资损失(正数)”,而在合并现金流量表里,用“减:未确认的投资损失(正数)”。对于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用“减:少数股东权益”,而在合并现金流量表里,用“加:少数股东权益”。
7.其他问题。如果说前面提到的尾数问题,是由于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 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导致检验未通过的话,那么,在剔除了上述各种影响因素之后,造成的检验未通过的情况,也就比较地特殊了。例如:
(1)某资产负债表年初数,资产总计为962,690,469.02元,而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则为1,006,494,494.61元。两者相差43,804,025.59元。
(2)某资产负债表(年末数),少数股东权益,在指定网站上披露数为28,042,227.36元,经查阅指定报纸,这一数字则为27,912,942.43元,按报纸上的这一数字重新计算后,再进行检验,则符合。
(3)某公司资产负债表(合并数年初、年末)、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合并数上年同期、本年累计)有多处不符(如资产负债表年末资产总计与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不相等,年初股东权益合计不符,利润表上年同期净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不符等)。
(4)某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并数为12,997,556.15元,而根据该表提供数字进行计算则为l2,977,556.15元。
(5)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小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小计分别填列的是3,400,237,320.56元和3,126,609,428.51元。而根据提供数字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小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小计分别为3,397,990,465.01元和3,124,362,572.96元。但按这两组数字计算的结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都是273,627,892.05元。
三、结论
截止2002年底,我国深沪两市发行并上市的A股公司共有1200家,其中,有1199家披露了2002年年度报告。对这1199家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有545家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在披露上存在问题,占公司总数的45.37%。这些问题的类型主要有:尾数问题,写错,串行,遗漏,项目符号,报表项目的位置及使用等。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报表的披露上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具有普遍性。因此,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公司之现象,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披露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C. 请问 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 是母公司报表,还是合并报表谢谢

这是由抄于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将企业(集团公司)的优质资产进行包装后进行上市,上市公司一般都是这个企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都是由母公司来编制,所以上市公司只能提供单个报表。

上市公司披露的是子公司的报表,既不是母公司报表,也不是合并报表。

D. 上市公司年报必须披露的财务报表类型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E. 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所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应当遵循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的会计政策原则
企业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应当将中期视同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期间,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相一致。企业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 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二)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企业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在遵循重要性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应当以中期财务数据为基础,而不得以预计的年度财务数据为基础。这里所指的“中期财务数据”,既包括本中期的财务数据,也包括年初至本中期末的财务数据。
2.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应当保证中期财务报告包括与理解企业中期末财务状况和中期经营成果及其现金流量相关的信息。企业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避免在中期财务报告中由于不确认、不披露或者忽略某些信息而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3.重要性程度的判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和职业判断。通常,在判断某一项目的重要性程度时,应当将项目的金额和性质结合在一起予以考虑,而且在判断项目金额的重要性时,应当以资产、负债、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数字作为比较基础,并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单独依据项目的金额或者性质就可以判断其重要性。例如,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该变更事项对当期期末财务状况或者当期损益的影响可能比较小,但对以后期间财务状况或者损益的影响却比较大,因此会计政策变更从性质上属于重要事项,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
(三)应当遵循及时性原则
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比年度财务报告更加及时的信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中期财务报告所涵盖的会计期间短于一个会计年度,其编报的时间通常也短于年度财务报告,所以,中期财务报告应当能够提供比年度财务报告更加及时的信息。为了体现企业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原则,中期财务报告计量相对于年度财务数据的计量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估计。例如,企业通常在会计年度末对存货进行全面、详细的实地盘点,因此,对年末存货可以达到较为精确的计价。但是在中期末,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和成本方面的考虑,有时不大可能对存货进行全面、详细的实地盘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中期末存货的计价就可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估计,但是,企业应当确保所提供的中期财务报告包括了相关的重要信息。
需要强调的是,中期财务报告编制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原则,是企业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需要特殊考虑的两个关键因素。同时,对于其他会计原则,比如可比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企业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也应当像年度财务报告一样予以遵循。

F.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现行披露要求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1992年11月,为了适应证券市场管理的需要,我国成立了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简称证券委),同时还成立了中国

G. 如何理解深交所上市公告书财务会计资料的披露要求

上证所:强调披露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情况
08.1.3 上海证券交易所今日发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布置沪市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工作。除常规的披露要求外,《通知》对今年的年报披露还提出了两项新要求。
一是上市公司如果在报告期内发生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5%以上的股东违反相关规定买卖公司股票,或发生其他涉嫌违规买卖公司股票且公司已披露将收回涉嫌违规所得收益的,公司应在本次年报全文的“重大事项”中披露董事会收回其所得收益的时间、金额;
二是上市公司在执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根据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最新发布的规定对前期已披露的2007年期初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做出变更或调整的,应当作为单独议案与本次年报同时提交董事会审议,并在董事会决议公告中对变更或调整的具体项目和金额进行说明。 《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应当于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2007年年度报告的编制、报送和披露工作。在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新上市的公司,如在上市公告书中未披露经审计的2007年年度业绩情况的,也应当于4月30日前披露2007年年报。上市公司预计不能在4月30日前完成本次年报披露的,应当在4月15日之前提交书面报告,并公告不能按期披露的原因、解决方案及延期披露的最后期限。上证所将自5月1日起对该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实施停牌,并对公司或相关人员予以公开谴责。
《通知》规定,在年报正式披露前,如果出现业绩提前泄漏,或者因业绩传闻导致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异常波动的,上市公司应当立即公布2007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披露业绩快报后,如出现实际业绩与业绩快报存在重大差异的,应当及时发布业绩快报修正公告,并解释差异内容及其原因。另外,存在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上市公司,须增加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发生时间、占用金额、发生原因、责任人和董事会拟定的解决措施。
《通知》还特别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在2007年年报全文的“重要事项”部分,说明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上证所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同时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机构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根据均衡披露原则,上证所每日最多安排45家上市公司公布2007年报。
深交所:业绩预告不得晚于本月底 深交所今日发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就新会计准则实施后2007年年度报告的编制、报送和披露工作作出相应的规定。
深交所还要求,上市公司预计2007年度净利润为负值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大幅变动,且未在此前进行业绩预告的,应当及时发布业绩预告,公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2008年1月31日。已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如预计2007年度业绩与已披露的业绩预告存在较大差异的,应当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
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中列示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时,计算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等的增减变化幅度所采用的比较基期的数据,应以按第7号规范问答编制的调整后财务报表相关数据为准。公司须分析模拟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净利润与原准则下净利润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并应列示说明差异形成的依据和原因。
上市公司还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一号》的要求,在年报附注中以列表形式披露年初所有者权益的调节过程以及作出修正的项目、影响金额及其原因。 对于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发生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5%以上的股东违反相关规定买卖公司股票的,或发生其他涉嫌违规买卖公司股票且公司已披露将收回涉嫌违规所得收益的情况,《通知》要求公司应在本次年报全文的“重大事项”中披露董事会收回其所得收益的时间、金额,并在财务报表附注相关部分作出详细披露。
深交所还规定,主板公司应当按照该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议评估,作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鼓励中小板公司2007年度参照《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的规定,出具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H. 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可以随便披露吗

当然不行的,搞不好会被证监会处罚的。不知道你说的随便,是不是指是否经过审计。年报是必须经过审计的,但其他期间的财务报表不需要审计。

I.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如财务报表,在哪里可找到

查找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步骤如下:

1、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点击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

阅读全文

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格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通信托股东 浏览:104
基金如何净值表 浏览:61
诺安基金公司价值多少 浏览:745
融资额与股价的关系 浏览:296
企业融资利息 浏览:844
国家性融资 浏览:917
公募基金发售时间 浏览:398
融资余额东方财富 浏览:513
发行短期融资券利好 浏览:337
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 浏览:513
中金所国债期货手续费 浏览:813
爱投资ppt 浏览:688
原油外汇符号 浏览:535
非法买卖外汇法律解释 浏览:198
1953年1分纸币回收价格 浏览:412
香港基金经理名人 浏览:742
房企融资贷款 浏览:570
德邦的资金实力 浏览:839
个人大额贷款平台 浏览:443
招行贷款利息高吗 浏览: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