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两年你知道哪些企业合并的案例
2013年5月29日晚,双汇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美国史密斯菲尔德达成并购协议,双汇国际将收专购后者已发行的全属部股份,价值约71亿美元。这次并购不仅价格高,而且目的不明确,非常类似外资收购掏空中国企业的常用手法。双汇国际将支付给史密斯菲尔德47亿美元现金,并承担后者约24亿美元债务。此次收购价为每股34美元,较史密斯菲尔德在公告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约31%。双汇国际承诺,收购完成后将保持史密斯菲尔德的运营不变、管理层不变、品牌不变、总部不变,同时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并将与美国生产商、供应商、农场继续合作。
2. 2015年中国海外并购共多少宗
2015年中国买家宣布的海外收购案达632宗,金额达1115亿美元。在海外众多的地区中,中国企业尤其青睐欧洲地区的企业。
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手段进行海外扩张,专业的并购后整合(PMI)对兑现并购价值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由于对海外商业环境和PMI缺乏足够经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面临很多挑战。通过分析成功及失败的PMI案例,罗兰贝格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的成功关键》这一报告中归纳总结了六大成功要素,中国企业可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将六大成功要素正确应用到海外收购整合实践中。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PMI) 面临的挑战
罗兰贝格深入分析了2008-2013 间的30 多个、属不同制造领域的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整合的案例。通过直接访谈、媒体报道、案头分析及我们的PMI 项目经验,归纳了近期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整合困难重重,主要源自两大陌生难题:
1.海外陌生商业环境(如欧美商业文化)
许多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运作历史并不长。二十世纪80 年代,中国掀起了第一波“走出去”的浪潮,以建筑、金属、石油和天然气的国际贸易为首。90 年代中期,电信设备、家电制造商开始对海外出口产品。直到二十一世纪中期,这些行业的中国企业逐渐开始海外建厂、设研发中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开始探索海外扩张,寻找新的增长机会、更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但极少数的企业具备管理功能完整的海外子公司的经验,包括服务、制造、采购甚至研发。《经济学人》2010 年的研究发现,110 家受访中国企业中82% 承认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外投资项目的管理经验。在欧洲和美国等陌生商业环境进行运营管理已被证明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2..PMI 陌生管理手段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并购和PMI 实践历史很短。国内的并购活动(如行业整合)有史以来多由政府主导,在净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执行(尤其当并购涉及国有企业)。因此,交易定价和兑现收购价值的过程往往并不复杂,被收购的企业一般不需要与新母公司有深入协作,即不通过整合就能独立管理运作。而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以往的海外并购 “浪潮”多集中在能源和资源领域,这并不需要公司在战略、组织和运营层面进行复杂的整合。整体而言,中国企业在并购,尤其是并购后整合这一专业领域,缺乏理解和经验。
分析统计显示,2008 年至2013 年期间,进行海外并购规模超过1 亿美金的中国制造型企业中,33% 的企业之前没有任何真正对外的并购操作经验;80% 的企业此前没有海外并购记录。这些企业中,不少在整合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阻碍。正如欧洲某著名财务顾问公司总经理对德国投资媒体表示说:“我们遇到很多中国企业对德投资意愿很强,但由于不知道后期该如何管理德国公司而最终放弃。”缺乏并购和并购后整合技巧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道路的一个显著障碍。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的成功要素
面对陌生的商业环境和管理手段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企业势必要找到克服这些挑战的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海外收购模式”并不存在。对于并购后整合,中国企业在之前的海外收购中展现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方法,有些获得了成功,而有些则陷入失败的僵局,他们为后来者们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案例借鉴。
通过对成功和失败案例的分析,罗兰贝格总结了六项关键的成功要素:
1. 调整全球化战略,适应新的商业环境
2. 建立宏大但切实可行的并购后整合目标
3. 打造具备国际业务能力的团队和组织
4. 选择合适的整合程度
5. 管理海外被收购公司相关利益方的心理
6. 应用系统化的PMI 管理架构和流程
4. 海外并购与海外收购的区别是什么
收购是抄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并购是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并购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收购属于并购的一种形式;其次,并购除了采用收购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兼并的方式,兼并又称吸收合并,是指两个独立的法人兼并和被兼并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合二为一,被兼并公司的法人主体资格消亡其财产和债权债务等权利义务概括转移于实施并购公司,实施兼并公司需要相应办理公司变更登记;然而收购则是收购者取得了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目标公司的法人主体资格并不因之而必然消亡,在收购者为公司时,体现为目标公司成为收购公司的子公司。
5. 长荣股份股票为什么迭迭不休
这很正常的,毕竟整体 趋势就是不好的啊
6. 浙江省2018年有多少个海外并购项目
浙江省2018年有多少个海外并购项目?这七八个。
7. 从哪可以查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近5年的海外并购事件急,
去各公司的官方网站上查询一下,祝好运!
8. 长荣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
长荣航空1989年3月正式成立,1991年7月1日正式开航。2002年,长荣航空股票转上市交易。
2003年长荣航空参与执行首次台湾海峡两岸直航春节包机任务,开始海峡两岸直航台商包机业务。
2003年长荣航空成立欧洲货运中心。2005年荣获IATA评选为2004世界十大航空货运公司。
长荣航空拥有良好的飞行安全纪录,2004年,德国Aero International杂志评选长荣航空为全世界十大安全航空公司之一。2005年长荣航空成为台湾地区第一家以”零缺点、零建议事项”正式通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作业安全查核认证(IOSA)”。
长荣航空继2003年陆续引进11架空中客车A330-200客机后,2005年起逐年引进15架波音777客机,成为长荣航空机队主力。
截至2008年,长荣航空是台湾地区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调查国际航线第一名品牌。
2014年,长荣航空荣获全球航空货运运输卓越金奖。
9. 2015文化产业并购报告出炉 哪些行业最"热闹
2013年,被认为是文化传媒业的“并购元年”,“并购”“重组”成了2013年文化传媒业的年度关键词。2014年和2015年的文化传媒行业的并购延续了这种形势。据小文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传媒行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66起,数量略高于2014年水平;除23起并未透露并购金额,其它并购总规模达到1499.04亿元,同比增长50%。
从所属行业来看,影视行业并购总额最高,达507.78亿元;游戏行业据次,达到328.9亿元;旅游行业、体育行业、传媒行业位列第三、四、五位;动漫行业仅有3起,位列第六。从每起并购的平均金额来看,除去各行业未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旅游业以29.76亿元居首,影视亿18.81亿元位居第二,体育、游戏、动漫位居第三、四、五位,传媒行业以每起平均5.88亿元位居最后。
2015年全年文化企业并购166起
并购规模近150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五年时间里,国家出台多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涉及土地、税收、投融资等多个领域,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2.75%升至2014年的3.76%。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也再次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此利好背景下,我国文化企业也获得长足发展,企业间兼并重组数量显著增加,行业整合优化,一些文化龙头企业逐渐浮出水面。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文化产业发生96起并购事件,并购金额500亿元;截止2014年12月20日,文化产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59起,并购总规模达1000亿元人民币,2014年前6个月的并购规模已超过2013年全年总规模。截止2015年12月25日,文化传媒行业共发生并购事件166起,数量略高于2014年水平;除23起并未透露并购金额,其它并购总规模达到1499.04亿元,同比增长50%。
从月份来看,四季度文化企业并购案例最多,达到65起;一季度共31起,二季度为39起,三季度为31起。
从并购金额来看,11月份并购金额达到一年的峰值——424.23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全额收购优酷土豆耗资46.7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月所有并购总额的71.4%。
影视、游戏并购火爆
体育、旅游产业异军突起
据了解,2014年并购事件主要发生在影视传媒、游戏动漫、移动互联网、教育培训和旅游户外5个行业板块,其中影视、新媒体板块是并购的热点领域。与之相类似,2015年,影视、游戏等行业并购仍然火爆,体育、旅游等产业异军突起。
据小文不完全统计,截止2015年12月25日,影视行业发生31起并购行为,除4起未披露金额外,并购总额高达507.78亿元,位居各行业第一;游戏行业发生并购行为21起,除2起未披露金额外,并购总额达到328.9亿元,位列各行业第二;旅游行业发生11起并购事件,除3起未披露金额外,并购总额为238.06亿元;体育行业发生13起并购,除了1起未披露金额以外,并购总额达到213.93亿元;动漫行业并购事件仅3件,1起未披露金额,其他两起并购金额为21.04亿元;传媒行业发生37起并购案例,除6起未披露金额以外,并购总额达到180.77亿元。
从单起并购平均金额来看,旅游行业以29.76亿元,位居第一;影视行业以18.81亿元位列第二;体育行业(17.83亿元)、游戏行业(17.73亿元)、动漫行业(10.52亿元)位列第三、四、五位;传媒行业平均每起并购案耗资5.83亿元,位列最后。
此外,今年国内文化企业加大了海外并购的步伐,并购涉及体育、旅游、影视、传媒等多个行业,共计19起,除两起并未透露金额外,并购金额高达337.37亿元(均按照12月30日汇率进行换算)。其中,体育行业是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数量最多、金额最大的行业。据小文统计,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涉及体育行业的达到8起,约占2015年全部体育行业并购案例的61.5%,并购金额达到197.87亿元,约占2015年全部体育行业并购总额的92.5%;约占2015年所有海外并购案例的42.1%,体育行业海外并购金额约占所有海外并购金额的58.6%。
政策、市场带动行业并购
行业龙头企业加速扩张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政策和市场的红利是加速行业并购的重要推手。
2015年,我国影视行业获得较大发展:电影方面,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未能突破300亿大关,而截至2015年9月2日,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已破296.39亿元,超过2014年全年票房;截止12月5日,电影票房已经超过400亿元规模。电视剧方面,现象级电视剧层出不穷,收视纪录屡屡被打破;各家卫视竞争激烈,推出独家综艺吸引观众目光;视频网站发力网络自制剧剧和网络综艺节目,与传统的电视台争夺用户,并加速试水收费模式,增加收入。
在此背景下,影视行业并购也风生水起,不仅大型影视公司兼并重组小型公司,延伸、完善整个产业链,例如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布局影视生态系统;还有很多非影视行业的公司跨界进入影视行业,欲分一杯羹,例如共达电声收购春天融和100%股权、乐华文化100%股权,开始涉足影视娱乐业。延续2014年的收购态势,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继续大举进入影视行业,扩展自己的影响力。
体育行业方面,2014年10月16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正式下发,提出了“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产业基础更加坚实”的发展目标。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 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11号)下发,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足球”,并提出要“加强足球产业开发,加大足球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力度,通过打造赛事品牌、开发足球附属产品、培育足球服务市场、探索足球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足球产业链,不断增加足球产业收益,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兴办足球产业的格局。”这些政策红利,大大推动去年和今年体育产业的发展。今年,万达集团耗资10.5亿欧元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盈方体育传媒集团100%的股权,收购金额位列2015年体育行业各大并购案例之首。
在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透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到13574.71亿元,实现增加值4040.98亿元。而在2013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仅为3563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为0.63%。对于2016年体育产业领域的发展目标,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抢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机遇,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体育产业繁荣发展新局面。”小文认为,明年体育行业还将迎来较大大发展;但体育行业毕竟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因此“入行门槛”较高,或许将来通过并购整合,会逐渐演变成几个行业巨头之间的斗争。
与体育产业类似,近两年,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正式下发,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的要求。2015年8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正式下发,提出“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新辟旅游消费市场”等要求。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12月17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6.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0311.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4%。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出境旅游花费896.4亿美元。
为了争夺中国出境游市场,很多国家实行对华免签或者落地签政策。一些国内旅游企业看到其中商机,开始投资海外旅游资源,收购国外成熟的度假村、酒店等,并提供中文服务,以期凭借“老乡情谊”,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入住,并从中分一杯羹。2015年,便有豫园商城以9.47亿元收购日本滑雪场度假村、锦江国际集团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等新闻流出。小文认为,国家先后发布多条政策,放开上海自贸区、北京两地外资设立中外合资旅行社,开展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业务,旅游行业的行业整合调整还将继续
10. 关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项
首先,海外并购大都是按照外国当地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收购,换言之这家中国企业无论如何都要聘请一个外国当地的商业法律顾问来完成并购(也不是一定必须,但没听说过不找的)
其次,根据每个国家法律不同,收购并购的具体流程及要求就不同,比如许多国家反对中国国有资产侵占市场,那么作为国企你最多可能只能够收购30%以内的股份;而作为私有企业,一般是没有太多阻碍的,按照法律流程双方同意收购并购,写下合约签字递交当地政府机构就可以完成收购了,跟收购股份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唯一能阻碍收购的只能是当地政府介入了,比如这家公司是当地龙头企业,政府不想他倒闭,也给他注过资,你收购的时候政府可能出面调解(虽然注资的是银行),说你得做到如此如此,提供就业一类的要求,然后便可以完成收购了
双方懂事会的责任就是同意收购咯,必须超过50%同意并签字,不然达不到收购要求了(毕竟自己的收购意向都达不成统一,如何收购)