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基金的股权正在交易。
新黄浦参股的子公司中泰信托拟将手中所持有的48%大成基金管理公版司的股权转让给中权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股东及各自的出资比例为:中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8%、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5%、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5%、广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
留意相关报道。
『贰』 新黄浦股份为什么停牌
自4月27日至今,华闻传媒 (000793)、新黄浦 (600638)两家上市公司所谓的重大事项仍未核实完毕,仍处停牌阶段。知情人士透露,人保转让华闻系股权事宜是此次相关公司停牌核实的关键事项,而接任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华闻系新控制方的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背后的委托人究竟是谁,究竟需不需要被披露,成为让两家上市公司无法复牌的原因。
资质认定之争
人保出清“华闻系”始于2011年6月8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布了两个股权转让挂牌公告,分别是“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55%股权挂牌转让公告”和“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54.21%股权挂牌转让公告”。挂牌事宜后因种种原因而宣告中止。
知情人士透露,直至4月20日北金所才致函此前的意向受让方宣告项目重新挂牌。这笔交易紧跟着在5天后成交,此前参与竞标的北京信托成功缔约,并传已经完成了工商过户。这意味着华闻传媒和新黄浦两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北京信托。
如此结果让另一参与竞拍的买家——无锡金源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难接受。其控股公司刚刚通过间接持有华闻传媒并列第一大股东上海渝富的股权曲线参股华闻传媒,控制上市公司意图明显,而华控股权的旁落将打乱无锡金源的计划。
“北金所认为我公司不属于金融企业,因此未获得受让资格确认。”无锡金源的一位人士表示,公司间接持有一家小贷公司19%的股权,并直接持有一家融资性担保公司83.67%的股权。无锡金源认为依据《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和《金融机构编码规范》均明确小贷公司为金融机构;而《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规则》也明确担保公司为金融企业。
北京信托背后是谁
根据此前公布的受让要求,意向受让方2010年经审计的资产总额不低于100亿元,净资产不低于20亿元,且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受让。
查阅北京信托公布的2010年年报可知,该公司总资产为26.59亿元,净资产为24.21亿元,与受让要求差别着实不小。但北京信托截至2010年末信托项目总资产合计则高达804.6亿元。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不得以固有资产进行实业投资,也就是说,北京信托的这笔收购是通过其受托管理资产完成的。
而知情人士透露,北京信托用于参与项目竞标的信托合同中曾载明:北京信托作为受让方以信托资金受让标的股权的交易结构被转让方人保控股认可并接受。这意味着,北京信托并非华闻系股权的实际控制方,信托计划的最终受益人才是华控股权的真正持有者。
华闻系股权的实际控制方究竟是谁,此前传闻颇多。而这也成为旗下两家公司停牌核实却久久不能复牌的核心原因。知情人士透露:“分歧在于交易所要求披露至最终控制人,而华控方面则希望只披露到北京信托层面。”
北京信托的身后究竟站着谁,恐怕还要等到上市公司公告才能有答案。
『叁』 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简介
公司自创立以来,在上海市内开发建设了一大批标志性商务楼宇和住宅小区,累计房地产开发面积逾100万平方米。开发的著名商业楼宇包括: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被国家行业权威部门评为“上海最具影响科技园区”和“上海房地产18年十大经典楼盘”之一的上海科技京城;坐落于上海外滩与“中华第一街”南京东路交汇处的新黄浦金融大厦;位踞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永华大厦和阳光世界等。开发的主要住宅楼盘包括:凌家弄小区、陈家宅小区、由由小区和平江智荟苑等。出色的业绩和开发品质使公司多年名列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榜,并于2005 、2006连续两年跻身“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200强”。
2005年12月,公司进行战略重组,企业发展倍增新动力,稳健快速地迈上了新台阶。
公司在主业拓进和资本运作上相得益彰,先后收购运营了华闻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瑞奇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中泰信托有限公司、爱建证券有限公司等多家金融相关企业;同时,在房地产业务上更采取灵活多样的开发模式,有效发展成房地产和金融双轮联动、协同发展、业务领域面向全国的上市公司。
净资产为25亿元,有9个职能部门,22家控股和参股子公司,多元业务领域拓及上海、北京、浙江、江西、陕西等省市。
『肆』 新黄浦为何一只停牌啊,求真实原因
2008-06-05刊登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上午停牌一小时
新黄浦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2008年5月28日-30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经核实,目前公司经营情况正常,没有影响公司股价波动的事宜,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经向公司控股股东函证,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闻投资)战略重组一事,自2007年3月15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来,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华闻投资的战略重组可能会有新的变化,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除此之外,在未来的三个月内,控股股东不存在涉及公司的其他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伍』 上海市及各区国资委都持有那些上市公司的股票
我知道上港股份的股票区国资委持有的,差不多国企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国资委都有啊,因为股改时国有资产有部分是没有卖出的,折成股份后基本上就在国资委管理的。
『陆』 上海社保基金案细节——2006年十大反腐案之首
2006年7月17日,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因涉嫌违规使用亿元社保基金而被隔离审查,涉案金额达百亿人民币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也随之浮出水面。据称,中央已经派出超过百人的调查组常驻上海,以图彻查此案。上海社保局历年来违规、违法操作的内幕已经显露出来。
2002年3月,30多岁的苏州青年张荣坤以32亿元拿下沪杭高速上海段30年收费经营权时,其掌控的“福禧投资”顿时成为上海滩颇具神秘色彩的民营企业。之后的两三年,张荣坤接连大手笔投资高速公路,到去年6月,“福禧投资”参与管理的公路里程已达200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财大气粗和手眼通天令同行且惊且妒。2004年张荣坤的福禧投资参与上海电气改制,最终出资9.6亿元持有8.1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更令投资界许多人士大跌眼镜。 然而随着7月17日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因为违规拆借社保基金被查处,人们一下子看清了撬动张荣坤神速崛起的那根杠杆———社保资金。日前,上海社保局下属的“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将“福禧投资”及其股东沸点投资告上法庭,要求后两者提前归还所借资金,将张荣坤及其福禧投资当年大手笔收购高速公路资金来源大白于天下。“福禧”如此轻易借到巨款,不能不让人怀疑其本身就是上海社保资金违规投资的桥梁和工具。根据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提交的起诉书,年金发展中心先后将34.5亿元的资金通过委托资金运营的方式拆借给福禧投资及其股东沸点投资,用于收购高速公路等资产。据上海社保局福利保险处有关人士透露,截至2005年底,上海年金发展中心管理的资金在110亿元以上,占到全国年金总额的1.6%。也就是说,上海1/3的补充养老保险资金都借给了张荣坤使用。
年轻的张荣坤之所以能够大把拆借这些有着严格使用规定的年金,依靠的无非是权钱交易。有关消息人士透露,无论是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的落马还是上海电气的王成明、韩国璋被“双规”,均与社保资金违规拆借给福禧投资有关,而为福禧投资提供便利的祝均一在这个过程中收受了巨额好处费。 祝均一掌管上海社保基金逾10年,业务娴熟,讲起社保基金的功能,管理方式头头是道,“这个技术型官僚,平时根本看不出有生活糜烂、贪赃枉法的劣迹”。不过,据中纪委初步调查的情况看,祝均一的贪腐程度却令人咋舌。其中包括祝均一到香港“玩”一个二三流的影星时,一掷就是十几万港币。 据悉,有关人员到祝家调查,随便拿起一张存折,数目都在人民币百万元以上。消息人士透露,祝均一利用掌管社保基金的便利,为民营企业家张荣坤开通融资渠道,张荣坤也投桃报李,为根本没有在张荣坤公司任职的祝均一老婆开出几十万元年薪。 上海社保腐败大案暴露了公共基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劳动保障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表示将建立专项检查制度,每年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直接对市县进行抽查。
涉案人员
张荣坤,原上海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社保案中枢人物。 2007年12月2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中级法院一审开庭,涉嫌行贿罪、操纵证券市场罪、欺诈发行债券罪、虚报注册资本罪。2008年6月,二审宣判,获刑19年,罚没约16亿元。
祝均一,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上海社保案关键人物。 2007年9月23日被长春中院认定三项罪名成立:受贿约160万元、挪用公款10亿元以及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执行判处有期徒刑18年。
陆祺伟,原上海劳动和社保局社保基金监管处处长,2007年9月23日被长春中院认定受贿约10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吴明烈,原新黄浦集团董事长,牵涉华闻收购新黄埔案,2007年9月23日被长春中院认定受贿1000万元,判处无期徒刑(吉林高院二审维持原判)。行贿人王政。
王政,原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牵涉华闻收购新黄埔案,2007年9月23日被长春中院认定单位行贿1000万元,行贿对象为吴明烈。王政作为单位行贿的直接责任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韩国璋,原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牵涉上海电气案。2007年9月23日被长春中院认定受贿600余万元,判处无期徒刑。行贿人张荣坤。
李松坚,原上海明园集团董事长、原上海电气非执行董事,牵涉上海电气案。2007年9月23日被长春中院认定于2004年挪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旗下上海电气人力资源有限公司5000万元,以及行贿70万元,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
王成明,原上海电气董事长,牵涉上海电气案。2007年12月20日被长春中院认定与严金宝陆天明共同贪污3亿元,被判处死缓;受贿21万元,被判十年有期徒刑。两罪并罚执行死缓(吉林高院二审维持原判)。行贿人张荣坤。
孙路一,原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上海市委办公厅主任,在上海社保案中为牵线搭桥角色。2007年9月25日被长春中院认定受贿500余万元,判处有期徒刑15年。主要行贿人张荣坤。
秦裕,原上海市宝山区区长,在上海社保案中为牵线搭桥角色。2007年9月25日被长春中院认定受贿682万余元,判无期徒刑,没收所有财产(吉林高院二审维持原判)。主要行贿人张荣坤。
王国雄,原上海工投总裁,2007年9月26日被上海一中院认定受贿500万元,判无期徒刑,没收个人财产。行贿人张荣坤。
凌宝亨,原上海市国资委主任,2007年9月25日被上海一中院认定受贿50万元,被判有期徒刑八年。行贿人韩国璋。
吴鸿玫,原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2007年9月25日被上海一中院认定受贿196万元,被判有期徒刑11年。行贿人张荣坤。
韩方河,原华安基金总经理,牵涉操纵海欣股价案。2007年9月26日被上海一中院认定受贿超过400万元,获刑18年。行贿人张荣坤。
郁知非,原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7年1月3日被安徽省芜湖中院认定职务侵占105万元,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罚金30万元。
殷国元,原上海房地局副局长,涉嫌为陈良军违规批地。2008年8月一审被判死缓。
陈超贤,原上海市长宁区区长,在任职黄埔区常务副区长期间有腐败问题。2008年7月,获刑13年。
沈正娟,原上海市黄浦区国资委主任。2008年的最后一天,上海市黄浦区国资委主任沈正娟从家中坠楼身亡,原因不明。据称,陈良宇出事以后,上海市一批领导干部都被牵连,专案组也曾请沈正娟“喝咖啡”。
王维工,原上海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任上海某高级领导秘书,为张荣坤牵线搭桥,收受张荣坤贿赂950万元。2009年4月,一审被判死缓.
『柒』 何时公布2006年四季度十大流通股股东
06年第四季度报表,也就是06年年报公布的时候
里面有截止到2006年四季度专的十大流通股股东
每家上属市公司06年年报公布的预约时间可查上证所和深圳的相关网页
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ssnss/ggyyqk_sch.jsp
http://www.cninfo.com.cn/plsj/plsj_szse.html
『捌』 投资者可关注哪些股票
前期市场以题材炒作即主题投资为主,股指期货推出后,有可能市场的热点就会变成大盘蓝筹股,即权重股走强。”华安证券资深分析师张兆伟表示。“我比较看好券商、期货和权重股板块,比如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国石油等。”张兆伟说,蓝筹会是抵押的品种,需求增多,同时权重股对股指的影响大,机构资金为了抢夺大盘的发言权,会买入权重股,以有利于股指期货的投资。
中信、海通等券商成最大赢家
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后,券商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券商可以开展新的业务,增加新的客户资源,从中获得包括融券费、手续费、融资利息等更多收入。
从股指期货来看,主要券商均已获得IB业务(即一对一的中间介绍业务)资格,并且控制着期货公司。如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等券商旗下均有100%控股的期货公司。
据了解,股指期货的IB业务对券商的网点数量、套利业务对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规模、融资融券业务对优质客户的比重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信证券及海通证券有望获得融资融券的业务资格。所以这两家公司值得关注。
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认为,考虑到业务的推广程度和客户熟悉程度,预计发展到成熟阶段时,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将占到股票成交量的6%以上,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客户资金周转倍数在10倍以上,国内券商该项业务的收入贡献率能达到15%~22%。
参股券商类个股可关注
融资融券推出之后,除了各家券商将成为直接受益者之外,那些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也有望获得上涨机会。
申银万国分析师钱启敏认为,“融资融券”推出之后,受益板块第一类就是券商股,第二类就是参股券商股。比如之前参股国泰君安、光大证券等多家券商的大众交通就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另外,
中国人寿(601628)参股中信证券35460.71万股,占比11.89%;百联股份(600631)参股海通证券30900万股,换股后17223万股,位列公司的第十大股东。这些个股也可适当关注。
蓝筹股热情将被点燃
作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重要标的,大盘蓝筹股或将成为市场的“稀缺资源”,而在本周的二级市场上引发“蓝筹热情”。
另外,目前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在20倍左右,中小盘股的估值在40倍左右,低估值的优势也将为大盘蓝筹股迎来价值提升的机会。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600028)、中国神华(601088)这些流通市值较大的蓝筹股有望在本周获得资金的追捧。
期货类公司受益匪浅
股指期货的推出让大家的目光自然而然转到了期货类上市公司上。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是纯期货类公司的上市公司;另一类是控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
国泰君安出的研究报告认为,A股上市公司中从事期货业务或者参股期货的上市公司为数众多,但真正受益股指期货幅度明显的公司并不算多。
他们预测,股指期货推出后,
中国中期(000996)、高新发展(000628)、中大股份(600704)、弘业股份(600128)等每股价值将增加83.2%、33.2%、13.9%、11.3%。而其他参股期货概念股,价值增加应该在10%以内。
据了解,全资或控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为数不少,有新黄浦(600638)、现代投资(000900)等,前者持有华闻期货公司100%的股权,迈科期货40%的股权和瑞奇期货43.75%的股权;后者持有湖南大有期货公司100%的股权。
参股期货公司的上市公司更多,如大恒科技(600288)持有上海大陆期货49%的股权,
江苏舜天(600287)拥有苏物期货16.67%的股权,
津滨发展(000899)持有和融期货10%的股权,
中粮地产(000031)持有金瑞期货10%的股权。
分析人士称,期货业务利润贡献占比高、每股期货股权含量高、流通市值适中及前期涨幅较小的股票有望获得不错的上涨机会。
『玖』 剑指规避监管强监管助信托业“阳光化”转型吗
12月22日发布《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剑指规避监管、资金空转的银信合作。此外,上海信托、平安信托、陆家嘴信托、金谷信托、国民信托,分别被罚款200万元、20万元、40万元、50万元、20万元。金谷信托及国民信托的违规相关责任人还将受到纪律处分。中泰信托被暂停新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存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得再募集。由于中泰信托本身集合类业务占比就重,且集合类主要是依靠市场三方募集为主,所以上述处罚措施实际上是掐住了中泰信托的命脉。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约15家信托公司被罚没805万元。而今年四成的罚款发生于12月,共计约330万元。今年密集的大额罚单,被业内人士视为监管层坚定惩治的态度,“警示信号明显”。信托业正迎来强监管时代。
中泰信托被按“暂停键”
中泰信托第二大股东——新黄浦近日发布公告称,中泰信托由于实际控制人不能承担股东责任和关联交易认定,中泰信托向客户承诺保本保收益等,其主要业务被叫停。新黄浦持有中泰信托29.97%的股权,是中泰信托的第二大股东。
半个月前,中泰信托刚刚受到上海银监局责令改正,罚款合计人民币90万元的处罚。因为2015年中泰信托通过自主支付的方式向借款人发放较大金额贷款;且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放任借款人将贷款资金用于股票交易。
实际上,中泰信托公司治理之混乱,信托业务之萎靡,在上海信托圈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中泰信托2016年年报显示,该年度公司新发行信托产品108个、信托本金235.15亿元,包括分期发行和开放式产品在内累计新增信托本金362.51亿元;清算信托产品196个、信托本金479.61亿元,包括分期发行和开放式产品在内累计兑付信托本金660.04亿元。全年向受益人分配信托收益87.15亿元。
某信托公司投资总监表示,从数量上看,中泰信托的上述信托业务在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应该居于中游水平。但信托公司业务分化比较大,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信托业务业务规模数倍于此。但从数量上可能看不出问题,关键是信托计划的质量如何,是否给公司、股东和客户带来了收益。
实际上,因中泰信托尽调不充分,风控不严格等问题,该公司“天地缘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产品被爆出逾期。
此外,新黄浦半年报显示,中泰信托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为1.07亿元,对比中泰信托40.84亿元的净资产,其净资产收益率难言可观。
“管理层多次动荡,使得中泰信托大批业务骨干流失,信托业务停滞。”上海某大型信托公司的信托经理称:“这次银监局的整治很及时。否则中泰信托真要不行了。”
中泰信托大股东历经多次变更。2008年6月,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港股01339)公司(简称“人保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购买了华闻投资55%的股权,完成对中泰信托大股东华闻投资的股权重组。
2011年,人保集团筹备上市,挂牌出售所持的华闻投资55%股权。2012年4月,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从人保集团手中买下华闻投资55%的股权,成为中泰信托的实际控制人。中泰信托目前的股权结构无法穿透其实际控制人。
在实际控制人易主的背后,中泰信托的人事也经历了几次大变动。2012年4月,北京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庆斌出任中泰信托公司董事长,原董事长刘虹、原财务总监何德见、原总裁助理叶晓军等人先后离职。
“隐秘的”信托
正如中泰信托的实际控制人至今面目不清一样,在资本玩家手中,信托产品是资本大鳄的工具。
2012年,北京信托就是假手“德瑞股权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完成其对华闻投资55%股权的收购。这也为中泰信托的实际控制人至今不明埋下了伏笔。
业内人士指出,银监会此次对中泰信托从重处罚显示出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股东、实控人“阳光化”的监管意图,穿透监管是大势所趋。作为一个金融产品,“北京信托-德瑞信托计划”成为中泰信托的实际控制人显然不符合监管要求。德瑞信托计划的4名劣后受益人(易建科技、盛宝通达、智尚劢合与桥润资产)据悉也并非实际经营的实体,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或另有其人。德瑞信托计划的实际控制人发生过多次变动,在引入新的机构力量之后,仍未达到监管部门提出的实际控制人“阳光化”的要求。
早前出台的《信托公司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十条明确提出股东阳光化的要求: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委托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托持有或者管理信托公司的股权,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外,银监会颁布实施的《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第七条中明确要求境内非金融机构作为信托公司出资人不得以委托资金、债务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第十条中明确要求关联企业众多、股权关系复杂且不透明、关联交易频繁且异常的机构或个人不得作为信托公司的出资人。
分析人士指出,2016年7月中旬,《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下发。这一被业界称为升级版资管“八条底线”的《规定》,最显著的变化是大幅降低杠杆倍数:严控结构化产品杠杆风险,并限定,股票类和混合类杠杆不得超过1倍。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信托公司作为通道的信托计划开始增加。道理非常简单:之前计划发行券商资管计划的项目,由于资管“八条底线”,只能1:1配银行的钱,达不到规模要求。于是不得不找没有收紧政策的信托公司来做产品,1:2甚至1:3配资。通过信托计划大量资金通过信托通道进入二级市场。不过,目前这类业务也被信托公司主动喊停了。因触及平仓线的股票不在少数,劣后级资金因此亏损巨大,引发了信托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纠纷。
银信证信皆收紧
2017年12月下旬,银监会开出了对信托公司的一大波罚单。国民信托因“管理信托财产不审慎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北京银监局罚款20万元;金谷国际信托因“管理信托财产不审慎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50万元;上海国际信托因“在开展信托贷款业务过程中,内部控制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上海银监局罚款200万元;平安信托因“违反程序签订信托文件,作为受托人履职不审慎,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深圳银监局罚款20万元;陆家嘴信托因“内部管理不到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办理信托业务”,被青岛银监局罚款4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处罚决定显示出在资管新规破刚兑的背景下,监管方面开始对违规刚兑加大处罚力度。破刚兑对整个结构化产品的明股实债、并购基金很多业务冲击较大。从目前的刚兑实际情况看,以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最为常见,预计未来监管层对刚性兑付的处罚力度会持续加大。从技术手段上讲,资管新规要求所有资管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以打破刚兑,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并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未来除非标以外的所有公募和私募产品可能都要用市值法进行估值计算净值。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打破刚兑呼声高涨,但若没有对信托公司(受托人)的尽职量化界定,对信托资产管理过程中过失界定没有一个衡量规则,打破刚兑就难以操作。
据悉,由信托业协会拟定并将于近日提请会员审议的《信托公司受托责任尽职指引》对信托公司开展尽职调查、出具尽调报告、可行性报告、项目审批、营销原则、产品推介、合同管理制度、信托披露等诸多行为规范进行了量化明确。
方正证券认为,《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的出台预示着信托行业监管的持续收紧。具体来看,《通知》首次定义了银信通道业务,优先规范收缩。在此前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的基础上,此次《通知》优先从银信类业务领域着手规范通道业务。通道业务作为监管套利的手段,银行“影子化”的媒介,将进一步收缩。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还要求对通道业务实行穿透监管,避免虚假出表。方正证券指出,此前72号文要求融资类信托在银信理财业务占比不超过30%,且将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并计提资本,自此银信合作规模从64%下降到22%(2017年9月)。但银证信合作、银基信合作等创新模式的出现,加重了通道业务中的嵌套,加大了交叉性金融风险。防范风险是当前金融监管的出发点,今年以来多重文件出台要求穿透管理、禁止三套利、四不当等。《通知》打通了前期银行、信托领域监管规定,减少资金空转,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此外,《通知》还明确了信托公司履行受托责任,不得投向限制领域,这将再度推动信托行业主动管理转型,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对主动管理能力强、优先布局转型、资本金充足的信托公司是发展契机。
『拾』 华闻控股 中国海外 中国人保
交易是这样的。
中国人保是指“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他的母公司是“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之一。
华闻是指“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闻控股隶属于“人民日报社”,这个不用我解释吧。
中国人保出资8.62亿元,控股了华闻控股55%股权。
华闻控股有一家子公司叫做“上海新华闻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新华闻下面有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华闻传媒(000793)和新黄浦(600638)。其中,新黄浦是华闻控股的金融平台,金融企业都在新黄浦旗下。
新黄浦持有的金融企业如下:
华闻期货100%股权
瑞奇期货43.75%股权
迈科期货40%股权
中泰信托29.97%股权
国元信托49%的股权,其中国元信托还持有国元证券22%的股权,并且是长盛基金的第一大股东。
爱建证券5.91%股权
也就是说,中国人保控制华闻控股之后,将间接拥有了上述金融企业股权。
包括证券、期货、信托、基金。
这就是报道中所说的四张金融牌照(证券、期货、信托、基金)。这些金融牌照如果单独去审批,都是非常困难的。通过这样一次交易就能获得四张牌照,当然是中国人保求之不得的。
交易完成之后,中国人保就将继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之后,成为第三家以保险公司为主体打造的金融控股集团。当然,中国人保打造金融控股后面的路还很长,整合和梳理需要大量的后续工作。
想了解更多的保险知识,可以进入 >> “多保鱼讲保险”进行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