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四大汽车集团的发展规划
中国一汽:
投资额:“十二五”规划投资98亿元,获科技部“863”计划最新项目的7.2亿元研发经费。
投资落实情况:中国一汽发布“蓝途战略”,计划推出13款乘用车和3款商用车共计16款新能源车。一汽还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将以强混客车、强混中高级及以上轿车、插电式中级轿车和纯电动经济型轿车为主打商品,重点突破包括动力电机、机电耦合、动力电池、整车控制以及必须电子化的关键零部件等60项核心技术。
研发部门:一汽技术中心下设的电动汽车研发部。
中国长安:
投资额:100亿元。据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介绍,该集团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是“十年三步走”:到2012年将在新能源汽车上重点投资10亿元,全力推动纯电驱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提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有率达到20%;到2015年,实现综合实力基本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到2020年将形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有率达到30%,超过100万辆。
投资落实情况:长安汽车已掌握了整车系统集成和标定匹配、一体化专用发动机设计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获得纯电动、PLUG-IN、混合动力技术专利144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在混合动力领域,长安汽车已掌握中度混合动力的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基本突破重度混合动力技术难关,成功绕开丰田的技术壁垒和标准封锁。长安汽车集团A股增发计划是长安实现产业升级,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期步骤。在未来几年内,长安将陆续投入1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坚持按照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头并进的模式,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和自主研发产品的战略升级。
研发部门:长安集团下设的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
东风集团:
投资额:30亿元
投资落实情况:未来5年,东风将投入30亿元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预计2012年、2013年有产品面世,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到2015年,东风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具备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条件并形成5万辆的产销规模。
研发部门:东风集团下设的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上汽集团:
投资额:120亿元
投资落实情况:从2010年开始,上汽集团累计投入孵化费用7.9亿元。2010年,荣威750中混项目按计划投放市场,顺利达到20%节油率的挑战目标;荣威550插电强混项目已完成整车安全性能验证和碰撞试验,进入功能样车试制阶段;2012年,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将上市。
纯电动小车项目已进入模拟样车开发阶段;上汽自行开发的荣威350EV样车、E1和荣威350V2G纯电动概念车还分别参加了世界电动车大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展演。同时,在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上,电池系统的合资公司已承接起上汽插电强混项目和电动车项目的部分开发工作;新能源汽车电机研发合作项目也已正式签约,集成式起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去年年底,上汽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已实现批量投产,产品节油率可达20%。
研发部门: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事业部。
② 上汽集团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
智能驾驶是目前各大跨国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大力研发和竞相进入的焦点。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上汽集团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智能驾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并积极加强合作、深化布局,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包括:
7、与同济大学建立国内首个智能驾驶测评基地,占地面积1370亩,可以模拟百余种交通场景,对智能驾驶汽车进行多角度测评,有针对性的改进性能。
8、完成两代智能驾驶整车平台开发,以及集成5G通讯技术的车联网平台,构建了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驾驶系统开发能力。
③ 上汽集团等拟设立72亿投资基金 用于智己汽车打造
财经网汽车讯?上汽、张江高科与恒旭资本设立72亿投资基金,用于智己汽车。
11月26日晚,上汽集团、张江高科相继发布公告,表示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恒旭资本三方将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基金”)。
同日,上汽集团对外宣布,“L项目”正式落地,即“智己汽车”。智己汽车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
据上汽集团介绍,智己汽车定位高端纯电动市场,将全新打造电子电器架构,从底层打通电子控制单元,应用数据驱动,重构用户体验,鼓励用户进行高度自定义。
上汽高层在发布会上透露,“这个项目的创始轮融资达到了100亿元,在新势力造车中是最大的”。其中,上汽出资54亿元,浦东张江出资18亿元,阿里及其他出资28亿元。
上汽和浦东张江合计出资的72亿元,对应了公告中的72亿投资基金。
据上海汽车报报道,目前,智己汽车项目成员超过200人,其中一半来自上汽集团内部。预计到今年年底,项目人数将达到300人,到明年年底预计成倍数增长。
不过,当前高端电动车市场中,特斯拉和蔚来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产品组合,广汽埃安系列已初步打开市场,一汽、东风等都在推进高端电动品牌筹建,这都对尚未有产品亮相的智己汽车构成不小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④ 上汽L项目定名“智己”,与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
11月26日,上汽集团公告称,为加快打造自主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公司拟与张江高科、恒旭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出资总额为72亿元,其中公司认缴出资53.99亿元、张江高科认缴出资18亿元、恒旭资本认缴出资0.01亿元。基金拟计划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含其指定的下属投资主体)专项投资于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暂定名“智己汽车”)。
“阿里巴巴已经明确表示,加入这个电动车项目。”上汽高层透露,该电动车项目上汽股权占比54%,浦东投资占18%,阿里占18%,其他占10%。
根据规划,智己汽车定位为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实现用户与企业的“共创、共生、共享”。智己汽车的运作模式已完全脱离传统国企模式,将采用市场化资本运作模式。“作为上汽孵化出的首家整车创业公司,我们希望从根本上走出一条颠覆式的创新道路。”上汽高层表示。
目前,智己汽车项目成员超过200人,其中一半来自上汽集团内部;另一部分来自与汽车跨界行业。预计到今年年底,项目人数将达到300人,到明年年底预计成倍数增长。
⑤ 上汽集团高科技公司氢燃料电池项目启动 计划明年8月投产
财经网汽车讯?3月16日,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燃料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上海嘉定区氢能港启动,项目总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汽集团下属高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6月,一期项目计划于明年8月投产,届时将实现12000台套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产能。预计到2024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
2019年6月,嘉定区与捷氢科技战略合作签约,捷氢科技选址氢能港区域建设氢燃料电池项目,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系统产业化,具备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试验、生产和供氢四大功能。
目前,上汽已有车型搭载了出自捷氢科技的燃料电池产品。上汽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实现公告、销售和上牌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上汽大通FCV80轻客、上汽大通G20FC底盘和上海申沃燃料电池客车也搭载了捷氢科技产品。
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介绍道:“上汽从2001年就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捷氢科技是上汽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链的一个关键布局。”
中国市场已有超过41家整车厂商参与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制造,20多个省市发布相关政策和规则。目前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会主要布局在商用车领域。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清洁动力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具有零排放、无污染,高续航等特点,能够解决目前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焦虑问题以及燃油车排放问题。且氢燃料电池汽车储能方式要比纯电动汽车更加方便,约3至5分钟就能充满长途行驶所需的高压储气罐(70Mpa)。但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仍面对使用成本高、加氢站成本昂贵、金属铂稀缺以及氢气安全性等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⑥ 上汽乘用车的2020:以技术实力,托举品牌向上 | 汽车产经
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
除此之外,上汽乘用车在纯电方面仍在积极布局。比如当下争议不断的动力电池方面,上汽集团研发了能够实现180Wh/kg的高密度的“传统”523电芯,同时优化其在冷却、热管理、防护、保护等方面的表现,这一电池技术计划在2022年投产的技术。
3
写在最后
如何给上汽乘用车的2020年打分?
这一年是上汽乘用车的一个阶段性收获期,燃油、纯电、混动技术都在向着成熟期发展;对年轻化的讨论进一步深入,使其与数字化关联;用户企业的意识萌芽,企业内外充满了勇于尝试的热情。
然而在疫情催化下,合资品牌价格下压、新势力造车进一步占领市场、特斯拉降价对燃油车和电动车进行无差别打击……
“内卷”市场中,上汽乘用车还需要一条更明晰的破局之路。
最终的打分权,还是要向俞经民说的那样,交给市场,交给用户。
⑦ 上汽集团分企业、分阶段复工,紧盯经销商生存状况
上汽大众旗下位于上海嘉定的安亭二厂、江苏的仪征工厂以及长沙的工厂将于2月24日正式复工。第一汽车频道记者今日了解到,理论上上汽大众明天就有车下线。
上汽大众在国内有5个整车厂,按照公司的原有计划,仪征工厂将于1月29日正式复工,但受到疫情影响,复工时间从计划的2月17日再度推迟至24日。“非生产一线的员工2月10日开始就已经复工了,但是是灵活办公的形式。”上汽大众一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车企陆续复工
除了上汽大众,上汽集团旗下包括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以及上汽大通的非一线员工自2月10日起也已开始进行远程办公。“一些必须要去公司的员工,我们也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防护计划,按照比例进行复工,每周都会制定人员计划,按照市场、技术、营销以及研发等各个部门不同条线进行安排。”上汽乘用车的一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而上汽集团旗下另一家公司上汽大通除了办公室人员自2月10日起陆续复工之外,其位于南京和无锡的两家生产基地也已经逐步复工投入生产。“我们也是根据政府要求做好了防疫计划,员工要满足复工条件,首先是必须获得政府的‘绿码’,另外每天需要报告体温,上班也需要测温做好防护之后进入,公司也准备了防护物品,每天会给员工发一个口罩。”上汽大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当前疫情紧迫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和体现出C2B模式在线差异化优势,消费者可以通过“蜘蛛智选”平台全程无接触看车、沟通、选配,下单直至车辆交付,既安全又便利。
自疫情发生之后,通用也在关注中国地区的产能受阻和恢复情况。“我们的供应链和工程团队已经制定并启动应急机制,以缓解疫情对生产的影响。从2月15日起,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在各地的工厂正在根据当地员工的安全准备、供应链以及产品库存情况陆续复产。我们将持续关注疫情发展,并按照各地政府的最新复工日程及时调整复产计划。”通用方面在一份对外的声明中表示。
记者从上汽通用五菱了解到,为了尽快复工复产,推动产业链恢复正常运转,从2月初开始,上汽通用五菱就通过各项举措带动产业链各方协同复工。在口罩等防护物资紧缺的状态下,上汽通用五菱决定联合上游供应商生产口罩。从2月9日起,该公司开始自建生产线生产口罩,除研发技术部门复工外,还拉动零部件配套、物流等公司复工,并协助本地供应链复工转产口罩生产原材料。从2月17日起,上汽通用五菱的汽车生产制造体系开始部分复工。五菱旗下的宝骏生产基地自2月17日复工之后,第一周复工生产人员达到2000人左右,在短时间内实现稳定高效爬坡,恢复产能至每日近300辆,其中海外车型近100辆。
此外,上汽通用和上汽乘用车的生产基地从下周开始将陆续恢复生产。“武汉工厂的复工可能还将滞后。如果疫情能够很快结束,影响相对较小,反之对我们影响巨大。”上汽通用内部人士告诉第一汽车频道记者。武汉基地是上汽通用在国内的四大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一个整车厂和一个发动机工厂,其中工厂产能达到40万辆,占据上汽通用总产能的20%。
虽然工厂陆续复工,但上汽集团的多位内部人士表示,目前的复工率还是受到返程员工以及零部件供应的影响。大多数车企现在都是精益式生产,零部件库存都相对较少,一旦一个零部件出现短缺或者断供,都会影响后续生产。
全力保障海外出口
“相对于复工的挑战,大家更应该关注市场需求端的挑战。”一家车企的内部人士对记者谈道,虽然其所处公司的生产也正在恢复中,但让他们焦虑的是这些车卖给谁?
“一方面是目前经销商的开工率普遍不足,网上的‘云卖车’其实对销量的拉动几乎没有效果;第二是去年车市不好,大多数车企库存车都还没消化完毕。”他告诉记者,后续更大的挑战还在于,经历过这次疫情后,消费心理及消费能力多久能够恢复?
“我对今年的车市并不是特别乐观。”另外一家车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预测疫情结束后会有一波消费,但这种消费可能并不会具有持续性。
“我们非常关注经销商终端的生存状况。”上汽通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当前市场“冰封”的大背景下,车卖不出去,很多小经销商可能就面临流动性危机。为此,上汽集团旗下多家车企都针对经销商推出了系列支持措施,比如对于2月份不设立业绩考核等,对经销商准许“延后还款”,允许经销商完成销售延后一定天数还款,以补充流动性。并计划为经销商提供超过免息期的利息减免支持等。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为了保障经销商和4S店的复工安全,上汽保险正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全国3000余家经销商试点疫情公众责任险,提供因入店导致客户及潜客在店内患传染病相关的健康损失或财产损失,还包括店内食品安全及试驾意外保障等的全面保障组合方案。保障客户入店看车、试乘试驾等感染新冠肺炎所带来的损失责任。
在国内市场消费受阻的背景下,上汽集团正积极保障海外市场的发运和车型交付。“滚装船的船期一般是一个月一次,如果错过原定的船期,再发运就必须再等一个月。”上汽国际负责人介绍,疫情刚开始,上汽就察觉可能对供应链带来影响。上汽国际海外整车供应链部放弃假期,通过语音会议将所有的订单和船期进行逐个确认,同时联系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安吉物流、船舶公司、相关政府部门和商会,排摸风险,制订相应的保障措施和行动计划。“目前海外物流一切都正常,而因为考虑春节因素,我们之前也提前做好生产储备工作,所以海外出口不会受到影响。”上汽名爵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截至上周末,上汽集团2月份发往沙特、埃及、欧洲地区、南美地区等市场的名爵品牌汽车已超过5000辆。根据计划,本月上汽还将有产品按计划陆续发往澳大利亚、菲律宾、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上汽高管团队为什么要进行内部调整
毕竟大象转身,对于上汽集团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而言,任何一个小小的改变,都意味着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也是很多国际大型公司,为什么宁愿守旧也不愿意革新的原因。
继今年3月原上汽集团副总裁张海亮离职并加入乐视后,上汽集团高管团队再次出现变动。
1972年出生的谷峰,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会计师。作为科班出身的金融男,如果看重收入,早就没必要呆在上汽集团,作为传统制造业,上汽集团高管的年薪,最高不过200万元人民币,这个级别与金融业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
本可以顺理成章进入最炙手可热金融业的谷峰,却将毕业后至今近20年的职业生涯交给了上汽集团。1997年进入上汽集团的谷峰,全程参与了上海通用财务体系设立。2001年,调任上汽集团后,领导和参与了上汽集团2004年整体改制三地上市工作,2016年,领导了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整体注入上市公司,2007年领导收购上柴股份),2008年参与巴士股份重组,后更名华域汽车。同时利用资本市场平台积极开拓上汽集团融资渠道,在任期间,通过分离交易和转债,定向增发,中期票据等金融品种融资近400亿,最后又负责牵头组建上汽集团历史上第一个200亿备用银团贷款,银团贷款的使用范围又开拓了备用银团贷款的新方向。
⑨ 上汽集团:与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智己汽车”
11月26日,买车网Buycar获悉,上汽集团发布消息称,高端智能纯电汽车——智己汽车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据悉,品牌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致力于成为“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将坚持机制与技术创新双向并举,用户与企业价值共生共赢,全力探索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开创用户价值企业新时代。
上汽集团表示,智己汽车的诞生是上汽对用户“更美好出行”的回应和定义,品牌将充分运用自身强大的软件能力,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服务的持续进化,在全球电动智能的新赛道上,努力占据一席之地。
具体来看,智己汽车依托上汽创新成果,三电核心技术,智驾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和软件五大创新中心,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能力,为智己汽车提供了强大的“背书”。与阿里在车联网系统和新零售方面的合作,与英飞凌合资设立IGBT核心部件公司,与宁德时代在新能源电池上形成产业联盟,以及与中移动、华为等在5G技术方面的合作等,也将给新公司带来助力。
据了解,品牌后续还将结合业务的拓展,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构建更加开放的资本结构,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应用,打造全新的运营模式,打破用户与企业的边界,实现用户与企业的“共创、共生、共享”,开创用户价值企业新时代,进而推动整个上汽的转型升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L品牌,上汽也要打造一个独立的高端品牌
这世界还需要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吗?
需要!在中国品牌尚未实现高端化之前,一直都需要。自主品牌高端化只能“进”,不能“退”。
领克、WEY已经勇敢地走在了前面,一汽红旗以惊人的速度重新复兴,长安汽车旗下中高端“引力”系列正式入围,东风汽车正式官宣开绘岚图,北汽集团有ARCFOX,奇瑞汽车有星途,比亚迪有王朝系列……
面对风风火火的高端化大潮,年销量超过600万辆中国最大车企,最有钱也是最有资格打造高端品牌的上汽集团,反而按兵不动无动于衷?
一方面,MARVEL只是荣威旗下尝试冲击高端化的一个系列,就像荣威RX系列一样。一定程度上,这个系列尚未帮助荣威实现冲击高端的任务,MARVLEX挂的是荣威狮标,在它之后的MARVLER已经归属到了全新的R标。
另一方面,R标是从属于上汽荣威之下的电动化品牌,并非独立运营的高端化品牌。如果说一定要做类比的话,R标之于L品牌,应该就类似北汽新能源与ARCFOX的关系。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浪潮中,上汽集团只用荣威品牌旗下的R标来应战,显然还不够。
车记思维向上汽荣威公关部求证此事的真实性,对方表示“不太清楚”。关于上汽品牌高端化的相关内容,我们还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